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亞跨界流離的人生:老兵的臺灣史[79折]11101055313 TAAZE讀冊生活網路書店
找相似
商品已停售

在東亞跨界流離的人生:老兵的臺灣史[79折]11101055313 TAAZE讀冊生活網路書店

蝦皮商城
蝦皮商城

蝦皮商城

1. 透過LINE購物進入蝦皮後禁止再透過蝦皮直播下單,避免訂單認列異常 2. 請務必「清空」蝦皮購物車,再透過LINE購物連結至蝦皮商店進行購買 ;先把商品加入購物車,再從LINE購物連結至蝦皮結帳,將無法獲得點數回饋。 3. 請避免連續下單,若您完成交易後,想下第二張訂單,請重新從LINE購物連結至蝦皮商店進行購買 4. 電子票券及繳費服務類別:回饋0%。 5. 請留意,蝦皮超市內的商品(蝦皮超市、蝦皮直送美妝、蝦皮免運直送)不隸屬於蝦皮商城,點數回饋請依照「蝦皮超市」商店頁為主。 6. 蝦皮商城之訂單適用於部分點數紅包,規範請依該紅包頁說明為主。 7. 點數回饋將依照蝦皮提供扣除折價券、運費與蝦幣後之最終金額進行計算。 8. 同一商品品項(即便不同尺寸規格),皆會計入同一筆返點上限進行計算 9. 用戶需於同一瀏覽器進行交易(若自動跳轉 APP,請在 APP交易)。 10. 若使用不同物流或付款方式,將拆分成不同筆訂單編號發送通知。 11. 若使用折價券折抵,可能會有攤提折抵導致訂單金額些微落差 12. 蝦皮會將LINE的導購跳轉紀錄與蝦皮的會員ID進行綁定,若後續七天內未透過其他媒體來源導入蝦皮官網,則七天內於該蝦皮帳號下訂的首筆訂單會被蝦皮認列為該LINE用戶導購跳轉時所成立之訂單。 13. 若同一用戶使用一個以上蝦皮帳號透過LINE購物進行導購,將可能導致無法收到導購通知,亦可能無法收到點數,再請留意。 [注意事項] 1.如導購途中用戶由網頁版(電腦版/手機版網頁)切換為 App 會造成追蹤中斷而無法進行 LINE Points 回饋 2.若購買過程中關閉蝦皮APP,則需重新透過LINE購物前往蝦皮商城,否則無法進行LINE POINTS 回饋。 / 3.如用戶先前往蝦皮商城將商品加入購物車,後續透過LINE購物前往至蝦皮商城將購物車結清,此方案將不列入 LINE Points 回饋 4.若因系統異常無法追蹤訂單,致使消費者無接收到點數回饋,蝦皮保有更改條款與法律追訴之權利 5. LINE購物商品價格若與蝦皮賣場實際價格有異,以蝦皮賣場價格為準

商品描述

商品資料 作者:林玉茹、許蕙玟、許仟慈、楊雅蓉、郭立媛、許雅玲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2025/01/19 ISBN/ISSN:9786263107960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352 原價:499 ------------------------------------------------------------------------ 內容簡介 一生軍旅,為誰而戰? 臺灣歷史上重要的一頁,大時代刻骨銘心的動盪與傷痕 如何理解被歷史波瀾翻動的底層; 為何不論藍綠都不重視老兵這段歷史? 從1937年的中日戰爭、二戰、國共內戰,到1960年代在東亞的各個戰場…… 從臺灣到南洋、從中國到世界;不管是臺籍日本兵,或是來自中國的老兵,都曾在戰爭中與臺灣有著千絲萬縷的關連;而那些戰爭的殘酷與警剔,引領我們思考——為何人類不斷重蹈覆轍,為何人性一再跌入相同的困境? 本書提供一個更宏觀的視角,讓我們省思那一段臺灣與老兵的時代歷史。 2022年2月烏俄戰爭爆發,世界局勢陷入動盪,摧毀無數家園及生命;2025年8月,我們更將迎接第二次世界大戰終戰80年…… 戰爭的殘暴,在二十世紀已然上演多次,由血、汗、淚及生命交織的每個戰場,留下無法挽回的遺憾和悲慘的歷史記憶。本書即在這一背景下,透過四部在臺灣生存或有聯結的老兵故事,讓世人明白,戰爭下沒有贏家,特別是那群在歷史波瀾下主動或被動加入戰場的底層老兵,共同遭遇亂世的愚弄,戰爭對他們及家人所造成的傷害,一生難以抹滅。我們更應記取教訓,永遠唾棄和譴責無端引起的侵略戰爭。 ◎特別推薦 吳宜蓉(歷史教師/作家) 李文成(故事方成式) 李君山(中興大學歷史系教授) 孫介珩(《聽海湧》導演) 張弘毅(臺灣大眾史學協會理事長) 張茂桂(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退休、前大考中心主任) 陳文松(成大歷史系教授兼博物館副館長、臺灣歷史學會理事長) 陳柏棕(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助理研究員) 蕭宇辰(臺灣吧執行長) 藍適齊(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依姓氏筆劃排序) ◎關於本書 在位階嚴明的日軍軍隊當中,軍夫的地位極為低微,甚至不如軍馬、軍犬; 你知道經典歌曲〈雨夜花〉還有個名字是〈榮譽的軍夫〉,而〈月夜愁〉又曾經被稱為是〈軍夫之妻〉…… 本書由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林玉茹教授策畫主編,邀集經過歷史學研究所專業訓練並有寫作經驗的年輕作者,從嚴謹的史料查找、到二手研究成果的爬梳,以平易好讀的文字,書寫鮮為人知的老兵故事及戰爭下的生活;全書除了跨族群老兵,更讓我們看到不同於大敍事下的戰爭故事。那些不知名的平民百姓,如何被迫走入國際的霸權爭鬥中,離鄉背井,走向生死未知的命運。 書中所寫的老兵,主要包括1937年7月中日戰爭爆發至1960年代在東亞各戰場顛沛流離,最後來到或回到臺灣的軍人,少數則是在中華民國政府遙控或連繫下,最後不得不留在「異域」生活的。 這些老兵,從務農的平民百姓,到知識分子、僧侶、神父、原住民、女兵、醫護……例如曾以南洋戰場經驗寫下著名小說《獵女犯》的作者陳千武;國共內戰時期曾穿上軍服當兵的聖嚴法師;被塑造為「反共義士」、反共抗俄宣傳列車最重要的明星陳永華;持續為參與國共內戰無法返臺的老兵發聲、最後更不惜自焚才促成「戰爭與和平紀念公園」誕生的許昭榮;二戰時擔任戰俘監視員、影集《聽海湧》創作的原型人物柯景星…… 他們有的是被日本殖民帝國動員,而到中國、東南亞參戰的軍夫、軍屬及軍人;有的是從中國或東南亞隨國民黨政府播遷到臺灣的國軍。他們的身分又因為征戰勝敗後的不同際遇而戲劇性地轉換,有時是日本軍、有時是共產黨軍(共軍)、有時是中華民國的國軍。身分的流動,讓這群生在戰爭亂世時代的青年遭遇許多生命的嚴苛考驗。 全書共分四部: ◎第一部「臺籍日本兵在中國戰場」娓娓道來臺籍日本兵在中國戰場的故事。 臺籍日本兵在日本殖民政府勸誘下,前往中國戰場擔任軍夫,原本只要負責搬運補給到前線,卻被送到最險峻的戰區,以至於不少人從此踏上不歸路,魂斷異鄉。安平十二軍夫墓正是歷史鐵證,也是最悲傷的故事。 而以「臺灣農業義勇團」應召前往中國的臺灣青年,他們依靠農業專長,在戰場扮演「鐵鍬勇士」的角色,努力開闢農田、種植蔬菜,為衝鋒陷陣的士兵補給醃製菜類。 中日戰爭時期,有將近二萬名的臺灣人前往海南島修理設備、建造鐵路、調查瘧疾;其中也不乏有女性的身影,作為看護婦投身戰場後勤。 戰後的臺籍日本兵在國際冷戰局勢下,不僅返臺之路艱辛,更因戰局丕變下多重身分的轉換,而不斷上演時代荒謬劇。 ◎第二部「前進南洋的臺籍日本兵」敘述臺籍日本兵在南洋戰場以及戰後戰犯審判的經歷。 前往南洋的臺籍日本兵,他們因受到殖民國家教化和徹底動員,在志願或非自願的情況下踏上南洋戰場。一開始是軍夫角色,主要從事軍事建設、軍需作物耕種及雜務等後援補給工作,然而,隨著前線戰況吃緊,戰力不足,日軍開始將這些軍夫編成特別教育隊,而被迫成為持槍的士兵。 為了補充南洋戰力,一群適應叢林與高山的原住民族(高砂族),被徵召前往菲律賓巴丹島作戰,協助日軍打贏美國軍隊,這些「高砂義勇隊」之後多次前往新幾內亞和摩羅泰島等地作戰,甚至被迫以「玉碎」換取雷伊泰灣海戰的勝利,導致傷亡慘重。 有些前往南洋擔任戰俘監視員的臺灣人,則承受二戰結束後最不堪的待遇和冤屈。只是低階且非正規軍的他們,戰時在日本軍官命令之下,不得不虐待或殺害俘虜,戰後卻受到軍事法庭審判,竟然成為戰犯,甚至魂斷異鄉…… ◎第三部「來到臺灣的中國老兵」歷數中華民國政府的軍隊如何播遷來臺以及在臺灣落地生根的故事。 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不少中國的熱血青年、游擊散兵、難民及失業青年,紛紛投入從軍救國的行列。然而,隨著戰事日益緊張,兵力不足越來越嚴重,為補充兵員,政府以「抽壯丁」方式強制向農村徵兵,卻造成逃兵或冒名頂替現象層出不窮。在國軍和共軍相互強拉壯丁上戰場之下,有許多非自願當兵的人,被迫穿上軍服,從此離開家園和摯愛親人,成為大時代的犧牲者。 也有一批受到「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愛國口號的震撼,進而響應的青年軍自願從軍。其中女青年大隊受到萬千矚目,由孫立人將軍在臺灣設立訓練基地,她們不讓鬚眉,發揮前線救護與後勤力量。 一九四九年國軍在中國戰場一再失利,港口碼頭擠滿逃難的軍民,掀起臺灣史上最大一批的移民潮。撤離來臺的軍民由政府安置在臺灣各地展開艱困的新生活。一九五○年代退輔會輔導退除役官兵的就業與安置問題,他們興建橫貫公路、在山地或河灘地艱辛開闢農場……這群從中國撤退來臺的老兵,一方面迫於時勢,在各種情況下被迫或志願再度走上戰場;另一方面來臺過程倍極艱辛,抵臺後又面臨多重的現實問題,戰爭的災難,而為他們鑄下一頁頁獨特的生命史。 ◎第四部「流離在外的中國老兵」書寫較不為人知,離散在香港、越南及韓國等東亞各地中國老兵的故事。 與歷經萬難渡臺的軍民相比,有一群中華民國軍民卻終其一生像失根的浮萍,成為被戰爭遺忘的棄民;或者輾轉流離多年,好不容易回歸中華民國政府所在的臺灣;甚..

加入購物車

設定到價通知

商品已停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