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戶時代已有「吊威也」的歌舞伎

日本集合

300

發佈時間: 2019-08-20 20:30

更新時間: 2019-08-20 20:30

歌舞伎以華麗的服裝和演員精湛的演技為特徵,而舞台上的佈置亦是重點之一。在月初,剛經歷喪妻之痛的市川海老藏,連同4歲的兒子一起演出時,以「吊威也」的方式出場,令觀眾留下深刻印象,而他的兒子也成為歷史最年少的「吊威也」歌舞伎演員。原來,這種技藝不是現代才有的,在江戶時代已經實行過。

這種懸吊演出稱為「宙乗り」,通常這是妖怪、亡靈、動物等角色出場時會用上。第一位這樣做的是初代市川團十郎,在元祿十三年(1700年)演出《大日本鉄界仙人》的曾我五郎一角時使用。那個時候當然還沒有鋼絲,所以以繩索綁住演員的身體,在花道(演員出場的走道)上方出場。不過這種做法有不少風險,亦有演員曾在演出時墜下重傷,最後須截肢。


▲浮世繪畫家歌川國芳的作品「狐忠信」「源義経」「静御前」

「宙乗り」、快速換裝等技巧,稱為「ケレン」或「外連」,是歌舞伎的一項重要元素,令不少觀眾著迷。在江戶時代,這種嶄新的演出給平民很大的娛樂。不過,在明治時期,這些技巧曾被認為是偏離歌舞伎的本道,而受到排斥。幸好經過當代役者的努力,這些技藝重新獲得欣賞,而歌舞伎也走上了莊諧並重的路線。


出典︰Japaaan


查看原始文章
LINE購物 商品推薦|比價 賺點 一站就購!


延伸閱讀


小編推薦

資料來源在江戶時代已有「吊威也」的歌舞伎
若針對此內容有任何建議,請聯繫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