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點帶路 / 攝影師陳詠華的光與影世界

KEEDAN

157

發佈時間: 2019-11-18 00:04

更新時間: 2019-11-18 00:04

訂閱文章

起點帶路 / 攝影師陳詠華的光與影世界

喜歡停下腳步

觀察「光」與「影」的變化

要讓人感受內心的柔美,
照片是唯一的媒介。

陳詠華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sereeeenam

A post shared by 陳詠華 Chen Yung Hua (@yourddoris) on

著濃厚的色彩、柔美的線條、強烈的光影質感,每次看到攝影師陳詠華的作品,會讓人誤以為時空錯亂進入了花樣年華裡的美好時光,讓人無法將視線從那美麗的畫面移開。陳詠華細膩地透過觀景窗找到人物的優雅線條,捕捉下女性姿態的動人魅力,而那些畫面都是一般人極少或不曾注意到的,也讓人好奇,詠華本人是否擁有跟蘇麗珍一樣美豔氣質呢。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photography #work #daily #taipei

A post shared by 陳詠華 Chen Yung Hua (@yourddoris) on

或許透過陳詠華的攝影作品想像中的她,是位穿著洋裝散發著一絲優雅氣質的藝術家,又或者是位嬌羞的小女生,但鏡頭背後的她,穿著一身率性的牛仔套裝、oversize 外套讓她嬌小的身材有了份量,拿起相機,馬上思考要如何構圖,引導 model 擺出最美的角度,專注的眼神正散發著無比的魅力。詠華說,沒有外出拍照的時候,習慣早上先為自己準備份早餐,看看書、修修圖,而在這看似悠閒的日常生活中,其實常常修圖到忘記時間,是一般人無法窺見的漫長修圖工作。到了夜晚需要放鬆時,她會挑部電影來觀賞,一方面可以放鬆工作時的緊繃神經,一方面也是找尋靈感的時刻,「有時候看電影其實並不輕鬆,會一邊觀察攝影師怎麼運鏡或燈光師如何打燈製造光影變化,所以如果真的想要讓自己放鬆,我就會挑一些不用思考的愛情片或是恐怖片。」陳詠華笑著說。而過著如此簡單生活的她,是如何以其獨到視角捕捉出令人著迷的畫面呢,就跟著本次的起點帶路專訪,與 KEEDAN 一窺隱藏陳詠華鏡頭後的生活紀事。

傳達內心世界的媒介

翻閱陳詠華的作品,不難發現被攝者幾乎都是女生居多,陳詠華說:「拍很多女生是因為我自己是女生,所以我知道女生怎樣的姿態最迷人,而且有時候 model 會很沒安全感,但我很清楚她們韻味和魅力在哪,也可以較自然地去引導她們,讓她們放心的把自己交給我。」外界對攝影師附加了太多刻板印象,其實說穿了「美」就是攝影師想追求的,這無分被攝者是男是女或物品,「我對『柔』的事物都有興趣,拍照更喜歡找一些特別長相的女孩,也許不是大眾眼中的美,但內在的氣場更能吸引我的注意。

照片是攝影師表達自己內心世界及想法的重要一環,從陳詠華作品中看得出其內心是非常柔和且具優雅的一個世界,這讓第一次見到她的起點編輯團隊有點好奇,本人並不會讓人對她以「柔」來形容,要說的話反而帶點男孩氣,而要讓人感受內心的柔美,照片對她來說是唯一的媒介「修圖時其實心情很煩躁,就像創作一樣,必須將心裡的想法丟出來,到最後基本上都是在沒有聲音的狀態下進行修圖。」一個人鎖上房門,更能心無旁騖的專注在眼前照片,因為每一次的修圖都會讓她思考要怎麼突破自己,突破的同時更要真實傳達內心世界,「自己一個人鎖在房間裡,只有滑鼠跟按鍵的聲音,沒有人會來吵我,我很重視修圖時周圍的氣場,就像有人喜歡在吵雜的環境工作,但我喜歡與影像單獨對話,待在安靜的氣場,才能全神貫注投身在其中。」

除了拍照後的修圖工作外,陳詠華認為拍攝前的準備更是重要,會從一個大方向開始,再去研究很多關鍵字,從中延伸,有可能是文字上的發想也有可能從影像上去發想,像是被攝者的肢體動作,就會從舞蹈影片或是電影劇情中汲取,或是看被攝者平常的照片,被拍及自拍的時候會是什麼感覺,再從中找尋靈感。

在工作當中找到樂趣

身為不用固定進辦公室且時間由自己掌控的 Freelancer(自由工作者),或許有很多人羨慕這樣的工作模式,但陳詠華笑著說這其實不是件可以令人羨慕的事,因為工作已經是生活的一部分,沒有很明確的休假或是休閒時間,因此能在工作當中找到成就感對她來說就已是一種壓力的釋放,像是在為了下一份工作做準備的同時,享受尋找靈感的當下,「這個比較像在工作中找到樂趣,像是看看今天拍到了什麼不錯的畫面,對我來說就是一種樂趣。

最近應學學之邀,多了個講師身份的陳詠華,也會利用時間多看書來增加知識,像是對色彩一直都很有興趣她,看了一本叫《色度》的書,「這本書是賈曼寫的,他是一位英國同志導演,最近這本書翻譯成中文出版,他用日記的撰寫模式去描寫色彩,比方說提到紅色,就會引用亞里斯多德的話,或是哪位科學家曾經說過。後來我才知道賈曼曾經念過藝術史,同時也很了解鍊金術,雖然小的一本書,但裡面註解非常多,我也花了一段時間才把這本書看完。」陳詠華就是這樣一位能夠在工作中或是新發現的事物裡尋找到樂趣與熱情之人。

朝自己的方向去突破

作品已經有強烈色彩風格的陳詠華,依然在努力尋找突破點,「最近就開始思考用色不那麼濃郁會是怎樣?上海有個知名的攝影師張家誠,他作品擁有濃厚的人民味,那是他的特色,也剛好就是現在大家喜歡的風格,歐洲和美國的人也會特地來找他合作。對我而言攝影就是要找到自己的風格,並等待在對的時機點被發掘。」目前的她希望順著自己喜歡的攝影風格這條路,去加深加廣,運用不同的媒材與創作方式,「等下專訪完後我要去上暗房課,讓自己多一些更專業的技術及知識,增加手中可以用的材料,這會讓我有更多呈現影像的方法。」25 歲似乎是陳詠華人生的一個轉捩點,在與前任日本男友分手後,經歷過了一段歷練,堅信沒有愛情也要有世界,也使她更確定了攝影這條路,「希望能同時拍攝喜歡的風格又能兼顧現實生活,因為攝影是讓我最開心的事。」而提到目前最想拍的對象,她說演員與模特兒相比,演員因為經歷過各種角色的演繹,會更吸引她一些,「我很想拍滿島光,光用想像就覺得跟她拍照應該相當有趣,看過滿島光的照片就能發現,她的瞬間是帶有動態性的,很有魅力又可以像小孩一樣。」

光影變化有其神秘感

不論到哪裡,喜歡觀察『光』,說觀察可能太專注,就是該說去記憶一下現在的時刻,光是如何斜射過來、光點在哪裡、如何慢慢不見,以前很喜歡到中山堂樓上觀察光影變化。我印象中最特別的光應該是在日本,因為日本的光比台灣再透一點。」陳詠華說,就像看雜誌般,看多了看久了,就可以累積出自己的審美觀。旅遊往往是創作的來源,身為影像創作者的陳詠華也不例外,而攝影師的特別視角,常常能注意到平常人所難以注意到的事物,她說「每次去東京,都會很佩服日本人對於很多事情都很『講究』,無論是形象、街道、自家花園等,人與人之間也很講究,他們之間不太談及自己的私事,保持著神秘感,而神秘感這種東西就很吸引我。

陳詠華說自己有兩種性格,一個是注重外表的自己,另一個是很看重內在的自己,這就像是光與影般,需要巧妙的和諧才能構築出美,人都會注重表面的東西,因為這些就是表面上的美,美就是表面的東西,我也會很在乎這些東西,「我拍過太多人假使他沒有內在的美,就很難再透過外在的服裝去襯托出美,有些東西是沒有辦法透過服裝去表現出來的,這是一個很內在的東西,就像是一種氣場。」陳詠華也坦言覺得自己內在還沒達到想要的程度,要醞釀到某段時間後,才會真的出現屬於自己的氣場。

陳詠華的光與影世界

這個時代中,鮮少有人願意放慢腳步觀察身邊事物,因為在凡事都要追求「快」的情況下,反而少了很多緩慢品味生活之樂趣,攝影上也是,但從陳詠華特有的攝影風格能夠發現,她能夠捕捉到一般人很難發覺的細節,像是城市中某個角落的光影變化,或是女性柔美的輪廓,還有人與環境互動下的美麗,陳詠華也說自己喜歡神秘感,私下常常前往萬華一帶,雖然覺得那裡的環境很怪,有著許多奇怪的人事物,但美麗的光影便是吸引陳詠華即使帶著些許害怕也要前往的最大原因,而本次 KEEDANTrippen Taiwan 所攜手之專題,將透過陳詠華的鏡頭,前往她私底下經常造訪的地點,從畫面中帶各位了解陳詠華視角的光、影、環境和被攝者,從擁有美麗白牆的台北市立美術館;位於萬華龍蛇雜處人潮最多的龍山寺;常常前往購買拍攝用布料的永樂市場;喜歡坐在店內悠閒地觀察光影變化的紫藤廬;把它當作小一點圖書室的敦南誠品;雖然有點年紀但給人法國氛圍的公園咖啡館,這些地點就是陳詠華內心的光與影世界,也是生活中經常前往的去處。起點編輯部本次製作之一系列「起點帶路」特輯,便是透過不同領域的達人擔任客座編輯,以他們的日常角度來製作一系列「起點帶路」特輯,並以 model 實地走訪這些私房地點的方式,演繹出屬於他們的日常,本次就讓我們透過畫面來感受攝影師陳詠華的光與影世界。

點這裡去看私房行程特輯

Trippen Facebook

Trippen Instagram

Special Thanks To 幻猻家珈琲 Pallas Café

Edit _Shadow
Photo _Uliz
查看原始文章訂閱文章
相關搜尋
延伸閱讀
小編推薦

資料來源起點帶路 / 攝影師陳詠華的光與影世界
若針對此內容有任何建議,請聯繫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