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瘟疫,還有人性在挑戰!︰瘟疫|政治|精神分析[二手書_近全新]11315088132 TAAZE讀冊生活網路書店
找相似
商品已停售

除了瘟疫,還有人性在挑戰!︰瘟疫|政治|精神分析[二手書_近全新]11315088132 TAAZE讀冊生活網路書店

蝦皮商城
歷史低價
近一年最省
近一年最省 $186
蝦皮商城

蝦皮商城

1. 透過LINE購物進入蝦皮後禁止再透過蝦皮直播下單,避免訂單認列異常 2. 請務必「清空」蝦皮購物車,再透過LINE購物連結至蝦皮商店進行購買 ;先把商品加入購物車,再從LINE購物連結至蝦皮結帳,將無法獲得點數回饋。 3. 請避免連續下單,若您完成交易後,想下第二張訂單,請重新從LINE購物連結至蝦皮商店進行購買 4. 電子票券及繳費服務類別:回饋0%。 5. 請留意,蝦皮超市內的商品(蝦皮超市、蝦皮直送美妝、蝦皮免運直送)不隸屬於蝦皮商城,點數回饋請依照「蝦皮超市」商店頁為主。 6. 蝦皮商城之訂單適用於部分點數紅包,規範請依該紅包頁說明為主。 7. 點數回饋將依照蝦皮提供扣除折價券、運費與蝦幣後之最終金額進行計算。 8. 同一商品品項(即便不同尺寸規格),皆會計入同一筆返點上限進行計算 9. 用戶需於同一瀏覽器進行交易(若自動跳轉 APP,請在 APP交易)。 10. 若使用不同物流或付款方式,將拆分成不同筆訂單編號發送通知。 11. 若使用折價券折抵,可能會有攤提折抵導致訂單金額些微落差 12. 蝦皮會將LINE的導購跳轉紀錄與蝦皮的會員ID進行綁定,若後續七天內未透過其他媒體來源導入蝦皮官網,則七天內於該蝦皮帳號下訂的首筆訂單會被蝦皮認列為該LINE用戶導購跳轉時所成立之訂單。 13. 若同一用戶使用一個以上蝦皮帳號透過LINE購物進行導購,將可能導致無法收到導購通知,亦可能無法收到點數,再請留意。 [注意事項] 1.如導購途中用戶由網頁版(電腦版/手機版網頁)切換為 App 會造成追蹤中斷而無法進行 LINE Points 回饋 2.若購買過程中關閉蝦皮APP,則需重新透過LINE購物前往蝦皮商城,否則無法進行LINE POINTS 回饋。 / 3.如用戶先前往蝦皮商城將商品加入購物車,後續透過LINE購物前往至蝦皮商城將購物車結清,此方案將不列入 LINE Points 回饋 4.若因系統異常無法追蹤訂單,致使消費者無接收到點數回饋,蝦皮保有更改條款與法律追訴之權利 5. LINE購物商品價格若與蝦皮賣場實際價格有異,以蝦皮賣場價格為準

商品描述

商品資料 作者:許瑞琳、王盈彬、劉又銘 出版社:無境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1/08/15 ISBN/ISSN:9789860601954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258 原價:380 ------------------------------------------------------------------------ 內容簡介 ․ 瘟疫下的處置不可能不涉及政治,尤其是公衛政策的手段,這就牽涉到個體的欲望和群體的生存之間的落差。這種落差是可以跨過去的裂縫,或是巨大的鴻溝呢?(蔡榮裕) ․ 病毒的高度傳染性帶來的效應是,加劇人際關係的不可預測性與不穩定性,讓人們的心智狀態趨近於原初階段的邊緣個案。(李俊毅) ․ 假消息與刻意散佈錯誤訊息的時代正式來臨。......意識形態的重點並不在事實與否,而是相信與否,並且合理化人性中的衝動、攻擊、破壞等暗黑元素的擴散......。(李俊毅) ․要對診療室外,團體或社會傳達精神分析的觀點時,以團體或社會作為一個整體的存在,它會產生什麼樣的阻抗?我們對於這些阻抗形式和內容的觀察想像,是否是精神分析運用時更重要的事呢?如何在異溫層裡仍有可以討論的可能性呢?(蔡榮裕) 台灣疫情現在進⾏曲下的複雜⼼思 蔡榮裕 《除了瘟疫,還有⼈性在挑戰!》是「臺灣精神分析學會」舉辦【精神分析跨領域⼯作坊】,兩個主題的⽂章結 集︔⼀是《現實那麼遠.瘋狂這麼近 / 精神分析與政治》,分別於2019年7⽉14⽇在⾼雄長庚醫院兒童⼤樓6F國際會 議廳-藍廳,以及2019年10⽉19⽇在台北「臺灣精神分析學會」會址舉辦。⼆是《分析在瘟疫蔓延時 / 精神分析與瘟 疫》,2020年7⽉18⽇在⾼雄長庚醫院永慶尖端癌症醫療中⼼2F多功能會議室,以及2020年11⽉8⽇在台北「臺灣精神 分析學會」會址舉⾏。 「臺灣精神分析學會」傳承⾃佛洛伊德以降,對於精神分析和其它學⾨之間的對話,這⼀直是個重要的課題,因 此,學會每年策劃⼀場以【精神分析跨領域⼯作坊】為名的學術活動,原本只在台北舉⾏,後來⾼雄和台南地區的精 神分析在地發展逐漸有了規模,於是在台北和台南或⾼雄舉辦⼆場。 Covid-19疫情在出版本書的此刻,不再如⼀年前平靜了,病毒已經進入了台灣的社區,雖然整體上還是在可以控 制的情況,但是疫苗在國際間的爭奪,使得台灣無法如預期擁有⾜夠的疫苗,各種假訊息所構成的認知戰或⼼理戰, 正在台灣上演著。精神分析能夠幫我們看⾒什麼嗎︖這是後話,先回到我們曾說過的⽂字資產,咀嚼⼀下,再往⾛ 前。 我依著章節的順序,略微說明每篇⽂章的主要論點。 許瑞琳醫師談論瘟疫的影響,她以感性的筆觸,描繪瘟疫帶來的⼼理衝擊。不過這些眼前經驗的描繪,是有著更 早時SARS事件的親身經歷作基礎,她也把當年的⽇誌,放在附錄裡供⼤家參考。「最後想跟⼤家分享18年前爆發 SARS時,我在台⼤內科公館院區任實習醫⽣,是台⼤急診住院的後送單位,當時台⼤急診曾爆發群聚感染,總共有 15個⼈感染到SARS,我前前後後共接觸到6個病⼈,因此住進北醫負壓隔離病房所寫的隔離⽇記。」她以佛洛伊德、 溫尼考特和Ogden等⼈的論點,談論最近⼀年Covid-19在全球橫⾏,所帶來的恐懼如空洞般的感受。雖然舉⾏這場⼯ 作坊的當時,台灣尚可以守得住疫情,但是不知道病毒何時會侵⾨踏⼾的⼼情,她以精神分析的論點來消化這些經 驗,如她期待的,「我覺得很像⿊洞和⼦宮放在⼀起,加上很多⼀點⼀點亮亮的想法,就是具有⽣命⼒且美妙的畫 ⾯。」 王盈彬醫師在〈改變中的直覺〉描繪在異地旅⾏,⾛進藥妝店,發現⼜罩被買光時,浮現的直覺:有⼤事要發⽣ 了。如同當年某些⽼教授,看了⼀輩⼦的病⼈,也有豐富的醫學科學知識,卻也常說看病(⼈)是⼀種「藝術」。盈 彬在本⽂裡,是從直覺的角度,描繪那時倍受衝擊,卻難以完全說清楚的經驗。那是Covid-19即將打垮世界各地醫療 系統前的徵兆,盈彬試著從Bion的論點,進 ⼀步探索這種直覺的深層⼼理意義。「在《專注與詮釋 (Attention and Interpretation)》中,比昂(Bion)對於直覺及其價值談論了許多,他為了⽅便起⾒,當把『直覺(intuit)』視為精 神分析師的專業領域時,平⾏類比為臨床醫師所使⽤『望(see)』、『切(touch)』、『聞(smell)』和 『聽 (hear)』的專業感官能⼒。這與他對精神現實的理解是相關的,精神現實是不能被觸摸、被嗅聞或被看到的,它們 並非是透過身體感官來理解的。」 劉又銘醫師的〈20古堡:撕咬下的碎⽚〉,是2020年1⽉疫情剛浮現出來,他以親身在醫院科主任的位置,突然 被要求回醫院並提出防疫政策的痛苦經驗。他仔細描繪⾃⼰在⾯對未知的病毒,想像替醫院和病⼈設計出⼀套處理的 標準流程時,如何縱身於電腦遊戲。「這是喪失,這是毀滅的空間,站在恐懼的前⾯,英雄與喪屍都是傀儡︖I feel destructed. 但我還可以思考,喪屍不⾏,我不想這趟旅途停下。我想,玩下去。我想活下去。我想,活著回來。I wanna be restored.」又銘描繪很感⼈的內⼼經驗,和精神分析的語彙交流,直到「我說了好多事,這⼀切說明了不只 ⼀件事,但有⼀件事或許跟⼀切都有關:⽣命是脆弱的。也許我在害怕看⾒這⼀點:害怕死亡真的很可怕。我⽤看⾒ 這⼀點,嘗試擁抱⽣命的脆弱,嘗試認可⾃⼰的弱⼩,嘗試去產⽣死亡沒那麼可怕的感覺。」 周仁宇醫師的〈疫情下的獨裁與民主〉,讓瘟疫和政治的課題更緊密相連結。他談論疫情裡,公共衛⽣的⼿段是 很難不涉及政治,尤其台灣,在國際間的特殊處境。仁宇從疫情初期,⼼理治療對於戴不戴⼜罩的爭議裡開講,這涉 及了這個⾏為是否會危及我們所認識的精神分析︖不過仁宇談得更深入,他從溫尼考特對於恨意和民主的概念出發, 談了台灣曾有的歷史創傷,以及「公媽情結」的影響,他試圖從治療師內⼼裡的民主和獨裁,另找出路來談疫情下的 ⼈性,「在『公媽情結』極度糾結下,只有家族⽽沒有個體的聲⾳。此時個體只有『無情』與『假我』兩種選擇。在 家族的壓⼒下,他只能暫時順服,⼀旦本能的衝動將他帶向無情,他便得⾯對家族的攻擊,以及隨之⽽來的危險與罪 惡感。在這樣的處境下,『真我』要保持活⼒,遠比『無情』或『假我』來得艱難。 」 李俊毅醫師的〈邊界消失⽇,⾼牆聳⽴時〉,「我今天要講的重點⼤致有兩個。第⼀,⾼度傳染性的病毒如何破 壞⼈與⼈之間,群體與群體之間的『關係』(relation)與『界線』(boundary),這也牽涉到有形無形的『距離』 (distance)這個因⼦。第⼆,為了控制疫情蔓延所採取的檢疫措施與隔離策略,彷彿樹⽴⼀道⾼牆,對於個⼈與群體 ⽽⾔,隔離形同孤⽴,⾼牆內被孤⽴的⼈們,⼼智狀態會有什麼變化︖對外又是什麼態度︖這些效應不但影響⼈們的 現實⽣活,也出現在治療室內的某些特殊情境中。」俊毅的主要基調,是從佛洛伊德和其他分析師,對於⾃戀和性倒 錯的概念,來想像疫情可能影..

加入購物車

設定到價通知

商品已停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