捲土重來現曙光 麻布記帳 App 高潮迭起的金融創新心路歷程

INSIDE

236

發佈時間: 2019-12-31 18:32

更新時間: 2019-12-31 18:32


先前在 2017 年 INSIDE 站上曾經轉貼過的一篇商周報導「一位陣亡 Fintech 創業家:在國外成熟的服務,我們在台灣卻被當詐騙集團」,如今台灣金管會對純網銀發執照、財經公司開放 API平台正式推出,在台灣也根據自律規範、TSP 業者管理、消費者資訊面等更具體訂定標準,開放銀行(Open Banking)邁向新里程碑,新創團隊麻布記帳(MonyBook)的命脈隨之戲劇性的發展。

今年四月,INSIDE 收到一封來自麻布記帳的信件,上面說今年他們還沒陣亡,相反地,他們進駐金融科技新創園區,當時已與凱基銀行成功進入數位沙盒合作,並成為台灣第一家AISP第三方服務業者成功進入沙盒試驗的案例,曾經被銀行發函要求暫停服務、阻擋 IP 的 MonyBook 扭轉乾坤。

時至今日,在年底 Google Play 公布年度最佳榜單,這個備受歡迎的 App 也終於獲獎,榮登年度最佳生活幫手應用程式,趁著 2019 最後一個月 Google Play 專題,筆者與麻布記帳團隊來聊聊,這段高潮迭起的故事,接下來還有什麼挑戰等著麻布記帳團隊去突破,而如今台灣的金融科技新創是否真的漸入佳境?

成立於 2014 年的麻布記帳,兩年前燒掉1千多萬資金,期間甚至收到銀行公會發函給全台銀行,「建議」不要和 Moneybook 合作,有的銀行甚至以阻擋 IP 和增加網銀登入難度等方式,阻止 Moneybook 串接帳戶資料。面對這些接踵而來的困境,創辦人張耀鐘表示:「我們覺得累了,看不到未來,再繼續這樣燒下去也不是辦法⋯⋯,」並在臉書上公告停止服務。

去年正式由原創辦人學弟陳振榮接手,當時他認為這個產品值得繼續努力下去的,原因很間單,就是看到用戶的狂熱和力挺。

一面開發新產品,一面與主管機關、銀行溝通,負擔遠比想像的大,不取巧而是一步步將馬步扎穩,團隊一邊在進行使用者訪談,另一邊和金管會密集溝通,比起留下疑慮待主管機關挑戰,更勇於積極解開新科技對撞法律遇上的難題。

打通主管機關溝通之門再談銀行 金融新創現曙光

新創想打入銀行面臨的是對方在資安、KYC、風險管理、消費者保護,但最關鍵的其實還是來主管機關的態度,一家銀行花了八個月的時間洽談,最後有意願仍然因為風險問題而不動如山,於是他們開始轉為與主管機關建立溝通橋樑。

也恰好在 2018 年金管會指導設立 Fintech 園區,當中有個「監理門診」機制,讓金融科技業者可以直接跟金管會溝通,了解法律和新創服務之間需要磨合之處,麻布也在今年進駐園區展開長時間的溝通。

陳振榮坦言,在「監理門診」過程中的確遇到很多衝擊,起初因為不了解麻布所採取的解法無法直接回答是否有資安、法律問題無法給予回答,於是麻布做足功課,透過流程圖以更透明、清晰的方式讓主管單位了解,哪些功能可能會讓消費者有疑慮,是否有適法性問題,改善方式、涉及法規、權利義務等問題,像是資料遺失風險該由誰負責等等。

法律、資安門檻比想像高很多,以前考慮產品創新,現在更多要考量的是資安、消保、KYC、風險管理,金融科技要能成長,法規創新是重點。現有法令下要符合哪些創新,現有沒有具體法規納管,是否要進入實驗,找主管機關是正確的道路,讓他們在未來與銀行洽談時更為順暢,三個月就完成與 20 家銀行串接,目前麻布記帳已成功整合 27 家銀行、三家電子票證、發票載具。

進入 Fintech 園區敏感度非常高,主管機關直接監督,需要將流程更透明化,團隊也來找金融創新知名的律師事務所。隨後透過園區實際接觸發展創新,先確定封閉環境實行沒問題技術風險排除再進入簽約、商轉、上線。像是先前繳費 API 就是透過金管會 Fintech Space 的「數位沙盒」計畫,與凱基銀行合作,讓用戶能夠查詢繳款、最低應繳款、提醒繳費,更便利選擇繳款帳戶。

麻布記帳重啟兩大挑戰:比想像還高的隱含成本

目前,財金公司開放 API 平台,讓過去不能取得的資訊成為可能,舉例來說每家銀行外幣匯率不同,外幣買進賣出哪家銀行即時匯率是多少?該去哪家銀行買賣外幣?現在可以一目瞭然,在 App上看到,然而在串接過程的難度並沒有想像容易。

財金公司開放 API 平台已有銀行與第三方業者串接的規則,但根據每家銀行都有不同的制度和作法,首先,針對像是上述外匯比價的案例,銀行對於第三方業者技術端有嚴格的要求,確保即時匯率價格兩邊正常同步,而在資安端也同樣嚴謹,像是他們也被銀行要求,要定期到至警局申請良民證,以確保正派經營。

為了降低銀行合作疑慮麻布記帳也開始走向銀行資安標準,然而,這些成本遠遠超乎預期,近半年在申請的國際資安標準 ISO 27001 就幾乎讓產品停擺,雖然在申請過程中技術上在規範近乎已達到 85% 符合,但營運層面頓新創團隊來說將陌生,因此執行 ISO 費用也很可觀,像是基礎設備,指紋辨識、文件櫃上鎖、電腦防毒軟體 、密碼規則調整,這些隱藏成本的投資遠超乎想像。

深入用戶 從許願池開始的研發 SOP

2018 年初帶領新團隊出發去年六月重新推出,至今已一年半,在接手後前半年一方面和政府打交道,一方面也開始與用戶溝通,半年時間去洞察使用者行為也想了解究竟用戶對於把所持有各家銀行帳密都交給一間網路新創是抱持什麼樣的心態?

經過與和 1800 位用戶展開訪談後,團隊發現其實使用麻布記帳大部分的用戶想做到的並非是記帳,更精確來說是資產管理,即便目前線上記帳 App 百百種,對這些用戶來說,最常使用的記帳工具其實還是 Excel,其中有記帳習慣者,六成的人是為了得到安全感,四成的人會去做收支分析,而使用麻布記帳的用戶,約有三分之二是高現金資產用戶,另外多半是多銀行帳戶的使用者,像是網路賣家、Soho 族、或是例行需要支付 Google 廣告,比起記帳,很多鐵粉使用麻布記帳當作管理資產工具。

找到鐵粉後,麻布也將他們聚集到用戶社團中,這裡是溝通橋樑也是許願池,粉絲提出需求經過票選再排入優先開發清單,團隊內部投票表決後,開始進入開發階段,之後由社團上的用戶搶先測試給予團隊回饋,最終再將新版公開上架,這樣的流程成為麻布記帳開發 SOP,像是先前財金公司開放 API 平台後,麻布於 3 個月內與 20 家銀行完成 API 串連,這 20 家就是由粉絲們票選後所篩選出來的。就連麻布記帳 App 命名,也是透過粉絲投票得來的結果。

不僅如此,麻布記帳也讓團隊成員都能直接跟用戶溝通,和部門有關的問題能由相關部門直接溝通,在客戶服務上的效率大為提升。

目前具備銀行、信用卡、電子票證、發票等收支、交易紀錄等,系統自動計算統計,邁向全面的資產管理服務,近期也支援同步證券資產,未來也會隨著 Open Data 的浪潮為用戶建立更完善的工具,目前在基金、保險、收支管理、自動化管理資產等等都是用戶敲碗的領域。

陳振榮觀察到記帳不能滿足用戶需求,用戶最需要的是了解收支狀況去採取行動像是控制支出的方式,舉例來說一個月五萬塊支出,透過 App 分析有三萬塊是可以省去的,讓用戶更快採取相應措施。

另外,陳振榮也指出「申辦類」的服務也是產品下一步重點,身邊許多朋友也是用戶,會反應目前在資訊不對等的金融行為中經常遇到利率不優等問題。像是 VIP 客戶,貸款利率卻比他人高,希望能在 App 上協助用戶挑選適合的銀行,找到最佳的貸款利率。

此外,相信大家也都有感在信用卡申辦,每張都稱為神卡,但無法真正選定最適合自己的卡,未來也希望能做到根據過往發票找出消費習慣,推薦適合的卡別。對此類功能,也是類似比價行為,是否能得到銀行的認可?陳振榮表示,銀行擔心被比價但是長期來說他們有希望找到真正符合產品需求的受眾,麻布的想推薦用戶適合產品,確實能協助幫助銀行發展業務。

延伸閱讀:




查看原始文章加入LINE購物夯話題
延伸閱讀
小編推薦

你可能會喜歡

資料來源捲土重來現曙光 麻布記帳 App 高潮迭起的金融創新心路歷程
若針對此內容有任何建議,請聯繫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