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處著眼、小處著手,貼近玩家需求的 Asus ROG Thor 850P 850W 電源供應器首發測試

T客邦

435

發佈時間: 2019-10-09 10:41

更新時間: 2019-10-09 10:41

訂閱文章

近來 ASUS ROG 品牌無論是與零組件廠商合作,或是尋找代工廠設計製造,目的均是為了提供玩家整體且一致的 ROG 產品體驗。電源供應器是近期再次開拓的疆界,在台正式推出 ROG Thor 850P 與 ROG Thor 1200P,就讓我們來看看 850W 版本繼承何種 ROG 特色。

統御玩家零組件

Republic of Gamers「玩家共和國」、現在經常見到的縮寫 ROG 品牌,由 Asus 於 2006 年採用 NVIDIA nForce 晶片組製作 AMD AM2 腳位插槽主機板,大家熟悉的「敗家之眼」眼型標誌尚未出現,反而是採用 3D 立體方塊組合成 G 字樣,跟我們一同成長的資深讀者,應該對這段歷史不陌生。

ROG 品牌建立時間已超過 10 年,前數年為了替品牌打好形象基礎,重心皆放在 Asus 本業主機板身上,近年則是受到電競產業蓬勃發展,不僅以 ROG STRIX 往下銜接中階板卡產品線,還開枝散葉往更廣的零組件設備、筆記型電腦、週邊裝置邁進。其中有與其它廠商的合作案,如 Team Group DARK ROG DDR4 記憶體模組,近期更是尋找良好的代工廠商,秉持 ROG 品質推出如一體式散熱器、機殼等零組件。

如果說處理器是電腦的心臟、顯示卡是畫師的巧手,那麼這些重要器官更需要穩定的能量供應,才沒有後顧之憂一展拳腳。Asus 近日正式引薦 ROG Thor 850P 與 ROG Thor 1200P 電源供應器,並加入 ROG 產品線特殊功能功率計數器與 OLED 顯示螢幕,部分外殼更設計相容 Aura Sync 的 RGB LED。筆者這次商借 850W 版本進行評測,接下來就讓我們進入這款產品的深入分析,看看在這片新領域是否能不辜負 ROG 之名。

ROG Thor 850W 採用近期 ROG 系列產品一致的外盒設計風格,惟電源供應器本體與印刷底色均為黑色,玩家可得張大眼睛看清楚
▲ROG Thor 850W 採用近期 ROG 系列產品一致的外盒設計風格,惟電源供應器本體與印刷底色均為黑色,玩家可得張大眼睛看清楚。

外盒背面底部以全彩印刷,分區介紹該 ROG Thor 電源供應器的特色
▲外盒背面底部以全彩印刷,分區介紹該 ROG Thor 電源供應器的特色。

掀起 ROG Thor 盒裝依舊有著迎賓設計,電源供應器本體與<a href=線材等零配件分成 2 個紙盒擺放" width="720" height="480">
▲掀起 ROG Thor 盒裝依舊有著迎賓設計,電源供應器本體與線材等零配件分成 2 個紙盒擺放。

零配件包提供一次性束線帶、魔鬼氈束線帶、固定螺絲、理線梳、CableMod 8 折券,敗家之眼金屬貼紙當然不能放過
▲零配件包提供一次性束線帶、魔鬼氈束線帶、固定螺絲、理線梳、CableMod 8 折券,敗家之眼金屬貼紙當然不能放過。

理線梳提供 2 個 24pin、6 個 8pin、2 個 6pin 黑色版本,由 CableMod 製造
▲理線梳提供 2 個 24pin、6 個 8pin、2 個 6pin 黑色版本,由 CableMod 製造。

Asus ROG Thor 850P 規格

  • 尺寸標準:ATX(深度 160mm)
  • 輸出功率:850W、80 PLUS Platinum
  • 散熱風扇:135mm、雙滾珠軸承
  • 接頭:ATX 20+4pin、ATX/EPS 12V 4+4pin x 2、PCIe 6+2pin x 4、SATA x 10、Molex 4pin x 5、Berg 4pin x 1
  • 其它:功率計數器、RGB LED、可卸式風扇保護網

導入功率計數器

ROG Thor 850P 採用標準 ATX 外型,深度僅有 160mm,除非機殼內部零組件安裝位置相當緊湊,否則應該都可以安裝這款電源供應器。唯一需要注意的是,機殼電源供應器安裝區最好沒有飾蓋或者飾蓋能夠拆卸,縷空飾蓋也是可接受的方案,以便讓功率計數器 OLED 顯示螢幕和 RGB LED 眼型標誌露出。

ROG Thor 850P 電源供應器採用標準 ATX 規格,深度為 160mm,其中 1 角削除並印製 Thor 字樣,具有 RGB LED 燈光效果
▲ROG Thor 850P 電源供應器採用標準 ATX 規格,深度為 160mm,其中 1 角削除並印製 Thor 字樣,具有 RGB LED 燈光效果。

此側安裝功率計數器 OLED 螢幕與 RGB LED 燈光,使用者須注意機殼設計是否會影響顯示效果
▲此側安裝功率計數器 OLED 螢幕與 RGB LED 燈光,使用者須注意機殼設計是否會影響顯示效果。

ROG Thor 850P 另外一側則以銀漆印製型號與 ROG 眼型標誌
▲ROG Thor 850P 另外一側則以銀漆印製型號與 ROG 眼型標誌。

規格貼紙位於風扇入風處的對側,+12V 功率輸出可達 850W 以上,並通過 80 PLUS 白金牌轉換效率認證,也通過 Cybenetics ETA-A 級轉換效率與 LAMBDA-A+ 噪音等級
▲規格貼紙位於風扇入風處的對側,+12V 功率輸出可達 850W 以上,並通過 80 PLUS 白金牌轉換效率認證,也通過 Cybenetics ETA-A 級轉換效率與 LAMBDA-A+ 噪音等級。

ROG Thor 於風扇入風處採用金屬防護蓋設計,並且能夠單獨卸下以便清理堆積的灰塵。出風口採用蜂巢網狀結構,並設有風扇低溫停轉按鈕,按鈕浮上時可關閉停轉功能,壓下啟動時的起轉溫度約為 50℃。

此外由於 ATX 電源供應器固定螺絲位置並非相對中心映射,而是有著些許錯位,因此 ROG Thor 系列電源供應器自行新增正、反相差 180 度的固定鎖點,不依靠機殼設計,以最大程度確保 OLED 螢幕固定在正確的方向。若是讀者較常閱讀電源供應器相關資訊,僅依靠風扇停轉按鈕以及模組化面板設計,即可猜出這款為 Asus 採用 SEASONIC 電源供應器架構並客製化的產品。

ROG Thor 系列風扇入風處採用金屬條狀設計,縷空長度較長有可能掉落異物須注意,其上再以亮面黑漆形式印製 ROG 眼形圖案
▲ROG Thor 系列風扇入風處採用金屬條狀設計,縷空長度較長有可能掉落異物須注意,其上再以亮面黑漆形式印製 ROG 眼形圖案。

卸除固定金屬網的 6 顆螺絲,即可卸下並清理風扇葉面灰塵髒汙
▲卸除固定金屬網的 6 顆螺絲,即可卸下並清理風扇葉面灰塵髒汙。

散熱出風口安排風扇低溫停轉功能控制按鈕與單切開關,螺絲鎖點支援正、反雙向安裝,並於一隅貼上 Republic of Gamers 金屬銘牌
▲散熱出風口安排風扇低溫停轉功能控制按鈕與單切開關,螺絲鎖點支援正、反雙向安裝,並於一隅貼上 Republic of Gamers 金屬銘牌。

ROG Thor 850P 模組化線材面板安排 1 個 ATX 24pin、5 個 CPU/PCIe、4 個週邊裝置插座,左方 2pin 插座用以輸入可定址 RGB 控制訊號
▲ROG Thor 850P 模組化線材面板安排 1 個 ATX 24pin、5 個 CPU/PCIe、4 個週邊裝置插座,左方 2pin 插座用以輸入可定址 RGB 控制訊號。

隨包裝附贈 2 條可定址 RGB 訊號轉接線材,相容各大主機板廠與控制器的插座形式
▲隨包裝附贈 2 條可定址 RGB 訊號轉接線材,相容各大主機板廠與控制器的插座形式。

CableMode 獨立線材

模組化線材使用 ROG 不織布包收納,內含 2 組線材,其中 1 組為常見的扁平化設計,850W 版本提供 3 條 SATA 電源線、2 條 Molex 4pin 電源線、1 條 Molex 4pin 轉 Berg 4pin 線材,詳細線材長度與插頭數量請見下方整理規格。

另外 1 包線材則包含 1 條 ATX 20+4pin、2 條 ATX/EPS 4+4pin、2 條 PCIe 6+2pin,均由知名 CableMod 所提供,各條線材使用獨立的傘兵繩包覆設計,能夠搭配附屬零配件理線梳達成相當美觀的整線效果;這組線材若在 CableMod 獨立購買要價美金 49.9 元,還少了 1 條 ATX/EPS 4+4pin。不過筆者認為既然已掛名 ROG,部分線身可以改採紅色外觀點綴,全部都是採用黑色略顯單調。

圖片左上角不織布包收納模組化線材
▲圖片左上角不織布包收納模組化線材。

線材分為 2 大包,右方為週邊裝置扁平化線材,左方收納 CableMod 線材以及 1 條使用編織網包覆的 PCIe 6+2pin 線材
▲線材分為 2 大包,右方為週邊裝置扁平化線材,左方收納 CableMod 線材以及 1 條使用編織網包覆的 PCIe 6+2pin 線材。

SATA 電源線材共有 3 條,提供 10 個插頭,線材中央採用 90 度刺破型,尾端則與線身平行
▲SATA 電源線材共有 3 條,提供 10 個插頭,位於線材中央的插頭採用 90 度刺破型,尾端則與線身平行。

Molex 4pin 透過 2 條線材提供 5 個插頭,均為省力易拔設計
▲Molex 4pin 透過 2 條線材提供 5 個插頭,均為省力易拔設計。

Berg 4pin 則由 Molex 4pin 轉接線提供 1 個插頭
▲Berg 4pin 由 Molex 4pin 轉接線提供 1 個插頭。

1 條 PCIe 線材具備 2 個 PCIe 6+2pin 插頭,採用編織網包覆線身,針腳鍍金並於接近插頭處增設電容,強化瞬態反應並可減輕顯示卡電感囂叫現象
▲1 條 PCIe 線材具備 2 個 PCIe 6+2pin 插頭,採用編織網包覆線身,針腳鍍金並於接近插頭處增設電容,強化瞬態反應並可減輕顯示卡電感囂叫現象。

ATX 20+4pin 線材採用 CableMod 版本,各線採用獨立傘兵繩包覆
▲ATX 20+4pin 線材採用 CableMod 版本,各線採用獨立傘兵繩包覆。

2 條 ATX/EPS 12V 也是 CableMod 所製造,依照該廠的說明,線身均為 18AWG 規格
▲2 條 ATX/EPS 12V 4+4pin 也是 CableMod 所製造,依照該廠的說明,線身均為 18AWG 規格。

2 條 PCIe 6+2pin CableMod 版本,單一線材僅安排 1 個 PCIe 6+2pin 插頭
▲2 條 PCIe 6+2pin CableMod 版本,單一線材僅安排 1 個 PCIe 6+2pin 插頭。

ROG Thor 850P 線材長度以及規格一覽表
▲ROG Thor 850P 線材長度以及規格一覽表。

市電電源線徑為 3 x 2.0mm2
▲市電電源線徑為 3 x 2.0mm2

(下一頁:FOCUS PLUS Platinum 電路設計)

FOCUS PLUS Platinum 電路

卸下 ROG Thor 850P 金屬外殼,依照電路設計與用料即可確切判斷本產品由 Asus 和 Seasonic 合作,採用 FOCUS PLUS Platinum 電路結構客製化而成。因應功率計數器與 RGB LED 燈光效果需求,於側邊增列 1 片電路板,市電輸入先行進入這片電路板統計輸入功率,因此 OLED 顯示的功率資訊,除了後端電腦零組件耗電量亦包含電壓轉換逸失能量。

內部電路板正面,可以觀察到輸入 EMI 濾波至 APFC 零件安裝位置相較 FOCUS PLUS Platinum 略有不同
▲內部電路板正面,可以觀察到輸入 EMI 濾波至 APFC 零件安裝位置相較 FOCUS PLUS Platinum 略有不同。

電路板背面採用紅色防焊漆,多數控制晶片安排於此
▲電路板背面採用紅色防焊漆,多數控制晶片安排於此,並於大電流路徑覆錫。

市電輸入側先行經過子電路板,透過 Allegro MicroSystems ACS725KMA 電流感應 IC 獲取資訊,同時也將藍色的突波吸收器焊在此電路板
▲市電輸入先行經過子電路板,透過 Allegro MicroSystems ACS725KMA 電流感應 IC 獲取資訊,同時也將藍色的突波吸收器焊在此電路板。

子電路板尚有 Atmel(已被 Microchip 收購) ATSAM4N8A Cortex-M4 微控制器,負責電流感應 IC 輸出數值 AD 轉換判讀與控制 OLED
▲子電路板尚有 Atmel(已被 Microchip 收購) ATSAM4N8A Cortex-M4 微控制器,負責電流感應 IC 輸出數值 AD 轉換判讀與控制 OLED。

市電輸入第一級濾波 1 個 Cx 和 2 個 Cy 電容直接採用電路板焊在插座後方,Cx 電容另外安排 1 顆 IC 負責洩放斷電後殘存的能量。此後經過電流統計、突波吸收器、第一級濾波電感和第二級濾波之後,進入橋式整流器整流。

APFC 採用 Champion Microelectronic CM6500 控制器,2 個功率電晶體與 1 個蕭特基二極體採用 Infineon IPB60R125CP 和 Cree C3D08060A,而 APFC 電路附近還有 1 個負溫度係數電阻負責抑制湧浪電流,加上 1 個繼電器於開機後斷開負溫度係數電阻,避免電阻持續消耗能量與維持頻繁開、關機的保護效果。

第一級 EMI 濾波 Cx、Cy 電容直接焊在插座後方,並有 1 顆 IC 負責洩放斷電後電容殘存的能量
▲第一級 EMI 濾波 Cx、Cy 電容直接焊在插座後方,並有 1 顆 IC 負責洩放斷電後電容殘存的能量。

第一級 EMI 濾波電感與第二級 EMI 濾波位於主要電路板,黑色熱縮套包覆零件為保險絲
▲第一級 EMI 濾波電感與第二級 EMI 濾波位於主要電路板,黑色熱縮套包覆零件為保險絲。

2 個橋式整流器以並聯方式夾住 ROG Thermal Solution 散熱片,因角度關係無法判斷型號
▲2 個橋式整流器以並聯方式夾住 ROG Thermal Solution 散熱片,因角度關係無法判斷型號。

APFC 控制器為 CM6500
▲APFC 控制器為 CM6500。

APFC 功率電晶體和蕭特基二極體選用 IPB60R125CP 和 C3D08060A,功率電晶體閘級均安裝磁環降低電磁波輻射干擾,綠色圓餅形狀零件為負溫度係數電阻,其左方黑色方塊物體為繼電器,開、關機時會發出作動「答」聲響
▲APFC 功率電晶體和蕭特基二極體選用 IPB60R125CP 和 C3D08060A,功率電晶體閘級均安裝磁環降低電磁波輻射干擾,綠色圓餅形狀零件為負溫度係數電阻,其左方黑色方塊物體為繼電器,開、關機時會發出作動「答」聲響。

值得注意的是,負責儲存電量的 bulk 大電容,竟然採用了 Hitachi Chemical HU 系列 820μf 規格,容量相對 FOCUS PLUS Platinum 850W 的 650μf 多出 26% 以上,看來 ROG Thor 850P 能夠擁有更長的保持時間(hold-up time),對於身處供電品質不佳地區、市電容易瞬斷的玩家是個不錯的特色。

大電容選用 820μf 容量規格,相對應的 FOCUS PLUS Platinum 850W 僅有 650μf,可以期待 ROG Thor 850P 提供更長的保持時間
▲大電容選用 820μf 容量規格,相對應的 FOCUS PLUS Platinum 850W 僅有 650μf,可以期待 ROG Thor 850P 提供更長的保持時間。

ROG Thor 850P 沿用全橋 LLC 諧振同步整流 +12V 電路結構,採用 CM6901 控制器進行控制,全橋需要的 4 顆 IPA50R199CP 功率電晶體以兩兩分組方式,各自鎖上獨立的散熱片,4 顆 Nexperia PSMN1R4-40YLD MOSFET 則分成 2 組焊接於電路板背面,負責 +12V 同步整流,電路板正面相對應處再輔以金屬散熱片排除廢熱。

全橋 LLC 諧振同步整流 +12V 由 CM6901 負責
▲全橋 LLC 諧振同步整流 +12V 由 CM6901 負責。

4 顆 IPA50R199CP 以兩兩分組方式,各自安裝 1 片散熱片
▲4 顆 IPA50R199CP 以兩兩分組方式,各自安裝 1 片散熱片。

4 顆 PSMN1R4-40YLD 安排在電路板背面,負責 +12V 同步整流
▲4 顆 PSMN1R4-40YLD 安排在電路板背面,負責 +12V 同步整流。

+12V 同步整流正面加裝許多散熱片,部分散熱片同時作為電流傳遞路徑之用
▲+12V 同步整流正面加裝許多散熱片,部分散熱片同時作為電流傳遞路徑之用。

+12V 同步整流 MOSFET 後端採用 CLC Π 型濾波結構,選擇 6 顆 Nichicon 導電性高分子鋁固態電容 470μf 與 Nippon Chemi-Con KY 系列長壽命電解電容 2200μf。DC 轉換 +3.3V 和 +5V 也因為高頻開關需求,輸入、輸出電容分別採用 Nichicon 固態電容 270μf 與 5000 小時壽命版本 FP5K 固態電容 560μf。模組化插座電路板直接穿透插入主要電路板,以焊錫固定不使用電線連接,部分則以金屬條乘載電流通過,模組化插座電路板更有多顆電解、固態電容進行最後的濾波儲能工作。

+3.3V 與 +5V 由 +12V 直流轉換而來,轉換電路以子板方式直接插入主電路板,並以焊錫固定
▲+3.3V 與 +5V 由 +12V 直流轉換而來,轉換電路以子板方式直接插入主電路板,並以焊錫固定。

模組化輸出插座電路板也以子版方式直接插入電路板,並以金屬條連結電流通過路徑,其上安排多顆電解、固態電容,數量相對 FOCUS PLUS Platinum 850W 多更多
▲模組化輸出插座電路板也以子版方式直接插入電路板,並以金屬條連結電流通過路徑,其上安排多顆電解、固態電容,數量相對 FOCUS PLUS Platinum 850W 多更多。

+5Vsb 最高可輸出 3A 電流,轉換電路躲在大電容後方,選用 Excelliance MOS EM8569 轉換器
▲+5Vsb 最高可輸出 3A 電流,轉換電路躲在大電容後方,選用 Excelliance MOS EM8569 轉換器。

安全保護機制除了依靠各控制晶片的故障安全機制,另外於電路板背面加裝 Weltrend WT7527V 監控晶片,Power Good 訊號由此晶片輸出。ROG Thor 850P 保護機制一共安排過功率 OPP、過電壓 OVP、短路 SCP、過電流 OCP、過熱 OTP 等,官方網站與產品外盒均未提及低電壓 UVP 保護。經過與 Asus 內部確認之後,低電壓 UVP 保護功能確實存在,與 FOCUS PLUS Platinum 850W 相同,只是宣傳與包裝不知怎麼地遺漏了。

WT7527V 為電源供應器監控晶片
▲WT7527V 為電源供應器監控晶片。

散熱風扇選擇直徑 135mm、雙滾珠軸承的 Power Logic PLA13525B12M,IP5x 防塵最高轉速 2000RPM,依據 ROG Thor 850P 內部溫度調整轉速
▲散熱風扇選擇直徑 135mm、雙滾珠軸承 Power Logic PLA13525B12M,IP5x 防塵最高轉速 2000RPM,依據 ROG Thor 850P 內部溫度調整轉速。

(下一頁:負載電壓變化實測)

電壓穩定、不慍不火

最後的實際裝機測試,請出實體核心數量達 32 核心的 AMD Ryzen Threadripper 2990WX 處理器,顯示卡則是選擇 EVGA GeForce RTX 2080 Ti FTW3 Ultra Gaming,其餘零組件請見文末。由於 ROG Thor 850P 自備功率計數器,筆者此次就不另行請出變電家,但就實際測試數值來看,低瓦數輸出時 ROG Thor 850P 量測結果相較變電家低 1W,越接近 850W 量測結果則為 ROG Thor 850P 多出 1W。

測試平台待機與燒機時的耗電量。(上方為待機約 96W,下方為燒機約 667W)
▲測試平台待機與燒機時的耗電量。(上方為待機約 96W,下方為燒機約 667W)

燒機軟體選用 AIDA64 內建的測試程式,並勾選 FPU 與 GPU。待機時耗電量約為 96W,各組電壓值分別為 +3.33V、+5.00V、+12.07V,偏移標準值 0%、0%、0.6%,且各組電壓平穩不跳動,算是相當優秀的表現。

燒機時,各組電壓均有微幅成長,似乎有點線損補償的意味,分別為 +3.37V、+5.04V、+12.15V,偏移值約為 1.2%、0.8%、1.25%,控制能力在水準之上。這其中除了 +12V 偶爾會飄移 0.1V 至 +12.16V 之外,其餘 +3.3V 和 +5V 電壓值並不會上下起伏跳動,整體表現良好。

+3.3V 待機與燒機的電壓量測值。(左方為待機,右方為燒機,以下亦同)
▲+3.3V 待機與燒機的電壓量測值。(左方為待機,右方為燒機,以下亦同)

+5V 待機與燒機的電壓量測值
▲+5V 待機與燒機的電壓量測值。

+12V 待機與燒機的電壓量測值
▲+12V 待機與燒機的電壓量測值。

燒機測試同時注意電源供應器的出風口溫度與風扇噪音,在室溫 25℃ 環境,人肉測試出風口溫度並不會溫熱,甚至與 Windows 10 桌面待機時無異,風扇也同時維持在低檔轉速,唯有緊貼風扇護網才可約略聽到噪音。當然,燒機時一體式水冷風扇與顯示卡風扇的噪音大得多,ROG Thor 850P 風切聲可以拋諸腦後,內部零組件也不會因為負載變化而發出滋滋聲響。


▲ROG Thor 850P 開機 OLED 動畫示意影片。

向玩家靠攏的風格之作

原本筆者認為 ROG Thor 850P 只是 FOCUS PLUS Platinum 850W 的換殼版本,實際拆卸與測試之後發現並不止於此。除了電競應有 RGB LED 和提供資訊 OLED 功率計數器之外,同時為此安排正、反螺絲鎖孔,也終於有廠商讓使用者自行拆卸風扇護網,使用一段時日的清潔工作變得更簡單。

內部電路架構雖然沒有如 ROG Thor 1200P 採用更高階的 PRIME Platinum,卻也選擇了 FOCUS PLUS Platinum 架構,零組件排列經過最佳化長度縮減至 160mm,而 ROG Thor 1200P 則為 190mm。內部零組件透過 Asus 要求客製化,新增 1 片電路板負責 RGB LED 和 OLED 螢幕,APFC 儲能大電容從 650μf 升級至 850μf,模組化插座電路板也提供更多的固態電容,遑論單獨購買分別要價美金 49.9 元和 11.9 元以上的 CableMod 線材和理線梳。

ROG Thor 850P 和 ROG Thor 1200P 即日起陸續在台灣上市,建議售價分別為新台幣 7,490 元和 9,890 元,享有 10 年保固,OLED 和 RGB LED 則為 3 年。若與這 2 款的 Seasonic 原始設計價格比較,後者顯得相當划算,ROG Thor 850P 則大約多出 2,500 元的價格,但仔細比較用料過後可以發現 ROG Thor 850P 客製化提升程度較大。

Asus 很聰明地推出 850W 和 1200W 級距,大約是 1 張頂級顯示卡用電量的差距,而非如一般電源供應器廠商以 100W 為單位切割市場。上市初期 Asus 更加強宣傳力道,上網登記發票與產品序號即可獲得 1 頂白色 ROG X SOL 安全帽,市價將近新台幣 3,000 元。筆者認為電源供應器屬於不太會降價的產品,若是玩家喜歡這款外觀風格與穩定的輸出品質,在第一時間入手加計贈品反而比晚買折扣更優惠。

產品資訊

Asus ROG Thor 850P

測試平台

  • 處理器:AMD Ryzen Threadripper 2990WX
  • 主機板:MSI MEG X399 Creation
  • 記憶體:Micron Crucial Ballistix Sport AT DDR4-3000 8GB x 4 @DDR4-2933
  • 顯示卡:EVGA GeForce RTX 2080 Ti FTW3 Ultra Gaming
  • 系統碟:Plextor M9PeGN 512GB
  • 作業系統:Microsoft Windows 10 Pro 64bit 1803
想看小編精選的3C科技情報&實用評測文,快來加入《T客邦》LINE@查看原始文章訂閱文章
延伸閱讀
小編推薦

資料來源大處著眼、小處著手,貼近玩家需求的 Asus ROG Thor 850P 850W 電源供應器首發測試
若針對此內容有任何建議,請聯繫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