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常因忙碌的生活而導致營養不均衡,特別是女性因為生理期、生產而需要補充更多的鐵質。然而多數人並未能攝取至衛福部公布的每日建議量,此時建議可以使用「鐵質保健食品」來有意識地幫助養分補充。
本篇文章除了會完整說明鐵質保健食品的選購方式,同時還會推薦10款來自 DHC、NOW健而婷、BHK's、Vitabox維他盒子等品牌的高人氣商品,而在後半段更會針對食用時機及攝取方法進行解說。請一定要看到最後,找出符合需求的鐵劑補足身體所需吧!
鐵質除了與體內能量代謝、免疫作用等息息相關,也具備製造血紅素的重要功能,而血紅素是構成紅血球的主要物質,負責將氧氣輸送到身體各個組織。若攝取不足,身體便無法製造足夠的紅血球,從而容易引發「缺鐵性貧血」,或者是造成疲倦、頭暈、食慾不振、抵抗力下降等問題。
特別是女性因為生理期或生產而需要更多的營養,這時鐵質保健食品便能有效補足飲食無法完整提供的足量鐵質。不過,單只攝取含鐵的營養品是不夠的,也推薦從中選擇吸收率高的鐵劑、或含有能幫助鐵質吸收的保健產品。
首先將針對挑選鐵質營養品時須注意的重點進行介紹。
市售的鐵質補充劑可分為保健食品和健康食品兩大類,其中保健食品指的是一般的營養補充品,由於其並非以治療疾病為目的,因此不具有直接的保健功效;而健康食品則具實質科學證據之保健效果,並得取得衛福部核發的許可才能上市。
而根據行政院衛生署公布的資料,成年男性的每日建議攝取量為10mg,成年女性的則為15mg,且13歲以上青少年及成年人每日最大攝取量為40mg。不過健康食品並不一定會標示出成分的含量,如果想確實掌握攝取量的話則可選擇保健食品。也建議讀者可評估自身的狀況,並徵詢醫生、營養師或藥劑師等專業人員的建議,來選擇適合的劑量及保健品類型。
食物中的鐵主要可分成兩種,一種是可從鮪魚或肝臟等動物性食品中獲取的血基質鐵,另一種則是透過小松菜或鹿尾菜等植物性食品中攝取的非血基質鐵。其中,血基質鐵的吸收率約為15%~35%,而非血基質鐵則為2%~20%,相較之下血基質鐵的吸收率更佳,故建議選擇含此類成分的保健食品來幫助補充鐵質。
雖然鐵質是人體必需的營養成分,但不同性別及年齡所需的量也有所變化。一般來說特別需要補充鐵質的有出生6個月以後的嬰兒、發育期的男女、有月經的女性及孕婦等,以下便會詳細說明各狀況所需的劑量。
女性因為生理期的緣故而會定期流失養分,故相較男性需要補充更多鐵質。雖說各年齡層所需的量略有不同,但大致上從初經開始至停經為止都建議每天攝取15mg的鐵質。
此外,懷孕初期及中期不需要額外食用鐵質保健食品,否則容易造成孕吐更加嚴重以及不適。這時適合用天然食品來補充鐵質,如動物性食材包括肉類、內臟類、海鮮類(蚵仔、文蛤、牡蠣等)、血類(鴨血、豬血等);植物性食材如紫菜、黑糖、芝麻、燕麥、黃豆、紅莧菜等都含有豐富的鐵質。
而到了懷孕後期,一天的建議攝取量則會來到45mg,主要原因是孕婦分娩時會大量失血,提前做好準備才能維持孕後媽媽的身體健康。
孩童一天所需的鐵量依年齡及性別而有所差異,像0~6個月嬰兒的建議攝取量為7mg,7個月開始到9歲則為10mg。特別是女孩在小學高年級出現初經之後,便需要同時增加攝取量。另外也要注意營養品中是否含有不符孩子體質的成分,並避免讓他們自行服用以免發生危險。
購買前也建議多加留意鐵質營養品中所添加的其他營養成分,舉例來說,如果商品中含有維他命C 的話,就算是非血基鐵質也能提高吸收率。此外,能幫助紅血球形成的葉酸、或維他命B12等成分也具有相當不錯的效果。尤其葉酸是胎兒成長過程中必要的營養素,因此特別推薦懷孕中或哺乳中的婦女食用。
為了能夠每天持續補充鐵質,選擇保健品的形狀和味道也需要列入考量。其中像錠狀或膠囊型的營養品若太大顆的話,則可能因不易吞嚥而產生排斥感。而鐵劑獨特的味道若太強烈也會令人難以下嚥,建議對此氣味敏感的讀者優先選擇接近零食口感的軟糖或嚼錠型商品。不過此類型商品通常不提供試吃,選購前可以先從網路上搜尋相關評價,釐清大小或風味之後再購入。
緊接著就要進入重頭戲的產品排行榜了。
若家中有喜愛挑食的孩童,難免會讓家長們煩惱其發育成長。幸好台灣人最熟悉的白蘭氏,將雞精最營養的精華與鐵質濃縮至此款雞精錠中,易於吞服、沒有氣味的設計大大提升接受度。同時更含有維生素B群等多重營養,可說是補給的優異選擇。
只不過每顆錠劑的鐵含量偏少,因此一次須食用3錠,對於吞服不太擅長的人而言或許會有些抗拒。
追求美肌效果的愛美一族,請別錯過這款結合膠原蛋白的鐵質營養品。其選用國際認證標準的小分子營養素,並搭配維他命C 來輔助養顏美容的補給成效,特別推薦給邁入輕熟齡的族群服用。 此外,不同於普遍膠囊錠劑的劑型,本品為容易在口中溶解的粉末狀,且添加了果汁粉打造出酸甜口感,讓人一吃就愛上。只可惜其屬葷食配方,故吃素的朋友只好另尋他款。
身體若缺乏鐵質,可能會導致臉部氣色不佳或失去光澤感。想讓肌膚重現蘋果光,不妨試試這款液態的營養精華飲。其具備來自德國品牌的穩定品質,含有好吸收的鐵質與抗氧化力強大的莓果多酚,有助於養顏美容、調理體質。
而濃縮型的飲品相當順口,只需小份量便能達到營養補充的目的。只是,本品一經開封便需要冷藏,對於租屋在外沒有冰箱設備的人來說,可能會有些不便。
擁有國內知名醫院的專業團隊為品質把關,並利用微膠囊包覆技術,將氣味不佳的鐵劑營養製作成蔓越莓口味的口含錠,無需吞服便能在口中緩慢溶解,令人能將其當成糖果,在享受口感之餘補充身體所需營養。
再者,配方中的磷脂醯絲胺酸據悉能活化思緒,相當適合中老年人補充。然而,正因追求良好的口感,其不免添加了食用色素與香料,因此建議尋求簡單、天然保養的消費者再斟酌看看。
對許多上班族女性而言,生理期間的不適、煩悶感經常導致壓力累積。而國人熟悉的保健食品品牌李時珍為此推出了這款「四物鐵精華飲」,不僅能給予適量的鐵質補充,更以老祖宗的智慧結晶--四物飲安撫女性們的身心。
無論是生理期後飲用還是每日固定攝取,都能補充經期間流失的元氣。加上小包裝的設計,隨手放入包內、想起時撕開飲用更是方便呢。
追求健康美的 BHK’s ,旗下商品皆具有優雅美麗的設計包裝,相當受到愛美一族的喜愛。本品以透明瓶身加上銀灰瓶蓋的時尚感,顛覆一般人對傳統保健食品的醫療刻板印象。除了亮麗的包裝,其內容也絕不馬虎。這款錠劑強調可讓充足的複方營養在體內快速地分解,以利身體有效率地吸收與運用,讓正在備孕或是孕期中的女性隨時做好準備,吃出充沛的體力與活力。
發泡錠只要加入白開水便能快速分解,並帶來宛如氣泡飲料般的爽口滋味,對於不善吞服保健食品的人或是銀髮長輩們而言,只需透過引用的方式便能獲得營養,可說相當便利。其次,消費者亦可自行調整水溫或水量,飲用方式並不受限制,而成分也不會因此打了折扣。
此外,本品訴求絕不添加人工色素、香料及防腐劑等添加物,遑論零脂肪與低熱量的特色,也正適合追求窈窕的族群。
國際大廠牌 GNC 為了體貼女性,設計了這款複合配方的綜合維他命,除了必備的鐵質,更搭配了大量有益眼部保健的葉黃素、呵護私密處的蔓越莓萃取與其他多種植物精華,除了透過其他營養素來加乘鐵質吸收率,全素食成分讓蔬食主義的朋友亦能安心使用,可說是強力支援辛勤女性的每日生活所需。
此外,單日只需吞服一粒的設計更是減少了忘記服用的狀況,無論是對於上班族還是學生族群,都是相當友善而高CP值的營養補給。
由專業營養師團隊組成的 HAC永信,以優質的原料、充足的劑量配方,以及公開透明的產品資訊而受到不少關注。
就如這款結合了多重營養素的複方商品,從鐵質到8種必須維他命B群等皆採用國際品牌原料;且經實驗證實有著高吸收率,再加上多國檢驗認證的加持,讓每日保健工作達到事半功倍的效率,因此相當推薦給日常忙碌於工作的消費者,而若追求高品質也別錯過這款優質產品。
日本知名的保健品牌 DHC ,向來以穩定的品質獲得消費者的信賴。本商品特別選用生物利用率高的血紅素鐵,並結合維他命B12、C 來增進養分的吸收。基於這種血紅素鐵的特性,就算是每日習慣飲用咖啡或茶飲的消費者,其營養價值也不易受到這類飲品的影響。
而袋裝的包裝不僅好攜帶又便於隨身補充,更有不同顆數的任君挑選;再加上經濟實惠與通路多廣,難怪會受到眾多網友的好評推薦!
了解該怎麼選購鐵質保健食品,以及市面上有哪些商品以後,各位是否還有一些其他的疑惑呢?以下列出幾個讀者們可能會有的問題,並邀請了專家解答,希望能為大家排困解難。
鐵質保健食品在正常建議劑量下雖然相對安全,但仍可能因空腹攝取而立即發生副作用。因此建議隨餐服用,以避免如噁心、嘔吐、腹瀉等這些腸胃道不適的情況。此外,其他食物中所含的成分亦可能會影響鐵質的吸收,甚至讓吸收率高的血基質鐵的效果也因此減弱,故建議避免在飯後服用鐵質保健食品。
充足適量的鐵質,對人體是很重要的,並非只有缺鐵性貧血需要補充,例如孕婦、經期出血量大的女性、素食者也都建議攝取,但要注意劑量的問題。一般成人建議每日男性10mg,女性15mg的鐵質,對於無特殊醫療需求的人來說,這樣的攝取量就很足夠了。每日一但攝取超過45mg的鐵質,便可能會引起腸胃不適等副作用喔!
咖啡、茶、紅酒等因含有咖啡因或單寧酸會阻礙鐵的吸收,建議要分開服用。另外鐵也會與鈣片相互競爭吸收,建議服用時間要相隔兩個小時以上。而牛奶或優酪乳也會造成鐵的吸收不良,服用鐵劑時還是推薦配水為佳。
不只是營養保健品,部分飲品中也含有鐵質營養成分。若想補充平常飲食攝取不足的鐵量,以下文章便介紹了相關的選購訣竅,而薑茶對於女性手腳冰冷問題亦是相當有益的選擇,有興趣的讀者不妨一併參考以下文章吧。
本文中透過排行榜形式介紹了各種類型補充鐵質的營養保健品。雖然鐵質為身體保健的必要營養素,但要從日常的飲食中攝取足量卻相當不容易,因此此類保健食品就是個有效的解決辦法,請務必找出一款適合自己且可每天食用的產品,讓身體機能的運作能更確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