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臺北後疫情時代觀光旅遊轉型論壇:成為「台灣的台北」、承載台灣所有美好文化的起點
欣傳媒232
發佈時間: 2020-08-13 06:25
「2020臺北後疫情時代觀光旅遊轉型論壇」邀請觀光產業界重量級人士現身說法,聚焦旅遊平台數位轉型、旅宿業跳脫框架的創新服務,以及疫情後國際旅遊市場的行銷。(本篇圖片/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提供)
Covid-19疫情讓全球蓬勃的觀光產業急速凍結,而疫情至今國內旅遊市場的熱潮,也讓「疫情海嘯第一排」臺北觀光現況再受注目。臺北市觀光傳播局8/11於臺北文華東方酒店舉辦「2020臺北後疫情時代觀光旅遊轉型論壇」,邀請觀光產業界重量級人士現身說法,分享旅遊平台數位轉型、旅宿業跳脫框架的創新服務,以及疫情後國際旅遊市場的行銷,提供業者不同視角的思維,思考如何實踐,把危機翻轉成轉機。
臺北市長柯文哲直言,Covid-19疫情讓全球多數觀光產業變成觀光「慘業」,而近9成來臺觀光客必到訪的臺北市也成為重災區。認為臺北觀光唯有超前蛻變才能駕馭未來,且振興不等於創新,唯有視危機為轉機,才能掌握企業轉型的最佳優勢。至於目前國旅所謂的「報復性旅遊」也是一個絕佳的檢視時機,臺灣是否準備好質與量均優的旅遊環境?而在報復性旅遊潮中,臺北市又該如何重新為國內旅遊定位,並創造出「臺北人挺臺北城」的優質產品,就是舉辦論壇的主要目的之一。論壇也透過FB、Youtube直播讓議題擴散發酵,刺激觀光產業及早掌握後疫情時代的優勢。「2020臺北後疫情時代觀光旅遊轉型論壇」以三大面向為主軸:「數位服務翻轉-旅遊市場的轉型與創新」、「後疫情時代海外觀光市場推廣」、以及「旅宿業者轉型契機與方向」,並邀請高雄餐旅大學劉喜臨教授擔任主持人,期望透過跨域合作、數位行銷、快速轉型及多角化經營等因應策略及創新思維,重新建構更寬廣、多面向的產業生態,開創臺北觀光「A New Tomorrow」。 數位服務翻轉-旅遊市場的轉型與創新論壇第一場,由易遊網董事長陳甫彥分享後疫情時代,已產生的旅遊業質變,如何透過數位轉型,以產品力、行銷力、平台力,改變現狀。陳甫彥表示:「平台力談的是如何整合實需的要求,並且拉近與消費者的互動,易遊網從2015年開始使用APP平台,透過資源的整合,臉書、LINE、email,將平台加總變成『平台生態系』,APP在其中只是一個小角色,但掌握人群的屬性。」也就是說,透過平台生態了解民眾的喜好,易遊網目前訂單有7成來自手機裝置,行銷策略就必須往手機靠攏,從網路當中,民眾的留言、回文,業者找出人們的輿情關注,進而行銷。後疫情時代海外觀光市場推廣第二場由風尚旅行社總經理游智維分享海外的旅遊市場,他以日本為例,提到國際旅客不斷到日本,但日本國內的飯店卻持續減少,因此業者透過省思「日本文化再發現」和在地連結,例如飯店的公共澡堂附近居民可以使用,村民食堂提供價錢便宜的餐點,飯店同時兼任野鳥保育組織,業者和村民成為共同體。
「未來幾年能不能讓不出境的臺灣朋友,願意花出國的錢留在臺灣,如果能夠留住這些旅客,或許下個階段國際疫情開始恢復時,臺灣再用全新面貌接待國際旅客,他們會更深刻的愛上臺灣,會一再的來到臺灣,這是未來應該走的方向。」游智維訴說期許之外,更以世大運「鯨魚之島」舉例,期待臺北成為「臺灣的臺北」,而不是臺北的臺北,因為國際旅客來到臺灣都是從臺北出發、認識臺灣。旅宿業者轉型契機與方向由晶華酒店董事長潘思亮與高雄餐旅大學教授劉喜臨對談,潘思亮提到,未來全球商務旅遊會有很大的改變,他與國外客戶聊天時,發現大家都在思考如何不出差、不要進辦公室,未來商務旅遊恐怕面臨沒有「會展產業」,因此降低了出差的必要性。但因為危機找到了「在地化」:酒店餐飲部的阿姨開始學品酒,洗衣部的阿姨當起了網紅,在政府的培訓課程下,員工也有另外的一技之長。
潘思亮表示:「酒店沒有旅客那段時間,找旅行業的同仁,教導員工在地文化,例如赤峰街、條通、故宮,漸漸了解以前不是很清楚的臺北市文化,現在還能上街導覽,也因為20堂課程,員工互相幫忙、互相了解,現在能做的事更多功能。」觀光傳播局局長劉奕霆則在綜合座談時表示,臺北市府除了日前推出防疫旅館政策外,近期規劃多項旅遊行銷方案,從安心旅遊、臺北GO了沒,接下來即將登場的「臺北外宿節」,無論自由行或者團客,市府皆提供很多優惠與大禮包,目的就是希望創造城市間的差異性,遊客來臺北可以更深入地旅遊。臺北市目前更推動「五大城市博物館」,目的也就是要創造在地性文化連結,讓民眾願意一來再來、「重遊」(重新與加強力道地旅遊)臺北市。 推薦閱讀:好想出國!Expedia 公開20大熱門搜索目的地、推薦台灣8間異國度假感飯店
查看原始文章

LINE 購物是匯集購物情報與商品資訊的整合性平台,商品資料更新會有時間差,請務必點擊商品至各合作網路商家,確認現售價與購物條件,一切資訊以合作廠商網頁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