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描述
作者:羅伯特.麥克法倫 出版社:大家 出版日:1100203 ISBN:9789865562045 語言:中文繁體 裝訂方式:平裝 內容簡介 長期以來, 我們都在大地之下安放著我們唯恐失去的東西、但願不曾存在的物件, 以及我們鍾愛並祈求能挽回的一切。 你腳下的地面,是另一個深邃世界的屋頂。 大地之下,充滿寓言,長久以來都象徵不易言說觀看的一切——失落、悲慟、隱晦的心靈深處,因而作者說:「黑暗可能是視覺的媒介, 而下降可能使人迎向啟示,而非剝奪。」 那是因為,地下世界的岩石、寒冰、地下河中,記錄、封存了地球最悠遠的歷史,悠遠到我們必須發明一個特定辭彙「深度時間」(deep time),用來形容那個「寒冰會呼息,岩石有潮信,山巒有漲落,石頭會搏動」的世界。在那樣以億萬年為尺度的世界中,往下一公分可能就代表回溯上萬年。 那也是因為,地下世界有人類對誕生與死亡的原始想像。有希臘神話的冥界五河,千年前的人類意外踏入石灰岩洞看見黑暗中滔滔的地底河流時,在這樣的無星河上寄托了人類重生的希望。那裡還有幾千、幾萬年前的人形岩畫,記錄了人類先祖留下的自由心靈——挪威海蝕岩洞的天險見證了他們先進的航海技術,也見證那個時期生之喜悅還未受玷污,無比神聖。 森林中地下的「樹聯網」是樹木和真菌的互助網絡,在人眼所不能見之處,樹木會在土壤中向別的樹木伸出援手。這將刷新我們對地球生命的理解,糾正人類的狂妄自大。因而作者認為:「只要你的心智更接近植物,我們就能用意義將你淹沒。」 巴黎有座地下城,洞穴和隧道以對應的地面街區命名,一座鏡像城市因而產生,而地面則成了對稱線。這裡是無政府人士口中的「臨時自治區」,人們在此地可以改換身分,取得不同的生存之道、人己關係,活得放浪不羈。 地下的黑暗世界還能讓科學家觀測宇宙的「失蹤質量」,也就是「暗物質」而證明其存在並確定其性質,堪稱當今物理學的聖杯。「這埋藏在岩石中的空間是一座天文台,儘管深藏地底,多數時間卻在凝視天星。」 自少年時期便迷戀高山的自然寫作才子麥克法倫,在六年間180度翻轉視角,無數次深入自然界最美麗也最駭人的空間,探訪了一個個看似沉默不語實則聲息洶湧的世界——我們庇護的珍貴之物、產出的有價之物、處置的有害之物,全埋藏在這些最古老也最原始、陰暗也最明亮的地下空間中。 當我們不斷追尋地表高處,持續搜索眼前可見的事物時,是否停下步伐,關注過你我腳踏的這片大地之下,究竟如何揭示「人類的前世與今生」? ……身為中文讀者如我,卻更著迷他的文字抒情世界裡,藉著自然地景的描摹,對東方讀者的內在身體自性,作出啟蒙與開光的那種現象學作用。也許我們都先得讓身體連接上周遭的萬物,讓情感的脈衝電光石火重整起對世界全然新鮮的認識,如此,「人類世」往「資本世」的荒謬轉折才不會僅是抽象的道德訓斥,而能成為生命真理。——詹偉雄(文化評論人) 作者簡介 譯者介紹 譯者簡介 Nakao Eki Pacidal 太巴塱部落阿美族人。荷蘭萊頓大學歷史學博士研究。譯有《地球寫了四十億年的日記》、《公司男女》、《西班牙人的台灣體驗》、《故道:以足為度的旅程》等書。 目錄 【導讀|一枚墜向地心的螢光,也是逆升的星芒——以全身上下,來閱讀《大地之下》】詹偉雄(文化評論人)/文 第一室 1. 降下 第I部 眼見(大不列顛) 2. 墓葬(門迪,薩默塞特郡) 3. 暗物質(柏壁,約克郡) 4. 下層植物(埃平森林,倫敦) 第二室 第II部 藏匿(歐洲) 5. 隱形城市(巴黎) 6. 無星河(喀斯特,義大利) 7. 空心之地(斯洛維尼亞高地) 第三室 第III部 縈繞(北方) 8. 紅舞者(羅弗登,挪威) 9. 邊緣(安島,挪威) 10. 時光之藍(庫魯蘇克,格陵蘭) 11. 融冰水(拉芒森冰河,格陵蘭) 12. 掩藏處(奧基洛托,芬蘭) 13. 浮現 各界推薦/推薦序 【導讀】詹偉雄(文化評論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