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為你好難道我會害你嗎(揭開父母情緒勒索遷怒控制差別待遇的暗黑心理.停止複製傷害迴圈)
找相似
商品已停售

都是為你好難道我會害你嗎(揭開父母情緒勒索遷怒控制差別待遇的暗黑心理.停止複製傷害迴圈)

台灣樂天市場
訂單成立賺0.5%
下單享LINE POINTS點數
訂單成立賺0.5% 1
台灣樂天市場

台灣樂天市場

▐ 自2024/1/1 00:00起,台灣樂天市場「屈臣氏」將不贈送 LINE POINTS 點數 ▐ 自2023/2/1 00:00起,樂天Kobo電子書不贈送 LINE POINTS 點數,請會員多加留意。 ▐ LINE POINT點數回饋依照樂天提供扣除折價券(優惠券)、與運費後之最終金額進行計算。 ▐ 愛買與愛票網、a la sha(2023/8/1生效)、GAME休閒館(2023/8/1生效)、專品藥局(2023/8/1生效)等部分店家不參與全站加碼,請詳閱LINE Points 加碼店家清單:https://lin.ee/Y2CcVdk/rcfk ▐ 注意事項 (1)部分服務及店家不符合贈點資格,購買後將不贈送 LINE Points 點數,亦不得使用點數紅包,如:比漾廣場、神腦生活、MyCard、愛美麗福利社、展翔通訊、ezcook 美食廚房、葳豐數位商城、吉盈數位商城、森林巨人、包材中心、KABO佳麗寶家電批發、LuLuLu精品店、NewSTYLE新風尚潮流、0216零食會社、美寶家電、純米小鋪、LILY科技新櫃、登芳3C電子雜貨賣場、豐饌御鴨、鼎耀通訊、誠選3C、Smile、葳豐數位商城二店、米蘭寶、BoBo Outlet代購屋、楊家食品(2022/10/1生效)、樂天Kobo電子書(2023/2/1生效)、屈臣氏(2024/1/1生效)等,請詳閱LINE Points 加碼店家清單。 (2)需透過LINE購物前往台灣樂天市場,並在同一瀏覽器於24小時內結帳,才享有 LINE Points 回饋。 (3)若購買之訂單(包含預購商品)未符合樂天市場 45 天內完成訂單出貨及結帳,則不符合贈點資格。 (4)如使用App、或中途瀏覽比價網、回饋網、Google等其他網頁、或由網頁版(電腦版/手機版網頁)切換為App都將會造成追蹤中斷而無法進行 LINE Points 回饋。 (5) LINE 購物為購物資訊整合性平台,商品資料更新會有時間差,如顯示之商品規格、顏色、價位、贈品與台灣樂天市場銷售網頁不符,以銷售網頁標示為準。 (6)Pickup店家之有效訂單需於下單後40天內使用完畢才符合分潤條件 (7) 若上述或其他原因,致使消費者無接收到點數回饋或點數回饋有爭議,台灣樂天市場保有更改條款與法律追訴之權利,活動詳情以樂天市場網站公告為準。

商品描述

作者: 片田珠美 系列: 大好時光 出版社: 大好書屋-日月文化 出版日期: 2020/04/01 ISBN: 9789862488690 頁數: 208 內容簡介 原文書名:子どもを攻撃せずにはいられない親 中文書名:都是為你好,難道我會害你嗎?:揭開父母情緒勒索、遷怒、控制、差別待遇的暗黑心理,停止複製傷害迴圈 內容簡介 你是受忽略的孩子嗎?你曾被父母侵犯隱私嗎? 你曾聽過「我都是為你好!」、「我是你媽媽,難道會害你嗎?」嗎? 你曾感覺被父母傷害了嗎?你被家人情緒勒索了嗎? 直擊「好父母」最黑暗的心理層面! 想脫離這樣的父母魔掌?不想成為這樣的恐怖父母? 暢銷作家、精神科醫師片田珠美以犀利的角度分析這些父母的動機與意念, 並提出解方,撫慰我們內心那個受傷的小孩。 ◎大吼大叫、情緒勒索、遷怒、支配意識、差別待遇、堅持自己是正確的⋯⋯你也有這樣的爸媽嗎? 「根本就不該把你生下來!」 「如果沒有你,媽媽就可以離婚,過著幸福的日子了!」 「你以為是誰把你養大的?」 「你以後就會知道,媽媽說的才是對的!」 「我為你犧牲了這麼多,你怎麼可以這樣對我!」 「我們辛辛苦苦拉拔你長大,難道你要丟下父母了嗎?」 以上這些句子,你是否覺得熟悉呢? 在東方社會的氛圍下,許多父母都曾對孩子脫口而出這些話語,這些我們習以為常的情境,其實都是一刀一刀割在心頭、血淋淋的傷害……大部分的父母,對說出這些話並不以為意,甚至覺得自己「明明就是為了孩子好」。 但真的是如此嗎? 精神科醫師片田珠美分析,這些一邊說著愛孩子,卻一邊傷害孩子而毫無自覺的父母,其實是以教養為名的虐待,潛藏著「支配欲望」、「孩子是一項投資」、「占有意識」、「遷怒」、「認為自己是正確的」……等意念,或是複製自己曾受到的攻擊與傷害,因此會毫不在意地支配孩子、侵入孩子的私領域、對孩子們有差別待遇、情緒勒索,或是在意世俗的看法,逼迫孩子與自己中意的對象結婚……等等,甚至會虐待孩子的身體,造成無法挽回的悲劇。 ◎身心失調、憂鬱症、自殘⋯⋯回顧原生家庭的生命歷程,你發現自己生病了嗎? 許多看似是天生性格的個性,其實都可回溯自父母對孩子的態度與影響,衍生自我肯定感低落、過度奉獻、自責⋯⋯甚至是憂鬱症、自殘行為與飲食障礙等,更可能在無意識之中,持續複製原生家庭的傷害。 ◆覺得自己不被父母所愛與認同,容易自暴自棄,卻有強烈的被愛渴望?→自我肯定感低落 ◆總是敏感地察覺他人的欲望,為了滿足他人而做出過多努力,自己卻覺得好疲累?→過度奉獻 ◆覺得不順利都是自己的問題,因為自己很糟糕,被欺壓也是沒辦法的事?→總是責備自己 ◆內心充滿憤怒卻不被理解,覺得說什麼都沒有用,只能轉而傷害自己?→霸凌/自殘行為/飲食障礙⋯⋯ ◎斷開傷害迴圈!和解是唯一的解答嗎?給無法勉強自己原諒的你,另一種擁抱的可能 如果對父母抱持著負面的情緒與感情,是否覺得自己「怎麼會有這麼可怕的想法呢」?甚至會責備自己、抱持罪惡感;或是無法顯露出內心的糾葛與敵意,就讓自己生病,變相對父母進行復仇⋯⋯也或許,你一直暗自希望父母總有一天會洗心革面,理解你的痛苦,甚至開誠布公地與你深談、道歉? 片田珠美提醒你,以「不可以不原諒」的理由,勉強自己理解、體諒,是否只是在欺騙自己呢?本書以犀利精準的角度,針對這些受傷的孩子與大人們提出解方,擁抱憤怒與傷痕,更讓這樣長大的孩子停止複製傷害迴圈,重新掌握自己的人生。 【誠摯推薦】 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胡展皓(諮商心理師) 許妮庭(諮商心理師) 郭駿武(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祕書長)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作家) 曾心怡(心理師、「心理師的媽寶研究室」主持人) 劉仲彬(臨床心理師、作家) 蔡宇哲(台灣應用心理學會理事長、「哇賽!心理學」創辦人兼總編輯) 盧新之(諮商心理師)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依姓氏筆劃排序) 「理解自己從小型塑而成的困境,可以幫助療癒自己。最重要的是,最終我們要藉著跟自己和解,擺脫那種不斷怪罪他人的慣性。從今往後,不管自己的難受是不是父母的錯,但自己人生的幸福快樂,讓我們為自己負責,並且因此活得更自由!」──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家,理應是最甜蜜的地方。但對某些人來說,卻也是最可怕的地方。願本書的字字句句,能安慰每個小時候曾在家裡受過傷,至今已慢慢長大的大人。也願本書能帶著這些大人,重新找回愛的勇氣。」──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父母都是為我們好的嗎?會不會,藏在愛的下面,常是不足為外人道的傷害?我看過許多受傷的孩子,知道這些傷來自他們的父母,而這本書把會傷人的父母的心理狀態,透過案例做精闢剖析。同時也告訴受傷的孩子們,如何面對那些有毒的愛,以及如何處理內心那份對父母痛恨又罪惡的矛盾感受。」──陳志恆/諮商心理師、作家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嗎?』二十多年來,我協助無數的家庭及父母改善他們的家庭教育,發現天下之中更多的是「不會」的父母。父母只要願意承認不會,那就有機會開始學習。透過此書,瞭解父母被型塑的價值與觀念問題,進而改善家庭中親子教養的教育問題。鐵鍊是有兩頭的,父母鎖住了孩子,其實也鎖住了自己。」──郭駿武/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祕書長 「在愛的包裝下,沒有人會承認,自己是傷害子女的毒親。但作者殘酷地告訴你,現實中,存在著各種形式的扭曲親情,正扼殺著子女的心靈。然而,彼此卻不自知。該是終結這親情傷害的時候了,無論是與自己和解,與家人和解。」──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片田珠美 生於日本廣島縣,精神科醫生。畢業於大阪大學醫學部,京都大學大學院人類・環境學研究科博士課程修業,為人類・環境學博士。在巴黎第八大學學習拉岡派精神分析,取得DEA(專門研究課程修業證書)。以精神科醫師身分從事臨床治療,並根據經驗分析犯罪心理、心理疾病的病理組成。 著有《不讓自己成為箭靶:精神科醫師教你如何面對時時忍不住攻擊人的人》(天下雜誌)、《被高自尊所擾的人》(PHP)、《情緒失控:如何面對感情、工作、生活中的不定時炸彈》(世茂)、《可怕的凡人》(鱷魚書社PLUS)等書。 譯者簡介 米宇 雜食性譯者,翻譯過繪本、食譜、旅遊書、輕小說。但其實最喜歡文學小說&科普讀物。miiyusan@gmail.com 內容目錄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你也是受傷的孩子嗎?──我們的身邊,其實有許多攻擊孩子的父母 想支配、控制孩子的父母 訂下規則,嚴格要求孩子遵守的父母 毫不在意侵入孩子私領域的父母 看重世間榮耀更甚於孩子心情的父母 在意世間看法而講究結婚儀式的父母 逼迫孩子結婚的父母 想以金錢支配的父母 怒罵孩子的父母 不提供孩子所需的父母 對子女們有差別待遇的父母 馬上改換「受寵兒」的父母 幫助「受寵兒」,卻信賴「冷落兒」的父母 第二章 傷痕累累的小孩,帶著假面的大人──為什麼父母要攻擊孩子呢? 父母心中的支配欲望 增強支配欲望的「投資孩子」的動機 潛藏於支配欲望下的三個要因 自戀自愛──擅自將自己未實現的夢想託付給孩子 與攻擊者同陣線──模仿攻擊自己的人 占有意識──為什麼會發生虐待兒童? 特權意識──孩子是「為了讓自己看起來更好的附屬品」 欠缺想像力 怒氣的「置換」 對孩子的忌妒與羨慕 認為自己是正確的信念 第三章 我的心,被父母殺死了──攻擊性的父母會帶給孩子的影響 「我果然很糟糕」──低落的自我肯定感 「只要變成更好的孩子,也許就會被愛了吧」──過多的奉獻 「都是我的錯」──自責的罪惡感 「為什麼我非得承受這樣的事情」──不能向爸媽發洩的憤怒,轉為欺負弱者 「無法拿刀對著父母,只能割自己的手腕」──自殘行為與家庭內暴力 「都是爸媽害的!」──暴君化的孩子 「原來我是失敗組」──「勝利組教育」的狹隘價值觀 「會變成這樣都是你害的!」──家中的纏擾者 厭食症、憂鬱症⋯⋯那些內心生病的孩子 第四章 不勉強自己原諒,可以嗎?──如何與攻擊孩子的父母相處 改變父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請理解「自己的爸媽是可怕的爸媽」 擁抱自己對於爸媽的怒氣與憎恨 原諒父母,是沒有必要的 STOP!停止要求自己原諒爸媽 覺得自己「必須原諒」的人,有著強烈的超自我意識 勉強自己原諒可能會出現身心症狀 自己幸福,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復仇 不原諒父母,其實是為了原諒自己 對決,是必要的 為了自己往後的人生,與父母對決吧! 第五章 宛如密室的家庭悲劇──那些與孩子同歸於盡的父母 日本前事務次官的殺子事件 從暴君化孩子的言語中,找到怒氣的源頭 父母與孩子,其實擁有不同的人格 認為孩子是「私有物」的觀念 為繭居而苦所導致的同歸於盡事件 繭居的長期化&高齡化 在家庭這個密室中所發生的悲劇 為了報復配偶而引發的殺子事件 後記 參考文獻 ISBN: 9789862488690

加入購物車

設定到價通知

商品已停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