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 Core i9-9900KS 八核心掛 Turbo 5GHz 實測,再次定義遊戲處理器新高度

T客邦

178

發佈時間: 2019-10-31 08:14

更新時間: 2019-10-31 08:14

訂閱文章

縱使目前 INTEL 不急著在桌上型電腦市場切入製程戰爭,卻也不代表拿 AMD 第三代 Ryzen 處理器沒轍。Intel 今日正式發售全部八核心 Turbo Boost 2.0 時脈達 5GHz 的 Core i9-9900KS,究竟這款官方保超 5GHz 的 Core i9-9900K 效能表現如何,就讓我們來瞧瞧。

官方保超 5GHz

目前 x86 指令集處理器 2 大主要廠商--Intel 與 AMD 產品效能對決得如火如荼、你來我往好不熱鬧,沉寂數年的 DIY 電腦市場死水再度活化,消費者也樂得撿便宜。最明顯的例子,就是 AMD Ryzen 處理器系列開打核心數量戰爭,逼得 Intel 不得不放棄主流市場高階產品長久以來的四核心八執行緒中心思想,第八代 Core 提升至六核心十二執行緒,當前第九代 Core 再增加至八核心十六執行緒。

AMD 也並非省油的燈,經過第一代 Ryzen 處理器的 14nm 製程、第二代 Ryzen 的 12nm 製程,第三代 Ryzen 找來台灣晶圓代工龍頭 TSMC 台積電,直接切入 7nm 製程,並以 chiplet 設計重複利用光罩設計降低成本,主流市場最高可於 AM4 封裝安排 2 個 CCD 晶粒,將處理器核心數量再推往實體十六核心規格。

無論是 Intel 或是台積電,市場傳言先進製程都遇到相同的問題,省電性與電晶體密度雖在預期之內,但時脈提升程度卻不佳;換個說法,雙方先進製程若要提升時脈,耗電量反而大幅度提升,模糊掉導入新製程的焦點。AMD 尚待台積電的 7nm 製程改良,以便推出更高時脈產品,Intel 目前僅於行動市場導入 10nm 製程,取其省電性與電晶體密度優點。

▲ Intel 第九代 Core 處理器可調整倍頻 K 版規格比較(不包含無內建顯示 F 版)。Intel 第九代 Core 處理器可調整倍頻 K 版規格比較(不包含無內建顯示 F 版)。

導入台積電 7nm 製程,AMD Zen 2 微架構多種需要增加電晶體數量的設計才得以實作,包含 TAGE 分支預測、完整的 AVX2 執行單元、大型 L3 快取。Intel 因應對手此世代產品,於今年 Computex 展期期間宣布將推出 1 款八核心 Turbo Boost 2.0 時脈達 5GHz 的 Core i9-9900KS 處理器,10 月 30 日終於以美金 513 元正式發售,但別高興得太早,Core i9-9900KS 算是 Intel 官方 Core i9-9900K 特選版本,採取限量發售方式銷售,折合新台幣約為 15,650 元不算太貴,傳聞各地區配額早已預訂一空。

▲ Intel Core i5-9600K、Core i7-9700K、Core i9-9900K、Core i9-9900KS 各核心 Turbo Boost 2.0 時脈對照表。(註:不包含 AVX)Intel Core i5-9600K、Core i7-9700K、Core i9-9900K、Core i9-9900KS 各核心 Turbo Boost 2.0 時脈對照表。(註:不包含 AVX)

Core i9-9900KS 和 Core i9-9900K 對比之下,有幾個變與不變。不變的地方仍採用 LGA1151 腳位、相容目前 Z390 晶片組主機板可調整倍頻、繼續採用 Coffee Lake 微架構、內建顯示繪圖與 DDR4 記憶體規格沒有變動、盒裝產品也都不包含散熱解決方案。

相異的地方除了 Turbo Boost 2.0 各核心時脈不同,TDP 亦增加將近 34% 來到 127W,在 Intel 官方 Ark 規格資料庫當中,Core i9-9900K 支援 Trusted ExecutION Technology 可信賴執行技術,Core i9-9900KS 則否。由於 Core i9-9900KS 發售時間點較晚,產品版本均為 R0,針對一些安全性漏洞採取硬體方式修正

▲ Core i9-9900KS 與 Core i9-9900K 正面外觀相同,僅能從型號與 4.00GHz、3.60GHz 等字樣辨別,內部同樣使用低溫焊錫連結晶粒與 IHS 金屬上蓋。Core i9-9900KS 與 Core i9-9900K 正面外觀相同,僅能從型號與 4.00GHz、3.60GHz 等字樣辨別,內部同樣使用低溫焊錫連結晶粒與 IHS 金屬上蓋。

▲ Core i9-9900KS 與 Core i9-9900K 雙方 LGA1151 金屬觸點以及 MLCC 積層陶瓷電容數量與位置均相同。Core i9-9900KS 與 Core i9-9900K 雙方 LGA1151 金屬觸點以及 MLCC 積層陶瓷電容數量與位置均相同。

空冷散熱器行不行?

Core i9-9900KS 全部核心最大自動超頻時脈均可到 5GHz,連帶影響 TDP 數值飆升至 127W,勉強壓在 PCG 2015D 散熱器 TDP 130W 之下,晶粒 Tjunction 維持 100℃,但 i9-9900K 卻僅有 95W,相信許多人腦袋中浮現與筆者相同的疑問:「9900K 全部核心超頻至 5GHz 很熱,那麼 9900KS 需要直接搭配水冷散熱系統嗎?」

GIGABYTE 近期推出具備 60mm LCD 液晶螢幕 AIO 一體式水冷 AORUS Liquid Cooler,筆者也已經撰文測試完畢 240 散熱排版本,正好可以利用它作為代表水冷界的散熱器;空冷界的代表,筆者同樣選擇電腦王編輯部評測過的 Cooler Master MasterAir Maker 8,3D 均溫板直接從底座延伸至散熱鰭片,散熱能力數一數二。

▲ Core i9-9900KS 使用 Cooler Master MasterAir Maker 8 空冷散熱器,以及 GIGABYTE AORUS Liquid Cooler 240 一體式水冷散熱器的燒機溫度。(室溫 25℃)Core i9-9900KS 使用 Cooler Master MasterAir Maker 8 空冷散熱器,以及 GIGABYTE AORUS Liquid Cooler 240 一體式水冷散熱器的燒機溫度。(室溫 25℃)

依據上圖實測結果判斷,高階空冷散熱器與 240 散熱排一體式水冷相差無幾。值得注意的是,AIDA64 FPU 燒機採用 AVX2 指令集,眾所皆知此類指令集對於處理器造成莫大的壓力,因此無論使用空冷或是水冷散熱器,Core i9-9900KS 均有過熱觸發 T-state 的狀況發生。

Core i9-9900KS 搭配空冷或是水冷散熱器,建議玩家考量多種因素。價格方面,能夠解熱 TDP 200W 以上的高階空冷、240 散熱排一體式散熱器水冷,在新台幣 2,000 元~3,000 元之間都可以找到不錯的產品(RGB 請加錢)。維護性方面,空冷散熱器須注意與記憶體高度的相容性,水冷則有漏水、冷卻液變質的可能性。此外水冷系統對於處理器電源轉換區 VRD/VRM 較不友善,主機板須注意該區散熱狀況是否能夠應付 Core i9-9900KS 更高的耗電量。

▲ Core i9-9900KS 使用 Cooler Master MasterAir Maker 8 空冷散熱器,以及 GIGABYTE AORUS Liquid Cooler 240 一體式水冷散熱器的簡易效能比較表。Core i9-9900KS 使用 Cooler Master MasterAir Maker 8 空冷散熱器,以及 GIGABYTE AORUS Liquid Cooler 240 一體式水冷散熱器的簡易效能比較表。

若是比較 Core i9-9900KS 裝設 MasterAir Maker 8、AORUS Liquid Cooler 240 實際效能差異,則雙方均在伯仲之間,無論是 PCMark 10 整體效能、短時間單執行緒/多執行緒運算 Cinebench R20、長時間運作穩定性 Blender Benchmark 都是如此。如果玩家對於 Core i9-9900KS 有著更進一步的超頻要求,則建議使用 360mm 以上一體式水冷或是 DIY 水冷,因為水冷系統還有更進一步的解熱潛力,空冷散熱器效能大致已觸碰到天花板。

平台耗電量以及相應對手處理器溫度測試,包含自家嘉賓 Core i9-9900K,同時邀請對手陣營 Ryzen 7 3800X 以及 Ryzen 9 3900X 共襄盛舉,散熱器統一使用 AORUS Liquid Cooler 240,水冷幫浦與風扇轉速策略採用原廠預設值 balanced 平衡,4 款處理器結果如下。(註:Intel 搭配主機板為 Asus ROG Maximus XI Extreme,AMD 搭配主機板為 GIGABYTE X570 AORUS Master,顯示卡均為 NVIDIA GeForce RTX 2080 Ti Founders Edition。)

▲ AMD Ryzen 7 3800X、Ryzen 9 3900X、Intel Core i9-9900K、Core i9-9900KS 待機與燒機溫度、耗電量實測比較表。AMD Ryzen 7 3800X、Ryzen 9 3900X、Intel Core i9-9900K、Core i9-9900KS 待機與燒機溫度、耗電量實測比較表。

由實測可以得知,Core i9-9900KS 於帳面上取得全部八核心自動超頻達 5GHz 紀錄,但背後需付出的耗電量代價並不小,特別是 AIDA64 FPU 等 AVX2 指令集壓力測試,Core i9-9900KS 需以額外 52W 功耗等價交換,Blender Benchmark 3D 場景渲染更需要 285W,對於主機板供電轉換區的供電能力以及散熱能力均是再一次的考驗。

(下一頁:4 款處理器排排站測試)

時脈增長=效能提升

測試環節,筆者沿用 Core i9-9900KS 與自家 Core i9-9900K 對比方式,同時也提供 Ryzen 7 3800X 與 Ryzen 9 3900X 處理器數據。Intel 平台主機板搭配 ROG Maximus XI Extreme,AMD 平台主機板搭配 X570 AORUS Master,雙方共通的顯示卡與記憶體選用 GeForce RTX 2080 Ti Founders Edition 與 Micron Ballistix Elite DDR4-4000 8GB x 2,後者依據雙平台處理器 JEDEC 標準支援度不同,分別設定至 DDR4-2666 與 DDR4-3200。

下列效能比較表當中,已經替讀者們先行標示 Core i9-9900KS 與 Core i9-9900K 差距幅度,只是數據眾多無法於網頁排版當中清楚標示,煩請讀者動動滑鼠點擊、雙指放大觀看(注意數值單位)。筆者同時也建議讀者瞄一下 Core i9-9900K 和 Ryzen 7 3800X 的數值,不需要想破頭計算勝負幅度,只需在心裡有個約略比較即可。

▲ 根據 Intel 與 AMD 平台處理器 JEDEC 標準支援度不同, Intel 平台記憶體等效時脈設定於 DDR4-2666,AMD 平台記憶體則為 DDR4-3200,時序分別為 19-19-19-43 1T 和 23-23-23-52 1T。根據 Intel 與 AMD 平台處理器 JEDEC 標準支援度不同, Intel 平台記憶體等效時脈設定於 DDR4-2666,AMD 平台記憶體則為 DDR4-3200,時序分別為 19-19-19-43 1T 和 23-23-23-52 1T。

▲ Core i9-9900KS 於 CPU-Z 多執行緒測試贏過 Core i9-9900K 7.2%,Intel 平台與 AMD 平台相比仍具有單執行緒效能優勢。(點圖放大)Core i9-9900KS 於 CPU-Z 多執行緒測試贏過 Core i9-9900K 7.2%,Intel 平台與 AMD 平台相比仍具有單執行緒效能優勢。(點圖放大)

▲ AMD 平台於 AIDA64 快取與記憶體測試當中佔有頻寬優勢,Intel 則是照舊享有較低的記憶體存取延遲。(點圖放大)AMD 平台於 AIDA64 快取與記憶體測試當中佔有頻寬優勢,Intel 則是照舊享有較低的記憶體存取延遲。(點圖放大)

首先是衡量處理器各項運算效能指標的 SiSoftware Sandra,20/20 版本之後新增神經網路運算,分別採用 CNN(Convolution Neural Network、卷積神經網路)以及 RNN(Recurrent Neural Network、遞迴神經網路)等 2 種演算方式,單一神經網路演算法又可分為 forward 前向傳遞與 back-propagation 反向傳遞。

由於 Core i9-9900KS 和 Core i9-9900K 仍舊屬於 Coffee Lake 微架構,因此數據差異體現於 2 者八核心 Turbo Boost 2.0 時脈不同,Sandra 20/20 多項測試均有單位數成長幅度,少數項目衰減幅度可視為測試差異,唯獨財務分析測試組別當中的蒙地卡羅期權定價成長幅度達 13%。

▲ Core i9-9900KS 於 Sandra 20/20 運算效能測試當中,與 Core i9-9900K 相比算是贏多輸少,蒙地卡羅期權定價成長幅度最高達 13%。(點圖放大)Core i9-9900KS 於 Sandra 20/20 運算效能測試當中,與 Core i9-9900K 相比算是贏多輸少,蒙地卡羅期權定價成長幅度最高達 13%。(點圖放大)

▲ 7-Zip 內建測試程式,Core i9-9900KS 相對 Core i9-9900K 依然有著單位數的成長幅度,但 Intel 平台均不比 AMD 平台表現。(點圖放大)7-Zip 內建測試程式,Core i9-9900KS 相對 Core i9-9900K 依然有著單位數的成長幅度,但 Intel 平台均不比 AMD 平台表現。(點圖放大)

▲ 影片轉碼測試,Core i9-9900KS 於 x264 FHD Benchmark、HWBOT x265 Benchmark 繼續超越 Core i9-9900K,此外 Ryzen 3900X 於此開始展現執行緒數量優勢。(點圖放大)影片轉碼測試,Core i9-9900KS 於 x264 FHD Benchmark、HWBOT x265 Benchmark 繼續超越 Core i9-9900K,此外 Ryzen 3900X 於此開始展現執行緒數量優勢。(點圖放大)

3D 場景渲染運算,同時注重處理器單核心 IPC 以及多執行緒數量,Core i9-9900KS 與 Core i9-9900K 在核心與執行緒數量相同的規格設定,Core i9-9900KS 較高的多核心自動超頻時脈自然佔上風。另一方面,Ryzen 9 3900X 受惠於實體十二核心 24 執行緒,容易將運算工作平行分化的 3D 渲染工作,自然為其優勢所在。

▲ Core i9-9900KS 多核心自動超頻時脈相對 Core i9-9900K 為高,因此於 3D 場景多執行緒渲染工作有所進步,Ryzen 9 3900X 則是依靠更多的實體十二核心 24 執行緒取得優勝。(點圖放大)Core i9-9900KS 多核心自動超頻時脈相對 Core i9-9900K 為高,因此於 3D 場景多執行緒渲染工作有所進步,Ryzen 9 3900X 則是依靠更多的實體十二核心 24 執行緒取得優勝。(點圖放大)

測試整體平台效能的 PCMark 10,Intel 平台 2 顆處理器 Core i9-9900KS 和 Core i9-9900K 表現均比對手 AMD 為佳,自己人相互比較效能同樣是增加單位數幅度,Core i9-9900KS 甚至突破萬分大關。

▲ Core i9-9900KS 和 Core i9-9900K 於 PCMark 10 總分均比 AMD 平台為佳。(點圖放大)Core i9-9900KS 和 Core i9-9900K 於 PCMark 10 總分均比 AMD 平台為佳。(點圖放大)

3D 遊戲測試,筆者主要選擇 3DMark 測試程式 Cloud Gate 以上、Time Spy/Port Royal 以下的 9 個測試項目進行比較,大致上能夠針對休閒型遊戲至 3A 級遊戲大作進行測試,而不用考慮各款遊戲引擎的處理器品牌、顯示卡品牌親和性偏好。Core i9-9900KS 根據測試結果,確實能夠再次宣示最強遊戲處理器頭銜,我們也可以看到畫面越簡單的遊戲(如線上電子競技型遊戲),對處理器效能的依賴度也就越高,此狀況直到 Fire Strike、Time Spy,效能壓力反而落在顯示卡身上,4 款處理器表現差不多。

▲ 畫面越簡單的遊戲,越需要強力的處理器提供更多的 draw call,因此 Core i9-9900KS 無疑能夠再次宣示「最強遊戲處理器」名號。(點圖放大)(註:Core i9-9900KS 的 Port Royal 多次測試均表現異常,理應不比 Core i9-9900K 低,此問題已回報 Intel。)畫面越簡單的遊戲,越需要強力的處理器提供更多的 draw call,因此 Core i9-9900KS 無疑能夠再次宣示「最強遊戲處理器」名號。(點圖放大)(註:Core i9-9900KS 的 Port Royal 多次測試均表現異常,理應不比 Core i9-9900K 低,此問題已回報 Intel。)

▲ VRMark 能夠再次印證我們的結論,畫面越簡單、對處理器的依賴也就越重,Core i9-9900KS 在此勝出並不意外。(點圖放大)VRMark 能夠再次印證我們的結論,畫面越簡單、對處理器的依賴也就越重,Core i9-9900KS 在此勝出並不意外。(點圖放大)

▲ 近日 World of Tanks「戰車世界」釋出 enCore RT 測試程式,將光線追蹤工作的 BVH 建置交由處理器負責,Core i9-9900KS 在此同樣奪下錦旗。近日 World of Tanks「戰車世界」釋出 enCore RT 測試程式,將光線追蹤工作的 BVH 建置交由處理器負責,Intel 平台在此同樣奪下錦旗。

少數族群的話題性效能

Core i9-9900K 推出之後,其中 2 個核心 Turbo Boost 2.0 時脈可達 5GHz,立即成為各位玩家挑戰八核心 5GHz 的玩具,甚至如 GIGABYTE 更推出自家主機板同款包,直接販售 1 顆能夠全部核心提升至 5GHz 的 Core i9-9900K。Core i9-9900KS 的推出算是錦上添花,直接由 Intel 官方保證八核心均可達 5GHz,卻採取如同 Core i7-8086K 的限量販售策略,因此可說是宣示意義大於實質意義,且因限量的關係,無論是盒裝板或是散裝版(tray),保固都只有 1 年。

還記得筆者建議稍微注意一下 Core i9-9900K 和 Ryzen 7 3800X 的測試數據嗎?仔細觀察後可以發現,Core i9-9900K 和 Ryzen 7 3800X 這 2 款實體八核心十六執行緒處理器,後者經過 AGESA 版本更新,各方面表現已在伯仲之間,縱使 Ryzen 7 3800X 待機平台耗電量仍不及 Core i9-9900K 省電,但透過 7nm 製程製造 CCD 晶粒,AIDA64 FPU 燒機耗電量反而下降44W,Blender Benchmark 更少了 68W,依事後諸葛的角度而言,難怪 Intel 要推出 Core i9-9900KS 重新奪回王者寶座。

如果玩家搶不到 Core i9-9900KS 也沒關係,代號 Comet Lake 的桌上型處理器將於明年上半年上市,雖然傳聞仍舊使用 Coffee Lake 微架構,但可以期待核心數量與時脈設定,相信 Intel 不知道普拉斯到哪裡去的 14nm 製程不會讓我們失望。

延伸閱讀

測試平台

  • Intel
  • 主機板:Asus ROG Maximus XI Extreme
  • 記憶體:Micron Ballistix Elite DDR4-4000 8GB x 2 @DDR4-2666
  • 顯示卡:NVIDIA GeForce GTX 2080 Ti Founders Edition
  • 系統碟:Plextor M9Pe(G) 512GB
  • 電源供應器:Seasonic Platinum SS-1000XP
  • 作業系統:Microsoft Windows 10 Pro 64bit 1903
  • AMD
  • 主機板:GIGABYTE X570 AORUS Master
  • 記憶體:Micron Ballistix Elite DDR4-4000 8GB x 2 @DDR4-3200
  • 顯示卡:NVIDIA GeForce GTX 2080 Ti Founders Edition
  • 系統碟:GIGABYTE AORUS NVMe Gen4 SSD 2TB
  • 電源供應器:Seasonic Platinum SS-1000XP
  • 作業系統:Microsoft Windows 10 Pro 64bit 1903

你知道電腦王也有 Telegram 頻道嗎?

想看小編精選的3C科技情報&實用評測文,快來加入《T客邦》LINE@查看原始文章訂閱文章

延伸閱讀

小編推薦

資料來源Intel Core i9-9900KS 八核心掛 Turbo 5GHz 實測,再次定義遊戲處理器新高度
若針對此內容有任何建議,請聯繫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