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描述
作者:張忠謀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1131129 ISBN:4713510944905 語言:中文繁體 裝訂方式:平裝 內容簡介 ★含典藏書盒★ 張忠謀親筆撰寫、獨家授權自傳 他的一生,一場不能錯過的智慧盛宴! 一代半導體巨人張忠謀,一生底氣深厚的蓄積與征戰, 開創了專業晶圓代工的商業模式,成就了一個偉大的企業, 推進了世界科技的進程,改變了幾十億人的生活方式。 張忠謀寫張忠謀,以「簡單的字句,真實的感情」,寫下最真實的自己。 《張忠謀自傳:上冊 一九三一—— 一九六四》,歷時兩年,寫他的青春、半導體的青春,和一個大時代從蒼涼到繁盛的軌跡。看戰亂中的文藝少年在文科與工科中徘徊抉擇、壯志青年在職場現實中練得一份堅強和智慧、明日將才在無法拒絕的機會面前,思忖前途的得與失。風雨前半生,已見巨人智慧的身影。 《張忠謀自傳:下冊 一九六四—— 二〇一八》,歷時七年,寫他德儀二十五年生涯的風華與憔悴、台積電從蓽路藍縷的孤寂到大放異彩的歷程。看他在最好的中年,創辦台積電,苦思每一個策略,精心布局每一次戰役,以誠信正直為盾,優越技術為劍,帶領台積電的精兵,締造了咆哮的九○年代和絢爛的二十一世紀,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晶片製造公司。 這部回憶人生的巨著,是一趟情感之旅,也是一場智慧的盛宴,像是他留給世人,再創下一輪科技盛世的備忘錄。 作者簡介 作者介紹 張忠謀 一九三一年生於浙江鄞縣。一九四九年前往美國,就讀哈佛大學一年級,隔年轉入麻省理工學院機械系,一九五二、五三年分別取得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學士及碩士。 一九五五年進入希凡尼亞公司,自學半導體,開啟了對半導體的熱忱,與半導體結下一生之緣。一九五八年任職美國德州儀器公司,展開在德儀二十五年的工作生涯。進入德儀後,深受公司賞識,一九六一年獲德儀以「全薪、全費」送進史丹佛大學電機系攻讀電機博士,一九六四年取得博士學位。回任德儀後,屢建戰功,一路晉升至積體電路部總經理、全球半導體事業集團總經理及集團副總裁。但是德儀在一九七○年代迷途,把公司重心放在消費者電子產品上。一九八三年辭職德儀。 一九八四年任職美國通用器材公司總經理。一九八五年受邀來台擔任工業技術研究院院長,隨後創立台積電,一九八七年台積電正式營運,並擔任董事長,以「誠信正直、承諾、創新、客戶信任」作為台積電的企業核心價值、「技術領先、製造優越、客戶信任」作為三大競爭優勢,帶領公司堅定且穩步地前進,二○一八年,七奈米技術獨家領先世界,全球有一半以上的專業晶片製造皆出自台積電,同年卸下台積電董事長,正式退休。 在他三十多年擘畫細耕下,台積電從一開始沒人看好的公司,成為全球沒人能夠忽視的公司,他開創的專業晶圓代工商業模式,不僅加速了世界科技的進程,也改變了世上幾十億人的生活方式。 現與妻子張淑芬居住在台北,過著充實而寫意的退休生活。 譯者介紹 目錄 《張忠謀自傳:上冊 一九三一 ── 一九六四 》 序 大時代的創造者 余秋雨 出版者的話 為歷史留下紀錄——出版企業家傳記與回憶錄的用心 高希均 「自傳上冊」自序 那是一個多麼不同的時代! 張忠謀 第一章 「大時代」中的幼少年 六歲過海到香港/飽受戰爭的驚嚇/冒死橫過戰線/刻苦自律的住宿生/南開教育影響至深/父親難償宿願/打消作家夢/亂世中的無憂年少/銀行系只讀兩個月/再度逃難到香港/回上海已遙遙無期/人生重要分界 第二章 哈佛大學與麻省理工 只要努力,就能出頭/呼吸自由的氣息/暫住三叔家/結識知交柏曼/化解種族歧視的恐懼/克服英文障礙/荷馬、莎翁、蕭伯納/英文成為思考主語/哈佛學生才華洋溢/開啟智慧與心靈生活/為將來謀生打算/轉入MIT/孜孜不倦於專修領域/感受經濟壓力/打消轉系念頭/博士落榜,深受打擊/昂首走自己的路 第三章 進入半導體業 四家公司邀聘/「講價」弄巧成拙/進入半導體業!/改良銲接技術/自修半導體,漸露頭角/德儀的創新與發明/重畫半導體版圖/部門處於虧損狀態/抗議同事被裁員/接獲德儀聘書 第四章 初試啼聲——德州儀器公司 年輕有活力的公司/員工上下都是內行人/與技術脫節,埋下敗因/直接上線工作/團隊精神令人感動/「你怎麼辦到的?」/一起賭,一起贏/積體電路的發明/精明的生意人/一分靈感,九分流汗/研發、業務共同體/無法拒絕的機會 第五章 重拎書包——史丹佛大學 洗刷落第恥辱/躬逢其盛/用功學習有了回報/不受傳統觀念束縛/求學如魚得水/儘速回德儀 附錄 文藝少年 伊莉莎伯 勝利的前夕 殺臭蟲 科技觀點 台灣半導體業的機會 發展台灣科技業 重要演講 知識經濟之迷思 談創新 終身學習因應挑戰 張忠謀大事年表 《張忠謀自傳:下冊 一九六四 ── 二〇一八 》 出版者的話 高希均 「自傳下冊」自序 張忠謀 詞彙 德儀篇 我在德儀25年(一九五八—一九八三)旅程 第一章 布希總統:「你什麼時候回來德克薩斯?」— 二○○六年APEC領袖會議(七十五歲) 第二章 工程師一躍為總經理 (一九六四年,三十三歲) 返舊職/「新案」/升任「鍺部」總經理/「新案」的成功 第三章 總經理的學習 (一九六四—一九七二年,三十三至四十一歲) 德儀業務單位/學行銷、市場/學訂價/學會計、財務/掌握技術/學習領導/策略 第四章 一帆風順 (一九六四—一九七二年,三十三至四十一歲) 任「矽部」總經理/任「積體電路部」總經理/一九六七年.人事巨變.我當副總裁 第五章 四個上司 呂斯/彪希/海格底和夏伯特 第六章 實現「美國夢」 (一九六六—一九七... 內容試閱 摘自《張忠謀自傳:下冊》第三十二章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二○○九—二○一四年,七十八至八十三歲) 二○○九年五月我決定召回「被離職」員工一舉,提升了所有同仁的士氣。我在德儀有史以來第一次裁員時就體驗到:裁員時沮喪的不只是被裁的員工,而是全部員工。未被裁的員工,包括中高層經理人,一般的感想是:難道公司已停止成長?或者是:最高階層一點都不在乎員工,一有問題就把員工當開銷。總之,未被裁員工的懷疑會是:這樣的公司,我還要待下去嗎? 事實上,我自台積電在九○年代初期成功立足後,就堅信:以我們的創新商業模式、價值觀及策略,再加上因為我們成功逐漸為人所知,吸引了源源而來的新人才,台積電會是一個空前的成功。即使短期因為市場不景氣而生意不好,也會相當快恢復,那麼,為什麼要裁員呢? 二○○九年六月重兼CEO後的幾年,是我成就頗為豐富的年代。 解決四十奈米良率問題(二○○九年) 就在我重返CEO職前的幾個月,台積電的最新節點技術——四十奈米——已開始量 產,但並不順利——良率過低,且有品質問題。我似乎又回到了一九六八年夏的德儀(見第六章,「我的雙極積體電路策略(二)」節),但是四十一年前的經驗,也給了二○○九年的我可用的教訓。二○○九年的我,已遠離生產技術的細節,所以絕不重複一九六八年我的上司彪希所為——「加忙」遠過於「幫忙」。我把信心寄託在生產團隊主管秦永沛副總上,從不參加他的技術會議,只是隨時都抽出時間聽取他主動給我的報告。 我還做了一件「公關」事。在我重返CEO職的二○○九年六月時,台積電的「四十 奈米生產問題」已廣為投資人及股票分析師所知;大家都在猜測這問題到底多嚴重?台積電是否有能力解決? 我決定給投資人及分析師一個比較完整的「現狀報告」,加上一點「戲劇化」和「幽默性」。二○○九年七月底,在我返任CEO後的第一次「法人說明會」,財務長做了每季的例行報告後,我站起來宣布:「大家都很關心四十奈米的生產問題,我們也很努力要解決這問題。現在,我想請負責我們營運的資深副總劉德音博士報告生產線現狀,但他在生產線工作太忙,不能親自來此,所以我們以網路直播連線方式,請他做此報告。」 接著,會場的螢幕上出現德音穿著白色實驗室長袍,站在潔淨室門前,開始做他的專業性報告。我看一百多聽眾的臉色:又驚異又感動。我想:這是一個吉兆。 果然,幾個月後,四十奈米良率問題解決,一切回歸正常。我對劉德音、秦永沛以及他們生產團隊的信心沒有白費。 解決與輝達的懸案(二○○九年七月) 輝達是台積電四十奈米節點技術的主要夥伴及客戶,台積電在四十奈米初期的生產問題使輝達遭受了嚴重損失。輝達在我返任CEO一年前就開始與台積電爭議,但一直沒有結論。我返任CEO後的頭幾天,幾乎全部時間都在電話上告訴重要客戶我返任的消息。在與輝達CEO黃仁勳(Jensen Huang)通話時,他也特別提醒我們兩家公司之間的懸案,並要求盡速解決。 此後三星期,我花了幾十小時,與公司內有關同仁深入探討此案。二○○九年七月初,我認為我已清楚了解此事,並且有解決方案,我電郵Jensen:「我下星期來矽谷,擬於七月十五日下午六點半到你家吃沙拉和披薩。」 那時我和Jensen已是十幾年的老友,也常去他家吃沙拉和披薩。但是這次他接到我的電郵著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