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描述
以下書況,主觀上皆可閱讀,若收到後不滿意,『都可退書退款』。 書況補充說明: B 自然泛黃書斑、髒污。 【購買須知】 (1)照片皆為現貨實際拍攝,請參書況說明。 (2)『賣場標題、內容簡介』為出版社原本資料,若有疑問請留言,但人力有限,恕不提供大量詢問。 (3)『附件或贈品』,不論標題或內容簡介是否有標示,請都以『沒有附件,沒有贈品』為參考。 (4)訂單完成即『無法加購、修改、合併』,請確認品項、優惠後,再下訂結帳。如有疑問請留言告知。 (5)二手書皆為獨立商品,下訂即刪除該品項,故『取消』後無法重新訂購,須等系統安排『2個月後』重新上架。 (6)收到書籍後,若不滿意,或有缺漏,『都可退書退款』。 [商品主貨號] U102673625 [代售商品編號] 102044100259 [ISBN-13碼] 9789863875987 [ISBN] 9863875988 [作者] 鄭自隆 [出版社] 印刻 [出版日期] 2022/10/03 [裝訂/規格] 平裝 / 312頁 / 14.8 x 21 x 2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目錄] A卷? ?辨? ? ? 1.楔子:如是我聞 「如是我聞」的opening告訴讀者,此經是作者選擇性理解selective perception的記載,讀者要以開闊心胸讀它,不必視為聖經。 ? 2.降伏其心 人經過社會化socialization的學習,就會形塑自己獨特的個性,「降伏其心」就是要找回自己的本性。 ? 3.滅度 學佛是滅度的過程,消除舊認知,再植入新認知、建立新態度。 ? 4.. 法應無所住 佛法無所不在,貴在日常生活實踐。 ? 5.無住相布施 學習佛法宣揚佛法,應「無住象」,不必拘泥固定形式。 ? 6.諸象非相 所有「表象」都是假的,若體會到「表象不等於真相」才能讀通佛法。 ? 7.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學習佛法,不應只斟酌字義的表象,也不必執著色聲香味觸法的宣教方式。 ? 8.法皆不可取 正覺佛性無法「言教」,必須自己體會。 ? 9.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 佛法要身體力行,不是只用講的。 ? 10.實無有法名阿羅漢 自稱得道,即非得道。 ? 11.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學習佛法不必執著,不須有一元思想。 ? 12.佛說非身,是名大身 不執著自己的大,才是大。 ? 13.如來無所說 《金剛經》博大精深,只能體會,無法言說。 ? 14.三十二相,即是非相 人的外顯面貌(象)都是後天社會化的型塑,無法呈現本性(相)。 ? 15.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 外在的羈絆都不是本性,拋棄外在的羈絆方能找到佛性。 ? 16.心有住,則為非住 心中若有執念,就無法找到本性。 ? 17.一切諸相,即是非相 眼見未必為憑,色、聲、香、味、觸、法,都是假象。 ? 18.樂小法者,著我見 不應「先顧腹肚、再顧佛祖」,要以大乘取代小乘。 ? 19.果報不可思議 學佛的果報是可得到報償reward或避免懲罰punishment。 ? 20.如來者,諸法如義 所有佛法,都不離人性,一切適性,靠自己體悟,而非外在引導。 ? 21.一切法皆是佛法 人間處處是佛法,行止都與佛性有關。 ? 22.五眼 修法從肉眼、天眼至慧眼、法眼、佛眼,呈現階層式的發展,由低至高,由內而外,從具體視覺反應,到抽象認知思考與移情的投射empathy。 ? 23.勿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 若有人說「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佛法必須意會,而非執著字義的斟酌。 ? 24.非善法,是名善法 修法之道,無他,去除社會化的罣礙,就能修成。 ? 25.莫作是念「我當度眾生」 成佛不必在佛,眾生可以經由自覺自修體悟佛性。 ? 26.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學佛就是要找回本性。 ? 27.不應貪著 教佛、學佛若心求果報,即為「貪著」。 ? 28.無所從來,亦無所去 佛法自在心中,無所從來,亦無所去,佛法必須內化成行為。 ? 29.合相 佛法是集合體,不能拆開看,經過整合方成為「相」完整知識。 ? 30.不生法相 佛法不是用來炫耀,更不是用來賺錢,經由自己的洞見體會佛法,不必仰賴他人的二手、三手詮釋。 ? 31.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一切人為的論述,都是夢幻泡影,和露水閃電一樣,過眼即逝。?? ? B卷? ?辯? ? ? 1. 宗教傳播 2. 金剛結:白馬非馬 3. 如是我聞 4. 降伏其心 5. 滅度 6. 眾生 7. 色聲香味觸法 8. 偈 9. 若見諸象非相,則見如來 10. 大乘與小法 11. 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 12. 合相:合象為相 13. 凡夫之人貪著其事? 14. 有為法 15. 《金剛經》是意識形態? 16. 《金剛經》的套套邏輯 17.佛陀的選擇:漸或頓 18. 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 變? ?結論 悟:見象非相、是相亦象 ?) [內容簡介] (出版商制式文字, 不論標題或內容簡介是否有標示, 請都以『沒有附件、沒有贈品』為參考。) 第一本用社會科學方法詮釋《金剛經》的科普著作 佛教經典深藏傳播學與廣告學的實用智慧,教你跳脫框架,真正做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 讀《金剛經》要一本正經,從佛學的角度來看它嗎?其實不用,以現代社會科學的學理來讀它,更能扣連時代脈動,彰顯其價值;這也是社會科學的科普化,用不同角度,跳脫窠臼框架,以學理檢視、獨立思考,宗教是感性,科學是理性,「感性+理性」成了「理智的浪漫」豈不更美。 ? 本書分A、B兩卷及結論,A卷是《金剛經》的完整譯文與重要名詞的說明,稱〈金剛經.辨〉,「辨」指區隔,逐句解析五千字原典;B卷是要義精進版,稱〈經剛經.辯〉,「辯」指討論,提出18 個《金剛經》重要觀念的現代性詮釋。 ? 《金剛經》的命名隱含行銷法則「第一定位」的要求。 《金剛經》是門徒記錄整理的稿子,也是人為智慧的產出,就是「有為法」。 ? 「色聲香味觸法」幻術,也是政治傳播和商業直銷常用的招式,都是假相,為佛陀排斥的。 ? 滅度是消除舊認知、植入新觀念的過程,用現代的語言說,就是強制學習,類似洗腦。 ? 降伏其心要去除的其實是人在「社會化」後的灰色價值。 ? 理解「見象非相,似相亦象」就知道假新聞是怎麼回事。 ? 《金剛經》雖為佛典,但倒比較像2500餘年前古印度的智慧,內容慧黠有趣,然而2500年的時空阻隔、文明進步,如果還將《金剛經》當作聖經,不能批評,這可違背了佛陀的教誨,佛陀要我們「無住相(象)」,不拘泥禮法表象,也提醒我們「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包含《金剛經》在內一切人為智慧,都是可以被討論、質疑或挑戰的。 ? ◎本書採「偽」雙封面設計,封面是木頭人倒立看《金剛經》,但《金剛經》在哪裡?封面可一個字也沒有,《金剛經》有字,就是有為法的「象」,囿於框架規矩;沒字的《金剛經》,才是「相」,因無所住,故能生其心。 ? 封底似另一個封面,一塊文案隨著封面正看,另一塊要隨標題倒過來看。 ? 插圖是李幸潔《忘塵》,正看積極,倒看又是一番想像。所以啦,倒立看世界,世界真的不一樣。 ? 因此用社會科學理論詮釋《金剛經》,才會開啟另一扇窗。 作者簡介 ? 鄭自隆 博士 ? 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 兼任教授 ? 專書著作 1992《競選文宣策略》,台北: 遠流。 1995《競選廣告》,台北:正中。 1997《企業公共關係》,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1998《廣告學》,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 2001《廣告管理》,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2004《競選傳播與台灣社會》,台北:揚智。 2005《文化行銷》,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2006《各國傳播媒體自律規範》,台北:行政院新聞局。 2007《打造「台灣」品牌》,台北:國立編譯館 / 揚智。 2008《電視置入-型式、效果與倫理》,台北:正中。 2008《廣告與台灣社會變遷》,台北:華泰。 2009《廣告代理50年:東方廣告公司與台灣廣告產業》,台北:遠流。 2012《競選傳播:策略與管理》,台北:華泰。 2013《文創行銷》,台北:五南。 2013《公共關係:策略與管理》,台北:前程。 2014《廣告策略與管理:理論與案例交鋒對話》,台北:華泰。 2015《廣告、媒體與社會》,台北:華泰。 2015《傳播研究與效果評估》,台北:五南。 2017《文創:行銷與管理》,台北:五南。 2021《數位整合行銷傳播》,台中:滄海。) ---------------------------------------------------------------------------------------------------- 分享閱讀 書籍狀態請詳看圖示 如對商品有疑問請使用「聯絡店家」發問,發問時請告知完整商品名稱 ■客服電話服務時間: 敝店客服電話 (02) 85316044 服務時間為週一至週五 09:00-12:00 及 13:00-17:00,例假日與國定假日公休 其餘時間請使用 聯絡店家 功能聯繫 。 由於敝店為多平臺同步販售,來電請務必告知為樂天買家以節省您的寶貴時間,謝謝您。 ■其他注意事項: 建議可多利用7-11取貨付款,可在自己方便的時間領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