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勒索:遇到利用恐懼、責任與罪惡感控制你的人,該怎麼辦?(全球暢銷20年經典)
找相似
商品已停售

情緒勒索:遇到利用恐懼、責任與罪惡感控制你的人,該怎麼辦?(全球暢銷20年經典)

PChome 24h購物
PChome 24h購物

PChome 24h購物

注意事項: 《1》需透過LINE購物前往PChome 24h購物,且在1小時內於同一瀏覽器中完成結帳,才可享有LINE POINTS回饋資格。 《2》LINE購物點數回饋僅限「PChome 24h購物」商品 (特殊類型商品、企業採購除外),日本代購、旅遊等商品不在點數回饋範圍內。 《3》如取消訂單、退貨、購物中登出PChome 24h購物帳號,將無法獲得點數回饋。 《4》如購買以下類別商品,將無法獲得點數回饋: -【PChome儲值】 -【手機門號商品】 -【票券】 -【一歲以下嬰兒奶粉】 -其他排除商品,請參考https://lin.ee/pWscB4N/rcfk 《5》回饋點數的計算將會排除【訂單活動折扣 (含折價券折扣)】、【P幣扣抵】、【現金積點扣抵】及【訂單運費】等金額。 《6》符合LINE POINTS回饋資格之訂單將於商家訂單頁面標示「LINE回饋」,若無此標示則 不符合回饋LINE POINTS點數資格亦不得使用點數紅包 。 《7》LINE購物設有「單一商品最高回饋點數」機制 (特殊活動時開放「回饋無上限」),以同一訂單中同一商品不論件數計算,並依訂單成立時間當下LINE購物所設定的回饋機制為準。 《8》LINE購物為購物資訊整合性平台,商品資料更新會有時間差,如顯示之商品規格、顏色、價位、贈品與PChome 24h購物銷售網頁不符,以銷售網頁標示為準! 《9》手機版LINE購物,恕無法使用「街口支付」做為付款方式, 您將不符合贈點資格。

相似商品

政客、權謀、小丑:民粹如何襲捲全球 /朱里亞諾.達.恩波利
找相似
79折
253

政客、權謀、小丑:民粹如何襲捲全球 /朱里亞諾.達.恩波利

台灣樂天市場
0.5%
NEW TOEIC官方頒訂必考情境‧完全解析-學習本+解析本+1MP3
找相似
歷史低價
442 (降$62)

NEW TOEIC官方頒訂必考情境‧完全解析-學習本+解析本+1MP3

台灣樂天市場
0.5%
SketchUp 2019/2018室內設計速繪與V-Ray絕佳亮眼彩現(附200分鐘影音教學/範例)
找相似
9折
468

SketchUp 2019/2018室內設計速繪與V-Ray絕佳亮眼彩現(附200分鐘影音教學/範例)

台灣樂天市場
0.5%

商品描述

一方想要凡事都依自己的方式,卻因此犧牲掉另一方的利益。
這種雙方力量的較勁,就是一種「情緒勒索」。
調整與摯愛之人緊張、有害的關係,從勇敢斬斷勒索、走出情緒的迷霧開始。

☆暢銷20年、全世界都在讀的心理經典☆
☆領先全球提出「情緒勒索」概念,全面且平衡探討勒索者與受制者的心理、手段與對策☆

一段親密關係中有情緒勒索的要素存在,並不代表這段關係已經被判定為失敗,而是表示我們需要更誠實地面對,改正這種造成自身痛苦的行為模式,讓所有的親密關係都能回歸到更穩固的基礎上。
——蘇珊.佛沃
面對情緒勒索,需要很大的勇氣,而本書,將會賦予你勇氣。

想想那些對你意義重大的人,是否曾這樣說過?
只要有任何一項肯定的答案,就代表你已經受到情緒勒索的折磨!

‧施暴者  你不照著我說的進行,我就讓你日子難過!
‧自虐者  你這樣做,讓我心裡很受傷。
‧悲情者  你不讓步,就是自私、邪惡、貪婪、沒心肝的人!
‧欲擒故縱者  你若可以幫我,我就會更愛你/我就讓你升職/你馬上就能拿到獎金。

但是「一個巴掌拍不響」,若你也曾有過以下任一種想法,
其實你正在訓練對方成為情緒勒索者!

‧依賴贊同者  如果你不同意我,那一定是我做錯了什麼或是我哪裡不好。
‧爭論平息者  只要我保持平靜的態度,就不會惹你生氣了。
‧自責者  這一切都是因為我,才使你必須承受這些痛苦。
‧自我懷疑者  大家都說是我不對,或許真的是我反應過度了。

人與人相處,摩擦有時、爭吵難免。但「情緒勒索」中雙方力量的較勁,卻可能一步步危害到最重視的親密關係及自尊!

蘇珊.佛沃博士於1997年領先全球,首度提出「情緒勒索」的概念,20年來拯救了眾多無助的人們。在本書中,她透過邏輯分析、詳細條列,再加上豐富的諮商案例,完整且平衡地剖析情緒勒索中加害者與被害者的樣貌、內心世界,以及勒索的手段和解決的對策。

書中並提供實用的檢核表、簡單測驗、好用腳本、改變自我的重要步驟,以及一些無殺傷力的絕佳溝通技巧,幫助你調整造成痛苦的行為模式,讓親密關係回歸到更穩固的基礎上。


★名人推薦:

李錫錕  臺大最有人氣的政治學教授
吳佳璇 精神科醫師、作家
周志建  輔仁大學心理諮商博士
周慕姿  諮商心理師
海苔熊  科普心理暨愛情心理學家
陳鴻彬  諮商心理師、資深輔導教師
許皓宜  諮商心理師
賴芳玉  律師
聯合推薦

這本書可說是我最早的啟蒙。可以更清楚情緒勒索的樣貌,以及不同文化背景的心理實務工作者,在面對這個情感關係模式時,有什麼相同或相異的看法與做法。——周慕姿
不要為了他人賠上自己的人生。學會為自己的情緒負責,也讓別人為自己負責。—周志建
這本書提到許多步驟改善勒索關係,找出適合自己的步調,拿回人生主控權。—海苔熊
透過這本書真誠面對、不逃避,才有可能超越糾結、跳脫陷溺的情緒,回到真實關係裡真誠面對彼此。—陳鴻彬


★媒體推薦:

我們終於可以鬆一口氣了!本書能幫助你辨別與修正與摯愛之人緊張、有害、令人困惑的關係。—蘇珊‧ 潔佛博士《向生命下戰帖》作者
本書提供了有用資訊、有效技巧及熱情鼓勵,讓身陷情緒勒索的你能改變自己、改變關係,進而改善人生。——出版人週刊
暢銷作家再出擊!提供一堂自我奮戰的課程,讓你輕鬆擺脫利用罪惡感操控你的人。—— Library Journal
這本書的內容看似公式化,充滿各種容易上口的口號,如「情緒迷霧」等。但再加上真人實事的案例,反而能快速吸引住讀者的目光,迅速找到解決的方法。—— Detroit Free Pres


★讀者推薦:

這本書教會我們要懂得聆聽自己的聲音、體會自己的感受,而且小心不要讓任何人低估自己,或是代替你做決定。
所有人都可能是情緒勒索者或受制者,或者兩個都是!大家都應該讀這本書,來避免我們自己的行為破壞了人際關係。
適用於所有人,能幫助我們改善自信、自尊與環境限制,遠離不斷利用情緒勒索自己的人。即便已經在看心理醫師,這本書也能派上用場。畢竟你不是每天都可以見到醫生,但這本書卻隨時都在。
直到你讀過這本書之前,可能都不會知道自己其實活在情緒勒索之中!



蘇珊‧佛沃(Susan Forward, Ph.D.)
領先全球提出「情緒勒索」概念的心理學博士,同時也是享有國際盛名的心理治療師和多本暢銷書的作者。擁有超過四十年心理治療經驗,在多家心理機構和醫學診所擔任心理醫師和指導顧問,解救了無數有心靈方面困擾的人。在加州成立第一所私人性暴力治療中心,並在南加州許多醫療和治療機構擔任團體治療師或顧問,更經常受邀至美國各大媒體節目接受專訪。

有鑑於來求助的個案,多半都深陷在「情緒勒索」有害關係而不自知,蘇珊‧ 佛沃於一九九七年領先全球提出「情緒勒索」新概念,解釋這種彼此較勁的力量拉鋸,以及因此導致的種種讓人困擾的行為。

她將多年來的諮商經驗與解決對策全寫進本書中與大家分享,出版後大受歡迎,翻譯成多國語言,成為全世界都在讀的心理經典, 暢銷二十年。

她透過自己的作品、廣播節目與親身諮商,以敏銳的觀察、高效率和具同理心的互動諮商法,為世間男女打開充滿自信、自我力量與情緒獨立的新世界。

譯者:杜玉蓉
政大新聞所畢業。譯有《40個天堂》《情緒勒索》《白金定律》等書。現從事文字工作。



撥開迷霧,找到「擺脫情緒勒索」的明燈 / 周慕姿 
第一次聽到「情緒勒索」這個詞,是在我唸碩士班的時候。當時,實務工作經驗不多的我,因閱讀相關文獻而接觸到這個詞;然後,再接觸到蘇珊.佛沃博士的這本書,對「情緒勒索」這個詞著迷不已。
「對對對,我好像也是這樣……」「這個描述感覺跟誰誰誰好像……」
 彼時的我,閱讀著這本書,想試著在其中找尋自己與他人、在情感中受困的蛛絲馬跡,企圖能夠找到指引關係、甚至指引人生方向的明燈。
多年之後,當我開始從事實務工作,從面對個案的經驗中,我發現:許多人的情緒困擾,其實根源於一段或多段糾結而痛苦的情感關係。這些權力不對等的關係,可能來自於家庭、伴侶、人際、職場……許多人身在其中,感覺到自己被害怕、焦慮控制,沒辦法出於自己的意願做決定,只能受控於對方的情緒,做對方想要的決定、滿足對方的需求。但是,很多時候,自己從來沒發現,這樣的關係是有問題的。
於是,我想起了多年前看到的那一個,描述這類關係中的重要名詞:
「情緒勒索」。
從蘇珊.佛沃博士提出「情緒勒索」這個詞,到其所撰寫的這本《情緒勒索》,可說是非常清楚地描述了這種情感關係的困境:上對下的、權力位階不對等的,關係中某一人需要無止境滿足另一人的情境。
蘇珊.佛沃博士在這本書中,提出了「迷霧」(FOG)這個詞:「恐懼、責任與罪惡感」,清楚論述:情緒勒索者如何使用「迷霧」,而這片「迷霧」又怎麼影響了受制者的決定。此外,作者也勾勒出情緒勒索者所使用的手段、以及受制者常見的模樣。更重要的是,作者在書的後半段,描述了各種情緒勒索關係的樣貌與對話,並以此為例階段性地說明了「擺脫情緒勒索」的重要步驟與方式。作者豐富的實務經驗,使得此書有著清晰的邏輯與實做方法,成為一本不折不扣、相當實用的理論工具書。  這本書是我最早的啟蒙, 也將會是你找回純粹關係的工具之一  從我撰寫《情緒勒索:那些在伴侶、親子、職場間,最讓人窒息的相處》(寶瓶出版)一書以來,收到許多讀者的迴響,可知「情緒勒索」在臺灣,是一種常見、卻也不容易改善的情感關係困境之一。我一直認為,情緒勒索者與受制者,並非加害者與受害者的關係。根源於情緒勒索者與受制者的心中,都是因為「害怕」、因為「不安」;這些不安全感,讓情緒勒索者,必須透過「滿足需求」的方式獲得「安心感」。更甚者,許多情緒勒索者也可能曾是「受制者」,他們可能從不知道關係中其實有妥協、有諒解、有尊重;對方的「不順從」,只是因為他是獨立的個體、也有自己的需求與想法,而並非是因為對方不夠重視他們、不夠愛他們。而,在這本《情緒勒索》中,我最喜歡的部分,就是作者分享了一些關於「非防禦性溝通」的方法。那代表著:情緒勒索者與受制者,並非加害者與受害者的關係,而是在關係中的「合作夥伴」。
很感謝究竟出版社重新出版了《情緒勒索》。這本書,可說是我最早的啟蒙。因為蘇珊.佛沃博士提出「情緒勒索」這個名詞,讓我理解了這個情感關係現象的意義,也才讓我在從事實務工作時,發現:在臺灣,「情緒勒索」具有文化的意義;「文化」與「約定俗成」如何深刻地影響、形成了臺灣人的情感關係模式;而這個情感關係模式,又是如何「一代傳一代」,成為情緒勒索的「抓交替」,使得許多人受困其中、無法自由。
因此,不論你是否讀過我的著作《情緒勒索:那些在伴侶、親子、職場間,最讓人窒息的相處》,我都推薦你閱讀這本書,可以更清楚「情緒勒索」的樣貌,以及不同文化背景的心理實務工作者,在面對「情緒勒索」這個情感關係模式時,有什麼相同、或相異的看法與做法。
希望有一天,我們都能擺脫以「愛」為名、但卻充滿「害怕」與「應該」的情緒勒索。因為,當有一天,關係中不再以「害怕」與「應該」為基礎,才有機會找回原本「愛」的純粹關係。
祝福你我。
(本文作者為諮商心理師/心曦心理諮商所負責人)  

擺脫情緒勒索,你要斷捨離 / 周志建 
我是一位心理師,每天都在省視人的內心傷痛。我敢說,人的心靈創傷,大多來自原生家庭,尤其是家庭暴力。不要小看家庭暴力,它的殺傷力很大。會讓人活在心靈的暗夜裡,一輩子痛苦不堪。
首先提醒您,不光是肢體暴力,在我們的家庭文化屢見不鮮的情緒暴力、語言暴力也都是一種家庭暴力,而且它的殺傷力不亞於肢體暴力。除了貶抑、否定的話語外,下面這些語言,你絕對熟悉:「要不是為了你,我老早跟你老爸離婚了。」「我這樣做還不都是為了你好。」「本來是不想生下你的……」「我對你付出這麼多,你怎麼可以離開我……」
這些語言,常叫孩子感到焦慮不安、心裡充滿愧疚與罪惡感。這就是本書所說的「情緒勒索」。(當然,情緒勒索不光只出現在家庭,任何人際關係裡都有。)
父母對孩子情緒勒索,目的不外乎是「控制」。要孩子聽我的話、變成「我想要的樣子」。情緒勒索與控制的背後,其實就是恐懼。如本書所言:「他們只不過是想藉此尋求安全感及掌控權。不論外表看起來多麼有自信,他們的內心其實還是非常焦慮的。」  家庭的親情牢籠,窒息的情緒勒索  曾經有位個案找我晤談,他是企業主管,剛好上海有個工作機會,他問我該不該去?我問他:「如果你選擇去上海工作?是為了什麼?」他想了想告訴我,去上海的最主要原因是:「我可以離開家、離開母親。」我一聽,充滿疑惑,問他:「離開家、離開母親對你的意義是什麼?」然後,他嘆了一口氣,對我說起了自己的故事。
原來,他跟我一樣,都有一位掌控的母親。從小,他父母成天吵架,父親因為受不了母親的控制與壞脾氣,不久就離婚了。他是家中獨子,從此與母親相依為命,至今四十多歲依然還沒結婚。不是他不想結,是他結不了。他交過好幾任女友,但母親對每一任都不滿意,總是百般挑剔,甚至威脅:「如果你敢跟那個女人結婚,我就死給你看。」(這是典型的情緒勒索)明白了嗎?他是屬於母親一人的,她不允許任何女人搶走自己的兒子(這是孩子成了母親「替代配偶」的典型例子)。
想當然爾,他也從來沒有離開過家。母親不准的。「在家裡,每天面對母親的嘮叨與壞脾氣,我幾乎快窒息。」他無奈又痛苦。他內心多麼渴望離開母親、離開這個像牢獄般的家,如同他父親一樣。但他沒辦法。念大學時,他曾試圖搬出去住,結果卻換來母親一頓咆哮:「放我一人在家,你良心過得去嗎?你這樣孝順嗎?」(再次勒索)母親甚至動員所有親友,對他進行「恐嚇」。現在,只要他一有離家的念頭,內心立刻充滿「罪惡感」。你看,母親的情緒勒索多成功啊!從此,他成了籠中鳥、飛不出去。
舉這個案例,目的在於想強調:在我們的家庭文化下,父母對孩子的控制與情緒勒索,無所不在。要如何解套呢?這本書中提供了最好的說明與解答,值得您細細品味。  放棄是一個重獲自由的可能選項  如果你問我,我會告訴你:要遠離家庭暴力、拋開情緒勒索,你就必須「斷捨離」。
 斷捨離?是什麼意思呢?普天下所有的孩子都害怕被拋棄、害怕不被父母喜歡,但正因這個「害怕」,才讓父母得以控制我們、對我們不斷地情緒勒索。誠如我在《跟家庭的傷說再見》(方智出版)一書中,明白告誡讀者的—你要「放棄」。除了放棄,別無他法。
放棄?放棄什麼?「放棄你應該有一對完美的父母」「放棄你的父母應該要愛你」「放棄你的父母有一天會改變」。你說,放棄好難。我知道。但不放棄,你一輩子注定痛苦。我曾在自己的書中提到:「當我終於將心中那個完美的母親給賜死時,於是我才能如實去面對眼前這個不完美的母親。甚至,將她給擁抱回來。」放棄、賜死,這就是信念上的「斷捨離」。
如同這本書所說:情緒勒索,其實是「你情我願」「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是我們自己缺乏「界線」、情願被勒索,別人才能勒索得了你,不是嗎?從小活在家庭暴力裡,長大做不到孝順,這不是你的錯。沒有情分的親子關係,這不是你的錯。爸媽不快樂,這也不是你的錯。為家人犧牲,請你適可而止。在家人與我之間,我們得「畫出一條界線」來,這是自我保護。我經常跟學生這麼說。
 生命很寶貴,不要為了他人賠上自己的人生。拒絕當一名「受害者」,請你要有「界線」、要學會說「不」。擺脫別人給你的情緒勒索及家(枷)對你的束縛,我們要學會為自己的情緒負責,同時也讓別人為他自己的情緒負責,這才是成熟人格的表現。
(本文作者為資深心理師、故事療癒作家)    推薦序 別用你的恐懼,來活他的人生 / 海苔熊  「情緒勒索」這四個字,儼然成為今年熱門的關鍵詞,不少人對於勒索的過程:「要求—壓力—威脅—順從—舊事重演」如數家珍,甚至還可以舉出很多親身體驗的例子。不過,當我們可以把這些「如何」被勒索背得滾瓜爛熟的同時,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認真想過兩個「為什麼」的問題:
一、勒索者為何要勒索? 二、受制者為何不離開或者改變這段關係?
先前我和心理師慕姿在討論的時候,她認為,這兩題的答案其實都是「低自尊」與「缺乏安全感」。而在我後續蒐集的研究資料當中也發現,感情當中會用一些手段或壓力來操弄對方的人(或者是長期被操弄卻無法脫身的人),在自尊以及安全感上面的得分都顯著地比較低。
儘管有一些人比另外一些人更容易被勒索、或者是更容易勒索別人,但我同時也覺得其實每一個人都可能是「潛在的勒索者/受制者」,都有可能在脆弱或是心理能量比較低的時候,陷入一段勒索關係當中。為什麼會這樣呢?  三個人性的弱點  我的想法是,這可能和我們的人性弱點有關。蘇珊.佛沃在這本書的一開始提到三個非常精闢的見解,我認為也是人性的三大弱點:
●「改變」是人生最困難的事,即使是做為治療師的她也同樣覺得困難。改變之所以這麼難,是因為維持現狀的痛苦是可預期的,但跨出一步所產生的快樂或放鬆是不可預期的。當我們在受苦,尤其是自尊越來越低落的時候,我們往往寧可待在可以預期的痛苦當中,也不願意跨出一步去嘗試不可預知的未來。
● 說的總比做的簡單。在被勒索的關係當中,重要的並不是想法或情緒,而是「付諸行動」。當你開始具體做一點什麼(或者停止做那些你以往一直在做的事情),兩個人的關係才有可能改變。
● 情緒勒索是會傳染的,如果一個人曾經被勒索過,那麼他有可能把「用血淚學來」的技巧,不知不覺地拿去勒索別人。有些時候你在一段關係當中扮演的是勒索者,在另外一段關係當中扮演的是受制者;甚至在同一段關係當中,兩個人也可能會交替勒索。還有一個經典的狀況是,如果你在夫妻關係當中經常被勒索,那麼你有可能在親子關係或職場關係裡,反過來當一名勒索者,情緒勒索你的小孩或者是下屬。換言之,沒有誰是永遠的罪人,每個人在生命的不同時刻,都有可能變成壓迫別人的人。
抗拒改變、難以付諸行動,再加上可能會經由「學習」而傳染情緒勒索—雖然我們有以上這些弱點,但同時也請相信另外一句話:「產生傷口的地方,往往正是發生改變的地方!」  改變的起點:一小步  說的簡單,到底要怎麼樣才能改變呢?如果你已經不是第一次看這種類型的書,可是每次看完之後覺得很有道理,卻沒有改變多少,那麼你可能要想一想,過去你為自己的人際關係所定下的目標,會不會太過遙遠了?
這本書提到了許多不同的步驟來改善一段勒索的關係,但我覺得需要注意的是,這些步驟並不是「線性」的。也就是說,進三步退兩步可能是常態,而且有時候,這些步驟對你來講可能還是太大步了,那麼你可能要切割得更小一點。舉例來說,如果「向對方表明你的需求」是你目前做不到的事情,那麼你可能要退一步先採取「暫時不要回應」的方法。如果這個也無法達到, 那麼可以在下次被勒索的時候「離開現場」。除了把步驟切小一點之外,你也可以把自己的頻率做一些紀錄和調整。例如,你的目的是每次對方勒索你的時候,你可以成功「跳針回應」(重複講一樣的話回應他)。但有可能沒辦法每次都做到,那麼你就可以記錄自己做到的頻率是否有越來越高的傾向。或者,你也可以設定小一點的頻率目標,例如對方做出「要求」十次,你先讓自己有一到兩次的「跳針回應」。
「行為改變」最重要的地方在於,當一種行為變成習慣並且穩固之後,再接著進行下一步,才比較可能成功。你不太可能一次就改變和對方的關係,也不可能真的有辦法每個步驟都按照書上說的來進行。不過你絕對有辦法,找出適合自己的步調,拿回你人生的主控權。
這是你的人生,不該被恐懼、責任、罪惡感所掌控,也不該為了其他人而活。
(本文作者為科普心理暨愛情心理學家) 

那些在情緒勒索背後的脆弱自我 / 陳鴻彬 
二○一七年,「情緒勒索」議題席捲了書市。一個議題能夠引起那麼大的共鳴,勢必是引動了某些重大的集體經驗、甚至是創傷。
我不斷地想:那究竟是什麼?
我在蘇珊.佛沃的這本書裡,更加確立了我自己的觀察結果,那就是「關係」。
說得更精準些:因為,太多人在關係裡長久受苦。  慣用的雙重束縛訊息,確認愛與關係的控制策略  不久前,有位畢業多年的校友回來看我,聊起了他近期的親密關係狀態。

「我們在一起很多年,我真的很愛她,每次當我感受到我們之間有些許不對勁、或是她情緒在鬧彆扭的時候,我都會關心她怎麼了,但她每次都說:『我沒事,你去忙吧!不用理我。』」

他苦笑著搖搖頭,「老師,你說我怎麼可能真的就此出門不理她?」

「你覺得她話語背後,真正想被聽見的是什麼?」我問。 他蹙著眉,靜默了好一會兒後回答:「不想要我離開?」 我點點頭,接著說:「她心裡真正想講的,應該是:『你敢離開不理我試試看!』」 「對,就是這樣!」他像發現新大陸般激動,但隨即情緒又沉了下來,再次輕嘆著說:「其實,她如果真這樣講,我反倒不會有這麼多罪惡感,一氣之下可能就真的離開。」 「所以她從跟你的互動中,發現『引發你的罪惡感』這一招比什麼都有效,而且你每次都會乖乖『買單』。」 聽我說完後,他愣了一下,反問我:「老師,我被情緒勒索了嗎?」
我們相視而笑。
「雙重訊息,是情緒勒索者常見的表達方式;控制,則是他們確認愛與關係的慣用策略。」我繼續說:「但比起探究這究竟是不是情緒勒索,有另一件事我覺得更重要。我記得你前幾段親密關係,好像也常遇到類似的狀況。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引發你的罪惡感』這一招,對你總是特別有用?」
他再度陷入漫長的靜默與沉思。
「小時候,我常看見媽媽無論如何哭求爸爸,爸爸依舊帶著一臉嫌惡,頭也不回地離開,拋下我們母子倆不管。那時候我除了很不滿爸爸的作為,心裡也暗自決定以後絕對不能這樣傷害我愛的人!」他回答。
我看著眼前的他,腦海裡浮現了一個鐘擺的圖像。那就像在鐘擺的兩端,反覆經驗著兩種極端的情緒,唯有隨著時間、覺察與行動力,才能挪移到一個折衷的位置,安放自己以及那些我們在乎的關係。  看見勒索者與受制者的樣貌, 以及背後的心理需求,讓關係、互動更真實  在上面的對話裡,也回應了蘇珊.佛沃在本書所提到的兩個部分。
第一個部分是「理解勒索者的樣貌與內心世界」,包括他們所釋放出來各種訊息(或稱為「餌」)背後的心理需求及動力。
第二個部分則是「聚焦在自己的個人議題」,例如:為什麼我這麼容易「上鉤」?有哪些情緒時常被引動?這些情緒經驗的根源是什麼?
透過這本書,你會發現:勒索者與受制者之間,看似有著極大的差異,但其實同樣根源於「脆弱的自我」。唯有先看見、洞察這些自我狀態,並且真誠面對、不逃避,才有可能超越兩種角色之間的糾結、跳脫陷溺的情緒,回到那些我們很在乎的真實關係裡,真誠地面對彼此。
這路程雖遙迢,但絕對值得我們盼望。
(本文作者為諮商心理師)



推薦序 撥開迷霧,找到「擺脫情緒勒索」的明燈 周慕姿 
推薦序 擺脫情緒勒索,你要斷捨離 周志建 
推薦序 別用你的恐懼,來活他的人生 海苔熊 
推薦序 那些在情緒勒索背後的脆弱自我 陳鴻彬  
序 言 情緒勒索讓我們能真正透視關係中的問題 

《第一部》勒索交易的來龍去脈
第一章 診斷:情緒勒索  六項致命特徵   既然這麼明顯,為何你視而不見?   設定限制的權利   截然不同的處理方式
 真正的動機
 從變通到堅持  
第二章 勒索的四種形態  施暴者   自虐者   悲情者   欲擒故縱者   情緒勒索的影響力  
第三章 令人盲目的迷霧   真實的情感:恐懼   責任   罪惡感   盤根錯節   無限期追溯
 當正常的罪惡感失去控制   迷惘與困惑 
第四章 四大手法分析   二分法   病態化   聯合陣線   負面評比  
第五章 情緒勒索者的內心世界   與挫折經驗的關聯性   從挫折到失落
 失落感與依賴性   錯綜複雜的原因   當危機成了催化劑   完美生活的缺陷
 親密的陌生人   只為自己著想   小題大作   顧此失彼   懲罰的優勢   降低損失   為你上一課   池魚之殃   維持親密關係   問題不在你  
第六章 一個巴掌拍不響   情緒鍵
 易於被情緒勒索宰制的特質  依賴贊同者  爭論平息者   自責者   濫用同情心
 自我懷疑者  平衡問題   你正在訓練情緒勒索者   自我勒索
 最後叮嚀  
第七章 情緒勒索的影響   對自尊的影響   對健康的影響   以背叛換取安撫   對親密關係的影響   
《第二部》化知識為行動 說在前面
 第八章 前置作業  第一步
 扭轉順從的行為模式   發出求救訊號   步驟一:停下來   步驟二:化身旁觀者   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第九章 做決定的時候到了   「要求」三態   沒啥大不了的   危機升高   重大決定:小心處理  
第十章 策略  策略一:非防禦性的溝通   策略二:化敵為友   策略三:條件交換   策略四:運用幽默感   成果評估   你會更堅強  
第十一章 衝出迷霧   面對舊感覺,做出新回應   跟著感覺走   清除恐懼鍵   清除責任鍵   不再感到罪惡  
尾 聲

加入購物車

設定到價通知

商品已停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