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運動員資助制度

日本集合

315

發佈時間: 2019-08-20 13:37

更新時間: 2019-08-20 13:38

這裡討論的運動員是「業餘運動員」(但其實也是全職運動員),只是沒有專業聯賽的運動,即是足球、棒球、網球、高爾夫球這些有職業聯賽的全都不計在內。一般大部份的奧運項目,都是「非專業項目」。

在日本最基本的運動員資助制就是日本的奧委會(JOC)以及屬下分會的「強化選手制度」,有點像香港的「精英運動員資助計劃」。協會把有潛質或者已經有一定成績的運動員列為「強化選手」,不同屬會選定強化選手的標準不同,稱呼也有不同,一般來說分為3級。例如日本體操協會就分成強化選手(A),大學生強化選手(B)和青少年強化選手(C);而日本滑冰聯盟則直接分成特別強化選手(A)、強化選手(B)和強化選手B(C)。雖然JOC並沒有公開強化選手的資助金額,但根據2010年的JOC財政報告推算,一般來說最高A類的強化選手,每月津貼約為20萬日元。其他選手推算津貼如下:

 

A RANK – 每月20萬日元
B RANK – 每月10萬日元
C RANK – 每月5萬日元


▲日本冰聯網頁的強化選手介紹(部份)截圖

 

雖然JOC給選手們的支援當然不限於現金,還有訓練場地、專家教練支援等。但實際資助金只有20萬日元,兌換成港幣才萬五、六元,怎樣看都知道不足以維持選手們的訓練和生活開支。所以為什麼運動員要依靠企業贊助或是獎學金來生活,甚至最近有傳部份選手需要收取「取材費」。

根據去年JOC的報告,現時全日本夏季奧運項目的強化選手數為1480人,而冬季運動強化選手數目為356人。超過1千8百人的強化選手已經為JOC帶來龐大的開資,所以JOC甚至有請大家捐款支持選手強化計劃(包括對運動員的資助和訓練等支援)。最近甚至和VISA信用卡,讓用戶可以捐出信用卡分數當捐款。

像之前介紹過的,其實運動員的收入大部份都是來自民間企業、贊助商以及各大媒體所頒發的運動表彰獎項。縱使日本政府對運動員的平均資助額不足,但在日本卻依然有傳媒的追捧和企業的支持,使體育界得以發展;回來看香港,有大傳媒特地不捧本地運動員,更不用說少有大型企業贊助。

 

圖片來源: JOC、Japan Skating Federation


查看原始文章
LINE購物 商品推薦|比價 賺點 一站就購!


延伸閱讀


小編推薦

資料來源日本的運動員資助制度
若針對此內容有任何建議,請聯繫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