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n Crucial 的第一次,採用 QLC 與 NVMe 的 P1 M.2 SSD 1000GB 容量實測

T客邦

164

發佈時間: 2019-10-09 08:18

更新時間: 2019-10-09 08:18

訂閱文章

該說是期盼已久,或者是在預期之內?MICRON 終於利用旗下消費級 Crucial 品牌推出 NVMe 介面 SSD,並且也是繼 INTEL 660p 之後,消費市場第二款採用 QLC 紀錄形式的 SSD,定位於 NVMe 介面超值型市場,5 年保固 1TB 版本不到新台幣 7,000 元。

入門高速容量型

不同的傳輸介面、控制器、快取記憶體、快閃記憶體數量多寡、紀錄形式等,均可替 SSD 帶來市場劃分效果,高、中、低階之外,還可以再加上旗艦級與入門級等級劃分,相較傳統硬碟擁有更多元的規劃方向。Micron 旗下消費級品牌 Crucial 近期推出的產品均瞄準入門市場,無論是我們先前已經評測過的 BX500,亦或是本文所要探討的首款 NVMe P1 M.2 SSD。

Micron 保密工作一向相當精準,等到官方正式發表產品數小時之前,才可一窺產品樣貌。此次 Crucial 首款採用 NVMe 存取協定的 P1 SSD 即是如此,採用 M.2 2280 外觀形式與 QLC 紀錄形式快閃記憶體,目標定位在相對 MX500 略高的市場,選擇 PCIe 3.0 x4 通道達成最高讀寫速度 2000MB/s 和 1750MB/s,並提供 5 年有限保固。

Micron Crucial 的第一次,採用 QLC 與 NVMe 的 P1 M.2 SSD 1000GB 容量實測
▲Micron Crucial P1 SSD 採用新版本簡易紙盒包裝,代表色與外觀設計容易讓人一眼看出品牌。

Micron Crucial 的第一次,採用 QLC 與 NVMe 的 P1 M.2 SSD 1000GB 容量實測
▲背部使用多國語言標註,右下角印上 5 年有限保固資訊。

Micron Crucial 的第一次,採用 QLC 與 NVMe 的 P1 M.2 SSD 1000GB 容量實測
▲包裝內容簡單,除了 P1 SSD 本體,僅有 1 張使用安裝指南。

Micron Crucial P1 1000G 規格

  • 產品型號:CT1000P1SSD8
  • 外觀形式:M.2 M key 2280
  • 介面速度:PCIe 3.0 x4 NVMe
  • 容量:1000GB
  • 寫入壽命:200TBW
  • 電源需求:3.3V/1.7A
  • 其它:1500000hrs MTTF

PCIe 3.0 x4 介面

Crucial 首款採用 NVMe 存取協定的 P1 SSD,目標為 NVMe 市場入門款式,但並未採用此市場慣用的 PCIe 3.0 x2 介面和電腦相互連結,反而是透過 Silicon MotION SM2263ENG 控制晶片提供完整 PCIe 3.0 x4 通道,不知是否特意青睞該控制器對於 QLC LDPC 除錯能力的考量,亦或是欲完整發揮後端快閃記憶體讀寫速度。

該控制器對外傳輸介面為 PCIe 3.0 x4,對內則提供 4 條快閃記憶體通道平行讀寫,每通道最高可包含 4 CE。另外需要獨立配置快取記憶體,支援 DDR3、DDR3L、LPDDR3、DDR4 等多種類型,最高支援 2 個封裝,本款則選擇自家 1 顆 MT41K512M16HA-125:A 記憶體顆粒,為 DDR3L-1600 容量 1GB 版本。

Micron Crucial 的第一次,採用 QLC 與 NVMe 的 P1 M.2 SSD 1000GB 容量實測
▲Crucial P1 產品正面貼上 1 張規格貼紙,該 SSD 為 M.2 2280 形式,使用 M key 防呆腳位。

Micron Crucial 的第一次,採用 QLC 與 NVMe 的 P1 M.2 SSD 1000GB 容量實測
▲Crucial P1 背面另可見到 2 個快閃記憶體與 1 個快取記憶體空焊位置,預計稍晚推出的 2TB 版本才會加裝料件。

Micron Crucial 的第一次,採用 QLC 與 NVMe 的 P1 M.2 SSD 1000GB 容量實測
▲控制器採用 SM2263ENG,對外為 PCIe 3.0 x4 通道,對內為 4 條快閃記憶體存取通道,該系列控制器以 NANDXtend ECC 技術為訴求保護使用者資料。

Micron Crucial 的第一次,採用 QLC 與 NVMe 的 P1 M.2 SSD 1000GB 容量實測
▲快取記憶體採用自家 MT41K512M16HA-125:A,規格為 DDR3L-1600 容量 1GB。

SSD 所採用的 QLC 紀錄形式快閃記憶體也是 Crucial 的第一次,單一 cell 能夠儲存 16 種電荷狀態表示 4 個位元的資料,儲存密度較高,但也因為如此需要更精確的寫入操作與讀取判斷,理論上相較 TLC 速度更慢,這點將於文後的效能測試進行驗證。

Micron Crucial 的第一次,採用 QLC 與 NVMe 的 P1 M.2 SSD 1000GB 容量實測
▲Crucial P1 1000GB 版本採用 2 顆 MT29F4T08GMHAFJ4:A 快閃記憶體顆粒,單顆容量 4096Gb 由封裝 4 顆 1024Gb 3D 堆疊 64 層 QLC 晶粒而成,啟用 4CE 與 2 個對外讀寫通道。

由於 QLC 快閃記憶體儲存密度較高,Crucial P1 SSD 容量規劃從 500GB 起跳,接著就是本文測試的 1000GB,2TB 版本預計稍晚推出。500GB 應該是受到封裝晶粒較少的關係,表定讀寫速度為 1900MB/s 和 950MB/s,1000GB 以上容量則可達 2000MB/s 和 1700MB/s;當然,2TB 版本效能最高,4K 隨機讀寫表現均可達 250000IOPS。

總寫入量部分,依據容量大小依序為 100TBW、200TBW、400TBW,根據 5 年有限保固折算下來,平均每天寫入量為 54.8GB、109.6GB、219.2GB,DWPD 均約為 0.11 左右。Crucial P1 各項規格指標與 Intel 660p 相近,但效能表現好上些許,可能是較大的快取記憶體容量發揮效果所致。

Micron Crucial 的第一次,採用 QLC 與 NVMe 的 P1 M.2 SSD 1000GB 容量實測
▲Crucial P1 規格表與不同容量的表定效能數據。

Micron Crucial 的第一次,採用 QLC 與 NVMe 的 P1 M.2 SSD 1000GB 容量實測
▲控制器 NVMe 採用版本為 1.3,Windows 10 桌面待機溫度為 45℃,表定支援 0℃~70℃ 運作環境溫度。

Storage Excutive 小升級

隨著 Crucial P1 上市,搭配使用的管理程式 Storage Excutive 版本號碼也進行改版,不過僅以支援新產品為原則,功能性部分並未發生重大變化。惟有清理磁碟機選項要求採用 Micron 所提供的 NVMe 驅動程式,使用 Microsoft stornvme 驅動程式並無法使用該功能,有賴 Micron 未來正式釋出該驅動程式。

Micron Crucial 的第一次,採用 QLC 與 NVMe 的 P1 M.2 SSD 1000GB 容量實測
▲Crucial 系列 SSD 依舊採用 Storage Excutive 軟體進行管理,Crucial P1 也不例外。

Micron Crucial 的第一次,採用 QLC 與 NVMe 的 P1 M.2 SSD 1000GB 容量實測
▲Storage Excutive 能夠對 SSD 韌體進行更新。

Micron Crucial 的第一次,採用 QLC 與 NVMe 的 P1 M.2 SSD 1000GB 容量實測
▲磁碟清理要求使用 Micron 的 NVMe 驅動程式,相信不久的未來即會釋出。

Micron Crucial 的第一次,採用 QLC 與 NVMe 的 P1 M.2 SSD 1000GB 容量實測
▲Momentum 快取利用小部分系統記憶體作為 SSD 快取。

Micron Crucial 的第一次,採用 QLC 與 NVMe 的 P1 M.2 SSD 1000GB 容量實測
▲預留空間即為 over-PROvisioning,透過犧牲可用空間的方式,換取效能與壽命的進步。

(下一頁:SLC 快取與讀寫效能測試)

SLC 快取達 100GB 以上

Crucial P1 採用 QLC 紀錄形式快閃記憶體,讀者應該跟筆者一樣好奇,SLC 快取區域寫完之後的真實寫入效能為多少?使用 HD Tune Pro 一探究竟,SLC 快取加速區大約超過 140GB,可說是相當大的加速範圍,作為 Steam 遊戲資料碟使用,複製 3A 級大作也不怕。

超過此範圍則展現 QLC 的真性情,HD Tune Pro 寫入速度大約會降至 93MB/s~95MB/s;去除檔案系統轉換的累贅,IOMeter 超過 SLC 快取區的寫入速度約為 112MB/s 左右,實際約在 93MB/s~124MB/s 之間跳動。

Micron Crucial 的第一次,採用 QLC 與 NVMe 的 P1 M.2 SSD 1000GB 容量實測
▲利用 HD Tune Pro 測得 SLC 快取約為 140GB 左右,快取範圍寫入速度為 1500MB/s 左右,快取之外則是 93MB/s~95MB/s。另外也可以看到控制器回收策略較為積極,因此影響讀取效能曲線。

Micron Crucial 的第一次,採用 QLC 與 NVMe 的 P1 M.2 SSD 1000GB 容量實測
▲IOMeter 連續寫入數值較高,SLC 快取範圍之外寫入效能約為 112MB/s 左右。

Crucial P1 發表會現場,行銷經理 Jonathan Weech 談到 Crucial P1 特別針對低佇列深度進行最佳化,主要針對作業系統存放區、日常應用情境而設計,在接下來許多測試之中,讀者可以發現此項趨勢,佇列深度越深,Crucial P1 表現不見得隨之增加。

首先是速食型 CrystalDiskMark 測試,Crucial P1 1000GB 按照廠商宣傳品所述,循序讀取達 2007.7MB/s,寫入則為 1740.8MB/s。ATTO Disk Benchmark 則稍微能夠看出低佇列深度對 Crucial P1 的影響,讀取最高速度均不在最長傳輸區塊長度出現。


▲CrystalDiskMark 循序讀寫可達 2007.7MB/s 和 1740.8MB/s。

Micron Crucial 的第一次,採用 QLC 與 NVMe 的 P1 M.2 SSD 1000GB 容量實測
▲ATTO Disk Benchmark 子項目 Overlapped I/O,佇列深度調整為 8,寫入最快可維持 1730MB/s 以上,讀取最快速度則位於傳輸區塊長度 128KB~1MB 之間,約為 2000MB/s 左右。

Micron Crucial 的第一次,採用 QLC 與 NVMe 的 P1 M.2 SSD 1000GB 容量實測
▲ATTO Disk Benchmark Neither 模式寫入最高將近 1700MB/s,讀取最高速則位在 24MB 位置,達 1881MB/s。

Micron Crucial 的第一次,採用 QLC 與 NVMe 的 P1 M.2 SSD 1000GB 容量實測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 得分為 10543.69 分,循序讀寫分別突破 1700MB/s 和 1500MB/s。

AS SSD Benchmark 能夠給予總分評量以及詳細的數值資訊,更內建壓縮測試檢驗主要控制晶片的演算法效能,是否受到傳輸資料可壓縮度影響。根據 Silicon Motion 控制晶片的歷史,這款 SSD 依舊照例不受影響。此測試項目總分獲得 2616 分,讀寫超過 1800MB/s 和接近 1600MB/s,4K-64 執行緒則分別為 170944IOPS 與 239459IOPS。

Micron Crucial 的第一次,採用 QLC 與 NVMe 的 P1 M.2 SSD 1000GB 容量實測
▲Crucial P1 1000GB 於 AS SSD Benchmark 獲得 2616 分,循序讀寫速度分別為 1801.38MB/s 和 1592.30MB/s。

Micron Crucial 的第一次,採用 QLC 與 NVMe 的 P1 M.2 SSD 1000GB 容量實測
▲切換至 IOPS 頁面,4K-64 執行緒讀寫效能表現為 170944IOPS 和 239459IOPS。

Micron Crucial 的第一次,採用 QLC 與 NVMe 的 P1 M.2 SSD 1000GB 容量實測
▲AS SSD Compression-Benchmark 測試結果顯示 Crucial P1 效能表現不受傳輸資料可壓縮度影響,曲線亦相當平滑。

PCMark 8 Storage 子項目測試主要以遊戲、內容創意軟體、辦公室軟體等應用模擬實際使用情境,藉此了解儲存空間在跑分軟體之外的真實情況。Crucial P1 在此獲得 568.15MB/s 的頻寬表現,甚至比部分 NVMe TLC SSD 還要優秀,證實宣傳所言不假,針對日常實際應用最佳化。

Micron Crucial 的第一次,採用 QLC 與 NVMe 的 P1 M.2 SSD 1000GB 容量實測
▲PCMark 8 Storage 出現 568.15MB/s 好成績,表示實際應用並不會落後於其它 NVMe TLC 紀錄形式 SSD。

寫入一致性測試依舊使用 IOMeter,先行對 Crucial P1 1000GB 連續寫入 2 倍容量以上資料,再以 3 小時 4K 100% 隨機寫入量測 IOPS 表現,並以 5 分鐘為單位紀錄效能資訊。長遠看來,Crucial P1 1000GB 一致性表現落於 2000IOPS 以下,但波谷呈現越來越高的趨勢,整體斜率依舊往正向發展。

Micron Crucial 的第一次,採用 QLC 與 NVMe 的 P1 M.2 SSD 1000GB 容量實測
▲Crucial P1 1000GB 在 IOMeter 寫入一致性末端呈現略微往上提升的跡象,但仍未突破 2000IOPS。

Micron Crucial 的第一次,採用 QLC 與 NVMe 的 P1 M.2 SSD 1000GB 容量實測
▲Crucial P1 1000GB 寫入一致性每 5 分鐘的詳細記錄。

Micron Crucial 的第一次,採用 QLC 與 NVMe 的 P1 M.2 SSD 1000GB 容量實測
▲IOMeter 寫入一致性測試中途溫度達 68℃,筆者建議安裝散熱片較為妥當。

Micron Crucial 的第一次,採用 QLC 與 NVMe 的 P1 M.2 SSD 1000GB 容量實測
▲IOMeter 4K 隨機 70% 寫入、30% 讀取測試項目,Crucial P1 1000GB IOPS 表現較好的佇列深度區間約在 64~2048,之後呈現下滑現象。

Micron Crucial 的第一次,採用 QLC 與 NVMe 的 P1 M.2 SSD 1000GB 容量實測
▲IOMeter 4K 隨機 70% 寫入、30% 讀取測試項目,Crucial P1 每種佇列深度的 IOPS 效能詳細資料。

NVMe 初燒入門款

目前 NVMe SSD 的價位依舊相差 SATA 6Gb/s SSD 一段不小的距離,Crucial P1 此時就是抓住使用者想要升級 NVMe 卻不想花大錢的心態,選用 QLC 降低成本,500GB 和 1000GB 版本的台灣零售價約為新台幣 3,600 元和 7,000 元,與主要對手 Intel 660p 相互比較大約在伯仲之間,效能卻好得多並同時具備 5 年保固。

瞄準入門 NVMe 使用者之外,筆者也認為此款 SSD 容量價格比值也很不錯,能夠作為輕薄型筆電(未保留 2.5” 安裝位置)的資料碟或是遊戲碟,提供相對於 SATA 6Gb/s 介面更好的讀寫效能。當然,DWPD 僅有 0.11 表示相當不適合寫入密集型使用環境,但該系列容量從 500GB 起跳,5 年日常作業要把 TBW 使用完畢也是不容易的一件事。

產品資訊

Micron Crucial P1

延伸閱讀

測試平台

  • 處理器:Intel Core i7-8700K
  • 主機板:Asus ROG Maximus XI Gene
  • 記憶體:Team Group T-Force XCALIBUR DDR4 3600 8GB x 2 @DDR4-2666
  • 系統碟:Plextor M9Pe(G) 512GB
  • 電源供應器:Seasonic Platinum SS-1000XP
  • 作業系統:Microsoft Windows 10 Pro 64bit 1803
想看小編精選的3C科技情報&實用評測文,快來加入《T客邦》LINE@查看原始文章訂閱文章
延伸閱讀
小編推薦

資料來源Micron Crucial 的第一次,採用 QLC 與 NVMe 的 P1 M.2 SSD 1000GB 容量實測
若針對此內容有任何建議,請聯繫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