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塞的十年】Eugene 王佑哲:用 10 年時光,見證台灣群募的積極迷惘人

INSIDE

262

發佈時間: 2019-11-22 08:06

更新時間: 2019-11-22 08:06

訂閱文章

「Lawrence 說,簡單的事做 20 年就不簡單;大概就是這種心情,讓我加入 INSIDE 開始一直寫吧?現在想起來,這是改變我人生最多的一段歷程。」Eugene 想起 2010 年 3 月加入那時的心情。

「積極的迷惘人」是他給每每在公開場合的自稱,也是過去這十年,不只加入 INSIDE 這專注網路、科技、新創的共筆部落格,更先後投入 flyingV、貝殼放大,用自己職涯親身見證、參與台灣新創、群眾募資最好的形容詞。

英文名 Eugene 的王佑哲是 INSIDE 成立四個月後第五位入伙的創辦人,不同於大多已經在業界工作過的夥伴,Eugene 加入時還在資策會服研發替代役(另一位還沒進入業界的是 Richard 李致緯);由於當時還在服役,Eugene 可說是卯足全力寫 INSIDE,平均兩天一篇文章,一年內就寫了 100 多篇,是六位創辦人產量第二多的。

延伸閱讀:加入資策會?制度不改,何苦進入圍城

要選,就選難得的機會

「台灣前兩大網站的創辦人都親自找上門來,而且還找了兩次,這種事不會有第二次了。」

這句出自另一位 INSIDE 創辦人 Lawrence 林宜儒的建言,徹底打動了 Eugene 的心,讓他毅然決然退伍後走上新創這條與眾不同的路。當時無名小站創辦人「小光」林弘全正準備創立 flyingV,「小光當時什麼都投,其中一家就是 INSIDE(沒錯,小光是 INSIDE 股東之一),另一間就是昂圖;昂圖第一批團隊是現在的電獺,然後跟曾皇霖(痞客邦)一起找上我去當工程師。」

其實退伍之際 Eugene 那時手上已經拿到國內知名軟體公司的 offer,該公司當時給他的薪資遠遠超過 flyingV 的水準,而且群眾募資當時才開始在國外興起,國內幾乎沒有人聽過。起初對於兩條截然不同的職涯方向很掙扎,但後來小光跟曾皇霖再度一起招攬他,Eugene 又找來 Lawrence 好好討論了一遍,Lawrence 就跟 Eugene 說,創辦過無名小站和痞客邦的人來找你,這太難得了;要選,就選難得的機會。

「那時真的很狂啊!一去就硬是把 flyingV 整個網站從 Scala 用 PHP 重寫一遍。」

他回憶起 flyingV 真正能開始廣為人知,是因為 2013 年的太白粉路跑(你現在還能看到 Eugene 自己寫的這篇文!)。「我們開始變成台灣最大的路跑平台。」Eugene 笑稱殭屍...等等各種主題路跑興起,就是透過 flyingV 推廣而能在台灣流行起來。

▲太白粉路跑是 flyingV 能興起的關鍵。

「一場路跑要資不多,300萬就可以了,搭配賣一賣周邊實在不難啊!」他也透露,正是因為原本想在台灣發起 Color run 的廠商工程師失誤,發生報名系統大當機、無法報名的慘劇,才能讓群眾募資作為「太白粉路跑」的替代案在台灣而有機會崛起。

第二個能讓群眾募資走入台灣社會的事件,則是 318 學運以及後續的割闌尾運動,讓大家深刻體認到,群眾募資是另一種可以讓自己更方便參與社會運動的方式。

也正是因為到了 flyingV,讓他深刻體會「新創」二字的意義;他認為 flyingV 不是一間自己做自己事的普通公司,反而是為了幫助客戶募資,必須每天接觸一個又一個不同創業團隊的地方;有著許多不同的問題跟熱情激起許多火花,讓 Eugene 一點都不無聊,也讓他知道「創業」的百百種箇中滋味。

但 Eugene 也坦承,林大涵開始跟小光、鄭光廷在學運前後出現不合,後來 Eugene 毅然決然跟大涵一起創辦了貝殼放大,又開啟 Eugene 群眾募資職涯的下半場;一開始是以工程師身份擔任貝殼放大的技術長。

技術/營運雙棲人生

談到成立初期, Eugene 說貝殼放大一開始做了 Backme 貝殼集氣獨立集資工具,第一批集資專案就包括台灣吧交大 ARRC 前瞻火箭計畫至今仍令人印象深刻的募資案。

但除了 Backme 之外,為了穩定收入,貝殼放大也做接網站製作案,靠 3 個工程師在一共半年內接了 23 個網站,包含很多新政黨的初版官網都是由貝殼放大做的。

「哇,那時忙到業主打過來都還不知道誰是誰。」Eugene 笑談;但後來貝殼放大就以 Flux 3D 印表機集資專案一砲而紅

後來 Eugene 也從技術長轉換成營運長的角色,說起這段讓 Eugene 感觸最深:「你不知道會有什麼狀況發生啊;像我們只剛制訂『早上十點上班』的制度,馬上就有人不開心想離職了。但說真的,貝殼放大在一年半從 8 個人成長到 72 個人,這種管理負擔是非常大的,後面很常變成開完會,一天就沒了。」

「我也常說營運長就是那個做大家不想做的事的人,為什麼呢?你在招聘員工的時候,通常都是介紹,並讓員工做這間公司最好玩的事情,把最有成就感的事給員工;然後營運長就要去 cover 其他大家不那麼願意做的事(笑)。」

「但新創都那麼小、那麼扁平了,在新創職稱一直不是重點,而是你能學到什麼技能去解決問題。跟大公司不一樣,往往很多新東西是要創辦人或早期員工通通自己來,像我自己根本是電機系畢業的,都得坐在那邊跟 PwC(資誠) 學會計,然後整天打電話問會計師這個怎麼做、那個怎麼做。」

後來貝殼放大成長至 7 個部門,Eugene 管理其中 4 個;其中影響他新創人生最大、做最多的是「投資部」。「那時就開始跟中華開發的一位前輩密集往來,本來想成立私募股權平台叫天使放大,專門投資群眾募資出來的團隊。」

不過後來天使放大雖然相中像台灣吧、鮮乳坊幾個已經頗受矚目之投資標的,但因為這些案件太熱門,在沒有辦法直接參與投資的狀況下,輪不到天使放大中間橫插一手,因此沒有繼續活絡下去。

「也因為這樣跟創投、團隊更密集接觸,學到很多東西,更知道新創是怎麼回事了,讓我現在到 USPACE 心態上反而有點輕鬆,什麼都看過一遍了啦,像我就常跟 Allen 說跟創投 pitch 的時候不要太緊張(笑)。」

Eugene 在外面的職場晃了一圈,也曾有意遠赴海外回到工程師老本行,最後他還是接受創辦人 Allen 邀請回到台灣新創 USPACE 扮演營運長/技術長的雙重角色,在獲得基石創投青睞之際,一起把共享停車場的核心技術與商業模式擴展至海外。

下個十年的期許:繼續找到 Insight!

「你第一時間聽到 INSIDE 要出售的反應是什麼?」筆者笑著問。但只見 Eugene 笑得更開心了:「老實說真的開心啦!當時加入時只認為 INSIDE 是個單純讓我們揮灑的共筆部落格,沒想到會成長到現在這樣,不只改變了我的人生...而且還有機會出場(笑)。」

「我很期待 INSIDE 能繼續走,並持續創造自己的新個性,」談到 INSIDE 未來下一個十年,Eugene 說:「我舉個例子,像我很喜歡女人迷,她們風格非常強烈、並且有計畫性的在鼓吹女性意識,做到最後我甚至會用『煽動』形容她們的影響力,去呼喚讀者跟大眾要去關心的議題。」

「我很期待,INSIDE 立足在科技媒體,也要在一些關鍵議題上發出自己的洞見(insight),用自己的影響力,為社會帶來更多正面的價值。」

核稿編輯:李柏鋒

延伸閱讀:【硬塞的十年】即將滿十歲的INSIDE,你還記得以前從INSIDE讀到了什麼嗎?

「掌門精釀啤酒」為 INSIDE 10 週年指定用酒,堅持自然發酵與純手工釀造,活動現場提供掌門經典酒款「55%小麥」、「愛羅武勇」。詳細資訊 : http://www.zhangmen.co/

查看原始文章訂閱文章
延伸閱讀
小編推薦

資料來源【硬塞的十年】Eugene 王佑哲:用 10 年時光,見證台灣群募的積極迷惘人
若針對此內容有任何建議,請聯繫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