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BINHOOD 青春物語】前行銷副總朱薇錡:不像失業,更像是集體失戀

INSIDE

226

發佈時間: 2020-04-30 13:01


目前在交易所 ACE 擔任商務開發總監的朱薇錡,過去在 COBINHOOD 負責行銷及商務開發雙部門的工作內容,離開 COBINHOOD 舞台後,選擇繼續勇闖區塊鏈世界。同樣是懷抱熱血新創公司的年輕生力軍,也見證過 COBINHOOD 的 ICO 狂潮與開拓各項技術、業務的那段歲月。

因緣際會加入,見證 COBINHOOD 的前世

加入團隊以前,Vicky 主要是自由接案工作者,因緣際會下,某天無預警的接到創辦人陳泰元 Popo 親自打電話邀約,當初還抱著半信半疑的心情加入這間未曾聽聞的新創公司。

有趣的是,從 ICO、交易所到公鏈環繞著區塊鏈主題的 COBINHOOD 前身其實是一個是付費社群軟體,Vicky 其實是在 COBINHOOD 前一個產品時期就加入團隊,剛進到公司做的是一款圖片社群軟體。

「可以理解成一個付費型的 IG。」Vicky 解釋,這個 App 初期主要佈局網紅原生內容,還沒有走到增長用戶的階段,Vicky 為產品開拓國際市場,當時自己主要工作便是「開發全球網紅」,職務內容相對單純的 BD,在社群像是 IG 上網羅歐美各國的網紅洽談合作,回想起當時的情景,Vicky 熱血沸騰起來,當時如火如荼為新產品開拓業務,那時找到一個多位歐洲 IG 網紅,最知名的有超過50萬數萬粉絲的土耳其男偶像,以一個剛誕生的新產品來說相當振奮人心。

沒想到的是,新創公司的瞬息萬變在加入沒多久後,就被自己遇上。

遇上區塊鏈、虛擬貨幣大風口,一切轉彎突如其來

兩年前,創辦人陳泰元接受雜誌專訪,表示新歡是虛擬貨幣和區塊鏈,他提到台灣軟體停滯 20 年,人工智慧(AI)與大數據最重要的「數據」都被大公司控制,一般人演算法再強都沒用,但虛擬幣和區塊鏈「是可以讓台灣翻身的機會。」話雖如此,但我們深知在更多是為了龐大的商機。

很快的,陳泰元與投資人們取得共識,認為娛樂型產品轉區塊鏈還在可掌握的範圍內,公司決定轉換方向後,面臨一次的員工換血,而身為早期員工的 Vicky 留下來繼續奮戰,醞釀COBINHOOD 誕生。

然而,從付費社群服務要轉到區塊鏈,對當時的 Vicky 來說完全是嶄新領域,眼前要征服的是一片未知的領土。為此開始瘋狂找尋資料、狂刷區塊鏈相關論壇、新聞,了解 ICO 究竟是在做些什麼,為的就是要能順利在計劃中推出服務。

Vicky 坦言,當時連比特幣都不知道,只能透過快速研讀大量資料,再加上公司技術夥伴的教學補充,逐漸踏入區塊鏈之門。雖然身為 BD,但法務跟工程技術之外幾乎全部工作她都經手過,甚至還要撰寫出白皮書,這轉換中間只花兩星期,可以見得在這樣的團隊運行工作步調之快。

一方面內容跟社群,另一方面當時所有人都要輪 24 小時的客服,Vicky 說自己常輪早班,在負責上架 ICO 之餘,同時也要教學用戶如何操作,幾個月後,交易所正式上線後工作量更是瘋狂暴增。

由於交易所 70% 用戶英文語系,此外,就是俄文、韓文為最大宗,而且若碰到簡體字使用者,那些負面謾罵跟情緒用語更是家常便飯,她們也只能就事論事,最終慢慢讓用戶信服。

不同於其他台灣虛擬貨幣交易所,COBINHOOD 當時商業模式以提供 ICO 顧問服務為主,去打造零手續費的交易環境。當時公司獲益主要來自項目方,承接案子步調快,中間卻也常踢到鐵板,例如就遇過基於信任,在合約程序尚未完成前就著手客戶專案,卻後來發生客戶不認帳的事。

比起其他虛擬貨幣交易所 KPI 是活躍用戶數, COBINHOOD 基於交易零手續費的經營模式,需要積極尋找適合的 ICO 項目,雖然每天都湧入大量的申請和洽詢,但 Vicky 與同事需要一一過濾、審核,從中精挑細選。

當時 COBINHOOD 用戶基數因為早期經營用戶關係,社群也算是健康,開拓國際市場之際也養成了許多早期鐵粉。而對 Vicky 來說,當時快速累積商務開發、行銷、客服的經驗,也因為參與國際展會而有機會到異國出差,這些都是難能可貴的機會。

見證公司從盛轉衰,COBINHOOD 快要停業那時除了外界看到的高層內鬨風波以外,員工也被迫在家工作。Vicky 認為在 COBINHOOD 後期,主要公司跨部門溝通花費太多無效率的時間,「早期其實是很快速的,核心部門會議多次後,向下到各部門開始執行,卻發現每個部門主管認知到的並不同,運作上混亂。」遺憾說道。

當時與部門同事的情誼非常好,Vicky 形容當時的心情:

不像是失業,更像是集體失戀。

離開一個月後,想法務實的她輾轉來到了 ACE 交易所,她坦言,當時收到不少間公司邀約, Vicky 評估當時 ACE 相對願意做很多嘗試,雖然是後起之秀,但積極舉辦各種行銷活動,在工作上會較具有挑戰性。

相較於 COBINHOOD 主要案子來源遍佈全球,又以澳洲、英國、中國為主, ACE 主要經營台灣市場,在屬性本身就不同,COBINHOOD 著手過各種專案經驗,多半是從零開始自己去串接各部門資源,在 ACE 通常先有個框架後,再去找資源,以完成每項專案「大方向輪廓都有,知道餅長什麼樣,想盡辦法去搶。」

雖然資源與規模不同,現在市場不如兩年前爆發之勢,但 Vicky 覺得 ACE 仍然在穩定經營中做了像加速器、建立媒體資源等嘗試。看到這兩年的生態圈變化,Vicky 運用過去在COBINHOOD 練兵的功力繼續勇闖。

在言談過程中,感受到 Vicky 和許多新創員工一樣,喜歡挑戰與冒險,不過卻因此目睹了轉型、快速成長,最後曲終人散,投身下個戰場再出發。外人看到的是一間交易所的興盛發展,經歷一連串風波後,黯然收場,但是對於一位早期員工來說,加入公司帶來的經驗值與回憶卻是難以被抹滅的瑰寶。

最終 Vicky 希望留給 COBINHOOD 同事的一句話是:雖然最後是遺憾結尾,但 COBINHOOD 誕生、成長、充滿挑戰的路上,能跟大家共同奮戰,絕對是無與倫比的美好。

核稿編輯:Chris


查看原始文章

商品推薦

延伸閱讀
小編推薦
加入LINE購物夯話題

資料來源【COBINHOOD 青春物語】前行銷副總朱薇錡:不像失業,更像是集體失戀
若針對此內容有任何建議,請聯繫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