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密恐懼:為什麼我們無法好好愛人,好好被愛?
找相似
商品已停售

親密恐懼:為什麼我們無法好好愛人,好好被愛?

蝦皮商城
訂單成立賺1%
下單享LINE POINTS點數
訂單成立賺1% 3
蝦皮商城

蝦皮商城

1. 透過LINE購物進入蝦皮後禁止再透過蝦皮直播下單,避免訂單認列異常 2. 請務必「清空」蝦皮購物車,再透過LINE購物連結至蝦皮商店進行購買 ;先把商品加入購物車,再從LINE購物連結至蝦皮結帳,將無法獲得點數回饋。 3. 請避免連續下單,若您完成交易後,想下第二張訂單,請重新從LINE購物連結至蝦皮商店進行購買 4. 電子票券及繳費服務類別:回饋0%。 5. 請留意,蝦皮超市內的商品(蝦皮超市、蝦皮直送美妝、蝦皮免運直送)不隸屬於蝦皮商城,點數回饋請依照「蝦皮超市」商店頁為主。 6. 蝦皮商城之訂單適用於部分點數紅包,規範請依該紅包頁說明為主。 7. 點數回饋將依照蝦皮提供扣除折價券、運費與蝦幣後之最終金額進行計算。 8. 同一商品品項(即便不同尺寸規格),皆會計入同一筆返點上限進行計算 9. 用戶需於同一瀏覽器進行交易(若自動跳轉 APP,請在 APP交易)。 10. 若使用不同物流或付款方式,將拆分成不同筆訂單編號發送通知。 11. 若使用折價券折抵,可能會有攤提折抵導致訂單金額些微落差 12. 蝦皮會將LINE的導購跳轉紀錄與蝦皮的會員ID進行綁定,若後續七天內未透過其他媒體來源導入蝦皮官網,則七天內於該蝦皮帳號下訂的首筆訂單會被蝦皮認列為該LINE用戶導購跳轉時所成立之訂單。 13. 若同一用戶使用一個以上蝦皮帳號透過LINE購物進行導購,將可能導致無法收到導購通知,亦可能無法收到點數,再請留意。 [注意事項] 1.如導購途中用戶由網頁版(電腦版/手機版網頁)切換為 App 會造成追蹤中斷而無法進行 LINE Points 回饋 2.若購買過程中關閉蝦皮APP,則需重新透過LINE購物前往蝦皮商城,否則無法進行LINE POINTS 回饋。 / 3.如用戶先前往蝦皮商城將商品加入購物車,後續透過LINE購物前往至蝦皮商城將購物車結清,此方案將不列入 LINE Points 回饋 4.若因系統異常無法追蹤訂單,致使消費者無接收到點數回饋,蝦皮保有更改條款與法律追訴之權利 5. LINE購物商品價格若與蝦皮賣場實際價格有異,以蝦皮賣場價格為準
你可能也想找

商品描述

內容簡介 是不是我不夠好,才留不住愛? 《情緒勒索》作者 周慕姿扛鼎之作! 你覺得自己總是被錯待,你無法得到幸福, 但其實是,你深陷在親密恐懼的泥沼裡…… 你、我所不知道的親密恐懼: 害怕或逃避愛情的人,是親密恐懼; 但討愛、想親近的人,更是親密恐懼。 ‧「他辱罵我,不認為我是他女友,但我離不開他。」──「被遺棄」的親密恐懼 ‧總是很想知道伴侶的一切,只要有不知道的事,就必須問清楚,兩人因此吵不停。──「被背叛」的親密恐懼 ‧「我只是提出希望女友調整的小建議,沒想到女友崩潰地說我為什麼不能無條件愛她、包容她……」──「不夠好」的親密恐懼 ‧在結婚前兩周,和別人上床,且是在新家主臥房,彷彿刻意要親手毀掉自己的幸福。──「失去自我」的親密恐懼 戰、逃、僵或討好的「生存策略」,讓我們陷入親密恐懼的惡性循環 親密恐懼,是來自童年時父母未給予我們足夠的關愛,甚至情感、肢體虐待……這些創傷,在我們建立親密關係時,一旦出現壓力或衝突,我們很容易用戰、逃、僵或討好的「生存策略」因應。 但生存策略築起的防衛心牆,無法讓我們認識彼此,反而強化我們對「生存策略」的依賴,自我價值更低落,最終,我們離渴盼的愛越來越遠,形成最令人悲傷的惡性循環。 為了活著,我們都很努力;我們值得在關係裡幸福 慕姿心理師以心疼的口吻述說:「我寫下《親密恐懼》,想要試著爬梳,那些人生的坎,如何影響我們的親密關係,成為關係中的另一個坎。」她期盼讀者們能藉由本書,開啟親密關係裡不同於以往的嶄新選擇,而不是一再重蹈覆轍、一再悔恨心傷,讓我們都能在親密關係裡擁有愛與歸屬,也能好好愛人,好好被愛。 六種親密恐懼,形成重複的愛情腳本: 一、我永遠不會是被選擇的那一個:「被遺棄」的恐懼 二、不能讓人發現我不好:害怕不夠好的恐懼 三、我不能完全信任人:會被背叛、欺騙的恐懼 四、我必須要按照別人想要的做:不得不順從的恐懼 五、別人都會想吞噬我:「失去自我」的恐懼 六、「永遠得不到想要的愛」的親密恐懼 ──摘自本書內文 ◎給在親密恐懼中的你我 有的時候,我們會在愛中掙扎, 感覺對方給的愛永遠不夠。 ⠀ 我們懷疑自己,會不會不夠好,留不住愛, 若現在兩人之間夠好,會不會哪天就糟了, 若現在不夠好,是不是他沒有這麼愛我了? ⠀ 矛盾的是,當對方把對我們的愛與欣賞展現出來時, 我們也不見得相信, 內心那個唱衰魔人總是會挑剔自己, 讓我們心裡,只想往自己想像的、對方心中那個最理想的伴侶前進; 所以我們討好,注意著對方的一言一行,擔心他覺得我們不夠好, 但又生氣著他對我們的不夠注意與重視。 ⠀ 其實最終,我們都忘了, 若我們不相信自己夠好,夠值得被愛, 對方說什麼,真的都沒有用。 我們聽不到對方說的,只一直反覆咀嚼內心的恐懼, 習慣用固定的模式與方法處理焦慮, 例如更去討好、更去努力做到他想要的,或是更為控制對方, 但最終,那都不是我們真正的樣貌,也會讓我們把對方越推越遠。 ⠀ 試著放過自己吧,相信自己夠好,相信自己不需要草木皆兵, 或許這真的不是容易的事情, 但是只要你願意相信,信任的力量,會對你的內心帶來支持與穩定, 而你終於能夠用新的方法安撫內在惶惶不安的自己, 終於可以跟你內心的小女孩/小男孩說: ⠀ 「你不用害怕,你很好,我愛你。」 ⠀ 那麼,你身邊伴侶對你的愛與肯定, 才能成為你生活中的錦上添花, 而不再是你永遠捨不得用,卻又視之如命的雪中送炭。 ⠀ 我們一起,試著理解,溫柔地討好自己,好嗎?──摘自本書內文 本書特色 ◎唐綺陽(占星專家)、蕭彤雯(前新聞主播;知名節目主持人)撰推薦序。 ◎張曼娟(作家)、陶晶瑩(藝人)、葉丙成(台大電機系教授)、蔡宇哲(哇賽心理學創辦人兼總編輯)、蔡詩萍(作家;台北市文化局長)、鄧惠文(精神科醫師)、鐘穎(心理學作家;愛智者書窩版主)好評推薦(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周慕姿 諮商心理師(諮心字第2889號)/心曦心理諮商所負責人。2017年誠品暢銷榜冠軍、金石堂「十大影響力好書」、博客來年度暢銷TOP2《情緒勒索──那些在伴侶、親子、職場間,最讓人窒息的相處》作者,而《情緒勒索》一書已售出中國大陸簡體字、韓國、泰國、越南、星馬、印尼版權。另著有《關係黑洞》、《他們都說妳「應該」》、《過度努力》、《羞辱創傷》四本書。除去心理師/作者身分,另外也是民謠金屬樂團「Crescent Lament 恆月三途」的主唱,2020年12月推出第三張台語專輯:《噤夢》。 從傳播到心理諮商、心理師到金屬樂團主唱,不管在哪裡,似乎都是個「非典型」角色,也有許多考驗與自我掙扎。因此,周慕姿對自己諮商工作的期待,是希望能讓人看到自己的選擇「是怎麼被困住」,還有「為何被困住」;而後,幫助他們看到「自己擁有的能力」與「其他的選擇」。她相信:我們擁有「選擇的自由」,以及,若能以「真實的自己」面對生命,我們就能掙脫無形的束縛,獲得真正的自由。 對她而言,「接納自己,獲得自由」,是人生最重要的事。 周慕姿心理師FB:reurl.cc/m7pVl 心曦心理諮商所FB:reurl.cc/69G1M 官方網站:beasincere.com/     目錄 【推薦序】鼓起勇氣,面對自己曾受過的傷/唐綺陽(占星專家)006 【推薦序】溫柔陪伴所有傷痕累累的人/蕭彤雯(前新聞主播;知名節目主持人)009 第一篇 你、我所不知道的親密恐懼 可能你、我都有的親密恐懼025 什麼造成親密恐懼?026 為什麼難以產生親密感?027 認為「負面情緒是不好的?」029 被忽視的「真實自我」,讓親密感難以產生030 展現真實脆弱的自己,是危險的事?032 不安全感與親密恐懼息息相關033 在最幸福的時刻,做出傷害別人、傷害自己的選擇?!034 對於親密感的迷思037 對我很好就是愛我:照顧就是愛038 「全能嬰兒」的重現039 讓人失去自我的「照顧陷阱」040 愛,就是無條件的包容042 害怕「真正的自己」沒辦法被接納043 只要找到靈魂伴侶,以後就能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044 有著伴侶卻孤單:避免風險的關係──不依賴,是獨立,還是孤立?046 沒有人能懂我047 用「條件」與「功能」找伴侶049 你的愛,是尋求安全感(擺脫焦慮),還是追求親密感(互相理解)?050 從童年開始出現的親密恐懼與生存策略052 戰、逃、僵、討好的「生存策略」053 童年經驗如何影響我們的親密關係054 親密感與依附關係055 安全感056 關係中的依附類型058 不安全依附類型,都與孤單、關係中的失落有關060 童年對形成「內在信念」的影響062 「生存策略」讓我們得到熟悉的安全感063 親密恐懼的樣貌066 親密恐懼、內在信念/負面標籤、生存策略與愛情腳本的關聯066 一、被遺棄的恐懼069 童年的影響069 「脆弱感」容易引起被遺棄的恐懼075 因為恐懼,我們過度放大身邊所有的事件與線索077 藉由「我有用」的方式,讓自己不被遺棄080 二、害怕暴露自己:「我不夠好」的恐懼082 童年的影響083

加入購物車

設定到價通知

商品已停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