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當個好球評:曾文誠╳潘忠韋的完全球評手冊》曾公的球評初登板

運動視界

195

發佈時間: 2019-12-23 00:17

更新時間: 2019-12-23 00:17

訂閱文章

如何當個好球評:曾文誠╳潘忠韋的完全球評手冊

好讀出版

以下內容摘錄自本書 p.107-116

曾文誠

怎麼開始當上球評的?我把它歸功於老天的疼愛。

職棒開打之初,電視轉播工作一開始委託老三台來執行,但是他們節目業務量已飽和,加上可能不是太看好職棒的市場價值,所以有點愛做不做的,那時請他們來轉不但要不到錢,中職還得負擔工作人員的便當,且比賽還不是即時播出,得等球賽結束後的假日,且被放在冷門時段中,但即便放在冷門時段播,還是有球迷願意打開電視來看那早已經知道結果的比賽過程、且是被剪得支離破碎的過程。

後來一直到職棒三年,這種三台獨大的情況依然未解,中華職棒聯盟的宣推主任梁功斌有鑑於此,他極思突破之道,最後找上發行錄影帶十分成功的邱復生,請他出機來拍,然後製成錄影帶販賣,他的想法是即便不能像那時最轟動、最熱賣的豬哥亮歌廳秀影帶一樣,有很好的銷售量,但至少能保存中職比賽的影像,未來二三十年後,後代的球迷也能看到李居明、王光輝打球的英姿,所以梁功斌就在領隊會議中提出這樣的構想而獲得通過。

這實在是高瞻遠矚改變中華職棒歷史的一次決策,不過還有些技術的東西要完成,那就是比賽有人拍了,但是空有畫面像看默劇還不行,得有人講才完整。那時為了節省經費,梁功斌就請聯盟的人去支援球賽轉播,主播就讓播報組的同事,在正式的球賽工作之餘再輪流上場,他自己也常親自上陣,至於球評方面,梁功斌有他自己的想法,雖然當時有些已在廣播播球的人選,但梁功斌認為電視是不一樣的媒介,傳統唸資料的可能不太適合,所以他決定要用新面孔試看看,為此梁功斌還受到黑函攻擊。

最終梁功斌還是頂住壓力,他想要用新人,最後就找上同在聯盟工作的我,想想會用我,可能是我平常雖然話很少,但談起棒球我的話匣子就打開了,而且不管是什麼話題,只要跟棒球有關我都愛講。

那時我不到三十歲,現在回想也不知哪來的勇氣,是自認可以講得比他人好,是有些自己想法,還是反正講棒球一點不擔心,還就只是初生之犢的傻勇?總之,我就這麼上去了,很清楚記得第一場比賽,就像大聯盟選手初登板一樣記得一清二楚,是味全龍對統一獅的組合。所謂的轉播席就在台北市立棒球場上方,聯盟記錄組隔壁的小房間,主播是記錄組的曾建銘,我印象中那場味全龍的先發投手是史東,而且投得非常好,比賽也很快速地結束。很奇怪的是,這是我第一次上台的處女秀,卻一點都不緊張,絕不能用我等這一天多時,也準備很久,所以一點都不緊張來解釋,但該怎麼說這種狀況呢?

村上春樹在其著作《身為職業小說家》提到如果想寫小說誰都可以寫,講得好像寫小說很簡單似的,雖然他強調要做得久並不容易,但我還是覺得寫小說很難,應該說做什麼事都不容易,尤其第一次上手時。但奇怪的是,我的初登板就是沒有想像中緊張,甚至有點如太空人隊投手Gerrit Cole 在他上大聯盟第一次投球後說的「我因為不緊張而緊張」。但我的不害怕,也可矯情的說是真愛看棒球,愛分享可形容的吧,是不是真有本事或天生吃這一行飯是想都不敢想,只知道有這個機會就去做,想辦法做到最好。

播第一場球絕沒有想到未來是當飯吃的工作,且一做就是二十幾年,所以現在回想起來真的很感謝一開始有這種磨練的機會。感覺好像電影《波希米亞狂想曲》,先從小酒館唱起,才有大舞台的機會。那時我們雖然是現場作業,每一個play 都是即時的述說,但畫面卻不是同步的傳送到球迷眼中,如上述,要製作成錄影帶,然後再利用邱復生的販賣點去行銷。

後來不久有線電視出現了,整個產業或是說台灣影視業從此有了巨大的改變,不過當時的有線電視仍處於違法上架的狀態,被暱稱為「第四台」。等進入到第四台時代,作業方式就不太一樣。是播完比賽,把內容複製成可播出的影帶後,再送到各地的系統業者播出。插播一個故事,我就曾客串做過「送帶」的工作,很清楚的記得那一天是在台中的比賽,我做完那場比賽原本就該沒事走人,但不知為何原該送給野雞計程車代送回台北的帶子卻沒人送,我正好要回台北,所以就請我幫忙,所以我從原本球評的角色,一變成為送貨的小弟,那晚我搭火車從台中回台北,不巧的是週日晚間,火車上擠得水洩不通,我擠在通道上,一路抱著包包裡的帶子不敢鬆手,就這麼一路搖回台北,然後再轉計程車到八德路完成任務。

通常作業是給完帶子,原本大家講好是隔天早上播前一晚的比賽,但當時各立山頭的系統業者,誰也不服誰,所以當很多球迷想看時就有業者偷跑,先播先贏,但那時系統業者因違法,所以常有些精彩的「愛情動作片」,中職的比賽有時就接在這種片子之後或之前,所以你可能在看完王光輝揮棒後接著看另一個「比賽」,這也算是世界職棒發展史的奇觀。

所以我要說能當球評得歸功於老天的疼愛,人家說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但我卻是有機會來時,才開始準備,現在回想我那時的棒球素養根本不太優,但幸運的是一開始職棒轉播就不是live 播出去,沒有那麼大的壓力,也能允許我犯些錯誤,但我願意學習,重點是我愛這個運動,所以為了更了解它,我願意花更多的時間去鑽研,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為了想了解一壘手的站位,壘上有跑者,沒有跑者該如何站,如何迎接來球等?我去請教了獅隊的一壘手鄭百勝,他絕對是位天才型的打者,但守備也不含糊,所以是請教的好對象,但只有一個問題,他愛喝茶且超晚睡,不怎麼喝茶的我,那晚就陪他一直喝、一直喝,搞到半夜三四點,該聽的都聽了,但我人也精神不濟喝到快吐了。

所以我覺得能擔任球評的條件很多,其中之一是不間斷的學習,不是指我這種素人出身的才要學,而是棒球學問「深坑萬丈」,一輩子都學不完,所以時時要保持學習的心,蘇格拉底那句名言「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不知道」,需要常常放在心中。見到很多的選手、教練退下來坐上轉播位置,有些很可惜的是,或許他們認為從小就打球到現在,棒球大小事自己應該都懂,因此再進修的動力比較不足,能給球迷新的技術或不同的觀點就有限了。從這個角度去看,潘忠韋能受到好評也就不意外了。

有次我受邀到校園演講,會後的提問時間,有學生舉手問:「當球評的條件是什麼,需要長得帥嗎?」語畢,現場人都笑了,我對這位同學說:「如果只要這個條件,你可以喔!」又是一陣笑聲。

長得好看當然不會是球評的要件,不過外表帥是可以加分的,就像FOX體育台的日職球評林琨瀚。重要是專業素養要夠,還有口條及表達能力,這是可以訓練的,有人說可以讀報,是不是有效果因人而異,但至少講話可以順一點,不過我還是認為平常多練才是重點,我曾對幾位較熟識的選手建議過,未來球評是可以走的路,但不要等到那一天到來才準備,之前就要養成發表對各種議題看法的習慣,台灣選手普遍都存在著表達能力不足的現象,這和我們的教育養成方式有關,久了就變成大家都不敢開口,怕講錯話。

能表達心中所想,不僅是針對主播、球評工作而已,在任何職場或人際關係上都是大重點,但這個重點是指說出聽者能懂的話,以前新竹有個廣播球評在比賽中說:「某某選手怎麼好球不打打壞球?」球迷朋友在收音機前聽到一定是覺得球評在說廢話,說了等於沒有說,但細究這球評所說的,其實就是「選球」,也就是打者的選球不太理想,如果這樣講,球迷可能就比較能了解。所以球評不是一定要講很多或抓著麥克風不放,而是說到重點。

再舉另一例,早年還有位球評很特別,他在轉球前會先準備好提綱,請主播來問他,例如「打擊陷入低潮該怎辦」等十餘條目讓主播問他,此一方式乍看之下好像很不錯,但對瞬息萬變的球賽而言是不適合的,畢竟不是專訪總統,最後搞到每個主播壓力奇大,都不知道該何時把題庫拿出來唸兩句。

但也不是說球評就不該有些題庫的備案,做好球評的工作,除了我們在其他單元談的賽前觀察、準備之外,也可以在心裡思考今天比賽可能會發生什麼事、該如何說。就像我常指導新進採訪記者,不要到球場甚至到要寫稿時還是腦筋一片空白,出發前去球場,要了解比賽最少有三種結果,以中職而言,就是贏、輸及平手,面對三種狀況該怎麼寫心裡要有底,還有今天有什麼特殊紀錄要產生,也是要明明白白,賽前如何問當事人,結果出來如何下筆,都可以先盤算一下。

球評工作也是同樣的道理,雖然每位主播都很專業,會產生什麼紀錄都會在比賽中帶一下,但如果你都沒準備,完全接不上話就實在說不過去。一位稱職的球評,除了本身具備的條件及後天的努力及訓練外,重點還是和主播的配合,如果球評、主播配合不好的話,就像投出去的球沒有接好,或是沒有人接,都是不好的狀況。

我喜歡更貼切的形容、用在主播和球評的配合,就像是講相聲一樣,如果一個人巴拉巴拉一直講,旁邊的人接不上話或接錯,肯定是場失敗的表演。

延伸閱讀:《如何當個好球評:曾文誠╳潘忠韋的完全球評手冊》觀看賽前練習的要訣

更多精彩內容,詳見此書,立即點此購書去

●透過本文以上連結購書,《運動視界》由此所得將每年結算捐贈給公益單位。

本書內容簡介

一場非科班與科班的棒球對話,聽曾公、喇叭分享播報台前台後的故事!

擔任球評三十年的曾公對談球員出身的球評喇叭,聽曾公大談多年球評播報秘訣,聽喇叭吐露球員轉球評的成功經驗!

  • 如果想當個稱職的球評,要先了解哪些事?

「棒球球評」對於熱愛棒球的人來說是個夢寐以求的職業,但是成為一位家喻戶曉的球評需經歷那些磨練?那些挑戰?知名美職、中職球評曾文誠、潘忠韋大方公開球評秘訣!

  • 要如何蒐集分析資料,講得頭頭是道?

球評要做的不只是等比賽開始,坐好等著評論比賽,為了讓播報更專業、有趣,需要蒐集球場、球具、規則、紀錄、戰術……等各種資訊,並且加以分析整理,才能精準評論。

  • 球評該如何把握好互動,讓播報更有看頭?

主播、球員、教練、記者、工作人員,一場球關係上百位相關人士,想播場好球先搞定這些人!

「能擔任球評的條件很多,其一是不間斷的學習」──曾文誠

「我可以做的就是,把選手的努力與汗水轉化成語言,讓觀眾感受」──潘忠韋

應援推薦

田鴻魁/FOX體育主播
徐展元/體育主播
許乃仁/FOX體育主播
常富寧/FOX體育主播
張致平/福斯傳媒副總經理
康小玲/ELEVEN SPORTS 總經理
陳雄威/ELEVEN SPORTS主播
黃英哲/上海菲俐達文化傳媒有限公司CEO
詹慶齡/資深主播
楊政典/棒球主播
鄧國雄/FOX體育主播
錢定遠/MOMO TV棒球主播
(以上依推薦者姓氏筆畫排序)

作者介紹

曾文誠

名球評,現任FOX體育台MLB賽事球評。

學歷:台北體院運科所碩士。

工作:棒球球評、作家、網站總編、大學講師。

著作:大大小小十餘本,全跟棒球有關。

潘忠韋

從10歲開始一腳踏進棒球圈,打了 25 年的棒球。不打球,就學習做點不一樣的事,當了 2 年的房仲。5年前,峰迴路轉再度回到熟悉的領域,只是這次不拿球棒,改拿麥克風,用聲音陪著大家一起愛棒球。目前是 FOX 體育台以及MOMO TV的棒球球評。


※ 看更多運動好書的書摘分享

查看原始文章訂閱文章
延伸閱讀
小編推薦

資料來源《如何當個好球評:曾文誠╳潘忠韋的完全球評手冊》曾公的球評初登板
若針對此內容有任何建議,請聯繫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