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 Rose Lin 鞋評 / Nike Shox BB4

KENLU

201

發佈時間: 2020-01-09 12:18

更新時間: 2020-01-09 12:18

鞋款:Nike shox bb4
尺寸:us10.5
鞋外長:約31公分
前掌最寬處:約11.5公分
後跟最寬處:約9公分
前掌最厚處:約3公分
後跟最厚處:約4公分
鞋子高度:約17公分
抗扭片有無:有
防側翻設計:無
緩震科技:前掌扇形zoom air + 後掌4根彈力柱

收測者:
身高/體重:175公分/85公斤
受測場地:室內木質地板,戶外Epoxy 場地
受測時間:總計約12小時

前言:
還記得20年前在雪梨奧運上的「死亡之扣」嗎?沒錯今天小編帶來的就是當年Vince Carter 腳上的Nike shox bb4 。究竟復刻版的實戰性能如何?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外 觀(10):10分。傳承了元年的經典外觀,光是情懷這點值得給他10分。

包覆性(10):8分。雖然沒有當今的科技,但藉由半掌襪套的設計、隱藏鞋帶孔設計以及外型由下而上的漸縮的設計。使得即便穿著一般運動襪,在繫緊鞋帶後,包覆感也有中上的水準。

支撐性(05):4分。藉由鞋面兩種材質的拼接(黑色部分為人造皮革,銀色部分為塑料高分子材質),使得鞋面在支撐性方面,有中上的水準。這點在後面防側翻有加分的效果。

腳踝保護性(05):4分。此款鞋為中筒。雖然在腳踝處並沒有加厚的襯墊保護,但卻在腳踝內側加入了比元年還大的「猴爪」穩定片。當快要拐到腳時,外側有較硬的鞋面加上內側有加大的「猴爪」穩定片,會產生對腳踝的支撐性,進而避免或減少腳踝的受傷。

貼地性(10):6分。雖然前掌從外觀量最後處約3公分。但實際上腳後前掌的感覺厚度,會比3公分再少一點。但貼地感只能說一般偏好一點。勉強及格。

回饋性(10):7分。前掌zoom air回饋感在初上腳時,感覺幾乎是沒有。隨著穿著時間越長,感覺有一點點,但還是不及格。
後跟回饋幾乎是「硬彈」。雖然值得給10分,但前後平均,頂多只能給7分。

緩震性(10):4分。緩震方面基本上是不及格的,雖然有zoom air,不過可能是太薄,因此在緩震感覺方面幾乎很難感受到。

抓地性(10):7分。前掌是傳統的人字紋,後掌則是橫向條文+四個同心圓的紋路。基本上在乾淨或沙子不多的場地,抓地力算中上一點點。

耐磨性(10):7分。雖然沒有XDR ,但在耐磨方面也有中上。經過約12小時的實戰和練習。沒有明顯的磨損痕跡,但前掌外側磨損痕跡就稍微明顯一點點。

防側翻(05):4分。雖然沒有防側翻的設計,但因為鞋面支撐性良好,加上鞋外觀由下而上漸縮設計,以及外側有塑料片上包設計。讓整雙鞋的防側翻也有良好表現。

抗扭性(05):5分。鞋中段有抗扭轉片,加上由中段延伸到後段的TPU托盤。兩者相加之後所呈現出來的抗扭性是優秀的。基本上前後左右扭是很難扭轉的。而上下對折,彎折點也只局限於前掌彎折處。

C P 值(10):6分。這雙鞋在台灣目前價格可能還偏高,加上這款鞋可能並不適合大多數球友穿著。可能侷限於某些族群或打法的人。
因此,這雙鞋在CP值方面,只能勉強算及格。

總分:72

總結:
這雙鞋或許帶給球友們的是情懷原大於實戰意義。但這並不代表這雙鞋不適合實戰,只是在於自己能否適應這雙鞋。
就20年前的款式來說,這款鞋個人覺得絲毫不輸現今的熱門款式。雖然有些細節已和元年有所不同。但所帶給球友的回憶卻是不變的。
最後,初上腳時建議不要馬上拿去實戰,要先走路讓自己的腳先適應。
此外,這款鞋不建議推薦給體重或腳力較輕的伙伴。這雙鞋鞋型偏窄,建議購買前先試穿。
穿著這雙鞋進行實戰時有以下幾點須注意:

1.最後一個鞋帶孔不一定要穿,但務必要穿到倒數第二個,鞋帶務必要拉緊。這樣就可以解決不跟腳的情形。

2.實戰時,盡量養成或提醒自己落下時要以前掌著地,不要刻意為了測試shox的回饋而用後跟,因為彈力柱形變不明顯,易造成後跟不穩,會有拐腳之虞。

3.此款鞋對於膝蓋的損傷較大,曾有膝蓋受傷的伙伴,請斟酌使用。

查看原始文章加入LINE購物夯話題
延伸閱讀
小編推薦

資料來源網友 Rose Lin 鞋評 / Nike Shox BB4
若針對此內容有任何建議,請聯繫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