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庫滿水位 為什麼台灣年年缺水?

LINE 購物小編

96

發佈時間: 2018-03-09 02:01

更新時間: 2018-01-18 04:00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天下雜誌》網站



石門水庫集水區不僅大,而且管理權分散、牽涉利益、單位太廣,4個月來,《天下》採訪團隊跟著三組不同的人,把石門水庫集水區每吋土地走3回,揭開為何年年喊流域治理,淤積卻愈來愈嚴重的原因。

第一次,跟著經濟部水利署官員上山,勘查到特定地點,官員就趕緊帶著記者們折返;第二次,跟著環保團體訪查,同樣路線、同樣勘查水庫淤積,卻聽到不一樣的「詮釋」;第三次,我們跟著巡守志工隊,更發掘了生薑田遍布山坡的祕密。

2030年台灣大缺水,曾文、石門兩大水庫會成了砂庫?

4個月來,《天下》調查報導團隊為了揭開水庫滿水位的祕密,跟著3組人各走一遍石門水庫集水區,一次又一次踏遍集水區的每吋土地,從不同角度、立場切入,思考背後的利益矛盾,在錯綜複雜與利益糾葛的集水區抽絲剝繭,揭開集水區淤砂的問題與解方。

一般人想到石門水庫,第一個想到的是那洩洪時氣勢磅礡的大壩,以及壩頂後面滿滿湖水的庫區。其實,整個石門水庫涵蓋了桃園市、新竹縣及宜蘭縣,集水區面積763.4平方公里,近3個台北市大(271.8平方公里)。牽涉到的管理單位,更有經濟部水利署、農委會林務局、水保局、環保署、原民會,以及3個縣市政府。

調查報導的難度在於此,必須先理解石門水庫之大,以及釐清眾多政府單位之間立場不同、權責與利益互相衝突——還有,各單位間的潛規則「不互揭瘡疤,要互相體諒」。想一窺全貌,只能一次又一次走遍集水區。

石門水庫。(劉國泰攝)


誰沒有說實話?

《天下》第一次進入石門水庫集水區,是跟著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官員上山,他們負責管理石門水庫日常營運與供水,但管轄權只限石門水庫有水的地方(滿水位標高高度加5公尺)。在此以上的山坡地,歸水保局、林地歸林務局;土地開發歸地方政府或原民會污染水源的問題則歸環保署。

簡單地說,如果集水區有人開發破壞,北水局管不到,更不能罰,但最後砂石卻會流入水庫,縮短水庫壽命。

所以,北水局很希望讓人看到水庫淤積有多嚴重,卻不能指責其他單位管理不力——因為各單位立場不同,例如,地方政府開發集水區可以為地方帶來繁榮、經濟利益,全面禁止不利地方發展,水資源保育與經濟開發互相矛盾衝突。


已淤滿97%泥砂的榮華壩,是守護石門水庫的最後一道防線。若潰壩,將危及石門水庫的有效蓄水量。(劉國泰攝)

搭著北水局的公務車,從庫區往北橫公路走,一路看不到、更不會強調哪裡有違法破壞與開發,只看到水庫淤滿了泥砂,特別是榮華壩淤滿了97%以上的泥砂。

北水局讓我們看見情勢之危急,卻不能完全道破淤砂的原因。

山路顛簸?不,是正在走山!

行程走到了巴陵殘壩就停住了,讓我們看到了大自然力量的殘暴,連曾是石門水庫第一大攔砂壩也潰壩了。這行程很「體貼」,其實再往前300公尺,就能看見危在旦夕的拉拉山遊客中心懸在大崩塌旁,更能看見拉拉山濫墾濫伐嚴重,卻微妙地打道回府。

拉拉山遊客中心旁的邊坡崩塌嚴重。(劉國泰攝)

我們不放棄,再約訪綠色陣線協會常務理事林長茂,他帶著我們又把北水局路線再走一遍,截然不同的景象與解讀出現眼前。

一樣沿著北橫公路穿過雪霧隧道,林長茂馬上喊停,讓我們細細品味,在隧道內開車有如搭小雲霄飛車般高低起伏,一般人通過以為是道路不平,其實是道路因兩旁走山(山體滑動)運動的擠壓,平整路面變成了上下起伏。

可怕的是,山體正在滑動,隧道下方卻依然開挖道路,來服務雪霧鬧地區的違法餐廳、民宿、露營區的交通,加劇了山體往大漢溪滑動,讓當地地質更加不穩定。

這一趟清晨7點從桃園大溪進石門水庫,經雪霧鬧到拉拉山,再轉往新竹尖石,一天內走了桃園市、新竹2個縣市,跟水利署完全不同,這次不看水庫、攔砂壩的砂,而是看大崩塌、走山運動,也看到處處是違法露營區、高山果樹、茶園、民宿。

巡守志工隊帶領《天下》採訪團隊,探訪非法開發地點。(劉國泰攝)


生薑田、露營區,正成為集水區的毒瘤

但違法的證據在哪裡,有沒有解決的方法?


《天下》再把石門水庫集水區走一回,第三回跟著台大、中原大學土木系訓練的石門水庫巡守志工隊進集水區,為了看得更清楚、找出證據,第三回還分成2次上山,一次跟著中壢分隊到大溪、復興區,一次跟著新竹秀巒部落原住民志工到新竹尖石。

志工們受過土木系老師專業訓練,每一次巡邏、檢舉都有標準規定、流程,並一一留下紀錄,跟著他們看到了違法破壞、不合法露營區,也看到了尖石秀巒部落出現了高達200萬噸砂石,大崩塌隨時可能滑落,上面卻種滿了水蜜桃的矛盾景象。

跟著原民志工住在秀巒部落,看到了原住民在集水區從事農業的困境,處處受到管制,能創造的經濟價值太低,導致生活困苦,不得已的人只好「假出租,真賣地」,讓生薑田、違法露營區入侵原住民保留地,成了破壞集水區水土保持的新殺手。

其實,《天下》調查報導團隊多次走入石門水庫集水區,不怕石門水庫集水區大,更不怕山區道路崎嶇不平,力求提供水庫淤積的全貌、真相與證據,並將走遍集水區的問題帶回給水利署、水保局、環保署,思考經濟開發與資源永續衝突的解方,以及台灣該用什麼態度面對極端氣候的挑戰。(責任編輯:李郁欣)


資料來源水庫滿水位 為什麼台灣年年缺水?
若針對此內容有任何建議,請聯繫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