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motionBanner image
你怎麼捨得錯過我
超可愛熊寶包等你下載
帶我走
超出建築[88折]11101027562 TAAZE讀冊生活網路書店
找相似
商品已停售

超出建築[88折]11101027562 TAAZE讀冊生活網路書店

蝦皮商城
蝦皮商城

蝦皮商城

1. 透過LINE購物進入蝦皮後禁止再透過蝦皮直播下單,避免訂單認列異常 2. 請務必「清空」蝦皮購物車,再透過LINE購物連結至蝦皮商店進行購買 ;先把商品加入購物車,再從LINE購物連結至蝦皮結帳,將無法獲得點數回饋。 3. 請避免連續下單,若您完成交易後,想下第二張訂單,請重新從LINE購物連結至蝦皮商店進行購買 4. 電子票券及繳費服務類別:回饋0%。 5. 請留意,蝦皮超市內的商品(蝦皮超市、蝦皮直送美妝、蝦皮免運直送)不隸屬於蝦皮商城,點數回饋請依照「蝦皮超市」商店頁為主。 6. 蝦皮商城之訂單適用於部分點數紅包,規範請依該紅包頁說明為主。 7. 點數回饋將依照蝦皮提供扣除折價券、運費與蝦幣後之最終金額進行計算。 8. 同一商品品項(即便不同尺寸規格),皆會計入同一筆返點上限進行計算 9. 用戶需於同一瀏覽器進行交易(若自動跳轉 APP,請在 APP交易)。 10. 若使用不同物流或付款方式,將拆分成不同筆訂單編號發送通知。 11. 若使用折價券折抵,可能會有攤提折抵導致訂單金額些微落差 12. 蝦皮會將LINE的導購跳轉紀錄與蝦皮的會員ID進行綁定,若後續七天內未透過其他媒體來源導入蝦皮官網,則七天內於該蝦皮帳號下訂的首筆訂單會被蝦皮認列為該LINE用戶導購跳轉時所成立之訂單。 13. 若同一用戶使用一個以上蝦皮帳號透過LINE購物進行導購,將可能導致無法收到導購通知,亦可能無法收到點數,再請留意。 14. 若有贈點爭議,請務必於訂單日期+60天以內進行洽詢確認;若超過60天(含)以上進行申訴,恕無法贈點回饋。 [注意事項] 1.如導購途中用戶由網頁版(電腦版/手機版網頁)切換為 App 會造成追蹤中斷而無法進行 LINE POINTS 回饋 2.若購買過程中關閉蝦皮APP,則需重新透過LINE購物前往蝦皮商城,否則無法進行LINE POINTS 回饋。 / 3.如用戶先前往蝦皮商城將商品加入購物車,後續透過LINE購物前往至蝦皮商城將購物車結清,此方案將不列入 LINE Points 回饋 4.若因系統異常無法追蹤訂單,致使消費者無接收到點數回饋,蝦皮保有更改條款與法律追訴之權利 5. LINE購物商品價格若與蝦皮賣場實際價格有異,以蝦皮賣場價格為準
商品描述

商品描述

商品資料 作者:台北當代藝術館編輯群 出版社:財團法人台北市文化基金會台北當代藝術館 出版日期:2023/09/01 ISBN/ISSN:9786269698349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方式:精裝 頁數:214 原價:800 ------------------------------------------------------------------------ 內容簡介 「超出建築」 策展人:王俊雄 展覽介紹 本展展出七位藝術家從各自出發,通過不同路徑、在不同的時空脈絡中,與田中央建築相遇、協作、甚而碰撞的多種圖景。邀請觀者通過凝視去思考,在當代世界中,何謂建築?建築的目的為何? 我們今天所習用的「建築」,是在日治時期被引進臺灣的,有著殖民現代化的語境。在19世紀下半葉明治維新時,日本翻譯architecture為「建築」;而architecture在西方,是古希臘時期被開始使用,那時認為建築為藝術之首,建築師為諸種技藝者的領導者和整合者。二千年來,這個從製作角度被發明的語詞,幾次地被復興,成為西方建築專業界試圖在其內部維持的神聖認知。而在殖民現代化的語境中,類似的專業及其認知在臺灣被建立起來。 然而,對於非建築專業的尋常人來說,建築是個生活物件;而且就跟許多人生活中的人造物件一樣,這些人造物件不僅具有使用上的物質意義,它們也表達我們,甚至會塑造我們。從象徵的角度來看,生活物件擁有被多種闡釋的可能,同一個生活物件,對於不同的人能傳達不同的意義;反過來説,同一意義對於不同的人們,可以用不同的物件以多種方式獲得象徵。由此看來,沒有中性的建築,人們對建築的理解和認識,並不存在統一性的、單一或唯一的意義。因此,建築並非僅由建築專業界所能定義,architecture代表的是一種專業的神話。 值得注意的是,創造是不可能無中生有的,意義或者說象徵的產出,總是只是對原有意義進行再造,新的意義總是從原就存在的意義中再構而生。製造視角產生的architecture,並非全然無的放矢,也是這個意義建造和再建造過程中的一環,但它只是一部分。建築因此是一個永無止境且開放理解和詮釋的過程,它不會永恆,永遠達不到終點,也無法知曉下一個意義是什麼樣?藉著空間,建築的意義建造與再造,不再只是概念上的體會,而是能讓人真實感受、情緒和獨特的全感式審美體驗。因此,建築是擁有多種方式的意義建造過程。藉此,人們基於對於自身理解和想像的改變,持續改變著建築;建築,也以相同的方式,不停地改變著人們對於自己的認知與認同。建築是個真實與想像的交界,可以容納多重意義,讓自我與他者開放溝通、交疊彼此想法、進行微調和轉變的處所。 田中央工作群由建築師黃聲遠在宜蘭創設,他們嘗試創造一種能跟地方生活和環境相融合的建築實踐,並且以多種的開放方式,連接不同技藝者加入他們的創作生活;本展的展出者都曾以不同方式介入田中央創作。本展即是一個迷你的建築,通過對於田中央建築的闡釋,開放地邀請—不僅是展出者,也包括觀者,在此交疊和轉變,創作意義並理解他人,在之前互不相通的世界之間進行關係的回補和重塑。超出建築,成為不同世界之間的鏈結點。 目錄 序 p.23 論述 p.27 展間作品 p.34 田中央+七位藝術家 出去走走 游水 形成 在建築之前 沙 宜蘭 假建築 時間 一處場所 身體的跟建築的 Together 策展人 p.141 王俊雄 藝術家 p.145 蔡明亮 江國梁 林聖峰 黃聲遠 聶永真 姚仲涵 陳逸恩 田中央工作群 專文 p.161 筏久美子 詹偉雄 附錄 p.185 講座逐字稿

加入購物車

設定到價通知

商品已停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