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序進入了年末,即使終年溫暖的台灣氣溫也開始逐漸降低。而冬令進補是國人歷史悠久的習俗之一,尤其是冬至之日據悉是陰、陽氣轉換的重要時機,因此在這天好好補充養分、鞏固身體的基礎,對於接下來整年的健康可是大有幫助。然而市售的冬令進補食品不下數十種,讓人在挑選時總是相當猶豫、不知道該從何選擇。
因此本篇將介紹如何依照口味、食材以及個人體質來擇出合適的商品。並整理出市面上具有人氣的十款冬令進補食品,包含土羊哥紅燒帶皮羊肉爐、呷七碗四神湯、紅豆食府酸菜白肉鍋、韓味不二韓國人蔘雞粥、老協珍干貝熬雞湯等,無論哪款都是營養又暖和的美味。不妨選幾款中意的進補食品,暖胃也暖身度過漫漫寒冬。
首先介紹目前受到消費者喜愛的十種商品,口味與食材各有千秋,不妨參考每種商品的介紹,相信能幫助各位挑出喜愛的一味。
老協珍自80多年前發源於迪化街,原為批發南北乾貨與中藥,後因應產業需求自建工廠,以挑貨多年的精準眼光,研發出鮮燉燕窩、雞精等多種高品質食品。而如同這款干貝熬雞湯在內,旗下的年菜、鍋物也獲得消費者大力支持,不但國內各大飯店紛紛進貨,也外銷海外多國。
其承襲香港師傅煲湯功夫,將老母雞、北海道干貝、金華火腿等高級食材以文火慢熬八小時,金黃澄澈的雞湯一入口就讓人感覺到嘴唇相黏的豐富膠質。加上採用急速冷凍技術保留食材風味,只需用電鍋加熱就能品嘗現煮般的美味。
提及冬令進補料理肯定不能錯過麻油雞,使用麻油、老薑、米酒將肉質結實的仿土雞拌炒後,散發濃郁芝麻香與酒氣,據說有相當優秀的驅寒暖身功效,也是台灣女性產後做月子不可或缺的補身料理。
發跡於台北中山區的阿圖,以大鍋燉煮的麻油雞總是在百尺之外便能聞到陣陣香氣,尤其冬天店前人潮更是絡繹不絕。因應顧客需求終於也推出了方便快速的宅配包裝,無論配白飯或是麵線都能讓人忍不住多吃兩碗呢。
據說羊肉爐一詞是土羊哥創辦人為與市面上羊肉火鍋做出區隔,自30年前便致力推廣的新形態料理。後來為增加商品的豐富性,陸續開發羊肉丸、羊筋凍、芝麻羊肉串等,也開始了網購宅配模式,使當初隱身於市場中的內行美味,如今已成為全台喜愛羊肉者在寒冬不可或缺的暖身食品。
其選用紐澳進口野山羊,體型與年齡皆經嚴格篩選,僅取脂肪含量低、肉質精密部位。以多種漢方長時間熬製之下,由經驗老道的師傅監工挑出硬度不均部份另外燉煮,維持整鍋羊肉口感一致軟硬適中,一改大眾對羊肉爐堅韌難嚼的印象。
韓國當地有在夏季最熱的三日食用蔘雞湯來溫補的習慣,理由是夏日容易流汗及食慾不振,此時若是再吃冰冷食物的話,反會使脾胃受寒造成消化不良,因此習於利用熱呼呼的粥品暖胃,即使大熱天吃下也能覺得神清氣爽。
經小火燉煮成糜爛細緻的粥,連雞絲都已相當軟嫩,再加上人蔘獨特的回甘風味,就連消化較差的長輩或大病初癒者都好入口。食用方式也很容易,以隔水加熱5分鐘或倒入容器微波2分鐘即可食用,不須親自勞心費力燉煮,營養粥品簡單上桌。
選用俗稱「龍骨」的豬背脊骨,肉瘦且脂肪少,經慢火熬煮後排骨內的骨髓精華完全釋出至湯裡,具有豐富的蛋白質與鈣質。燉得軟嫩的排骨入口甚至不需用力咬即化在口中,讓牙口不好的長輩也能吃得盡興。
湯料集結當歸、川芎、肉桂、伏苓等常見漢方食材,並巧妙地加入甘草與紅棗,令湯頭不苦澀反而帶有自然的甘甜。米酒更是畫龍點睛地融合了各種食材的風味,喝上一碗立刻暖了起來,美味又能滋補身體。
除了雞湯、魚湯等鹹食之外,紫米紅豆桂圓粥也是坐月子婦女經常用來調理身體的食品之一。紫米的皮層含有花青素,具優秀的抗氧化效果;紅豆富含鐵質、桂圓補氣,能使人氣色紅潤回復元氣,是道營養豐富的甜品。
廠商添加了適量的砂糖以中火高壓燉煮,不僅紅豆綿密,也保留了桂圓爽脆口感,且不會過於甜膩,無論是熱飲或是冰喝都美味。本品用料實在吃一碗就很有飽足感,適合當作午茶甜點,甚至足以取代一餐正餐。
傳統的四物尤其在大部分女性的印象中口味是相當苦澀的,而本品選用多種補氣的草本食材,與十種菇類淬鍊出精華,沒有漢方獨特的藥味反倒是留下的蕈菇的鮮甜香氣。使用大量時蔬燉煮湯頭溫潤好喝,並且含有豐富的多醣體與膳食纖維,對於消化也有很好的幫助。
此外,像是餐食不宜太油膩的老人家,亦能溫和地享用本品不造成身體負擔。唯獨因一次得購入多包且同時會附上紅棗茶,豐富的內容物也反映在其價格面;考量原料精良,雖說價格較高,還是不少大病初癒或是養胎的婦女願意選購作為短期調理的輔助品。
四神湯是一道廣受歡迎的庶民小吃,基本食材包含芡實、蓮子、淮山、茯苓或薏仁,都是溫和且健脾的漢方食材,一年四季皆宜食用。通常會再加入豬小腸或豬肚讓湯頭更鮮美,也使營養價值更為提升。
然而看似平凡的四神湯可是手續繁複又耗時,本品豬肚與豬腸清理得相當乾淨不帶腥味。並且四神藥材因含有大量澱粉,若是胃口不佳或是想止飢時食用,也很有飽足感足以取代正餐,但是相對其熱量不低,即使美味還是要酌量食用。
薑母鴨是不少人寒冬暖身的聖品之一,鴨肉低脂、鉀含量高,並且鐵質含量並不亞於牛肉或豬肉,屬於營養價值相當高的肉類。而中醫認為鴨肉性涼,因此適合與老薑、麻油等熱性食材一同烹煮,並且也有去腥增香作用。
本品加入了多種蔬菜使湯頭清甜,並且搭配螺肉、魷魚、巴沙魚等海鮮,集結了海陸美味於一鍋,其豪華程度作為年菜也相當合適。不過為求長期保鮮,其添加了些許化學保鮮成分,介意者不妨參考其他商品。
上海料理起家的紅豆食府,自10年前開始進軍網路與量販市場,各種特色拿手菜在家也能輕鬆品嘗。其中以陳年醃製的白菜所料理的酸菜白肉鍋,湯頭甘美鮮甜,光是用聞的就令人垂涎三尺。
本品不須解凍,直接加水煮滾後,再依照個人喜愛加入適量蔬菜、火鍋料和麵條就很豐盛,且吃起來清爽不油膩,是不少人與親友圍爐齊聚「嗑鍋驅寒」的首選。但酸白菜也因屬發酵食品,若食用過量可能會造成胃部刺激而分泌過多胃酸,尤其腸胃系統較差的讀者們請酌量食用。
隨著氣溫降低,冬令進補食品的買氣卻節節升溫,不想到店裡人擠人,利用網購或宅配在家享受既輕鬆又自在。以下整理出幾項選購要點,希望能幫助消費者釐清適合的商品與喜愛的口味。
進補食品的湯頭可謂集結了整鍋精華,甚至有不少人只喝湯來攝取養分,而不同的食材適合當配的湯底也大有不同同,以下將湯底分為清湯與漢方來介紹。
使用蔬菜水果或海鮮為基底的補品,例如蘿蔔玉米排骨湯、蔥雞湯、蒜頭蛤蠣雞湯等等,因新鮮食材釋出的營養與鮮味,能讓湯頭更為甘美鮮甜。一來對於孩童來說接受度也更為提高,二來還可減少調味料的份量,進而減低身體的負擔,並且藉由蔬果攝取維生素與纖維素,不僅熱量低又能增加飽足感。
此類型可謂進補食品的大宗,一般採紅棗、人蔘、當歸、薏仁等各式中藥材熬煮,故帶有漢方獨特的甘苦滋味;也為了讓湯品好入口,並增加蛋白質與鐵質,通常會搭配排骨或雞腿一同燉煮,調養身體的功效特別顯著。
為了增加料理的養分,食材通常會以雞、羊、豬等富含各種營養素的肉類為主。另外,鴨肉因蛋白質高、油脂含量低且有豐富的維生素A 與 B群,非常適合闔家食用。此外,平常較沒機會食用的紅蟳、鯧魚、白蝦等高級海鮮,或是較高價的烏骨雞等,也是不少饕客的選擇。
除了鹿茸、龜板、牡蠣等動物性藥材之外,多數的漢方為植物所製成,因此即使是素食者能食用;且現今市面上亦有許多僅販售不含食材的調理包,烹調時可依個人喜愛放入菇類、瓜類等蔬菜,或者豆腐、素丸等豆製品,能使湯頭更加清甜好入喉,且一樣吃得澎湃豐盛。
在烹調冬令補品時不少做法會加入米酒或藥酒,使湯頭更濃郁並增加暖身效果。除了燒酒雞、花雕雞能清楚辨別有加入酒類調理的料理之外,購買時應須注意包裝標示是否有添加酒類。雖說煮沸後的酒精濃度會降低許多,但若是體質敏感者或是家有兒童的話,還是得特別留意避免誤食。
許多人希望藉由冬令進補達到滋補強身的作用,然而根據體質而異人人所適合的補品也不盡相同。中醫將藥膳分為溫補、平補、清補(涼補)三種,以下將分別說明其特性與適合對象。
若不是很了解自己的體質或是飲食忌宜,建議以屬性溫和的蔬果食材尤佳,並且適量食用切勿過食,如患有慢性病也不宜食用大量肉類或海鮮,以免攝取過多的普林和膽固醇,進補時請務必要慎選食材。
利用具溫熱性食材與藥材來促進血液循環,容易感到寒冷或大病初癒者可透過溫補來驅寒暖身,一旦氣血通順也會恢復不少元氣。代表食材有牛肉、羊肉、糯米、桂圓、蔥薑蒜等辛香料。而常見料理即十全補湯、麻油雞、薑母鴨、羊肉爐等。
不偏溫、不偏涼的中性溫平食材,因為對身體相對溫和,可說任何年齡及體質、於各種季節皆可食用。著名的四神湯、蓮子銀耳湯、山藥雞湯等,皆屬這類老少咸宜的料理,很適合日常食用來整腸健胃、鞏固健康。
平常容易口乾舌燥、排便不順、面色偏紅,經常被視為體質燥熱的現象,因此可酌量食用一些涼性食材,如白菜、白蘿蔔、冬瓜等蔬菜。而百合蓮子湯、綠豆薏仁湯、仙草雞湯等也都是適合清補的選擇。
很多人希望能藉由進補食品來補補身子,不過在選購前有些常見問題需要先釐清,歡迎各位參考下列整理,讀後肯定能在挑選時更加有頭緒。
其實現代人平常攝取的營養已相當足夠,從前是由於蛋白質來源不好取得,因此有在天寒時節進補的習慣。不論何種體質與年齡皆應酌量進補,頻率也無須過緊密,否則反而可能出現長痘痘、流鼻血等不良反應。
傳統的冬令進補食品多以肉類搭配中藥材熬煮而成,含有大量的蛋白質、脂肪、膽固醇,若攝取過多可能反使慢性病患的情況惡化。若是以蕈菇類與核果雜糧烹煮並減少精緻調味料的使用,則較適合慢性病患者食用。不過進補不是治療,仍須遵照醫生指示按時用藥才是控制病情的不二法門。
四物湯的主要功效為活血、養血,因此多作為女性經期結束後服用;但其實只要有像是貧血、臉色蒼白、唇色淡等血虛症狀,不論性別皆可飲用四物來調理。
若嫌光喝進補湯品太過單調,搭配一些火鍋料或肉丸等可讓料理更為豐富,也能增加孩童們的食用意願。以下文章整理了多樣配料,有興趣的讀者們歡迎加以參考。
雖說台灣四季如春,每年還是有幾週遇到寒流的低溫來襲,讓人忍不住口腹之慾想以食進補來暖暖身子。隨著飲食習慣改變及網購盛行,現在不須至店面等候也不必費工料理,以宅配方式在家就能輕鬆享用。其實現代人平常攝取的養分已很足夠,因此一般身體健康者食補的次數不必太頻繁,還是要依照自身需求與身體狀況酌量食用才是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