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場與塔樓:從印刷術誕生到網路社群力爆發,顛覆權力階級,改變人類歷史的network
找相似
商品已停售

廣場與塔樓:從印刷術誕生到網路社群力爆發,顛覆權力階級,改變人類歷史的network

台灣樂天市場

台灣樂天市場

更多

▐ ☑自2023/2/1 00:00起,樂天Kobo電子書不贈送 LINE POINTS 點數,請會員多加留意。 ▐ ☑LINE POINT點數回饋依照樂天提供扣除折價券(優惠券)、與運費後之最終金額進行計算。 ▐ ☑樂天Pickup電子票券自2021年10月01日起停止販售服務(https://open.shop.rakuten.tw/gold/Pickup/Pickup.html) ▐ ☑愛買、票券等部分店家不參與全站加碼,請詳閱LINE Points 加碼店家清單:https://lin.ee/Y2CcVdk/rcfk ▐ ▶注意事項◀(1)部分服務及店家不符合贈點資格,購買後將不贈送 LINE Points 點數,亦不得使用點數紅包,如:比漾廣場 BEYONDPLAZA、神腦生活、MyCard、愛美麗福利社、展翔通訊、ezcook 美食廚房、葳豐數位商城、吉盈數位商城、森林巨人、包材中心、KABO佳麗寶家電批發、LuLuLu精品店、NewSTYLE新風尚潮流、0216零食會社、美寶家電、純米小鋪、LILY科技新櫃、登芳3C電子雜貨賣場、豐饌御鴨、鼎耀通訊、誠選3C、Smile、葳豐數位商城二店、米蘭寶、BoBo Outlet代購屋、楊家食品(2022/10/1生效)、樂天Kobo電子書(2023/2/1生效)、樂齡生活(2023/3/1生效)、樂天親子(2023/3/1生效)、樂天時尚(2023/5/1生效)、樂天居家(2023/5/1生效)等,請詳閱LINE Points 加碼店家清單。 / (2)需透過LINE購物前往台灣樂天市場,並在同一瀏覽器於24小時內結帳,才享有 LINE Points 回饋。若購買商品未於 45 天內結單(出貨+完款),則不符合贈點資格。/ (3)如使用App、或中途瀏覽比價網、回饋網、Google等其他網頁、或由網頁版(電腦版/手機版網頁)切換為App都將會造成追蹤中斷而無法進行 LINE Points 回饋。 (4) LINE 購物為購物資訊整合性平台,商品資料更新會有時間差,如顯示之商品規格、顏色、價位、贈品與台灣樂天市場銷售網頁不符,以銷售網頁標示為準。 /(6)Pickup店家之有效訂單需於下單後40天內使用完畢才符合分潤條件 /(7) 若上述或其他原因,致使消費者無接收到點數回饋或點數回饋有爭議,台灣樂天市場保有更改條款與法律追訴之權利,活動詳情以樂天市場網站公告為準。

加入購物車

分享

商品已停售
458近期未降價,現在買不吃虧現在買不吃虧

商品描述

作者:尼爾.弗格森 出版社:聯經 出版日:1080906 ISBN:9789570853810 語言:中文繁體 裝訂方式:平裝 內容簡介 塔樓裡的階級掌控權力,廣場中的網絡聚結影響力, 究竟是哪一種力量,改變並推動了歷史的發展? 由人際網絡交織建構而成的人物與權力圖像, 才是真正掌握歷史走向的潛在力量! 鄉民、小編、網軍影響時代,網絡散發的能量不容忽視, 它可以讓你迅速崛起,也可以要你瞬間潰敗! 這股不斷移轉,顛覆統治與階級制度的力量,正持續擴張。 舊權力階級制度vs.新社會網絡之間的碰撞,誰會勝出? 《時代》百大影響人物 尼爾‧弗格森 暢銷話題巨作, 對世界歷史轉折點做出精彩重鑄 專文導讀 ── 葉浩(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好評推薦 ── 伍碧雯(國立臺北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孫友聯(台灣勞工陣線祕書長)、張鐵志(文化與政治評論人) 網絡(network)── 是改變人類命運的千年史,顛覆權力階級的恆久力量 過去我們所學習的歷史,大多是關於帝王將相、統治階級的歷史,而忽略或貶低了同樣有影響力但能見度較低的網絡歷史。縱觀過往,高塔中的階級制度聲稱要統治大眾百姓,但通常真正的力量存在於下方城鎮廣場的網絡中,因為它傾向創新。透過網絡,革命性的想法得以傳播,移轉並顛覆權力。歷史上最叱吒風雲的改變,經常是由缺乏文獻記載、非正式組織的群體所實現。 21世紀被稱為網絡時代。然而,在《廣場與塔樓》中,弗格森主張網絡其實一直都存在。從促成宗教革命的印刷機和傳道者,到領導美國革命的共濟會成員,破壞教宗和國王控制之舊秩序的就是網絡。本書緊扣社會網絡的發展歷史,以及它們跟傳統的權力階級制度之間時而緊張、時而激烈的關係,特別是在兩個重要的革命與創新時期,情勢逆轉,網絡獲得優勢。這兩個時期,一個是印刷技術產生的時代,另一個就是我們現在所處的互聯網時代。 《廣場與塔樓》跳脫以往從統治者或階級制度探討歷史發展的角度,講述了社會網絡的興起、衰落和再崛起的故事,並以豐富的圖表說明網絡理論、聚類等概念,改變我們對過去和現在的理解。網絡的演變,是否可能帶來災難性的後果?對於當前許多事件,例如伊斯蘭國的興起,Apple、Google、Amazon等網路時代企業巨擘的特質,都有許多以古鑑今的對比與詮釋,提供讀者另類省思。 作者簡介 譯者介紹 目錄 推薦序 葉浩 前言 網絡化的史學家 第一部 緒論:網絡與階級 1. 光明會之謎 2. 我們的網絡化時代 3. 網絡,無所不在的網絡 4. 為什麼是階級? 5. 從七橋問題到六度分離 6. 弱連結和爆紅點子 7. 網絡的類型 8. 當網絡相遇 9. 七項洞察 10. 被照亮的光明會 第二部 皇帝與探險家 11. 階級簡史 12. 第一個網絡化時代 13. 文藝復興時代交易的藝術 14. 發現者 15. 皮薩羅與印加帝國 16. 當古騰堡遇到馬丁路德 第三部 書信與會所 17. 宗教改革的經濟後果 18. 交換觀念 19. 啟蒙運動網絡 20. 革命網絡 第四部 階級復辟 21. 紅與黑 22. 從群眾到專制暴政 23. 秩序恢復 24. 薩克森─科堡─哥達王室 25. 羅斯柴爾德家族 26. 工業網絡 27. 從五巨頭到霸權 第五部 圓桌騎士 28. 帝國生活 29. 帝國 30. 太平天國 31. 「華人滾蛋」 32. 南非聯邦 33. 劍橋使徒 34. 末日之戰 第六部 瘟疫與風笛手 35. 綠披肩 36. 瘟疫 37. 元首至上原則 38. 黃金國際的瓦解 39. 五人幫 40. 短暫邂逅 41. 感化院的艾拉 第七部 叢林制霸 42. 長期和平 43. 將軍 44. 複雜性危機 45. 季辛吉的權力網絡 46. 行向谷地 47. 蘇聯帝國的陷落 48. 達沃斯人的勝利 49. 打垮英格蘭銀行 第八部 巴別圖書館 50. 二○○一年九月十一日 51. 二○○八年九月十五日 52. 行政國 53. Web 2.0 54. 走向分裂 55. 「推」出革命 56. 二○一六年十一月九日 第九部 結論:面對賽博利亞 57. 大都會 58. 網絡中斷 ... 自序/導讀 但絕大多數人隸屬的網絡數量多過階級,我指的不只是現代人使用過去十多年在網際網路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的臉書、推特或其他以電腦為基礎的網絡。我們有親戚網絡(今日西方世界的家族鮮少是階級式的)、朋友網絡、鄰居網絡、同好網絡。我們是教育機構的校友。我們是美式足球隊的球迷。我們是俱樂部與社團的成員,或慈善機構的贊助者。就連參加教會或政黨等階級式機構的活動,其拓展人脈成分都勝過工作,因為我們的參與投入是出於自願,而不是期待獲得金錢補償。 階級和網絡的世界交會互動。任何大企業都有截然不同於公司「組織結構圖」的許多網絡。當老闆被部分員工指控偏袒不公,言下之意就是,某些非正式的關係凌駕於由五樓「人力資源部」管理的正式銓敘流程。不同公司的員工下班後聚會小酌,等於是從垂直的企業塔樓,移動到水平的社會網絡廣場。關鍵在於,當一群人見面,每個人在不同的階層結構各有各的權力,他們的網絡交流可能產生深刻後果。安東尼‧特洛勒普(Anthony Trollope)在巴里賽系列小說(Palliser novels)中,描述維多利亞時代政治人物在下議院公開相互譴責,然後又在他們各自所屬的倫敦俱樂部網絡私下交換祕密,令人難忘地捕捉了正式權力和非正式影響力之間的差別。在本書中,我想證明幾乎所有人類歷史都存在這樣的網絡,而且它們遠比多數歷史著作引導其讀者相信的還要重要。 前文已經提到,在過去,史學家不太善於重建歷史網絡。對網絡的忽略,一部分是因為傳統史學研究太過信賴來源出處為國家之類的階級機構的文獻。網絡也會保存紀錄,只不過它們並不容易找到。我記得,還是個青澀研究生時,我到漢堡的國家檔案館找資料,被帶到一間令人眼花撩亂滿是「Findbücher」(字面意思為「找書」,是皮革裝訂的大部頭卷帙,以難以辨識的手寫古德文書寫──也就是檔案館的目錄)的房間。這些目錄引導讀者找到由漢薩同盟城邦(Hanseatic city-state)頗為古板的官僚體系生產的無數報告、小書和信件。我檢索著對應我當時研究時期的書籍,然後驚恐地發現竟沒有一頁內容和我的研究興趣有任何關聯。不難想見,在度過悲慘的幾個禮拜後,當我被帶進收藏了銀行家馬克斯‧華寶私人書信的橡木地板小房間,內心鬆了多大一口氣。但我純粹是運氣好才在英國領事館的茶會上遇到了華寶的兒子艾瑞克(Eric)。不出幾個小時,我便意識到,就一九二〇年代初期德國惡性通膨(我的研究題目)的歷史而言,華寶和他的網絡成員的通信能提供的比國家檔案館所有文件加起來還要多的歷史洞察。 但多年來,我和大部分史學家一樣,以一種隨意的態度思考與書寫著網絡。我腦中有一幅模糊的圖表,將華寶和其他德國猶太商業菁英的成員,透過親族、生意和「選擇性親和」(elective affinity)等五花八門的關係連在一起。但我從未想過要以一種嚴謹縝密的態度看待網絡。我願意(懶惰地)思考他的社會「圈子」(非常不專業的行話)。而且我必須承認,幾年後,當我動筆寫羅斯柴爾德家族銀行的歷史,也沒有比過去更具條理。我太專注於羅斯柴爾德家族複雜的譜系,太專注在並非不常見的表親婚姻系統,而忽略了由代理人和附屬銀行組成的更廣泛的網絡,但它在羅斯柴爾德家族成為十九世紀世上最富有家族的過程中也同樣重要。事後諸葛,我當初應該更注意二十世紀中期開拓群體傳記學(prosopography)的那些史學家,像是路易士‧納米爾(Lewis Namier)或納德‧賽姆(Ronald Syme),而不是把群體傳記視為... 各界推薦/推薦序 國內名家好評推薦 伍碧雯(國立臺北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孫友聯(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 葉浩(政治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張鐵志(文化與政治評論人) 國際媒體一致讚譽 弗格森很擅長把久遠以前的事件描述得像晚間新聞般生動而自然。迷人且引人注目。──《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 出色的史學家⋯⋯弗格森對他所調查的一切都達到大師級水準。──《觀察者》(Spectator) 弗格森的才智和氣勢意味著他嫻熟的歷史修正,將在未來幾年持續迴響。──《衛報》(Guardian) 才華洋溢的善辯者。他以豐富的歷史知識瞄準重大問題。──《獨立報》(Independent) 磅礡大作,彷彿不費吹灰之力寫就,爾雅機智。──安德魯‧羅伯茲(Andrew Roberts) 弗格森再次寫了一本精采的著作……在書頁中,你將重新儲備思想。行動吧。 ──《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 廣場和塔樓,除了具有挑釁性的歷史,也可能被證明是互聯網時代的領頭羊。──《基督科學箴言報》(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