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 11 數據分享!廣告平台 Criteo 分析亞太電商消費趨勢

INSIDE

64

發佈時間: 2019-11-22 15:57

更新時間: 2019-11-22 15:57

訂閱文章

以下內容取自 Criteo 新聞稿,經 INSIDE 補充與編輯後刊出。

開放網路廣告平台 Criteo 今天公布了季節性購物數據,顯示雙 11 依然是台灣最大的購物節,反映這是線上零售商強化與購物者互動的絕佳機會。2018 年雙 11 期間,台灣線上零售的銷售額暴增 327%。最佳銷售排行的產品類別前三名是時尚精品、保健與美妝產品,以及一般用品。

Criteo 報告顯示在 2018 年雙 11 中,台灣線上零售的銷售額激增的同時,流量增加了 133%,流量尖峰落在 11 月 11 日的中午時段以及晚上 9 點到 11 點。在各大購物季中,雙 11 的轉換率最高,增加了 83%。除了雙 11 ,其他購物節,例如:雙十節及雙 12,也是線上零售商發揮創意與購物者互動的大好時機。

Criteo 東南亞、香港與台灣地區客戶策略負責人劉映彤強調:「雙 11 的線上零售銷售額,每年成長的比例十分驚人。值得關注的是,過去電商品牌總以低價策略進攻購物節戰場,但根據我們的調查報告《我們為何會購買(Why We Buy)》顯示,低價並非唯一能贏得消費者青睞的方式。以整體亞太地區來看,近 63% 的消費者會在各品牌中選擇 CP 值最高者,另有 44% 的消費者偏好在產品選項最多的平台購物。雙 11 既然是最大的購物節,零售商應該思考如何以新方法在眾多優惠特賣中脫穎而出,例如推出新的產品線,或是擴大存貨、加快出貨效率來吸引新的客群。」

劉映彤還認為,儘管黑色星期五在西方世界比較熱,但也不失為亞太市場可以把握的銜接促銷檔期。儘管現在可看見雙 11 和雙 12 之間的黑色星期五與數位星期一位於台灣電商流量低點,但是全球化趨勢下消費者開始漸漸接收到黑色星期五相關資訊,甚至透過代購消費,台灣的電商不妨把握這段時間做出差異化或有特色的行銷。

延伸閱讀:找 eBay、樂天一起「雙 11 」露天拍賣玩跨境合作代替競爭

劉映彤補充:「年底的購物季節通常在雙十假期後開跑。雙 11 仍是銷售力最強的購物節,且能將買氣延伸至歲末佳節,帶領線上零售的衝上一波高峰,和顧客有更多的互動。面對長時間的銷售旺季,零售商可借助數據分析,在數百萬種商品中列出熱銷品項,預測購物行為並整合線上及線下購物數據。借助例如Criteo 購物圖表(Criteo Shopper Graph)的工具,確保零售商能精準地對跨裝置及線上/線下投放廣告,在行銷過程中更加了解購物者,讓行銷如虎添翼,更重要是進而解決零售商最大的挑戰:做出區隔化。」

行動裝置所帶動的銷售不容小覷

台灣消費者使用行動裝置購物的比例甚高,只要看到心動的優惠活動就會立即下單。在雙十節與雙 11 中,行動裝置的銷售量分別成長了 40% 以及 41%。

2018 年台灣各購物節的銷售數據:

  • 雙 11 :銷售額和流量分別增加 327% 和 133%
  • 雙 12:線上零售銷售額和流量分別增加 153% 和 70%
  • 雙十節:銷售額與流量分別提升23%及15%(依增長率排序)
  • 而雙 11 與雙 12 的流量轉換率,則分別提升了 83% 及 49%。

除了中國大陸、台灣,雙 11 在新加坡、馬來西亞,雙 11 都為年底購物季帶來強大的銷售動能。Criteo 建議想要在市場上開疆拓土的跨境零售商們,應該把宣傳活動延長到 12 月,趁著購物者在年終佳節興致高昂、互動最熱烈的時候,再創銷售佳績。

查看原始文章訂閱文章
小編推薦

資料來源雙 11 數據分享!廣告平台 Criteo 分析亞太電商消費趨勢
若針對此內容有任何建議,請聯繫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