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台日本人遇上知日專家,季刊《薰風》串起台日友好的橋樑

口袋日本

221

發佈時間: 2019-09-07 01:49

更新時間: 2019-09-07 01:49

訂閱文章

在台灣,一直有一個大家不陌生族群,對全世界離我們最近的國家——日本,有著熱烈的愛好。也許是對音樂、美食,也許是因為文化、歷史,這樣的族群人數一直不少,也因為這些熱愛而聚集、彼此交流。他們是哈日族,一群熱愛日本的族群。

在如此哈日的台灣,台日交流、台日友好一直是大家掛在嘴邊的話題。但是除了哈日之外,同樣重要的「知日」,卻較少被談及,對於與日本這個國家如此親密的我們來說,實在有些可惜。起源於這樣的想法,文史研究者姚銘偉創辦了季刊《薰風》,以初夏南風為名,也象徵一股知日的風,吹起台日南北兩地的歷史連結。

在季刊《薰風》的內容取材中,一個比國籍更加重要的要素,便是人。當深愛日本的台灣人,遇見深愛台灣的日本人,透過對話能讓彼此的文化交流、交換美感和歷史體驗,將所獲得的知識和新的見解,回饋給自己的土地。

比台灣人更愛畫原住民的日本畫家:奈美 NAIMEIIEMIAN

來自日本的插畫家奈美 NAIMEIIEMIAN,曾為閃靈樂團繪製肖像海報,也參與日本搖滾樂團 GYZE 漫畫
MV 製作。熱衷於音樂和繪畫的她,同時也熱愛台灣原住民文化,在他為每一期《薰風》繪製的專欄插畫〈月亮畫給太陽的情書〉中,分別為其心中的高雄、台北、台中形象作畫。在他浪漫的畫風和典雅的構圖中,可以感受到他對台灣文化的鍾愛。

圖片出自「薰風連載『月亮畫給太陽的情書』」

「雖然這些能夠幫助台灣重新建構文化主體性的美術作品,應該由台灣人自己來做,但沒想到有個對台灣原住民文化產生興趣的日本人,能夠透過繪畫把這些台灣人不夠重視的文化,展現出這樣不可思議的美感。」談到奈美,《薰風》的編輯伊藤由夏這麼形容。

圖片出自「季刊《薰風・繪師的二次元日本時代》春季特集封面

由奈美為封面作畫的《薰風》春季特集,以「繪師的二次元日本時代」為題,提到了台灣和日本的漫畫、插畫如何深受彼此影響,在歷史長河之中台日兩地的二次元世界是如何息息相關。內容囊括了台日多位傑出繪師如立石鐵臣、氫酸鉀、奈美、洪福田和諾米等,在書中可以欣賞到他們各自不同風格的繪畫作品,也能透過文字深入了解每一位繪師的理念,以及對於台灣、日本土地的感情。

能夠觸發鄉愁的就只有台灣:丹羽文生

自創刊至今,丹羽文生一直以專欄作家的身份為《薰風》執筆,熱愛研究台灣歷史、文化。專業是政治學和日本外交史的丹羽文生,同時也是拓殖大學「台灣研究中心」的中心長,曾經集結所有熱愛研究台灣相的日本學者們,舉行大型台灣研究研討會,並且每年發行一本《台灣研究》研討會紀要,是日本學術界數一數二的「愛台份子」。

圖片出自「「世の治療」研究続く 拓殖大准教授(政治学)丹羽文生」

「雖然沒有留學台灣的經驗,但台灣研究是他的興趣所在。台灣對丹羽文生來說,有種鄰居的感覺。」編輯伊藤由夏描述到。丹羽文生的大學時期,正逢台灣 921 大地震,當年十九歲的他前來台灣加入救災志工的一員,在災區工作的過程中,被台灣人的友善和親日所感動,從此對台灣產生濃厚興趣。

在上一期的《薰風》夏季特集,以「東京裏的台灣」為題,其中就有收錄與丹羽文生的訪談。他以「初めてなのに懐かしい」一句話來形容對台灣的感覺——明明是初次來到,卻能夠觸發鄉愁。

圖片出自「季刊《薰風・東京裏的台灣》夏季特集封面」

《薰風》夏季特集中,帶領讀者一同搭上山手線遊東京,尋訪東京各地的「台灣足跡」——尋訪台灣政治偉人開在池袋的餃子店、閱讀新宿歌舞伎町和台灣僑民之間深刻的歷史連結、參觀明治神宮裡來自台灣的巨大鳥居,還有東京第一座媽祖廟等精彩內容全部收錄。

除了知識量豐富的內容之外,《薰風》的另一大特點,是雜誌界少見的極高質感。與卵形平面設計工作室的主理人葉忠宜合作,每一期封面都百經琢磨,而且在裝訂方式、紙質、字型等細節,不只要高標準的美感,也要在符號和視覺中蘊藏深刻意涵,說是全台最美雜誌也不為過。

季刊《薰風》創辦人姚銘偉說過:「這本雜誌將致力於傳播台日之間鮮為人知的歷史淵源,同時用學習及自省的視角來探索當代日本。在東亞局勢詭譎多變的今日,台灣除了『哈日族』,更需要『知日家』。」

圖片出自「說歷史也可以很有美感— 與季刊《薰風》創辦人對談」

編輯伊藤由夏說:「算是一種使命感吧。主編(姚銘偉)希望讓年輕人也可以理解,談歷史也可以很有美感。透過重新建構台灣文化主體性,在台灣興起文藝復興。」

「主編曾經在高雄,搶救一間即將被政府拆除的日治時期老屋,並使用期原來的名稱,經營「一二三亭」書店喫茶,舉辦了許多講座,也提供許多日本相關書籍,供客人閱讀。之後,由於想要突破空間的局限性,便決定以紙本方式去重新呈現自己的理念。」

圖片出自「季刊《薰風・台灣懷日浪潮》秋季特集封面」

最新一期季刊薰風也以「台灣人對於日本時代的緬懷」為發想,帶有濃厚的土地情感,並站在《薰風》創刊初衷的角度:「由台知日,也由日知台。」看待這場懷日的文藝復興浪潮中的波折跌宕,以及文資保存工作者不為人知的辛酸。

季刊薰風:【官方網站】【臉書粉絲頁】

特別感謝:創辦人兼主編姚銘偉、編輯伊藤由夏。

 

口袋日本有官方line帳號&粉絲團!

歡迎大家加入獲得更多資訊!

加入好友

查看原始文章訂閱文章
延伸閱讀
小編推薦

資料來源愛台日本人遇上知日專家,季刊《薰風》串起台日友好的橋樑
若針對此內容有任何建議,請聯繫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