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災者避難時的緊急求生術

日本集合

86

發佈時間: 2019-08-21 17:01

更新時間: 2019-08-21 17:01

這個夏天以來,日本已經歷了數次大型自然災害,包括暴雨、颱風和地震。今晨發生的「北海道胆振東部地震」,是北海道首次觀測到有7級震度的地震。氣象廳指,在未來一週內仍有可能發生震度達「6強」級的餘震。受災者在避難時,如在短時間內未獲支援,可以做甚麼來救助自己呢?

 

在2011年的東日本大震災後,文部科學省在各避難所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最多受災者認為避難所有問題的設施是洗手間,有74.7%的受訪者都表示有問題,而第二位是暖氣設備,第三位則為供水設備。

 

洗手間的重要性是甚麼?如果不妥善設置,任由排泄物腐壞,將會是傳染病的來源。如果現場的洗手間不足,可以製作簡便的臨時洗手間︰將膠袋套在紙箱或膠桶表面,再將撕碎了的報紙鋪滿內側,這樣便完成。碎報紙令臨時洗手間可保持在乾燥的狀態,亦可抑制臭味。將膠袋裹好,在救援人員回收前,排泄物可被保管一段短時間,保持避難所的環境衛生。

 

現在還是盛夏,避難時不會感到寒冷。但是在冬季要避難的話,取暖是個重要的問題。防災產品中有一些是「保溫紙」,類似冬季長跑比賽後向參加者派發的那種。不過要是事前沒有準備,或是在匆忙之際沒有帶在身上的話,有何方法保暖呢?

 

答案就是使用前面也提到的報紙了。不過,這次不是要將報紙撕碎,而是當作衣服那樣穿上。據富士電視台商品研事所做過的實驗(見上圖),將兩張報紙疊起來當作衣服穿在身上,保暖效果雖然略遜於前述的保溫紙,不過就遠比垃圾袋好。

 

沒有水,人就生存不了。家庭當然應準備防災食用水,但是在緊急情況,有沒有其他方法呢?可以將膠瓶的底部割開,裡面敷上小石、木炭、沙粒、布,作為簡單的過濾層,再在瓶蓋開個小洞。用它來收集雨水或河水,使可過濾成比較潔淨的水。

 

除了緊急食糧外,平日還有哪些食物適合在避難時帶備呢?是不用水或火來處理,便可食用的食物。例如鰹魚乾、煎餅、羊羹、梅乾等,以及罐頭食品,都是常見例子。

 

當然,最理想的是在事前準備好一個「緊急避難袋」,有備無患。

 

出典︰ウェザーニュース


查看原始文章
LINE購物 商品推薦|比價 賺點 一站就購!


延伸閱讀


小編推薦

資料來源受災者避難時的緊急求生術
若針對此內容有任何建議,請聯繫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