因為教你,我認出我:POWER教師潘如玲三十二年教與學誠實心法
0~3%
商品描述
作者:潘如玲 出版社:網路與書 出版日:1120926 ISBN:9786267063439 語言:中文繁體 裝訂方式:平裝 內容簡介 那些我正在教的,正是我需要學的。 那些你哭著問的,剛好我體驗過的。 那些我勸說你的,全是我渴望有的。 POWER教師獎、杏壇芬芳獎、時報文學散文獎首獎得主 第一線教師三十二年快樂教書極致祕訣 當老師拿掉了過去習以為常純粹教導者的角色後,自己也會在這種教育現場不斷的成長,不斷的察覺過去不曾了解過的自己。如玲老師的這本書想要表達的正是這樣的覺悟,正是所謂的「不誠無物」、「反璞歸真」吧! ──小野(TMS 創校校長、紙風車文教基金會董事長、作家) 如玲老師就是一位單純的師者,天不怕地不怕的勇者,為了教育向前衝……我從她的書中,看到師者的光輝與智慧。 ──陳勇延(國立中興大學附屬高級中學校長) 小野(TMS 創校校長、紙風車文教基金會董事長、作家) 陳勇延 (國立中興大學附屬高級中學校長) 專文推薦 王郁菁 屏東縣立大同高中校長 丘美珍 品學堂文化長 洪旭亮 教育噗浪客共同創辦人 張仲凱 臺中市立大里高中校長 陳盈君 左西人文空間創辦人 黃偉立 臺中市立文華高中校長 劉安婷 為台灣而教 創辦人暨董事長 歐陽立中 「Life不下課」主持人 蔡宜芳 諮商心理師 蔡美瑤 台東縣教育處處長 熱血推薦 曾經,我跟很多願意配合政策的老師一樣,在教改裡,努力了三十多年。無論教改多詭譎,我們從沒想停止協助孩子適應教育的變化。無論多忙亂,轉身面對孩子時,總還是想繼續說方設法。 但我們的手再長,撈了這個、撈不到那個孩子的故事,還是讓人疲憊,落淚。 不過,教了三十二年,我看見了…… 不管你是老師還是爸媽,或者就只是大人。 請試試:看著孩子,看見你自己吧! 擔任三十二年第一線教師的潘如玲,得過教師獎、文學獎,透過寫作、演講、工作坊推動班級經營,帶領學生狂野寫作,更是首位在體制內開設「圖像識讀」選修課的老師,以馬雅圖騰陪伴學生開發右腦直觀力量。 教職退休後,她寫下三十二年在教改與教學的觀察與感悟,以及她能快樂教學的祕訣──由內心湧出「不誠無物」四字箴言而產生的行動力,成為她玩在教學,樂於陪伴的大力量。 作者簡介 作者介紹潘如玲(藍夜 Joana) 屏東囡仔,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畢業。 一個相信認出是教育的源頭、真誠陪伴就來力量的老老師,一個常莫名感恩到覺得「能呼吸就是奇蹟」的生命,一個確認來地球根本是場體驗豐盛之旅的靈魂。 擔任三十二年第一線教師,二〇二二年從台中文華高中退休,繼續以書寫與圖騰課程,透過一對一對談預約、工作坊、營隊,陪伴光速小孩和一切守護光速小孩的老師(父母或照顧者)認出各自特質,一起創造好玩一點的人生。 經歷: 台灣第一位完整記錄出版自身班級經營模組的高中老師/高中組Power 教師/杏壇芬芳獎優良教師/時報文學獎散文首獎得主/親子專欄作家/三百場分享班級經營理念與實作演講/台灣首例在誠品書店帶學生狂野寫作發表兩場/首度在教育體制內開設引入馬雅宇宙觀的「圖像識讀」選修課程/JOANA MAYA 覺察教室負責人 出版: 《班級創意經營──反鎖死教學手冊》(合著)(師大書苑)/《教學魔法書》(商智文化)/《心情素描簿》、《班會就是夢想國》、《幹部就是千里馬》、《始終歡喜……班級裡的期初與期末》(勝穎文教)/《認出光速小孩》(網路與書) JOANA MAYA覺察教室 https://lin.ee/N1RzDTF譯者介紹 目錄 推薦序.教育現場—台灣教改三十年回望和覺察/小野 推薦序.每一段故事都有它存在的意義/陳勇延 序.FOR YOU,親愛的,生生世世的師長們 PART 1 那些教改改的,不是我想要的? 一九九○-一九九九 教改從對立到無分.跟著教改改革的二十三歲 二○○○-二○○九 教育從單一到多元.聽著內在聲音造夢的四十歲 二○一○-二○一九 教室從Time is money到Time is art.學習馬雅頻率生活的四十五歲 二○一九-二○二二 世界從文字重返圖像,AI合作開始.歸零重置的五十二歲 PART 2 那些我在教的,正是我需要的! 輪迴可以不用輪──在家庭故事迴圈裡還要游多久? 如實才有機會──講忠孝仁愛信義和平要幹嘛? 等待的背後是很深的信任──我是忍耐,還是好奇? 生死裡的慈悲──人真的渺小到無可談論? 創造前請放下控制──自己壓自己的壓力怎麼那麼大? 位置得自己說了算──你是來讓我知道你多討厭我嗎? 陪伴都是愛──為什麼你不要被我經營? 魔法在心不在咒──不是應該規畫好了就沒事嗎? 探問就是答案──被我打的孩子 認出即生力量──敢承認的孩子 PART 3 教育,自然法則而已 一個教室一個宇宙 師者就是天地通道 師者有道,無分正式或代課 以身作則,替人著想,慈悲心腸 鼓勵和批評都沒那麼重要 砍頭去尾的閱讀是測驗,不是閱讀 評語是來協助孩子看見沒看到的自己 鐘響時記得呼吸,練「覺察」 過去不等於未來,練「歸零」 光速小孩認「真」不認「假」 協助會在求助的瞬間啟動 右腦才是AI爭取合作的對象 讓更大量的輔導專才進校園協助教改不翻車 後記 一個守護練習:老師也需要被接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