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描述
作者:林秋芬、鄧學仁、潘雅惠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1120601 ISBN:9786263186729 語言:中文繁體 裝訂方式:平裝 內容簡介 「我又沒有錯,為什麼要我忍?」 「我都是為了小孩。」 「不然,就離婚啊!」 但……法律上的離婚真的解決問題了嗎? 當婚姻再也走不下去時,有人為了孩子忍受家暴折磨、有人為了親權問題衝突不斷、有人將爭執延伸至法庭攻防戰、有人後悔早該離婚、有人婚後卻不付贍養費…… 離了婚,一切就海闊天空了嗎? 諮商心理師 X 家事法專家的婚姻處方箋,還原25個婚姻商談現場,協助處理關係衝突,陪伴探索內在,並由家事法專家提供專業指引,跳脫離婚困境,拾回新生活! 這本書寫給: ◎ 正在婚姻困境與離婚過程中掙扎的人 ◎ 社工師、諮商心理師 ◎ 家事調解委員、商談員 ◎ 代理家事案件的律師 ◎ 司法中家事場域工作者 本書內容特色: ● 由第一線婚姻諮商心理師分享婚姻調解案例及建議。 ● 結合法律博士和家事法庭法官專業見解,提供及剖析離婚相關法律知識。 ● 真實還原離婚諮商、調解及訴訟過程與心情,給予支持。 ▍諮商心理師的處方箋 1. 覺察內在需求,改變的開始 2. 離開對錯,面對關係的真實 3. 為了孩子放手,才是對孩子好 4. 放過對方、也放過自己 ▍家事法專家的處方箋 1. 善用法律資源,擺脫家庭暴力 2. 官司沒有贏家,諮商調解尋求突破 3. 離婚不單親,親子關係共守護 4. 相互合作,離婚也能好聚好散 ★如果你正在為婚姻困境尋找解方: 這本書引導覺察夫妻雙方的心理需求與困難點,並由專業心理師提供改善關係的建設性意見。 ★如果你正在陪伴婚姻當事人走出離婚的困境: 這本書提供不同處境下個案的商談過程,心理師分析婚姻衝突背後的本質,法官與學者從法律實務面,給予專業指引和建議,能更有效地協助當事人找到解方。 看完這本書,能夠得到: ◎ 改善婚姻關係的突破口 ◎ 理解夫妻雙方在婚姻關係中的心理需求 ◎ 學習家事商談中的法律實務知識 故事緣起 社團法人花蓮縣兒童暨家庭關懷協會,簡稱「兒家協會」,由一群精神科醫師、心理師、社工師發起,於二○○八年十月四日立案登記,以全人、全程的多元整合服務協助家事紛爭、家暴家庭及早年性創傷的成年人。 本書籌畫兩年,由兒家協會九位一線工作者包括社工與心理師撰寫改編。內容包括曾服務的十七個個案故事,以及八位已結案多年的當事人受邀回娘家,在訪談中細述自己的故事。由文字工作者高婉容進行訪談與二十五篇故事撰寫,再由林秋芬心理師根據這十五年來為兒家協會所服務家庭,改編為二十五種常見樣態,並為每一種樣態撰寫心理師觀點。此外,邀請到家事法學者鄧學仁教授及家事法庭潘雅惠法官,分別從法律面及法庭實務現場提供法律觀點,共同完成這本實用性強之書籍。 助人工作領域以生理女性居多,二十五篇故事主角性別比之生理男與女的比例為3:2,有助於工作者了解男性在婚姻衝突中的觀點。故事中的當事人即使婚姻衝突不斷,面臨外遇、家暴,有人為了給孩子完整的家而選擇繼續留在婚姻、有人後悔早該離婚、有人離婚後仍持續糾葛、有人因孩子照顧而延伸戰場、有人離婚後面臨對方不付錢、不看孩子,但這些故事的當事人終歸回復到平靜的生活。 作者簡介 作者介紹 林秋芬 心理師、家事調解委員、婚姻諮詢門診駐診心理師。 近三十年的社工師、諮商心理師工作資歷,從醫院婚姻諮詢門診、社區家事商談、法院家事調解的現場,看盡婚姻關係衝突衍生更多的司法案件,更目睹因家庭關係的撕裂,許多孩子的身心健康葬送在父母的衝突中。 十五年前開始全心投入涉及司法的家事紛爭父母及孩子的工作,臨床工作為離異父母商談、離異家長共親職團體、父母離異的兒童諮商、親子會面等。研發相關服務工具與手冊,不斷思考與實踐如何協助離異父母降低衝突,至今仍在學習與努力中。 二○一五年起倡議「離婚不單親」、「離異父母共親職」,只因對孩子的愛。為鳴人堂網站的作者之一。 鄧學仁 警察大學法律學系教授。 教授離婚相關法制已經三十多年,又擔任法院家事調解個案研討的督導,也超過十五年,可謂完全融入離婚法的理論與實務。根據多年來的實務經驗,發現夫妻處理子女親權的四個矛盾: 1.要決定子女的未來,卻執著於過去的恩怨情仇; 2.最熟悉子女的父母,卻交由陌生的法官做決定; 3.應該用愛保護子女,卻用恨的方式讓子女受傷; 4.金錢本應用於子女,卻毫不吝惜的花在訴訟上。 離婚問題在法庭裡是「結案容易了事難」,離婚訴訟沒有贏家,只有輸多或輸少而已。共同寫下這本書,並非勸和或勸離,而是希望藉由健全的離婚方式,借鏡書中的二十五個故事,讓一對不健全的夫妻,可以成為兩個健全的個人。本書就如同家裡的滅火器,可以百年不用,卻不可一日不備。 潘雅惠... 目錄 社會各界專業人士一致誠摰推薦 (依姓名筆劃排列) 〈專文推薦〉愛無限 縱有荊棘 有愛無礙 王迺燕 〈專文推薦〉前往幸福之旅程,不遠 李麗萍 〈專文推薦〉婚姻的小事,離婚的大事 賴芳玉 〈專文推薦〉那些為美好婚姻生活努力的英雄們 賴淳良 〈專文推薦〉今生有錯今生過,來世有緣來世牽 鍾宗霖 第一部 在破碎的婚姻裡掙扎─雖有保護令、外遇仍未離婚 1. 我的以為和你不同 Tina 2. 從長計議 莉亞 3. 挫敗與無力 志雄 4. 我們的婚姻沒有問題 老李 5. 都是她的錯 熊爸 6. 怨偶 老胡 第二部 為了孩子我不離婚,最後仍然調解、判離收場 1. 我知道她會對孩子好 大華 2. 名存實亡的婚姻 阿慶 3. 重建不能只有我努力 安爸 4. 孩子,我一定挽回媽媽 阿峰 5. 不得已也無仿 淑萱 6. 我被迫放手 阿芬 第三部 離婚容易解怨難─調解、判離後仍然衝突不斷 1. 我們情緒仍然綁在一起 曉涵 2. 我們都愛孩子 明勝 3. 戰場持續 芸如 4. 要怎放得下? 龍哥 5. 不要再來打擾我們 淑惠 6. 我只想見到孩子 阿民 7. 你怎可以過得好 輝哥 第四部 一別兩寬各自歡喜 離婚後即使不付錢、不給看小孩,最後各自平靜生活 1. 我坦然,孩子也坦然 淑娜 2. 我與自己和解 雅言 3. 終於放下 義明 4. 我盡力了 阿寬 5. 希望與失望 麗麗 6. 老年放手更幸福 進發 自序/導讀 〈專文推薦〉 致為美好恬靜新生活願景奮鬥的你 華嚴法律事務所律師 賴淳良 宋代詞人辛棄疾曾經寫下一首詞〈清平樂 • 村居〉,描寫家人互動的情景。「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雖然居住處所並不寬敞,但是有舒適的環境,陪伴著家人從小到老,一幅恬靜的家居生活。 如果法庭內喧囂的爭吵聲,能夠經由每一位有能力的人,伸出一雙專業的手,協助碰到人生困境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帶著一幅恬靜的生活新希望圖景,步出法庭,重新面對新的生活,也許是每一位家事事件參與者願意奉獻的心意與期盼。本書三位作者帶著各自的專業,不但願意伸出雙手,還願意分享寶貴的經驗,提供專業的分析,相信必定能帶給更多人「溪頭臥剝蓮蓬」的那一份美好。 鄧學仁教授長期耕耘家事法,除了教學之外,也是熱門的演講人,以順口而切中要點的語詞,推廣家事法的理念,讓聽者心領神會,興趣盎然。鄧教授也是家事事件法的制定委員,催生了屬於程序法性質的家事事件法。在本書中的法律分析,鄧教授提供既有實體法,又有程序法的觀點,必使讀者有完整的了解。 潘雅惠法官長期從事審判工作,在落實家庭暴力防治法,有相當顯著的成效,獲得廣泛的讚譽。在審判實務上,很早就結合各種資源,組織個案研討會,協助破碎的家庭以及少年。由於潘法官熱誠的態度以及專業的知識,使得地方政府各局處機構以及團體,紛紛積極的配合。潘法官也就實際上帶領團隊,落實少家審判的理念。 林秋芬心理師籌設家庭兒童福利團體,由於有專業而溫潤的視角,很快獲得各界熱烈響應,在婚姻諮商、親職教育、會面交往等等諸多家事法領域,帶給法律實務工作者,許多不同面向的回饋,也帶給許多家庭及當事人溫暖的希望。 面對家庭婚姻生活,夫妻或是兩位配偶面臨全新的生活型態,子女的誕生,帶來喜悅以及終日的操勞。逐漸佝僂的父母親,需要子女溫暖的手掌。當家庭權、兒童權利、老人權利逐漸成為思考家事事件審理或協助家庭成員重新面對關係的必要元素時,權利的真正意涵以及在地社會化,也就成為必須自我琢磨的重點。在臺灣社會中,權利聲稱是否只是權利人向義務人主張權利內容的單行道,或者可以理解為是權利人與義務人一種相互的鄰近、回應,進而期盼為雙方或更多成員,建構並形成屬於自己期盼及應有的行為規範,而呈現出一種網絡多重交會的狀態,進而成為每位家庭成員自我成長的動力,或許是另一種可以展現的權利模型。 本書有故事的題材,有專業的分析,結合不同領域的跨界合作,相信能進一步引領受憲法制度性保障的家庭,有更美好的發展。 〈專文推薦〉 今生有錯今生過,來世有緣來世牽 臺灣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院長 鍾宗霖 家事紛爭,要離婚的夫妻,如果不是那麼在乎對方(不管是愛、還是恨、還是不甘心);如果不是對孩子的獨佔欲,那麼的強烈(已經失去了婚姻,孩子成為父母,另一種心靈的依靠,絕不能失去),也就不會糾葛、仇恨得那麼深,如此難分、難解、報復、不甘心、仇恨入骨…… 此時,家事紛爭的當事人,都期盼能於最後一道正義防線的家事法庭... 各界推薦/推薦序 ★★專業推薦★★ 二十五個案例內容除了描述個案故事外,還有心理師解析以及家事法官、專家學者的分析解說。鄧學仁教授和潘雅惠法官均為專業學養與實務經驗豐富的專家,分析鞭辟入裡又容易閱讀理解。 ───花蓮縣兒童暨家庭關懷協會創會暨榮譽理事長、兒童青少年精神科專科醫師 王迺燕 自古清官難斷家務事,本書由三位不同領域的專家帶領讀者一窺家事案件的前因後果,看見圓滿家庭關係的方法。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法官 王雅苑 當我在診間遇到充滿情緒喊著要離婚,或堅持不離婚的病人時,我會建議他/她先靜下心,認真看完這本書。 ───遠東聯合診所身心科醫師 吳佳璇 二十五個精彩之生命故事,有笑有淚、有愛有恨,有心理、法律等專業解析,在家庭衝突、司法爭訟中,找到了愛與希望,告訴我們,前往幸福之旅程,真的不遠。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少年及家事法庭法官 李麗萍 當婚姻走到盡頭而感到徬徨無助時,本書的不同故事與專家意見,將啟發人們對於離婚更深層的省思。 ───最高法院法官 邱璿如 婚姻關係走向盡頭時,人們總以為還有機會,還想再努力,但離婚仍來到眼前,那些破碎、挫敗的心靈,就是需要能對症下藥的處方。 謝謝秋芬老師百忙中整理出這些她在實務過程的看見,也謝謝鄧教授及潘法官的穿針引線,搭配如此細膩卻易懂理解的法律觀點。 ───門諾醫院臨床心理師 侯仁智 「科際整合」、「專業合作」説起來容易,做起來比困難還困難。在「離婚」的漫漫長路中,從家庭生活出現衝突,到走進法院攻擊防禦,可以獲得諮商和法律的跨域給力,是多麼重要!感謝這本書,帶給我們知識的力量。 ───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系教授兼台灣法律資訊中心主任、臺灣家事法學會理事 施慧玲 在走進家事法庭前請記得,唯有「和平分手、合作父母」,方能「走出法院、贏回人生」。 ───國際家事律師協會IAFL首位臺灣律師 梁維珊 這是一本結合專業知識與易閱讀性的好書,幫助我們體會並練習「婚姻沒有對錯,而是讓彼此成為更好的人」。 ───慈濟大學人類發展與心理學系助理教授、慈濟大學諮商中心主任 莫少依 人生的一切,均因著家庭而生。好好仔細的讀完二十五篇故事,再透過專業心理諮商師及法律人的分析,來讓自己思考並深化理解,這二十五篇故事,就不只是別人的故事,而是能讓我們人生結束苦難邁向幸福的引藥。 ───臺中地院家事法庭法官 郭書豪 婚姻家庭從來就不是一門簡單的功課,這本書敘說了許多高衝突家庭的故事,請聽聽看心理師跟法學專家的建議,除了衝突、暴力、吞忍、訴訟之外,還有許多解決問題的方式。看完書,請好好照顧自己,也記得照顧瑟縮在屋角的小孩。 ───光鹽社會工作師事務所所長 陳伶珠博士 家庭由不同背景的個體緊密捆綁在一起,衍生出錯綜複雜的問題,本書是探討家庭內外的互動關係,抽絲剝繭,從而找出解鎖的良方,值得細細品味。 ───前臺中榮民總醫院精神... 內容試閱 3-5 怎麼放得下?總是與前任藕斷絲連? 監護人、親權人、主要照顧者三者的差異 龍哥大前妻十歲,在工地包點小工程,在工地旁的檳榔攤認識當年才十八歲的前妻,兩人一見鍾情,很快就陷入熱戀、結婚生子,一切似乎都很美好。但孩子要上幼兒園時,前妻在家也閒不住了,選擇回到職場工作,而龍哥嘆氣說,這好像就是他婚姻破裂的開端。 離婚後,時時保持聯繫 目前與前妻已離婚好幾年,女兒就讀小學一年級。雖然當初協議離婚時,孩子是由前妻單方監護,但龍哥卻一直是女兒的主要照顧者。「當初會這樣協議,是因為不想要孩子沒有媽媽,也要這個媽媽擔負起責任啦!我才把監護權給她啦!」龍哥一開口就有種豪邁的「氣口」。 以前兩人關係還好的時候,就連前妻出外上班,兩人都還二十四小時開著視訊,近期卻因為第三者的出現,前妻對龍哥是越來越不理睬。雙方的衝突越來越多,終於在孩子唸小一的時候,龍哥看前妻這麼堅決,心累的他決定放手。 但只要孩子說想媽媽,龍哥就會送孩子回去。只不過,接送的場所從前妻的新家,變成了男人的住家,龍哥越想越氣,他「帶了兩顆子彈」,跑去對前妻的男友說:「如果我女兒少一根頭髮,我不會放過你。」 龍哥對於前妻依然是一直放不下,兩人不只經常互動、打電話,就連前妻聲請保護令後,依然如此。我好奇地問,所以這張保護令,究竟是怎麼來的?結果龍哥開口就是一聲國罵。他說,那時候送飲料到檳榔攤上給前妻,卻遇到另名男子來找前妻聊天。 男子離開後,兩人爆發衝突,爭奪前妻手機,「我真的是不小心的啦,我不打女人的,我要是故意的,她會只有小指折斷嗎?」 是「她」打來的 在第三次會談結束前,龍哥的電話響了。 只見龍哥在熟悉的旋律下慌忙掏著手機,急忙掛斷後,心也不在會談了。我忍不住問:「是重要的電話嗎?」龍哥卻故作鎮定:「吼……是她啦。」前妻嗎?龍哥被核發了一年的保護令,而現在還在保護令期間,前妻不是應該要很害怕嗎?我終於忍不住問龍哥這是怎麼回事,但龍哥匆忙起身去洗手間,咻地離開了會談室。我終於想起來,那個熟悉的鈴聲,好像是動力火車的〈我很好騙〉。 一回來坐定,龍哥有點難為情地說:「我們一直是這樣啦!她有事也會找我……她是小孩的媽,總不行都不管她吧!我當初答應過她媽媽的。」 原來,前妻是單親家庭的孩子,龍哥想起過世的前岳母,他眼眶有點泛紅, 想要緊守這個諾言。「照顧她……我會覺得自己很好;拒絕她,我覺得自己很自私。」他試圖說的更清楚些。 剪不斷理還亂 第四次會談,龍哥氣沖沖地衝進會談室,問我:「前妻是不是太過分了?」「小孩子離婚後都是我在養,她根本沒有出過一分錢,結果她現在以她是孩子的監護人,要跟我要孩子的扶養費!」 龍哥一聲國罵之後,說:「今晚我會找幾個人一起去她住的地方外面繞,叫她和那男的,給我出來講清楚!」 當我問:「你要是違反保護令被關,那你們的孩子怎麼辦?」,龍哥就好像整個人被按下了暫停鍵,然後慌張了起來。看來龍哥是真的非常重視孩子,連忙焦急地問:「老師,那我現在該怎麼辦?」 到最後一次會談,龍哥帶著女兒一起來到機構,開朗地說:「我這週都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