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大逃亡:健康、財富與不平等的起源
找相似
商品已停售

財富大逃亡:健康、財富與不平等的起源

台灣樂天市場
訂單成立賺5%
下單享LINE POINTS點數
訂單成立賺5% 17
台灣樂天市場

台灣樂天市場

▐ 自2024/1/1 00:00起,台灣樂天市場「屈臣氏」將不贈送 LINE POINTS 點數 ▐ 自2023/2/1 00:00起,樂天Kobo電子書不贈送 LINE POINTS 點數,請會員多加留意。 ▐ LINE POINT點數回饋依照樂天提供扣除折價券(優惠券)、與運費後之最終金額進行計算。 ▐ 愛買與愛票網、a la sha(2023/8/1生效)、GAME休閒館(2023/8/1生效)、專品藥局(2023/8/1生效)等部分店家不參與全站加碼,請詳閱LINE Points 加碼店家清單:https://lin.ee/Y2CcVdk/rcfk ▐ 注意事項 (1)部分服務及店家不符合贈點資格,購買後將不贈送 LINE Points 點數,亦不得使用點數紅包,如:比漾廣場、神腦生活、MyCard、愛美麗福利社、展翔通訊、ezcook 美食廚房、葳豐數位商城、吉盈數位商城、森林巨人、包材中心、KABO佳麗寶家電批發、LuLuLu精品店、NewSTYLE新風尚潮流、0216零食會社、美寶家電、純米小鋪、LILY科技新櫃、登芳3C電子雜貨賣場、豐饌御鴨、鼎耀通訊、誠選3C、Smile、葳豐數位商城二店、米蘭寶、BoBo Outlet代購屋、楊家食品(2022/10/1生效)、樂天Kobo電子書(2023/2/1生效)、屈臣氏(2024/1/1生效)等,請詳閱LINE Points 加碼店家清單。 (2)需透過LINE購物前往台灣樂天市場,並在同一瀏覽器於24小時內結帳,才享有 LINE Points 回饋。 (3)若購買之訂單(包含預購商品)未符合樂天市場 45 天內完成訂單出貨及結帳,則不符合贈點資格。 (4)如使用App、或中途瀏覽比價網、回饋網、Google等其他網頁、或由網頁版(電腦版/手機版網頁)切換為App都將會造成追蹤中斷而無法進行 LINE Points 回饋。 (5) LINE 購物為購物資訊整合性平台,商品資料更新會有時間差,如顯示之商品規格、顏色、價位、贈品與台灣樂天市場銷售網頁不符,以銷售網頁標示為準。 (6)Pickup店家之有效訂單需於下單後40天內使用完畢才符合分潤條件 (7) 若上述或其他原因,致使消費者無接收到點數回饋或點數回饋有爭議,台灣樂天市場保有更改條款與法律追訴之權利,活動詳情以樂天市場網站公告為準。

商品描述

作者:安格斯.迪頓 出版社:聯經 出版日:1041110 ISBN:9789570846409 語言:中文繁體 裝訂方式:平裝 內容簡介 201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代表著作 迪頓(Angus Deaton)關心全球窮人,要他們過好日子 他分析為何人類獲得有史以來最好的生活水準 深入探討因此而產生的貧富差距及不平等現象 諾貝爾頒獎委員會說:迪頓把應用經濟學發揮得淋漓盡致! 比爾蓋茲、普林斯頓大學校長艾斯格魯柏、賓州大學普列斯頓教授、耶魯大學波吉教授、《紐約時報》、《金融郵報》、《商業世界》、《金融時報》、《彭博資訊新聞》、《經濟與政治周刊》、《商業經濟學》、《周日泰晤士報》、《富比士雜誌》等媒體大力推薦 如果你想了解為何人類的整體福祉隨著時間而進步快速,一定要讀本書。 ──比爾‧蓋茲(Bill Gates) 現今人們變得更富裕、更健康、更長壽 然而當大量人口脫離貧窮後 人與人、國與國之間卻形成極大的不平等! 201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世界發展經濟與貧窮研究學家──迪頓 探討各國增進健康、財富的舊有和現行模式 提出援助落後國家展開大脫逃的具體作法 迪頓在《財富大逃亡:健康、財富與不平等的起源》一書中闡述某些影響廣大的創新與不易克服的障礙,例如,人類一方面擁有了疫苗、抗生素、防蟲措施和潔淨水源,一方面必須對抗大饑荒、愛滋病和文明疾病。除了檢視美國歷經長期繁榮之後成長步調趨緩、貧富差距漸增的情況,也提到印度與中國的經濟成長如何改善十多億人口的生活。有鑑於國際援助成效不彰,甚至有害無益,迪頓在書末倡議採取替代措施,包括對製藥公司提供新誘因、取消貿易限制等,讓開發中國家也能展開大脫逃。 迪頓撰寫本書的主旨在討論全球的健康與財富,不僅聚焦於現代,也回顧人類發展的歷程。 首先,探討人類的健康發展史、數十萬年前的狩獵與採集生活為何影響現代人的健康,以及人類從十八世紀開始努力降低死亡率如何奠定現代的健康進步模式。十九世紀末,細菌致病論的發展與採納,為另一波爆炸性的進步奠定基礎,同時也打開另一道鴻溝,使得富國與窮國人民的存活率出現極大差距。 二次大戰結束後,全球加快腳步研究醫療方法,以便拉近自十八世紀開始形成的健康鴻溝。其間獲得許多重大成就,例如運用抗生素、防蟲措施、疫苗注射和乾淨水源,讓數百萬孩童免於死亡。雖然窮國與富國平均壽命差距縮小,但還不夠接近,且全球曾遭遇某些可怕的障礙,例如1958至1961年間人為因素造成的中國大饑荒,以及若干非洲國家近年流行的愛滋病,徹底摧毀了人類對抗死神的三十年進步成果。目前還有許多國家缺乏適當的常設醫護系統、大量孩童因生在「錯」的國家而難逃一死、某些地區還有孩童嚴重營養不良,以印度最出名。 富國和窮國的死亡率差距未能加速拉近的理由之一是,雖然富國的死亡率持續下降,但對成人比較有利,孩童受惠較少。也談到富國死亡率降低的趨勢、男女平均壽命不斷趨近的原因、吸菸扮演的要角,以及心臟病治癒率大於癌症治癒率的因素。 其次,討論物質生活水準。美國的經濟狀況既特殊且極端(例如所得不均的程度),但其他富裕國家也不遑多讓。二次大戰後,經濟成長為美國帶來新的榮景,使得貧窮人口(尤其是非洲裔和年長者)顯著減少。1970年代以前,美國曾是全球重要經濟楷模,此後成長持續減慢,所得差距因富人激增而持續加大。這種不平等有其光明面,例如教育、創新和創意獲得的報償高於往昔;但也顯示出黑暗面,由於美國是金權國家,導致國民的幸福受到政治和經濟的威脅。 全球貧窮人口自1980年開始減少,堪稱人類史上規模最大、速度最快的一次脫逃行動,主因在於人口最多的中國和印度經濟成長表現非凡,改變了十幾億人口的生活。目前全球的生活水準雖然遠勝過1960年代悲觀者預測的情況,但仍有約十億人口三餐不濟;許多人已經逃脫,也有不少人被遺棄。 再次,提出大家應該和不該採取的行動。我們幸運地生在「對」的國家,因此應該善盡道德義務,協助全球減少貧窮和疾病;已經掙脫貧窮和疾病的人,必須幫助依然受困者。很多人認為我們應該以提供外援的方式,以及透過多國政府(大都設有官方援助機構)、世界銀行和世界衛生組織等國際組織,或是在各國國內或國際上營運的非政府救援組織,來履行這些道德義務。但是,如果這類援助會破壞某些國家的成長機會(這正是我的看法),我們就沒有理由抱著「應該做些什麼」的觀念繼續提供救濟,而應該停止援助。過去五十年,援助對於經濟成長和減少貧窮到底功過如何?值得質疑。 最後,迪頓提出一個問題:我們是否渴望展開大脫逃行動,為現今世界創造幸福與快樂。《財富大逃亡》剖析健康與生活水準的提升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是討論所有國家幸福議題的重要指南。 作者簡介 作者介紹 安格斯‧迪頓 Angus Deaton 201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1945年生,英國劍橋大學博士。現任普林斯頓大學威爾遜公共與國際事務學院兼經濟系教授、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計量經濟學協會成員、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諮詢委員會成員、蓋洛普組織高級研究員。 曾任美國經濟協會會長、世界銀行研究審核委員會主席、國際貨幣經濟組織華盛頓訪問學者、哈佛大學機濟系顧問團主席、劍橋大學應用經濟系教授。 著作:《經濟學與消費者行為》、《家戶調查分析》、《了解消費》、《偉大的印度貧困辯論》等。 譯者介紹 李隆生 現任國立台中科技大學國際貿易與經營系專任教授。密西根州立大學物理學博士、康乃狄克大學經濟學博士、復旦大學歷史學博士。曾任靜宜大學國際企業學系主任等職。 譯著:《給青年數學家的信》、《失靈的眾神》、《石油效應》、《以信仰為本的管理》、《國家競爭力》、《索羅斯帶你走出金融危機》、《當中國統治世界》、《歐元美金大風暴》、《世界,沒你想的那麼糟》、《多少才滿足》等。 張逸安 專業譯者。譯著:《黃河青山:黃仁宇回憶錄》、《世界,沒你想的那麼糟》等。 目錄 自序 前言 第一章 全世界的福祉 健康與財富 全世界的平均壽命與所得 人們如何看待自己的生活? 第一篇 出生與生死 第二章 從史前時代到1945年 史前時期的生與死 啟蒙運動期間的生與死 從1800到1945年:營養、成長與衛生 第三章 熱帶地區逃脫死亡 第四章 現代世界的健康狀況 老年人也能脫逃:富裕世界的生與死 全球化時代的健康 改變中的身體 第二篇 財富 第五章 美國的物質福祉 美國的經濟成長 美國的貧窮與所得分配 工作裡的不平等 政治與不均 美國的高所得者 第六章 全球化與最大的脫逃 量測這個世界 全球成長 成長、健康與人口爆炸 全球貧窮 第三篇 援助 第七章 如何援助落後國家 物質援助與全球貧窮 關於援助的一些事實 援助的效益? 發展計畫的有效性 援助與政治 我們應該做些什麼? 後記:展望未來 註釋 收回 自序/導讀 前言 現在的生活幾乎勝過歷史上任何時期,富人增多,貧民減少,人類壽命延長,為人父母者不再動輒眼睜睜看著膝下兒女死去四分之一。不過,全球仍有千百萬人生活在赤貧和早逝的恐懼中,這世界存在著巨大的不平等。 不平等往往是進步的結果,每個人不可能同時致富,也不可能立即獲知最新救命方式,無論是取得乾淨水源、抗毒疫苗,還是預防心臟病的新藥。不平等也會反過頭來影響進步,這或許是好事,例如印度孩童明白教育的好處之後願意上學;又或許是壞事,因為贏家可能抽走他們身後的梯子,試圖阻擋別人追隨他們的腳步,新富階級說不定會利用他們的財富左右政治人物,為自己不需要的公共教育和健康照護設限。 本書談的是人類如何改善各種事物、進步如何與為何發生,以及進步和不平等如何交互影響的故事。 電影《大逃亡》 好萊塢名片《大逃亡》係根據布雪爾(Roger Bushell)的英勇事蹟改編而成——該片將他改名為巴特雷特(Roger Bartlett),由艾騰博若(Richard Attenborough)飾演。布雪爾是南非人,二次大戰期間投效英國皇家空軍,在前線遭德軍擄獲,屢次逃跑又被抓。電影中描繪他第三度脫逃時,有兩百五十名俘虜隨他一起通過他們在第三集中營裡挖掘的隧道,以及敘述他們如何擬定逃亡計畫;足智多謀地建造代號「湯姆」、「迪克」與「哈利」的三個隧道;在警衛監視下趁機縫製便服(戰俘須著囚犯裝,逃亡時改穿平民裝可掩飾俘虜身分)和偽造文書,最後只有三名戰俘成功逃走,其他人悉數就逮,布雪爾本人則在希特勒一聲令下直接遭到處決。然而,這部電影的重點不在只有少數人成功脫身,而是強調人類即使在極度艱困難的環境下仍一心嚮往自由。 本書提到的自由,是指擁有幸福生活,並設法把人生變得有價值的自由。若生活貧困、物質匱乏、健康不佳,便毫無自由可言。大多數人類長期以來皆處於貧病交加的狀態,迄今仍有極大比例的人口遭此命運。我將敘述人類一再逃離這種牢籠、如何及為何產生逃亡行動、後來發生何種結局的故事。這也是個物質與心理一起進步、人類走向更富裕更健康,以及掙脫貧窮束縛的故事。 我在書名副標中使用「不平等的起源」,是因為想到電影裡那些未能逃脫的戰俘。所有俘虜本可一直待在集中營裡,後來卻發生少數人逃走,有些人死亡,有些人遭到遣返,有些人從未離開的結果。大多數「大逃亡」的特質是:並非人人都能成功,但這項事實卻未曾減少人們對逃亡行動的渴望或欽佩。然而,當我們思考逃亡下場時,不但要想到電影裡的幾位英雄,也要顧及被留在第三集中營和其他戰俘營的眾囚。我們為什麼應該關心他們?電影當然不在乎他們的死活,因為他們不是英雄,只是配角,而且沒有哪部電影會取名為「大遺棄」。 然而,我們還是應該想到他們。畢竟,未能逃離德國集中營的戰俘人數,遠超過逃跑的少數人。他們會成為逃亡行動的真正受害者,因為可能遭到懲罰或被剝奪人權。可以想見的是,警衛肯定會更加嚴密監視出逃行為。某些戰俘的逃亡之舉,是否會刺激還留在集中營的人起而效法?他們必定已經得知逃逸者研擬的脫身技巧,因此或許可避免重蹈覆轍。另外,他們是否會因為逃亡困難重重、成功機率有限而喪失落跑勇氣?或是因為嫉妒逃亡者、對自己成功脫逃的機率不樂觀,而變得鬱鬱寡歡,導致集中 各界推薦/推薦序 沒有人比迪頓更擅長解釋現代人為何較祖先長壽、健康和富裕,他用故事說明這不僅是人類努力邁向進步的結果,也是所得分配不平等、不均衡、不完整所致,而政治在各階段都扮演決定性的角色。本書是任何對國家財富、健康議題有興趣的人必讀的著作。 ──《國家為什麼會失敗》作者 艾塞莫魯(Daron Acemoglu) 本書談論兩個最重要的歷史故事:一是人類如何獲得健康財富,二是有些人比其他人健康富裕。世界首屈一指的發展經濟學家迪頓,帶領我們踏上一段特殊旅程,從幾乎每個人都身陷貧窮和疾病的年代,走向大多數人成功掙脫這些魔掌的時代。他告訴我們,目前仍處在赤貧狀態的十億人口如何才能加入這場大逃亡。想了解21世紀前景的人都該讀本書。──《西方憑什麼》作者 莫里斯(Ian Morris) 饒富趣味、筆帶同情、振奮人心的故事。 ──《最底層的十億人》作者 柯立爾(Paul Collier) 這是一本內容翔實、主題嚴肅、適時出版的好書,討論愈來愈多人所得提高、壽命延長之後所衍生的問題,以及被前人幾乎視為幻想的進步成就。作者以平鋪直敘的文字風格,提出挑戰傳統觀點的有力見解。 ──《富人與窮人》作者 米蘭諾維科(Branko Milanovic) 一本精采權威著作。 ──《白種人的負擔》作者伊斯特利(William Easterly) 本書值得所有人一讀,特別是研究經濟發展的學生。 ──《經濟與政治周刊》洛伊(Tirthankar Roy) 如果你想增加你對不平等的了解,試圖為辯論增添理智而非熱度,本書是很好的入門。 ──《商業經濟學》巴內特(W. Steven Barnett) 這是一本關於健康、財富與不平等的迷人著作。 ──《商業世界》德布洛伊(Bibek Debroy) 一本啟發靈感的歷史,講述人類的長壽與繁榮如何在現代衝到驚人的高度……迪頓的著作以動人的敘述手法,綜觀經濟進步與醫學的里程碑,從工業革命開始,到二次大戰後速度加快,造成對壽命的預期增加。──《紐約時報》安德魯斯(Fred Andrews) 迪頓一針見血說出:外援「多半只是滿足我們想要幫助他人的需求」,他指認出「外援幻象」(相信窮國的貧困可以經由富人給錢的方式來解決)的議題。 ──《金融郵報》佛斯特(Peter Foster) 迪頓的著作清楚易懂,讚揚經濟成長帶來的財富,同時又明智地解釋為何有些人總是「被遺棄」。他明確區分兩種不平等,一是由知識的進步所產生,一是有缺失的政治體系。 ──《金融時報》麥克德蒙特(John McDermott) 迪頓綜觀人類福祉的進步,充滿睿智,引發思考,可讀性極高。不論是一般或專業讀者,都能獲益良多。 ──《經濟紀錄》波拉德(Jeff Borland) 本書罕見地結合高明的技巧、道德的迫切性、經驗的智慧、吸引人的易讀風格,會強化你對現代經濟成長奇蹟的了解,你也會更加相信,成長的利益可以且應該由更多人來分享。 <... 內容試閱 第一章 全世界的福祉 人類歷史上最大的脫逃,就是逃離貧窮與早夭。數千年來,幸運能逃過早夭的人,通常要度過多年窮困不堪的日子。從啟蒙時代、工業革命及細菌致病理論之後,生活水準已改善許多倍,壽命增加一倍以上,人們過的生活也比以往更充足、更美好。這個過程仍在持續進行。我的父親比祖父輩多活了一倍歲數,他是土木工程師,實質所得比當煤礦工人的祖父多出好多倍,而身為大學教授的我,教育與所得又大幅超越父親的教育與所得。在全球各地,兒童與成人的死亡率持續下降。不過,這場脫逃仍未完成。仍有十億人的生活水準、教育程度與壽命,不比他們(或我們)的祖先好多少。對我們這些比祖先更富有、更健康、更高壯、接受更多教育的人來說,大脫逃造就了巨大的差別。就另一層不那麼正面的意義來說,大脫逃同樣造就了巨大的差別,因為全世界有許多人被遺留在後頭;這個世界比三百年前更加不平等許多。 本書要呈現大脫逃的故事,述說它對人類帶來的好處,以及如何導致現今的不平等。本書還將說明我們應該或不應該採取什麼行動,以便協助仍困在匱乏之中的人們。 我用「福祉」這個字眼,指稱對人類及美好生活有益的所有好事。福祉包括物質上的,像是所得和財富;身體與心理上的,則顯示在健康與幸福上;以及教育和參與社會的能力,則透過民主與法治來呈現。本書有許多章節將聚焦在兩項要素上,也就是健康與財富。在此處的概論,也會略微探討幸福。 我首先將概述現今世界的福祉,論及三、五十年來的演變;呈現基本的事實,並且只會稍做解說。在後面的章節中,我將更仔細探討個別主題,分析我們如何進展到目前的地步,並且檢討下一步的去向及如何進行。 健康與財富 在討論福祉時,健康是很好的起點。你必須先活著,才能有美好生活。健康不佳與傷殘會讓人難以享受美好生活。因此,我從存活開始討論。 現今出生在美國的女嬰,預期可以活到八十多歲。事實上,這個官方估計非常保守,因為在她這一生中,死亡率可能繼續降低。以過去的進展來看,進步不太可能突然停止。當然,我們很難預估未來的健康有何改善,但合理猜測的話,現今誕生在富裕美國的中產階級白人女嬰,有五成的機會可以活到一百歲。這與她曾祖母的處境天差地別,假設曾祖母出生在一九一○年,當時平均壽命是五十四歲。一九一○年出生在美國的所有女嬰之中,二○%在五歲之前就會夭折,每五千人中,只有兩人可以活到一百歲。即使是她祖母的年代,也就是出生在一九四○年的世代,平均壽命也只有六十六歲,而且三‧八%的人活不到周歲。 這些歷史上的差距雖大,但相較於現今各國之間的差異,就微不足道了。現今的世界裡,有許多地方的健康狀況比一九一○年時的美國還要糟。在獅子山(或是安哥拉、史瓦濟蘭、剛果民主共和國或阿富汗),有四分之一的嬰兒活不到五歲,平均壽命也只有四十歲出頭。婦女通常生育五到七個子女,大多數婦女至少會有一個子女早夭。在這些國家,每一千個出生嬰兒中,就有一個會造成母親死於生產,如果是生育十個子女的婦女,則死亡風險更提高到一%。雖然這些數字看似很糟,但已經比數十年前好太多,現在即使是在情況最惡劣,一切都顯得不像樣的地方,死亡率也正在降低。在處境最糟的國家,像是史瓦濟蘭,如果小孩可以活到五歲,就會面臨愛滋病的風險,大幅增加在青少年時期死亡的風險,而這個生命階段一般很少人死亡。不過,這樣的慘狀並非出現在所有的熱帶國家中,甚至也不出現在所有窮國中。在許多國家,其中至少包括一個熱帶國家(新加坡),新生兒的存活機率等於或高於美國。即...

加入購物車

設定到價通知

商品已停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