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光書店攝影課:現在發生的攝影與事件

KEEDAN

54

發佈時間: 2019-11-17 16:08

更新時間: 2019-11-17 16:08

訂閱文章

舉辦過許多哲學、動保、電影系列講座的浮光書店要開攝影課了,這回請到職業攝影師兼專欄作者的汪正翔,舉辦為期四堂的系列講座,浮光希望能藉此談論攝影師所見的世界,而非攝影師所紀錄的世界,同時將從近發生的社會議題中著手,討論攝影與社會的關係,而非攝影所反映的社會關係。本活動報名上限人數為20人,有興趣的讀者請把握時間至活動頁面報名:

1/25-外拍作為台灣的習俗

「外拍並非一個現代攝影墮落的象徵,模仿商業風格本來就是一種訓練,拍攝女體也很正常。我記得我就看過鄧南光有張照片,裡面一群日殖時期的攝影師,西裝筆挺的圍著一個旗袍模特兒拍照。外拍的問題在於這個活動只能停留在含混的想像,沒有進一步的壯大。」

2/22-數位照片,靈光的再次消逝

「我們都有觀看照片感慨回憶恍如昨日的經驗,但這件事在數位時代的意義不一樣了。當觀看一張紙張照片,它必定會隨著時間而衰老,譬如色彩褪色、紙質泛黃,於是觀者一方面覺得裡面的人好像歷歷在目,另一方面也感受到畫質的衰退,這兩個經驗合在一起,好似告訴我們,一切都過去了。可是當我們目睹一張多年以前的數位照片情況就很難說。」

3/22-如果有一天,在台灣大街上能出現這樣的競選海報:

「如果有一天在台灣的大街上能夠出現這樣的競選海報,至少視覺上會有趣一些,不同攝影師也能夠發揮自己的個性,而不是拍千拍一律強光背板照。然後或許有一天,我們能夠從美學的多樣性當中,對於政治乃至於世界有更不一樣的想像。」

4/19-影像如何反抗這個世界

「John Berger以這樣的照片去對照一種資本主義的影像觀。什麼是資本主義的影像觀?那就是透過影像將一切等值。譬如一場車禍的畫面跟屏東有一隻豬會算數出現在間隔不到五秒的新聞;一個巴勒斯坦的士兵哀痛死去的同袍,跟一個以色列的士兵一樣悼念同袍的照片,放在紐約時報同一個版面當中,在這裡,影像活生生的脈絡,複雜的因果關係與異質的存在都被去除。

講者簡介:汪正翔。台北人,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波士頓美術館藝術學校(School of The Museum of Fine Art讀藝術創作碩士(肄業)。

延伸閱讀:赤峰街新閱讀基地 — 隱身老屋二樓的浮光書店

日期:2019.01/25、02/22、03/22、04/19(週五)
時間:19:00 – 21:00 地點:台北市大同區赤峰街47巷No. 16號

浮光書店

查看原始文章訂閱文章
小編推薦

資料來源浮光書店攝影課:現在發生的攝影與事件
若針對此內容有任何建議,請聯繫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