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傷與復原(30週年紀念版):性侵、家暴和政治暴力倖存者的絕望及重生[88折] TAAZE讀冊生活
找相似
商品已停售

創傷與復原(30週年紀念版):性侵、家暴和政治暴力倖存者的絕望及重生[88折] TAAZE讀冊生活

遠傳friDay購物
訂單成立賺1%
下單享LINE POINTS點數
訂單成立賺1% 4
遠傳friDay購物

遠傳friDay購物

遠傳friDay購物提供遠東百貨、SOGO百貨、愛買、品牌outlet及3C、居家、流行等全品類共超過80萬件商品,7天鑑賞期。 注意事項: (1) 需透過LINE購物前往friDay購物,且在1小時內於同一瀏覽器中完成結帳,才可享有LINE POINTS回饋資格。 (2) 不具贈點資格: -結帳使用折扣碼、折價券、快樂購點數(HAPPYGO點數)、遠傳幣折抵、friDay購物金 [2024/4/1起適用] -企業採購目錄、票券餐券類、機車類、禮物卡、遠傳心生活APP(遠傳幣兌換區)、巨城館商品、金卡會員、送禮館 -Ai開店 [2023/5/10起適用] (3) 需透過LINE購物直接前往遠傳friDay購物並在同一瀏覽器內結帳才享有贈點回饋,點數將於訂單成立後過鑑賞期,無取消訂單或退貨行為,30天後發送。 (4) 若購買多筆訂單時,每筆訂單皆需分別重新進LINE購物導連至friDay購物完成結帳,並符合上述各相關規定,方能符合回饋資格! (5) 不具贈點資格訂單即無法使用點數紅包,不符合點數紅包回饋資格。

商品描述

商品資料
  作者:茱蒂絲・赫曼
  出版社:左岸文化
  出版日期:2023/02/22
  ISBN/ISSN:9786267209202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424
  原價:520

------------------------------------------------------------------------

內容簡介
創傷研究經典之作
30週年紀念版◆新增作者2022年結語
人們對暴行的反應一般是將它排除於意識之外。然而,暴行本身卻不願被埋藏湮沒。雖然人們有強烈的欲望想否認暴行存在,但也同樣深信,否認於事無補。一方面想要否認恐怖暴行存在,另一方面又希望將它公諸於世,這種矛盾是受創者心中主要的衝突之處。暴行的倖存者通常會用高度情緒性、互相矛盾和零碎的表達方式述說慘痛遭遇,但此舉嚴重損及他們的可信度,致使他們陷入兩難困境:到底是要說出真相、還是保持緘默。可惜,大多數的時候保持緘默的力量贏了,受創者沒有以言語表達創傷經歷,而是透過精神症狀形諸於外。
一百多年來共出現過三次心理創傷概念,各自以獨特的形式進入公眾的意識之中,每一次的創傷研究也都因為與當時的政治運動聲氣相通而興盛一時。第一個出現的是歇斯底里症,相關研究發展於19世紀末的法國,但由於性心理創傷的爭議而告失敗。暴力在當時女性的性生活與家庭生活中司空見慣,而那些研究者並未認真看待此事。第二個是戰爭精神官能症,相關研究始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英國和美國,於越戰後達到全盛時期,當時的政治背景正處於戰爭狂熱的瓦解和反戰運動的興起。最後、也是最近引起世人關注的心理創傷研究是性與家庭的暴力,其政治背景是發展於西歐和北美的女性主義運動。目前對創傷的理解基本上就是建立在這三個主題的綜合研究。
在20世紀的大部分時間,關於創傷的研究都集中在參戰的退伍軍人身上,並由此帶動創傷的知識建構與發展。直到1970年代婦女解放運動興起,大眾才真正了解到,最普遍的創傷後壓力症患者並不是上戰場的男人,而是日常生活中的女人。很明顯地,在強暴、家庭暴力和亂倫倖存者身上看到的心理症候群,基本上與戰爭倖存者一樣。兩性之間一直處於戰爭狀態,強暴受害者、受虐婦女、被性虐待的兒童就是傷兵;歇斯底里症就是兩性戰爭中的戰爭精神官能症。
《創傷與復原》自1992年出版後已翻譯成十國語文。三十年來,在心理創傷研究領域和創傷療癒實務界維持屹立不搖的權威地位,對相關領域研究者和臨床工作者而言可說是名副其實的創傷療癒聖經。本書內容分為兩大部分,前半部以戰爭創傷、長期受虐、亂倫性侵、家暴等人際暴力創傷的案例為主,鉅細靡遺地討論了診斷軸度所據以建立的臨床症狀,並針對診斷的缺漏,提出新的診斷名稱:複雜型創傷後壓力症(CPTSD)。後半部則描繪治療與復原歷程,從創傷的兩項核心經驗——權能喪失、失去連結——設定創傷治療三階段:恢復安全感、重建信任關係;回顧與哀悼;重新(與自我和社群)連結。也同時提醒讀者,陪伴重度暴力創傷患者的重重困難及應注意事項,尤其強調臨床工作者自身支持體系的重要性。
本書是赫曼五十年來的研究成果,包括對性侵與家庭暴力受害者的臨床工作心得。它也反映了她對其他受創患者不斷累積的了解,特別是那些參與過戰役的退伍軍人和政治恐怖活動的受害者。書中描繪了不同倖存者的共通經驗,無論是在強暴倖存者與參戰退伍軍人之間、受虐婦女與政治犯之間,或是在不同的集中營倖存者之間,無論那是獨裁暴君所建立之大型集中營,或是家庭暴君所建立之小型隱藏版集中營;也談到如何重建連結,包括公領域與私領域之間、個人與社群之間,或男性與女性之間。
承認這種苦難的共通性,理解暴力創傷的引爆與促成復原發生的歷程都嵌在人類社會的大小歷史當中,才能真正理解創傷,使療癒成為可能。

「治療最困難的地方在於,否認暴行和挖掘真相的對立衝突,不只發生在不同社會群體和家庭成員之間,也發生在受創者自己心靈深處。如本書諸多臨床案例所呈現的,受創者內部的矛盾衝突,即是各種精神症狀的來源。而療癒之所向,即在透過治療關係,令被潛抑的傷痕與內在衝突的源頭為意識所接納,轉化為符合現實原則的真實記憶。唯有如此,才可能重啟時間之流,讓創傷成為過去。」──彭仁郁

加入購物車

設定到價通知

商品已停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