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寶二手書T1/心靈成長_LKR】給不小心就會太焦慮的你:摘下「窮忙濾鏡」X擺脫「不安迴圈」,找回自己的人生_水島廣子, 楊詠婷
▐ 自2024/1/1 00:00起,台灣樂天市場「屈臣氏」將不贈送 LINE POINTS 點數
▐ LINE POINTS點數回饋依照樂天提供扣除折價券(優惠券)、與運費後之最終金額進行計算。
▐ 愛買與愛票網、a la sha(2023/8/1生效)、GAME休閒館(2023/8/1生效)、專品藥局(2023/8/1生效)等部分店家不參與全站加碼,請詳閱LINE Points 加碼店家清單:https://lin.ee/Y2CcVdk/rcfk
▐ 注意事項
(1)部分服務及店家不符合贈點資格,購買後將不贈送 LINE Points 點數,亦不得使用點數紅包,如:比漾廣場、神腦生活、MyCard、愛美麗福利社、展翔通訊、ezcook 美食廚房、葳豐數位商城、吉盈數位商城、森林巨人、包材中心、KABO佳麗寶家電批發、LuLuLu精品店、NewSTYLE新風尚潮流、0216零食會社、美寶家電、純米小鋪、LILY科技新櫃、登芳3C電子雜貨賣場、豐饌御鴨、鼎耀通訊、誠選3C、Smile、葳豐數位商城二店、米蘭寶、BoBo Outlet代購屋、楊家食品(2022/10/1生效)、屈臣氏(2024/1/1生效)等,請詳閱LINE Points 加碼店家清單。
(2)需透過LINE購物前往台灣樂天市場,並在同一瀏覽器於24小時內結帳,才享有 LINE Points 回饋。
(3)若購買之訂單(包含預購商品)未符合樂天市場 45 天內完成訂單出貨及結帳,則不符合贈點資格。
(4)如使用App、或中途瀏覽比價網、回饋網、Google等其他網頁、或由網頁版(電腦版/手機版網頁)切換為App都將會造成追蹤中斷而無法進行 LINE Points 回饋。
(5) LINE 購物為購物資訊整合性平台,商品資料更新會有時間差,如顯示之商品規格、顏色、價位、贈品與台灣樂天市場銷售網頁不符,以銷售網頁標示為準。
(6)Pickup店家之有效訂單需於下單後40天內使用完畢才符合分潤條件
(7) 若上述或其他原因,致使消費者無接收到點數回饋或點數回饋有爭議,台灣樂天市場保有更改條款與法律追訴之權利,活動詳情以樂天市場網站公告為準。商品描述
以下書況,主觀上皆可閱讀,若收到後不滿意,『都可退書退款』。 書況補充說明: B 自然泛黃書斑、髒污。 【購買須知】 (1)照片皆為現貨實際拍攝,請參書況說明。 (2)『賣場標題、內容簡介』為出版社原本資料,若有疑問請留言,但人力有限,恕不提供大量詢問。 (3)『附件或贈品』,不論標題或內容簡介是否有標示,請都以『沒有附件,沒有贈品』為參考。 (4)訂單完成即『無法加購、修改、合併』,請確認品項、優惠後,再下訂結帳。如有疑問請留言告知。 (5)二手書皆為獨立商品,下訂即刪除該品項,故『取消』後無法重新訂購,須等系統安排『2個月後』重新上架。 (6)收到書籍後,若不滿意,或有缺漏,『都可退書退款』。 [商品主貨號] U102580693 [代售商品編號] 102766300219 [ISBN-13碼] 9789862489185 [ISBN] 9862489189 [作者] 水島廣子, 楊詠婷 [出版社] 大好書屋 [出版日期] 2020/09/30 [裝訂/規格] 平裝 / 224頁 / 14.7 x 21 x 1.15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目錄] 前言 ? Chapter? 1? 為什麼「不自覺就會變得焦慮」? 從焦慮情緒裡找出原因,接受不安的衝擊! 陷入焦慮狀態時的大腦 「窮忙濾鏡」造成「習慣性焦慮」 窮忙濾鏡」的恐怖之處 焦慮的理由?──衝擊 焦慮的理由?──不安 如何擁有不焦慮的人生 懂得調整節奏 接受過度焦慮的人生,繼續往前走 ? Chapter? 2? 即刻從「焦慮」中重獲自由 改變看待事情的角度,專注於「當下」吧。 摘下「窮忙濾鏡」的瞬間 不斷累積「專注於當下」的時刻 不逼迫自己,真的就來不及? 「沒做完?」還是「已經做了這麼多」? 越早開始行動,越輕鬆 開始行動之後,反而更不安? 「浪費時間」的效用 專注「當下」能提高工作品質 ? Chapter? 3? 「調整節奏」,成為「不焦慮的人」 判斷事情的優先順序,重新掌握主導權 成為自己人生的主人 「不忙的時間」也有意義 為何無法「轉換心情」?? 偶爾刻意讓自己忙碌一下 訂定優先順序的方法 主動「提前完成」 凡事「盡力」就好 避免破壞「親密關係」 ? Chapter? 4? 丟掉多餘的東西,不再為焦慮所苦 分辨「應該做」和「想要做」,執行「斷捨離」法! 只做真正必須做及想做的事 比起「應該」做的事,做「想要」做的事 「應該」的想法,會讓「習慣性焦慮」惡化 拋下「旁人的眼光」,用「自己的眼光」看事物 思考「行動」與「目標」是否一致 你是屬於「一心多用型」或「專注型」? 不要承擔「自己的領域」以外的東西 學會聰明拒絕 ? Chapter? 5? 預防「習慣性焦慮」的生活習慣 重新審視生活習慣,阻止焦慮情緒持續惡化! 如何預防「習慣性焦慮」? 首先避免「看起來沒有餘裕的外在」 重視自己的身心健康 重視內心的「餘裕」及「秩序」 做事不要「隨便」 拿出幹勁卻遇到挫折 「設定高標準」的想法是錯的 心情煩悶,什麼都不想做時 這些「防焦慮對策」真的有效嗎? 找到符合現實的「方式」 ? Chapter? 6? 不焦慮的人的「時間術」 越積極就越焦慮,適時地休息吧! 擺脫「只要這個工作結束」的循環 從今天開始「留一點時間給自己」 在「區隔的時間」內結束 不要把零碎時間填滿 停止「安排」,調整節奏 「無用的時間」才能帶來幸福 ? 結語 [內容簡介] (出版商制式文字, 不論標題或內容簡介是否有標示, 請都以『沒有附件、沒有贈品』為參考。) ★《給不小心就會太在意的你》內心劇場升級版 ★ 陷入「習慣性焦慮」了嗎?你可能戴上了「窮忙濾鏡」! 每天十分鐘,練習甩開緊張壓力,重獲平靜時光。 你是否經常覺得: 「為什麼有人實際上非常忙碌,卻總是看起來游刃有餘?」 「自己明明有很多事要處理,時間卻一直不夠用?」 如何把每件事都處理得井井有條?自己跟別人的差別到底在哪裡? 日本精神科權威水島廣子醫師提出:「實際的忙碌程度」與「焦慮的程度」看似相關, 但基本上卻是完全不同的東西! ★你是「習慣性焦慮」的人嗎?請檢視一下自己是否有下列情況 ?老是被時間追著跑,陷入「事情無法結束」、「感覺永遠忙不完」的焦慮 ?明明不怎麼忙,卻感覺被一堆事塞滿,時刻處在焦慮當中 ?經常煩惱:「為什麼自己總是這麼笨拙,做事抓不到要領?」 ?因為太過忙碌,沒有時間整理環境,導致桌上亂七八糟,讓焦慮感倍增 焦慮的情緒常使我們把人生搞砸!原本可以一步一步完成的事情,卻因為太過不安,結果什麼事都沒做好。那麼,當陷入「焦慮」的黑洞裡,又該如何自救呢? ★會這麼焦慮,是因為你不敢面對現實 為什麼焦慮總是如影隨形?本書是專為「太焦慮」的你,量身打造的一本解答之書,只要找出焦慮的主因,尋找平靜且實用的小訣竅,便能對症下藥,緩解擔憂和恐慌! ?累積一大堆事情,「窮忙濾鏡」作祟 ?因為受到他人的衝擊,開始找碴自己的不足之處 ?處在未知的領域,因而感到不安 ?無法即時轉換心情,面對下一件必須處理的事 ?受到「完美主義」影響,覺得一定要把事情做到最好才行 水島醫師在書中提出許多解方,也呼籲焦慮的讀者們──「把注意力放在當下」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不去思考多餘的事情,也不去想結果是否順利,告訴自己「凡事盡力就好」。 ★也許你該試試:改善焦慮的「時間術」! 所有「習慣性焦慮」的人,通常都會有拖延症。如果你是一個焦慮到無法自拔的人,只閱讀時間管理的書籍,將讓你倍感壓力,「窮忙濾鏡」也會隨之惡化。 本書幫助你,先了解焦慮的存在,再摘下「窮忙濾鏡」!想想看,你是否把大量的時間花在煩惱各種事情上?甚至有時候會想:「說不定等等會有更好的想法」而一拖再拖,到最後反而「這個沒完成」、「那個也做不完」,使焦慮感更加嚴重? 透過這本書,你可以學會分辨「輕重緩急」,制定「區隔時間」,找到內心的餘裕及秩序,停止時間不夠的惡性循環,拿回人生的主導權! 【療癒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這個快速又忙碌的世代,很容易引起人們的焦慮,總覺得事情「做不完」,或者「多到不知如何開始」,因此沒辦法好好享受生活。與其羨慕那些能輕鬆自在的人,不如打開本書找尋不再焦慮的方法吧。──王雅涵╱諮商心理師、作家 我常對職場新人說:「照顧好自己才是最負責任的工作方式!不要吝嗇撥時間去運動、追劇、散步、喘一口氣,因為工作不可能會有『做完』的一天。」讓他們不再有「只有做完手上工作才能不焦慮」的錯覺。不焦慮練習,必須從每天刻意騰出時間開始。──艾彼╱諮商心理師 透過本書,作者帶我們了解「習慣性焦慮」形成的原因,並提供處方。唯有正視自己慣用的思考模式與作為,方能幫助我們脫下「窮忙濾鏡」,專注在當下,重新找回生活的餘裕與平靜。──李郁琳╱臨床心理師 只要有焦慮感,事情永遠做不完。唯有對自己喊暫停,傾聽焦慮的聲音,接納「可能不夠好」的自我懷疑,我們才能「先求有再求好」。於是,抓重點過生活,日子變得簡單許多,讓水島醫師帶著我們好好專注在過程,享受這段美好人生。──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想做的事情太多了,那就先做自己吧!做自己並非恣意妄為、擺爛拖延,而是調整心態與節奏,建立避免「習慣性焦慮」的生活模式。本書將帶你一步步跳脫緊張煩躁,重獲自由!──瑪那熊╱諮商心理師 克服焦慮,不用強行壓制,而是擊碎對焦慮的各種想像,恰好本書的每一章都在做這件事。從擺脫對焦慮的成見,接納焦慮帶來的煩躁,到練習規劃處事順序,焦慮是生存的動力,而你要做的,就是讓它和自己站在同一陣線。──劉仲彬╱臨床心理師、作家 焦慮者常有心不在焉的習慣,他們的心思時常都飄到未來去了。而心不在焉的「焉」字,其實正是焦慮的最佳解藥,此意指:當下。跟著水島醫師淺顯易懂的文字,把焦慮的心帶回當下,找回情緒自由。──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Depressy Trouble 小鬱亂入團隊 王雅涵╱諮商心理師、作家 艾彼╱諮商心理師 李郁琳╱臨床心理師 林靜如╱律師娘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瑪那熊╱諮商心理師、人際溝通講師 劉仲彬╱臨床心理師、作家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讀者好評】 「每次情況一急迫我就會逃避,過去一直對自己這種缺乏集中力的狀況感到困擾,看了這本書,才知道那是焦慮感所帶來的反應。明白了原因後,現在處理事情變得更有餘裕了,對於安撫焦慮的情緒真的很有用。」 「書裡的內容雖然簡單,但是卻很有說服力,很多事是直到我看了這本書才發現的。現在正努力讓工作和生活分開,也盡量讓自己不再被『應該』給捆綁,只做『想做』的事。」 「我對『習慣性焦慮』這個詞超有感:為了專心工作,我幾乎跟所有朋友斷絕聯絡,每天只睡兩小時,才短短一個月就陷入了憂鬱症的狀態,結果還是在試用期間就被解雇了。在我最低潮的時候,遇到了這本書,才知道原來自己之前一直處在極度焦慮的狀態,每一個行為和思考方式都和書裡說的一模一樣,如果能早點遇到這本書就好了……現在,我不管再忙都會找出時間讀推理小說,當作給自己的獎勵,就算只有短短五分鐘,對於放鬆緊張的情緒真的很有用。」 「為了解決焦慮的問題,我讀了一堆書,卻反而讓自己更不安。直到遇見這本書,我才發現不需要責備、逼迫自己,而是要做到『應該』的斷捨離??知道自己是被允許放鬆的,忽然覺得好幸福啊!」 「我慢慢地察覺到『成就感』了!過去無法認同自己的日子,真的好讓人悲傷。我希望朋友們都能來看看這本書,重新找回人生中久違的放鬆及自在。」 水島廣子(水島 ?子) 1968年生於東京,是日本「人際心理治療」領域的權威。畢業於慶應義塾大學醫學院,同校醫學博士課程修畢。曾任職慶應義塾大學醫學院精神神經科,並兩次連續當選眾議院議員,以眾議院議員身分積極修正兒童虐待防治法??等眾多法案。現職為「人際心理治療」專業診所院長、慶應義塾大學醫學院精神神經科兼任講師、日本心態療癒學會(Attitudinal Healing Japan)代表。 著有《給不小心就會太在意的你》、《你不必和每個人都合拍》、《那些傷人的話都不是真的》、《找回自我肯定感,不再感到人生艱難》、《別讓「應該」框住你的人生》、《女子的人間關係》及《遠離!傷人傷己的情緒風暴》等書。 楊詠婷 輔大大眾傳播系畢業,曾任出版社日文編輯,現為專職譯者。譯有《給不小心就會太在意的你》、《你不必和每個人都合拍》、《練習有風格》、《他是憂鬱,不是失智了》、《找回自我肯定感,不再感到人生艱難》、《百病起於寒》、《拋開過去,做你喜歡的自己》、《上司的條件》及《東京異聞》等。 .老是覺得「時間不夠用」。 .總是害怕自己趕不上期限。 .時時刻刻逼迫自己,卻還是陷入「事情無法結束」、「感覺永遠忙不完」的焦慮。 .因為太過忙碌,沒有時間整理,導致桌上亂七八糟,焦慮感倍增。 .擔心無法完成工作,不敢在私人生活中安排任何活動。 .覺得自己想做的事都沒有做,白白浪費光陰。 相信不少人都因為這些狀況而煩惱。本書就是為了這些人所寫的。 實際上到底有多忙碌,感受因人而異。 有些人會好奇:「明明其他人應該很忙,卻總是看起來游刃有餘。為什麼?」 由此可知,「實際的忙碌程度」與「焦慮的程度」,雖然不能說是完全沒有關聯,但卻是完全不同的東西。 本書主要想探討的是──無論實際上是否忙碌,都會陷入「習慣性焦慮」這種「一下子就變得焦慮」的心理狀態。 我的身分是精神科醫師,專業是「治療人的內心」,即使平常確實覺得自己很忙,但絕對不是時間管理的專家。 再加上坊間已經有許多關於「時間管理技巧」的書籍,因此,這部分我打算交給那方面的專家。 那麼,我為什麼要寫這本書呢? 那是因為,就像我在前面說過的,「實際的忙碌程度」與「焦慮的程度」,基本上是完全不同的東西。 所以,本書想要針對後者做詳細的探討。 因為那是一種「心靈上的弱點」,與其去加強時間管理的技巧,更需要解決心態上的問題。 有些人明明不怎麼忙,卻總是顯得焦慮萬分、手忙腳亂。 有些人明明忙得不得了,卻看起來輕輕鬆鬆、游刃有餘。 他們之間到底有哪裡不同? 在之後的文章裡,我將會從各種角度去分析兩者的差異。 「習慣性焦慮」所導致的「窮忙」,不僅僅是影響情緒,甚至是會摧毀整個人生。 心態健康的人,不但生活地輕鬆自在,在時間的運用上也更有效率。 也就是說,他們總是能輕鬆自在地做自己想做的事。 但是,有「習慣性焦慮」的人,即使過著相同的人生,卻一直像是被什麼東西逼迫著似地,只能不斷懊惱:「為什麼自己總是這麼笨,做事抓不到要領?」 即使有想做的事,也總是做不成,甚至光應付每天忙亂的狀況,就已經精疲力盡,連自己真正想做什麼都沒有時間思考。 看到游刃有餘的人,還會又嫉妒又羨慕地想著:「要不是我的事情那麼多,我也做得到……」 這兩者的差異,會對人生的本質造成極大的不同。 此外,前面曾經提過關於「時間管理」的書籍,當擁有「習慣性焦慮」的人去翻閱這類書籍、尋找解決辦法時,有時不但沒有幫助,反而還可能加深焦慮。 畢竟閱讀本身需要花時間,還會讓人產生「必須照著做」的壓力,導致焦慮變本加厲。 由於一切的根源都出自於「習慣性焦慮」,因此,如果不率先處理這個問題,就算學習再多時間管理的技巧,也只會增加自己的負擔。 「習慣性焦慮」不只單純地折磨自己,還會對人際關係造成很大的影響。 因為太過焦慮,所以無暇顧及他人,連周遭的人都遭到池魚之殃,或是被自己焦躁的情緒所遷怒。 像某些有「職權騷擾」習慣的上司,有可能就是因為「習慣性焦慮」,造成了他們情緒上的問題。 即使沒有那麼嚴重,有「習慣性焦慮」的人,也很難給人平靜溫和的感覺。 不過,「習慣性焦慮」是可以治癒的,本書會為大家提供解決的方法。 有些方法可以立刻開始,有些則需要努力練習、反覆嘗試,直到它成為固定的習慣。 光是察覺自己可能是「習慣性焦慮」,知道如影隨形的焦慮感並非「無法解決」,而是可以改善的問題,原本焦躁的內心或許就能稍微輕鬆一點。 本書將帶各位探討「習慣性焦慮」的真面目,並且從根源解決問題。 畢竟,如果只單純解決表面上的「焦慮」,只會讓問題變得更加嚴重,焦慮的程度也會與日俱增。 只要明白「習慣性焦慮」的機制,並追溯真正的根源,就能用自己的方式解決它。 從這個角度來說,本書所解決的不只是「習慣性焦慮」這個問題,甚至可以說是重新幫自己打造了未來的人生。 被「習慣性焦慮」所控制的人生,只會讓人充滿「無力感」,本書能幫你重新拿回「人生的主導權」,過著以往無法想像的自在生活。 每個人都能成為自己人生的主角。 當然,閱讀本書需要時間。 「習慣性焦慮」的人,很可能會產生「自己哪有時間讀這種書」的焦慮感。 但是,書中也有提到,就算每天只花十分鐘也好,請一定要「擠出」一點時間閱讀本書,像是「就寢前的時間」就好。 沒有必要逼自己一口氣看完。 你現在花費在這本書上的時間,以後一定會作為「人生的餘裕」回饋到自己身上。 此外,有些「習慣性焦慮」已經無法自拔的人,可能會覺得本書只是在說「風涼話」,根本一點用處也沒有。 如果你是這樣的人,請記住還有本書的存在,在往後的某一天,屬於你的日子到來時,請再給本書一次機會。 希望每位拿起這本書的人,都能獲得自己想要的人生,過著隨性自在的每一天。 前言 Chapter 1 為什麼「不自覺就會變得焦慮」? 從焦慮情緒裡找出原因,接受不安的衝擊! 陷入焦慮狀態時的大腦 「窮忙濾鏡」造成「習慣性焦慮」 窮忙濾鏡」的恐怖之處 焦慮的理由──衝擊 焦慮的理由──不安 如何擁有不焦慮的人生 懂得調整節奏 接受過度焦慮的人生,繼續往前走 Chapter 2 即刻從「焦慮」中重獲自由 改變看待事情的角度,專注於「當下」吧。 摘下「窮忙濾鏡」的瞬間 不斷累積「專注於當下」的時刻 不逼迫自己,真的就來不及? 「沒做完?」還是「已經做了這麼多」? 越早開始行動,越輕鬆 開始行動之後,反而更不安? 「浪費時間」的效用 專注「當下」能提高工作品質 Chapter 3 「調整節奏」,成為「不焦慮的人」 判斷事情的優先順序,重新掌握主導權 成為自己人生的主人 「不忙的時間」也有意義 為何無法「轉換心情」? 偶爾刻意讓自己忙碌一下 訂定優先順序的方法 主動「提前完成」 凡事「盡力」就好 避免破壞「親密關係」 Chapter 4 丟掉多餘的東西,不再為焦慮所苦 分辨「應該做」和「想要做」,執行「斷捨離」法! 只做真正必須做及想做的事 比起「應該」做的事,做「想要」做的事 「應該」的想法,會讓「習慣性焦慮」惡化 拋下「旁人的眼光」,用「自己的眼光」看事物 思考「行動」與「目標」是否一致 你是屬於「一心多用型」或「專注型」? 不要承擔「自己的領域」以外的東西 學會聰明拒絕 Chapter 5 預防「習慣性焦慮」的生活習慣 重新審視生活習慣,阻止焦慮情緒持續惡化! 如何預防「習慣性焦慮」? 首先避免「看起來沒有餘裕的外在」 重視自己的身心健康 重視內心的「餘裕」及「秩序」 做事不要「隨便」 拿出幹勁卻遇到挫折 「設定高標準」的想法是錯的 心情煩悶,什麼都不想做時 這些「防焦慮對策」真的有效嗎? 找到符合現實的「方式」 Chapter 6 不焦慮的人的「時間術」 越積極就越焦慮,適時地休息吧! 擺脫「只要這個工作結束」的循環 從今天開始「留一點時間給自己」 在「區隔的時間」內結束 不要把零碎時間填滿 停止「安排」,調整節奏 「無用的時間」才能帶來幸福 結語 Chapter 2 即刻從「焦慮」中重獲自由 改變看待事情的角度,專注於「當下」吧。 摘下「窮忙濾鏡」的瞬間 「窮忙濾鏡」會製造出「習慣性焦慮」。但是,有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可以立刻摘下這個「濾鏡」。 那就是,「專注於當下」。 回頭想想,不管是誰,應該都曾經有過「因為太專心而忘我」的經驗。在那段時間裡,心靈是透澈的,腦中完全沒有多餘的想法,只是一心一意地專注於眼前的事。 也就是說,當人的注意力完全集中,腦中就不再有「這個必須做,那個也必須做」、「這個沒完成,那個也沒完成」的焦慮,可以說是摘下了「窮忙濾鏡」的狀態。 其實,「窮忙濾鏡」並不是想摘下就能摘下的東西。 如果「窮忙濾鏡」這麼容易就能丟棄,一開始就不會陷入「習慣性焦慮」的狀況。 許多讀者認為,一旦摘下了「窮忙濾鏡」,自己很可能就會活不下去,所以反而刻意地「不讓自己摘下濾鏡」。這個部分會在後面的篇章詳細說明,這裡需要大家知道的是──許多有「習慣性焦慮」的人,他們會認定「如果不時常逼迫自己,最後就會來不及」。 這種思維非常地頑固,不是那麼容易就能放下,即使自己想要摘下「窮忙濾鏡」,內心也會莫名地抗拒。 因此,與其花費心力糾結著如何摘下「窮忙濾鏡」,還不如努力地「專注於當下」,反而更有效果。 除了眼前要做的事,其他事都不要想。 專心致志地一步步完成當下的工作。 不去考慮「會不會順利」、「能不能成功」。 像這樣將注意力集中在「當下」,不只能在忙亂的時刻摘下「窮忙濾鏡」,同時還能減輕「窮忙濾鏡」的影響。 安心處方箋 專注於眼前要做的事。 不斷累積「專注於當下」的時刻 談到「窮忙濾鏡」,就必須從「短期性」和「長期性」這兩方面來探討。 當注意力集中在「當下」,所有人都能摘下「窮忙濾鏡」,然而一旦注意力消退,「濾鏡」就會再次回來。如果能時時刻刻都「專注於當下」當然最理想,但現實卻沒有那麼容易。 假設除了「專注於當下」的時間之外,其他時候仍然無法摘下「窮忙濾鏡」,那麼,有一個方法可以幫忙減輕「窮忙濾鏡」的影響。 第一章曾經提過,當「濾鏡」的影響過深,就會讓人陷入「這個必須做,那個也必須做」、「這個沒完成,那個也沒完成」的焦慮當中;不過,就算暫時摘不掉「濾鏡」,也有辦法減輕它帶來的影響。 什麼辦法呢?同樣是「專注於當下」。 會這麼說,是因為「專注於當下」可以降低「忙亂感」。 「忙亂感」是一種覺得「自己現在事情非常多」的急迫狀態,若是再透過「窮忙濾鏡」,會讓人感受到比實際更強烈的「忙亂感」,徒然加劇自己的焦慮。但是,如果不斷累積「專注於當下」的時刻── 【效果】事情能處理得更有效率,減低實際上的忙碌狀況 【效果】不再思考多餘的事,減輕不必要的「忙亂感」 只要「忙亂感」不再這麼強烈,就能大大減輕「這個必須做,那個也必須做」、「這個沒完成,那個也沒完成」的壓力,讓「窮忙濾鏡」的影響降至最低。當「窮忙濾鏡」發揮不了作用時,即使不摘下它,我們也不會受到太多影響,就像度數低的眼鏡一樣,很容易就能摘下。 就像這樣,「專注於當下」不但可以幫助我們一次次摘下「窮忙濾鏡」,在不斷地累積相同的經驗之後,更能直接淡化「濾鏡」的效果。 它是解決「習慣性焦慮」最有效的對策之一。 安心處方箋 「專注於當下」能減輕「忙亂感」 不逼迫自己,真的就來不及? 如同前面所舉的例子,即使剛完成一個大型的專案,都無法給自己稍微放鬆和喘息的時間,就是這種「如果不逼迫自己,就會來不及」的執念,讓人無法停下來休息。 也是這樣的執念,讓人明明根本不需要著急,卻還是一直處在焦慮當中。 【例】加班、假日出勤早就是家常便飯,根本無法想像不需要去公司的日子。如果每天早早回家休息,怎麼可能做好工作? 像上面這個例子,就是被執念所捆綁的最佳範例。 只是,那種執念真的是對的嗎? 在這個念頭的背後,甚至隱藏著「如果不這樣逼迫自己,自己很可能就會變得怠惰」的恐懼。 也就是說,他們認為自己「天生就是怠惰」,只有受到逼迫時,才會付諸行動。 當然,許多因為焦慮而「被迫」活在忙碌中的人,或許逼迫的感覺一消失,就會真的想要鬆懈下來。 但那是因為,他們之前在壓力下「被迫」做了很多明明不想做,卻不得不做的事,並不代表他們天生就「怠惰」。偷懶怠惰的人生,通常只會讓他們感到了無生趣。 如果是自己真正想做的事,無論花多少時間或能量,都會感到充實及滿足。 假使真的是「天生怠惰的人」,偷懶的時間越多,幸福感會越高;一旦戴上了「窮忙濾鏡」,只會拉低效率、讓自己變得更忙碌。因此,真正想要偷懶的人,應該率先脫下「窮忙濾鏡」,專心處理好眼前的事情,這麼一來,才有更多的時間去「偷懶」。 把「偷懶」換成其他讓自己快樂的事,應該就很容易理解了。 不管是自己想做的事,還是不得不做的事,專注精神並有效率地去完成,才是對自己最有益的方法。 認為自己天生怠惰的人更要認清事實──就因為自己很懶,才更需要摘下「窮忙濾鏡」,不然就連偷懶的時間都沒有了。 安心處方箋 無論本性是否怠惰,焦慮都只會雪上加霜。 「沒做完?」還是「已經做了這麼多」? 「專注於當下」說起來簡單,事實上卻沒有那麼容易。舉例來說,有的人會一直被「未完成的事項」擾亂心神,沒辦法專心下來。 只要一想到「應該完成的事還沒完成」,就會讓「這個必須做,那個也必須做」、「這個沒完成,那個也沒完成」的焦慮感變得更加強烈,導致「窮忙濾鏡」的影響變深,讓人無法「專注於當下」。 面對「未完成事項」的方法,就是「接受現實」。 人類是受限於「遺傳情報*」的生物,因此能力也相當有限。「只要努力,一切都有可能」完全是錯誤的概念。 不管再怎麼專注,沒完成的事就是沒完成。人類不可能不眠不休地工作,只要經過一段時間,並消耗了一定的能量,就必須要休息。 「今天應該要完成到這裡」只是自己或上司不顧一切定下的目標。這樣的目標無法符合「身體的侷限性」,所以沒有完成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當自己的體力到達界限,只是單純地代表「今天已經盡了力,接下來是休息時間」,因此不需要再給自己「這個必須做,那個也必須做」、「這個沒完成,那個也沒完成」的壓力。 的確,「事情沒做完」是客觀的事實,或許還有許多未完成的事擺在眼前。 但重點在於自己看待事情的方式──是「今天已經做了這麼多了」,還是「還有這麼多沒做完」? 後者一直執著在「自己可以做得更多,卻沒有如期完成」的過去,前者則是已經放下過去,享受「當下」的成就感。 雖然前面提到「摘下窮忙濾鏡」最有效的方法是「專注於當下」,不過,若是盲目地被「當下」所束縛,只會適得其反。「今天已經做了這麼多了」的念頭,才更容易幫助我們摘下「窮忙濾鏡」。 這種看事情的角度,與「半杯水的故事」有異曲同工之妙。 一個玻璃杯裡面有半杯水,悲觀的人會說「只剩下半杯水了」,樂觀的人會說「還有半杯水」。明明現實狀況完全一樣,卻因為角度的不同,讓人有完全相反的感受。 接受「身而為人就是會有做不到的事」的現實,滿足於「已經做了這麼多」的成果,就能漸漸減輕「窮忙濾鏡」的影響。 【例】由於工作十分忙碌,再加上自己一個人住,所以已經有一個月沒有好好打掃家裡,碗盤也丟著沒洗。偶爾提早下班,也總是一堆事情要處理,生活裡的雜事堆積如山,彷彿永遠都做不完,每次將待辦事務完成後,就超過十二點了。啊啊,好焦慮!這種日子該怎麼過啊! 像這個例子,就是從「還有這麼多事沒做」的角度來檢視自己的狀態,結果變得更焦慮。相反地,如果用「今天難得提早下班回家,終於把家裡的雜事處理完畢」的角度去看,又會怎麼樣呢?既不會因為「習慣性焦慮」而陷入恐慌,堆積的雜事也都完成了。所以,如果能夠更重視眼前的事實,就會產生完全不同的感覺。 一旦出現「生活裡的雜事堆積如山,彷彿永遠都做不完」的感覺,就要試著提醒自己,是不是又戴上「窮忙濾鏡」,增加了不必要的壓力。 同樣是處理雜事,「已經做了這麼多」的念頭,更能讓自己從中獲得成就感。除此之外,還能減輕「窮忙濾鏡」的影響,讓自己產生「今天真的很努力,下次也要像今天一樣」的積極動力。 要帶著滿足感進入夢鄉,還是抱著「還有這麼多事沒做完」的焦慮徹夜難眠,完全是自己的選擇。 安心處方箋 享受「已經做了這麼多」的成就感 *細胞傳遞給細胞的信息,即DNA或RNA的排列順序。通常生物為傳遞給子代,或是細胞分裂時,會依照遺傳信息而複製相同的細胞。) ---------------------------------------------------------------------------------------------------- 分享閱讀 書籍狀態請詳看圖示 如對商品有疑問請使用「聯絡店家」發問,發問時請告知完整商品名稱 ■客服電話服務時間: 敝店客服電話 (02) 85316044 服務時間為週一至週五 09:00-12:00 及 13:00-17:00,例假日與國定假日公休 其餘時間請使用 聯絡店家 功能聯繫 。 由於敝店為多平臺同步販售,來電請務必告知為樂天買家以節省您的寶貴時間,謝謝您。 ■其他注意事項: 建議可多利用7-11取貨付款,可在自己方便的時間領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