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氣、開心、會忌妒,寶寶EQ這樣發展!解決孩子情緒失控!四步驟搞定不哭鬧

嬰兒與母親

1,055

發佈時間: 2019-11-11 00:20

更新時間: 2019-11-11 00:20

訂閱文章

情緒課題影響一生,從小開始學不嫌早

面對孩子突如其來的情緒反應,爸媽不需要用威權式的管理,只要加強孩子認識與調節情緒,就能緩解因情緒問題衍伸出來的影響,也能讓孩子整體發展更順利。如果孩子欠缺學習認識各種不同情緒的機會,孩子可能會不知道自己怎麼了,也不懂得如何調解情緒,可能會用很原始的方式來表達情緒,像是遇到挫折就丟玩具或破壞別人的玩具,如此一來同學會對他有不好的印象,導致人際關係變差,老師也容易對孩子有負向印象,影響師生關係。

而這些與人的互動,都會影響孩子怎麼看待自己,自我價值觀會因此而建立,例如:孩子會覺得自己就是個很愛生氣的人,而且別人都不喜歡我,所以會用更強烈的方式來引人注意。因此情緒發展延伸很多問題,包含孩子怎麼看待自己、如何和人互動,甚至如何解決問題,而這些問題的根本之一來自於孩子對情緒的認識、表達、調節是不理想的,而且小時候沒有處理好,年紀越大,影響層面就會越深。

寶寶哭不停?來搞懂孩子情緒發展

剛出生的寶寶情緒發展尚未成熟,通常只有舒服跟不舒服的分別,像是尿布濕了、肚子餓了會不舒服就會開始哭。2個月左右的寶寶,就可以被逗笑,也會出現社會性微笑。4個月大左右,開始對特定情境產生開心的情緒,像聽到媽媽的聲音會很開心,亦開始學會生氣,隨著孩子越來越成熟,就會更清楚開心、生氣的意思,也會有開心、生氣程度上的差別。

情緒失控

6個月左右寶寶開始會認生、害怕陌生人,如果被不認識的人抱,寶寶會害怕的哭泣。在7個月左右會有一點害羞的情緒,像是被盯著看,會害羞躲一下。7至9個月左右開始發展依附關係,會對特定的照顧者會有比較多情感依賴,開始出現分離焦慮與陌生人焦慮,而這些焦慮情緒在10個月至18個月左右達到巔峰。到了三歲,更複雜的情緒會漸漸地顯現,會體驗各種不同層次的情緒。比如說驕傲、尷尬。

孩子到六歲左右,能理解兩種情緒可以同時存在,比如說我畫得很好被老師稱讚,我會覺得很開心,同時也會覺得很驕傲,整體的情緒的層次會再更高,以前只會覺得我好開心。

教你辨別孩子情緒訊號

若想了解孩子的情緒訊息,首先要對孩子的表情、聲音、行為有一定的敏銳度,像是孩子哭了可能代表不同的情緒,是代表肚子餓還是撞到東西,或是假哭。當爸媽了解孩子訊號的含意時,就能更快做出合適的回應,比如說寶寶大哭是因為肚子餓,這時就合理的回應寶寶說,「你肚子餓了對不對,要泡奶給你了。」而有時寶寶假哭是想表達怎麼沒有人來關心我。李思儀心理師建議,要對孩子的各種反應感到好奇,尤其面對還沒有語言能力的孩子,觀察孩子的表情、聲音、動作,就較能掌握孩子透過聲音、表情要告訴你的情緒訊號。

 

小小孩來學調適情緒,不用再崩潰大哭
李思儀心理師建議在平時就要教孩子如何調節情緒。像可以在家設休息區,若孩子在家玩到有點小生氣,可以告訴他說「你有點生氣,因為玩具好難玩,那我們來休息」,帶孩子到休息區,跟他說有你喜歡的娃娃,你也可以畫畫,示範並引導孩子轉換心情,調節情緒。

 

情緒失控

怎麼都講不聽?其實孩子只想告訴你...

當孩子還小的時候會有種「不知道自己怎麼了」的狀況,因為發展尚未成熟,孩子內在的狀況是很混亂的,他會覺得自己很不舒服,但不知道怎麼了,所以他會一直無理取鬧,或用很原始的本能反應不適,例如:哭鬧、在地上滾或丟東西,來表達情緒。

另一種狀況是孩子不知道比較複雜的情緒,像是忌妒、捨不得,所以都用生氣表示,如果他認知的情緒較少,卻遇到複雜的情緒狀態,會讓孩子沒有辦法表達自己到底想要怎麼做,但在旁人看來就是在發飆、丟玩具、大哭,這些干擾破壞的行為,但其實孩子內在有很多說不出來的情緒,只能用外顯行為來表達自己很不舒服。

因此平時可以教孩子認識各種情緒,例如:孩子兩歲至兩歲半以後,就可以透過描述孩子的行為或閱讀情緒相關的繪本,讓孩子去認識不舒服的感覺是什麼,把不舒服的感覺命名,像是害羞、害怕,讓他去體驗並認識情緒,等到孩子學會情緒,就能把抽象詞彙和他的感覺以及行為連結起來,讓他能更清楚表達自己的情緒。

孩子大哭鬧,爸媽先做這四步

當孩子有情緒時,照顧者首先要不讓自己隨孩子的情緒而起伏,當孩子正在哭鬧發飆,照顧者就要保持冷靜,先把自己的情緒先隔離,讓理智先出來,跟自己說「孩子現在有狀況,那我先處理他的狀況,雖然他讓我很生氣,但我先把自己的情緒放下,來看我可以怎麼做。」李思儀心理師表示,這是最重要的一步,如果父母的情緒不穩定,在處理孩子的問題時,就比較容易出現比較不合適的話語或行為。

情緒失控

第一步,爸媽的情緒要先平靜。

第二步,觀察並了解孩子在什麼樣的狀態,以及為什麼會有這個情緒狀態。

第三步,同理他的情緒,幫他把他的情緒講出來,告訴他,他發生了什麼事。

第四步,等孩子情緒穩定,可以引導他如何調節情緒及解決引發情緒的問題。

 

情境題:孩子在百貨公司哭鬧想買玩具!

李思儀心理師表示,當孩子情緒正在最高點時宜先協助、安撫孩子平靜下來,然後發現與思考孩子的情緒狀態與情緒意涵,過程中父母保持平靜與耐心是很重要的。如果只做到安撫,沒有發現孩子透過哭鬧傳遞的情緒意涵是很可惜的。

情緒失控

1.帶孩子到旁邊安撫他,等他情緒平穩一點,也讓自己平靜一下。

2.觀察並了解孩子的狀態,了解孩子沒有辦法買玩具很難過。

3.如果他比較小,可以抱著安撫他,先同理孩子的情緒跟他說「我知道你很難過」那媽媽在這裡等你情緒平穩一點。

4.若是2到4歲的孩子,等他平靜下來,可以試著轉移他的注意力,問他說,「肚子有沒有很餓,剛剛哭好久,我們去吃飯好不好」,在情緒的當下,可以做安撫跟轉移。之後,再找機會示範與教導孩子合適的情緒表達方式。若孩子的年齡大一點,如中班、大班左右的孩子可以跟他討論,下次遇到同樣的狀況,可以怎麼做?

tip:有些爸媽可能會想打鐵趁熱,在孩子情緒高點時教導孩子該怎麼做,但情緒高漲的孩子聽不進去,甚至會讓他覺得自己不受理解而情緒飆升。

 

不合適的安撫方式
1.禁止孩子,像是你不要再哭了。
2.威脅孩子,像是再哭我就走了。
3.忽視孩子,像是不回應孩子就走了。
4.你不要哭,媽媽買冰淇淋給你。
李思儀心理師表示孩子其實一開始並不知道哭會得到冰淇淋,可是如果每次這樣做就可以得到禮物,孩子就會學到可以用哭來索取想要的東西。
5.用批評、辱罵的言詞,像是你怎麼這麼壞,別人都沒有你這麼壞。
李思儀心理師表示這種表達方式,長期下來將不利於孩子的情緒發展,也沒辦法學習如何調節情緒。

 

 

諮詢心理師 / 李思儀

學歷:中山醫學大學心理學系暨臨床心理 碩士

現任:國泰綜合醫院復健科心理治療組 臨床心理師

查看原始文章訂閱文章

小編推薦

資料來源生氣、開心、會忌妒,寶寶EQ這樣發展!解決孩子情緒失控!四步驟搞定不哭鬧
若針對此內容有任何建議,請聯繫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