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hange.org聯署,有沒有想過名字會被用在其他目的?

日本集合

104

發佈時間: 2019-07-17 14:42

更新時間: 2019-07-17 14:42

美國名媛 Kim Kardashian將內衣品牌命名為「KIMONO」的事件,隨著她宣佈撤回此名字後,已告一段落。倒是為了抗議她而發起的一個網上聯署,卻引起了爭議。

這項聯署在《Change.org》這個平台上舉行,收集到了約14萬人的署名。事件過後,發起人卻在此聯署的專頁上留下了一段文字︰「我們成功地守護了#Kimono﹗為了不讓同類事件再次發生,我希望大家可以協力幫忙,爭取讓『着物』登錄成為無形文化遺產」。

這位發起人也在自己的推特上表示,「要將聯署帶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令這10多萬人的聯署有被挪用之虞。這發言當然是馬上引來了大量批評,指摘發起人收集了署名後才更改目的,行為惡劣,也有網友重申「我可記得從來沒有為了讓『着物』成為世界遺產而聯署」。

發起人見狀,在聯署專頁上致歉並聲稱,自己不習慣使用這平台,以致發言引來了誤會。她重申自己的意思是如有需要時,會再發起一個爭取『着物』登錄為世界遺產的聯署。不管如何,從此事可見,《Change.org》聯署頁面的內容,是可以在收集聯署的時期結束後,再作更改,署名的確有被挪用的風險。

在近年來香港的各種社會運動中,也常見有人轉發在《Change.org》的聯署,這到底是一個甚麼國際性組織呢?其實,它是一間私人公司,在美國註冊,不過有取得「B Corp」認證,這項認證是由非牟利組織B Lab發出,條件是申請的公司要在評核中顯示出對社會和環境有一定影響力,亦要向B Lab繳交5000到50000美金的年費。個人、國際組織及商界都可以使用《Change.org》,例子有維珍美國航空、國際特赦組織等。

總結來說,這是一個很會曝光的平台,至於與事人是否有壓力必須面對這些聯署呢?就是見仁見智了。作為一位小小網民,個人就比較願意去簽那個白宮官網的《We the People》,最少達到一定人數後,理論上官方必須回應。當然,是理論上啦。

出典︰J-CASTニュース


查看原始文章
LINE購物 商品推薦|比價 賺點 一站就購!


延伸閱讀


小編推薦

資料來源在Change.org聯署,有沒有想過名字會被用在其他目的?
若針對此內容有任何建議,請聯繫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