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描述
作者:安齋勇樹 出版社:天下雜誌 出版日:1120531 ISBN:9789863988908 語言:中文繁體 裝訂方式:平裝 內容簡介 協助日本超過3000家企業組建心理安全感團隊 日本2021HR Award最優秀書籍作者 亞馬遜4.8顆星推薦 一個公式X四個原則,以引導取代領導, 扭轉討論發散、沉默、沒效率的無力感, 掌握有效提問點方法,激發最高生產力。 你在主持會議、帶領小組討論時,是否經常碰到這樣的窘境: 請大家發言,結果是一片恐怖的死寂; 徵詢意見,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就是每一個開口; 明明在討論新企劃,最後卻變成產品檢討⋯⋯ 發散、沒進度、沒想法,不只讓負責人壓力山大,更嚴重影響團隊生產力。 這一切都可以改變!你需要「奇蹟式提問」。 本書作者安齋勇樹服務超過三千家企業導入「奇蹟式提問」建立具備心理安全感基礎的強大團隊。他發現,組織成員對於所屬團體常有「沒人提出好點子」、「沒有團隊精神」的無力感,這種無力感一旦蔓延,往往導致個人和團體停滯成長。 他以心理學與組織管理學為基礎,結合實戰經驗,歸納出「奇蹟式提問」的技巧,無論是在主持會議、小組討論,或是一對一溝通,都能透過這個方法,提升與人連結的能力,強化團隊生產力。 從工廠型團隊到工作坊型團隊的奇蹟式提問: ․打破沉默氣氛,希望對方主動分享真實想法,該怎麼提問? NG:你為什麼要這樣做?我以前沒有告訴你嗎?―追究責任,令人不舒服 GOOD:你在這個項目中特別想強調的是什麼?―讓對方感受到獲得尊重,進而分享更多 ․討論超發散、離主題愈來愈遠,這時怎麼提問? NG:大家有什麼想法嗎?―直截了當、發散,缺乏情感連結 GOOD:哪些功能或條件可能成為客戶決定採用的關鍵?―給予符合主題的思考框架,討 論超聚焦 ․討論陷入僵局、火藥味四起,如何運用提問打破定見,重新開啟討論? NG:怎麼讓用戶使用這個產品感到更方便?―執著同一個角度 GOOD:什麼產品用起來不太方便,但你就是想擁有它?―透過不同角度引發新討論 將提問所需的要素和過程分解,任何人都能輕鬆實踐, 善用「奇蹟式提問」激發最大團隊潛能。 作者簡介 作者介紹安齋勇樹(ANZAI Yuki) 株式會社MIMIGURI代表董事兼共同執行長、東京大學情報學環研究所特任助教。1985年生,東京大學工學院學士、學際情報學博士;以引導學提高人與組織創造力的方法論為研究主題。著作:《提問的作法》。合著:《Research Driven Innovation:從提問探索創意》、《工作坊設計理論》、《提問的設計》。譯者介紹林佑純 淡江大學應用日語系畢業,曾在日商企業擔任祕書,現為專職譯者。熱愛旅遊及接觸世界各地文化,相信任何類型作品皆有迷人之處。翻譯作品類型有奇幻、文藝、心理、財經、休閒等,期許自己成為廣度、深度兼具的日文譯者。 目錄 前言 凝聚共識的關鍵,就是「提問」 第一章 團隊為什麼無法協作? 1-1從工廠型團隊到工作坊型團隊 好提問的補充知識 野性思維和拼裝思考 1-2工廠型團隊的弊病 1-3挖掘團隊潛能,組織工作坊型團隊 好提問的補充知識 發揮組織創造力的理想狀態 第二章 奇蹟提問的公式與原則 2-1提問的目的是什麼? 2-2有效提問的四大原則 2-3奇蹟提問公式 第三章 提問公式一 觀察 3-1觀察檢核表 3-2提升觀察精準度的三角模型 好提問的補充知識 主動觀察和中動觀察 第四章 提問公式二 組合 4-1如何組合問題 4-2提高提問精準度,兩個模式 4-3提高提問影響力的技巧 好提問的補充知識 組織發展與組織設計 第五章 提問公式三 提問 5-1好提問,從吸引注意力開始 5-2強化引導力的提問修辭 5-3追蹤反饋,讓你的提問引領奇蹟發生 好提問的補充知識 從熟練到實踐 結語 讓提問成為團隊協作的最佳黏著劑 內容試閱 前言 團隊的建立來自提問 ◎一片靜默的「守靈會議」 「好,各位對這個企劃有什麼意見嗎?」 「請踴躍提出你的想法!」 「今天就自由討論吧!」 表情有些渙散的專案成員們避開了你的視線,宛如爭相讓出發言權,完全沒有人願意開口。 「不必客氣,簡單表達自己的想法就可以了。」 「有誰能提出意見的嗎?」 你的聲聲呼籲顯得格外空虛,別說是期望中「突破性的提議」了,眾人甚至連「自己的意見」都說不出口。明明是在開會,現場的氣氛卻跟在守靈一樣。 希望他們能夠更積極地思考。 希望他們能主動參與討論,表達出自己的意見。 希望他們明白自己的責任,為團隊做出貢獻。 許多領導者對團隊的這些「期望」,往往都難以實現。 因此,你不得不將這些期許直接說出口,透過直接的指示甚至請託,「要求」團隊成員達到目標。 「大家也都是社會人了,請主動發表些意見吧。」 「就算沒什麼好點子,也至少能提出一個意見吧?」 然而,你可能依然感到失望,因為這些人還是不會按照你的要求採取行動。 「意見嘛……也沒什麼特別想講的,我贊成。」 「真抱歉,我會在下次討論之前好好考慮的。」 面對這令人束手無策的狀況,你可能會不耐煩地把部屬叫出來,表達對他們消極態度的不滿,或是想直接訓斥:為什麼都不說話?為什麼做不到?到底有沒有心想做啊? 假如對方是同事或上司,你更有可能只會在朋友或家人面前抱怨,以宣洩自己無從表達的情緒。 在這樣的過程中,你最終可能會接受無法改變的現狀,得出一個結論:「與其仰賴周圍的人,自己來做可能還比較快」。 最初對團隊的「期望」,不知不覺已經逐漸轉變成「失望」。 ◎想提振士氣,就要改變「提問」的本質 這就是發生在許多團隊中「孤軍奮戰的惡性循環」。 成員之間互相不抱期望,團隊就不可能有好的表現,一旦陷入這個循環,團隊的自主性和創造力就會不斷降低。諷刺的是,越優秀、越有熱忱的人,就越是容易被這樣的循環所扼殺,並且被團隊孤立。 手上拿著這本書的你,心中所描繪的理想,不是孤立無援「只靠自己努力」的環境,而是能與同伴合力「締造團隊佳績」的世界。你期待的不是團員的「附和」或「道歉」,而是身為團隊成員,每個人各自發揮充滿個性的才能。 那麼,要如何才能避免身陷這個惡性循環,將團隊和職場變得更具有吸引力? 答案只有一個。 那就是改變你向周遭「提問」的本質。 ◎引導出個人魅力和才能的「提問」技術 讓我們回到開頭提到的「守靈會議」場景。假如你的「提問」更具體一點,會產生什麼樣的變化? 「這個企劃案,假如一定要修改一個地方,你會改哪裡?」 「如果你是客戶,一百分是滿分,你會給這個企劃打幾分?」 「要突然拿出好點子確實是蠻困難的,但假如你腦海中有浮現任何想法,無論是什麼都可以,能告訴我們嗎?」 這些都是我在主持「守靈會議」時,常實際用到的提問。具體來說,我使用了本書將詳細介紹到的「提問」技術,包括「假設法」、「改述」和「鷹架理論」等技巧。 只要像這樣稍微加入一點點「提問」的技巧,現場討論的氛圍就會產生大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