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描述
作者:馬浩天 出版社:任性出版 出版日:1131029 ISBN:9786267505144 語言:中文繁體 裝訂方式:平裝 內容簡介 ★當當心理學新書榜TOP1 ◎很怕得罪人,只想當好人──對人過度友善也是一種病態。 ◎別人白你一眼就心疑:「嫌棄我?」這是聚光燈效應,以為大家都在關注你。 ◎再怎麼閃閃發光的金子,也取代不了生鐵──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存優勢。 ◎吵架是鹽,多了會苦、少了無味!有些爭執是必要的,如何爭不影響心情? 工作上,你常因別人態度不好而將合作契機搞砸? 「他總是針對我,否定我?」 生活中,常因別人的失誤爆發激烈口角? 「他怎麼又犯這樣的錯?」 什麼時候,你的情緒才能自己作主? 本書作者馬浩天是暢銷書作家、心理學研究者。 很多人經常問他:「我今天什麼也沒做,為什麼這麼累?」 答案都指向內耗──對外界刺激感到些微不快、些微不甘、略微不爽, 但就是這微微的1%壞情緒,導致內心100%的折磨。 最後以小失大、由點擴散到面,最後全部崩潰。 馬浩天舉出許多人常犯的內耗心理:野馬效應、聚光燈效應…… 看清這些內耗心理如何作祟,你便能趁早 擺脫微不快、微不甘、微不爽的心理,把內耗扼殺於萌芽中。 ◎過度友善以和為貴。結果,我的情緒我作主了嗎? ‧刻意討好、主動退讓,總是習慣當「好人」,導致自己心好累。 過度友善也是一種病態心理,久了會成習慣。怎麼改善? ‧「他是在取笑我的衣服不好看嗎?」、「同事是在討論我的新髮型很醜?」 你的內心經常上演這些小劇場? 「聚光燈效應」告訴你,你受到的關注沒有你以為的多。 ◎你被1%的壞心情導致情緒全盤受影響? 非洲有一種蝙蝠靠吸取野馬的鮮血為生,雖然蝙蝠吸血量極少, 但野馬被吸血後會暴怒、狂奔,最終甚至喪命── 小心「野馬效應」:因為別人的一點小錯,導致自己犯下大錯。 ◎情緒滿了也需要「放水」 ‧受了委屈要找對象抒發,對娃娃傾訴也可以,或將煩惱寫下來。 重點不是跟誰說,而是說出來──找個屬於自己的「樹洞」喊出來。 ‧愛因斯坦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例如,村上春樹堅持跑步超過40年,這也成為他的寫作靈感。 覺得自己對什麼都沒興趣?許多事不是喜歡了才做,而是在做的過程中找到樂趣。 人生所有問題都是情緒問題。 1%的不快、不甘、不爽,總釀成我內心100%的折磨, 這就是內耗──我得趁剛萌芽就掐死它。 這是一本專為成年人打造的情緒使用說明書。 作者簡介 作者介紹馬浩天 暢銷書作家、心理學研究者。出版許多暢銷讀物,同時引進和翻譯許多國外作品,豐富了眾多讀者的精神世界,贏得大家的喜愛。他通曉人情世故,撰寫的文字精練而犀利,盡顯細微真實、人生百態。 代表作品有《一本書讀懂銷售心理學》、《微表情心理學》、《微反應心理學》等。譯者介紹 目錄 推薦序一 我會產生消極情緒,是我自己的問題?/王雅涵 推薦序二 內耗,是自己與未被解決的情緒之間的鬥爭/蕭婷文 前言 今天你放過自己了嗎? 第一部 反內耗心理學 第一章 我的情緒,我作主 1. 別被「別人的聲音」左右 2. 過度友善也是病態心理 3. 學會說「好」跟「不好」 4. 他是在嫌棄我嗎? 5. 強勢不是手段,是性格 6. 畢馬龍效應:期望什麼,就得到什麼 第二章 你還在被1%的壞心情影響嗎? 1. 完美,很好;不夠完美,不好! 2. 所有問題,都是情緒問題 3. 野馬效應 4. 內耗就是跟自己較勁 第三章 駛出內耗單行道,讓情緒轉彎 1. 賺得全世界也比不上的東西 2. 低自尊不是一日形成的 3. 接受暫時模糊的狀態 4. 鑽牛角尖的啟示 5. 發光的金子,代替不了生鐵 6. 絕境是天才的晉升階梯 第四章 情緒滿了也需要「放水」 1. 心情也有超限效應 2. 吵架是鹽,多了會苦、少了無味! 3. 找到屬於自己的「樹洞」 4.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5. 跑步使人快樂 6. 吃飽不如睡好 第二部 成年人的情緒使用說明書 第五章 找到自己的位置 1. 你被賦予什麼角色? 2. 擺脫角色衝突 3. 聚光燈效應 第六章 當隱藏的社交高手 1. 當社交焦慮成為流行病 2. 成年人的社交祕訣 3. 不要對別人抱有過高期待 4. 內向的人,更容易創造高品質社交 5. 被批評了,你會往心裡去嗎? 6. 高情商的人說話都有目的性 第七章 讓親密關係升級 1. 跟原生家庭和解 2. 熱戀過後,自然度過冷淡期 3. 所有人都生活在自己的過去中 4. 人們更願意為自己主動的選擇買單 5. 不當「yes父母」 第八章 不焦慮,才能高薪又高興 1. 越努力,越焦慮? 2. 高薪重要,高興更重要 3. 工作不分貴賤,但專業感能分出高低 4. 做的意義,遠大於做好 5. 道理都明白,還是過得不太好 內容試閱 野馬效應 有時候,人們會因為一些微不足道的事而大動肝火,假如不能及時控制自己的情緒,事態便會愈演愈烈,甚至會造成嚴重的後果。 比如:在埋頭加班的某個夜晚,辦公室忽然斷電了,你的電腦自動關機,剛做好的企劃案由於來不及存檔,因此一個晚上的努力都白費了。此時,你沒有想著怎麼彌補,而是心情煩躁、生悶氣或打電話向朋友抱怨。這種現象就被稱為「野馬效應」。 在非洲大草原上,野馬經常會遇到一種吸血蝙蝠,牠們會在野馬的腿上吸血。吸血蝙蝠把野馬的血當作食物,無論野馬怎麼暴怒、狂奔,牠們依然堅持吸飽後才離開。因為拿這些「傢伙」沒辦法,因此,很多野馬都被活活折磨至死。 後來經研究發現,這些吸血蝙蝠吸走的血量其實非常少,對野馬來說不足以致命,真正導致野馬喪命的,是牠們被叮咬後的暴怒和狂奔。 換句話說,吸血蝙蝠僅是野馬死亡的誘因,而野馬被叮咬後產生的劇烈情緒反應,才是導致牠們死亡的直接原因。 心理學家經研究發現,一般人大概有三分之一的時間處於情緒不佳的狀態。因此,人們常需要跟消極情緒博弈。也就是說,越喜歡計較小事的人越容易生氣。憤怒這種情緒,往往在大腦處於亢奮時出現。當憤怒演變為大動肝火後,我們的大腦就不能正常工作了。因為不想被憤怒這把火燒死,所以人們會選擇盡情的發洩,甚至嚴厲的指責別人。 我們經常會聽到有人說「氣死我了」這句話。因為被別人抱怨了一句或被陌生人不小心踩了一腳,有些人就會生氣。愛計較、愛生氣的人每天都在憤怒中度過,他們的血液裡似乎充滿了憤怒的因子。 你認識患有「路怒症」的司機嗎?在開車時,有的人會因為紅燈、塞車、被超車等事情,而忽然變得情緒惡劣、口出惡言。這就是典型的「路怒症」的表現。 威廉.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說:「千萬別因為你的敵人燃起一把火,你就把自己燒死。」如果一個人因為別人的過失而生氣,那他無疑是在用別人的錯誤來自我折磨,最終受傷害的只有自己。 很多時候,我們會下意識的啟動自我補償心理機制:同一件事,如果發生在自己身上就情有可原,發生在別人身上就不可饒恕。比如:我們走在路上,不小心碰了別人一下,就一笑而過;但假如是別人碰了我們一下,我們或許就會找對方理論。 事實上,這樣的小事在生活中很常見。我們如果試著不去計較,就會發現內耗少了,生活變得輕鬆了。美國作家馬克.吐溫(Mark Twain)曾說:「紫羅蘭將香氣留在那踩扁它的腳踝上,這被稱為寬容。」 在日常生活中,發生不愉快是司空見慣的現象,因此我們需要凡事想開點,不要對小事耿耿於懷,免得影響自己的身心健康。凡事多一分諒解和寬容,這不是放過別人,而是放過自己。 「野馬效應」告訴我們這樣的道理:外在事物並不能直接傷害我們,我們對這些事物持有的不良信念與態度,才會讓自己受到傷害。如果一個人不能控制情緒,那麼他就要做好因惡劣情緒造成惡劣後果的準備。 找到屬於自己的「樹洞」 我們每天都免不了跟各式各樣的人打交道,遇到的事也不可能都稱心如意。日復一日累積的情緒,就像水位一天天上漲的堤壩,假如不能有效宣洩,早晚有一天會決堤。因此,有什麼煩惱最好及時說出來。 心理學家認為,把心裡的煩惱說出來,是一種自我療癒的方法。其實,你不必太在意面子、害怕丟人,或覺得自己還沒可憐到需要被別人憐憫。每個人都會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心裡也或多或少會有一些傷痛。把煩惱說出來,並不意味著低人一等。 實際上,大部分聆聽者就算無法提供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