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描述
作者:出口治明 出版社:五南 出版日:1130828 ISBN:9786263934986 語言:中文繁體 裝訂方式:平裝 內容簡介 只是因為寒冷,遊牧民族尋求溫暖南下,就把帝國一分而二? 所謂的十字軍東征,只是要讓家裡的次男、三男有事做而已? 17世紀不是歐美的時代,最強盛的是亞洲四大帝國? 用七小時,一口氣讀完5000年世界史,可能嗎? 這本書,就是可以讓各位一口氣就讀完的世界史。 ★本書對於複習世界史的學生,或者是才要進入世界史的人,最適合的複習書及入門書! 世界史是將所有事情串聯在一起的結果,而非單一事件。而人類歷史開始用文字記載下來的時間點大約是在5000年以前,以當時為起點,我們才會說人類有5000年歷史。為了能夠一氣呵成讀完人類5000年歷史,本書捨去了許多枝微末節的內容。學習歷史時,背誦專有名詞之類的動作並沒有那麼重要,重要的是要去理解那些「大變動」,要能夠理解「人類是如何在那樣的大變動中生存下來的」。 在一口氣讀完世界史的過程中,請務必同時用大視角與小視角這兩種視角來思考人類5000年的歷史。一口氣讀完世界史的方式,用來培養「大視角」;另一方面,「小視角」則是將視角著眼於細節之處,或許比較難以用一口氣讀完的方式培養,但我們可以藉由掌握大視角來增加小視角的敏銳度。 作者簡介 作者介紹出口治明(Deguchi Haruaki) 現為立命館亞洲太平洋大學(APU)名譽教授‧校長特別助理。1948年,出生於日本三重縣美杉村。1972年,京都大學法律系畢業後,進入日本生命相互保險公司。而後擔任倫敦當地法人社長、國際業務部長等職務,2006年離職。同年創辦NETLIFE企劃股份有限公司並擔任董事長。2008年,公司更名為LIFENET生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擔任10年的董事長、總經理。2018年1月到2023年12月任職立命館亞洲太平洋大學(APU)校長。曾到訪全世界超過1200座城市,閱讀超過一萬本書。擁有「壽險人門 新版」(岩波書店)、「人類五千年史」系列(CHIKUMA新書)、「從0開始學習「日本史」講義」系列(文藝春秋)、「全世界史 上、下」(新潮文庫)、「戰爭與外交的世界史」(日經Buesiness人文庫)等多本著作。譯者介紹張萍 2001年起從事日文翻譯迄今,未曾間斷、從不拖延。 目前於國內大型研究機構執行日本地區產業研究相關工作。 喜歡透過語文轉換,擴充不同領域的知識、拓展美麗新世界。 目錄 第1章 |西元前的歴史・前篇| 從非洲出走的人們,擁有了大國治理能力 第2章 |西元前的歴史・後篇| 人類思考的所有事情,都已經在西元前出現 第3章 |1世紀~5世紀| 在寒冷化的世界裡,兩大世界帝國都喪失了一半的領土 第4章 |6世紀~10世紀| 制衡各部落民族鬥爭的拓跋部與法蘭克人,兩大國家的興衰 第5章 |11世紀~12世紀| 因氣候暖化造成人口增加,全世界大幅變化的200年間 第6章 |13世紀~14世紀| 忽必烈的全球化風潮衝擊了全世界 第7章 |15世紀~16世紀| 槍械、印刷抵達新大陸,技術革新形塑了「歐洲」 第8章 |17世紀| 亞洲四大帝國迎來最繁榮興盛的時期,歐洲的「國家」意識還很薄弱 第9章 |18世紀| 工業革命與民族國家,歐洲掌握世界霸權其實是一場偶然 第10章 |19世紀| 民族國家概念已傳播開來,霸權從亞洲移至歐美 第11章 |20世紀前半| 總體戰時期,美國崛起、日本忘記要「開國」 第12章 |20世紀後半~ 21世紀| 受惠於冷戰,日本復興後陷入停滞,中國是GDP的大贏家 內容試閱 第1章 |西元前的歷史・前篇| 從非洲出走的人們, 擁有了大國治理能力 大約20萬年前,人類誕生於非洲。約莫又過了10萬年,人類開始從非洲往紐西蘭方向移動。大約在一萬兩千年前,人類停止漂泊、想要定居。農耕與畜牧的開始是人類史上的重大分水嶺。在美索不達米亞所誕生的「文明」擴展到了埃及、印度河流域、黃河流域。西方有波斯的大流士一世、東方有秦朝的秦始皇,各自完備了統治一個大國的能力。 開啟偉大旅程的原動力,其實是因為「想吃牛排」 如果要問人類大約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呢?答案是大約在20萬年前,誕生於非洲。根據許多遺傳因子以及化石等分析,幾乎可以肯定這個事實。 而後,大約在十萬年前,有一部分的人們沿著阿拉伯半島往紐西蘭移動。此舉被稱作「偉大的旅程」(The Grand Tour)。為什麼當時會開啟那趟旅程,主要是因為想吃牛排吧!10萬年前非洲附近好吃的東西幾乎都被吃光了。從東非的角度稍微可以看到一點點阿拉伯半島的模樣,於是那些人就想:「如果到那邊去,應該會有更多肥美的牛、馬吧!」,於是朝紐西蘭方向旅行。 之所以知道他們是為了牛排而踏上旅途,是因為挖掘地層後發現當時巨型動物群等大型草食性野獸的骨骼銳減,同時也出現了智人的骨骼。怎樣想都覺得就是被這些傢伙吃掉的。對生物而言,吃飯皇帝大,為了求取美食而走遍世界也無可厚非。 作為「思考工具」的語言應運而生 誕生於20萬年前的人類,在後續的19萬年間四處流浪。大約到了2萬2000年左右人類開始定居。思忖著「我們已經不想再追著牛排四處奔波了。就停留在這裡,好好管理周邊的事物吧」。 管理植物的叫做農耕、管理動物的叫做畜牧、管理金屬的叫做冶金。並且從中創造出了神明,來管理這個世界真理與原理。人類定居後不久,就有各式各樣以人類模樣為原型的土偶被製造出來。雖然不太清楚當時究竟是用來做什麼,但是應該就是拿來祭拜用的。 定居後開始進行農耕與畜牧的相關事宜,稱作「馴化」,是智人歷史中的重大時期。 另一個劃時代的發明是「語言」。其實我們無法確認語言從何時開始出現的,有些人認為應該是和「偉大的旅程」相同時期。目前普遍的說法是,語言的出現並不是作為溝通的手段,而是被用來當作思考工具。也就是說,人類使用語言,開始思考。 文明的起源是誕生文字的美索不達米亞 西元前3500年左右,文字誕生於美索不達米亞。狹義來說,從那之後,智人的歷史才正式揭開序幕。 美索不達米亞是如何誕生文字的呢?其實是從商務貿易而來。比方說,有人想要借一匹馬,就會有人要出借馬匹。因為必須要紀錄自己借出去了什麼,所以就把一顆黏土製的球放入壺內,用來記錄「借出去了一匹馬」。接下來又有人來借小麥,就再把一顆黏土製的球放入壺內,用來記錄「借出去了小麥」。但是,如果全部都只投到一個壺內,結果會變得相當混亂,所以他們就使用不同的壺。然而,隨著交易量增加,勢必又得增加更多的壺才行。因此,他們改在土球上做記號再放進壺內。比方說小麥畫「〇」、馬畫「△」等記號,這樣只需要用一個壺就可以解決了。這種黏土製成的球稱作「令牌)(token」。令牌上的記號成為了文字的起源,隨著交易量增加,記號日益複雜,後續進化為文字。 世界最古老的文明就這樣開始於美索不達米亞的蘇美。 地形平坦的埃及,方便國家統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