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台灣 16 個月內扭轉中國網路銳實力,就是最好的民主外交

INSIDE

19

發佈時間: 2020-01-13 12:03

更新時間: 2020-01-13 12:03


蔡英文這次能贏得大選的因素很多,美中貿易戰的大架構、香港反送中激起台灣選民危機意識、韓國瑜本身的荒腔走板,乃至於五眼出手相助等等...

但還是特別想跟大家聊聊網路跟社群這塊。在 Netflix 上架的紀錄片《個資風暴:劍橋分析事件》中,基本上幫大家整理出了這幾年國際政治的一個結論:在大多數以兩黨制為主的民主國家中,真正決定勝負的是那 10-20% 的中間選民。不過,在進入有了 Facebook、Twitter 以及大數據的社群時代,選舉出現了一種「必勝方程式」;一邊候選人使用民粹或是具爭議性的語言吸引眼球創造聲量,另一邊透過網路社群爬出那10-20%選民,對症下藥、分門別類地影響他們投票意願。

▲《個資風暴:劍橋分析事件》一片認為民粹+網路操作是這時代選舉的「必勝方程式」。Photo Credit: Netflix

這結論夠不夠精準,尚待商確;但這招確實已被很多國家的政客奉為圭臬,這些國家至今持續被這股民粹+網路操作的風潮困擾不已。

不過台灣用這次大選,狠狠地破解了過去幾年這堪稱完美的方程式。

的確從地緣政治上來看,台灣有些尷尬;一方面跟使用這種戰術的美國川普政府結盟,另一方面卻又要抵抗中國對我們施行這種戰術。

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們確實在西方社會積極抵制中國銳實力的大架構中,為世界提供了一次「如何抵禦中國網路戰」的典範;而且這一切是在 16 個月內扭轉的,更顯珍貴。

中間有很多精彩的故事跟例子可以說,但蘇貞昌上任後,串連起行政院各部會成立機動性極強的 29 人小編群(以丁怡銘為首)是最重要的範例之一。

不要被小編的「小」字迷惑了,他們這一年多來站在第一線,即時在網路上對每項政策或攻擊進行零時差的辯護跟闢謠,透過這最快的速度一邊跟對手抗衡,另一邊透過幽默、有梗的方式,讓大家在笑笑同時,一點一滴累積起民眾信任感。

▲行政院小編團隊一年多在網路上進行零時差的辯護跟闢謠。Photo Credit: 蘇貞昌臉書

說來簡單,但有經驗的就知道社群編輯其實不只要手速快,需要把把又厚又長的政策濃縮成民眾話語,而且還是一份心理損耗相當大的工作。這不是每篇貼文一貼出去就有立竿見影的工作,而且只要人在電腦、手機前,每分每秒就得緊盯網路酸民與對手網軍的言語霸凌,心理素質差一點的,真的會每天被酸民酸到懷疑人生到底是不是對的。

但成果就是,蘇貞昌能在選前之夜,用撞球竿一個個細數的政績能讓大家都有感,都是靠這群社群編輯不斷在每則梗圖與貼文一點一滴,慢慢砌堆出來的。(但他們不是沒有失手過...關西機場事件就是。)

不過,這不是說民進黨或是泛綠政營的網路操作就沒有陰暗面與其反噬,從去年初選到現在也是傷痕累累。林飛帆就曾對楊蕙如開砲,「民進黨中央哪個人不是楊蕙如網路霸凌的受害者?」台北惡棍最近也才遭到約談讓一些人看破手腳,知道民進黨除了楊蕙如以外還有更多水軍。但也難過的是水軍難抓,這兩個案例也僅是因為樹大招風才容易被揪出來。

▲但不可否認,民進黨、泛綠政營網路操作也確實有其陰暗面存在。Photo Credit: 台北惡棍臉書

中國網路/媒體戰會不會用更刁鑽詭譎的手法捲土重來?答案似乎是肯定的,也無法太樂觀。但總而言之,台灣總算在如此高強度的攻擊下守住這一次,光這一點就相當值得拿出來跟世界分享,作為我們民主外交的寶貴經驗了。

查看原始文章加入LINE購物夯話題
延伸閱讀
小編推薦

資料來源【評論】台灣 16 個月內扭轉中國網路銳實力,就是最好的民主外交
若針對此內容有任何建議,請聯繫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