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空間規劃很重要,GIGABYTE X570 I AORUS Pro WiFi Mini-ITX 主機板搭載 8 相供電規模

T客邦

756

發佈時間: 2019-10-09 12:15

更新時間: 2019-10-09 12:15

訂閱文章

MINI-ITX 版型主機板說簡單也不簡單,170mm 見方須擺設足夠多的零件,又要同時兼顧配置合理性。GIGABYTE 近期採用 AMD X570 晶片組推出 X570 I AORUS PRO WiFi,各項零件擺放位置經過仔細考量,可安裝 2 個 M.2 2280 SSD,更塞入 8 相處理器供電轉換,單相使用 PowIRstage 耐電流 70A。

Mini-ITX 首重空間配置

Mini-ITX 主機板 170 x 170(mm)空間配置範圍不足,中、低階產品線因 I/O 數量與功能有限,比較容易做出取捨,遇到高階、旗艦級款式則相對複雜,須將最多功能盡量塞入,以饗此等級消費者的胃口。與此同時,各個硬體零件擺放位置亦需合理,這不僅影響到裝機順暢度,更重要的是處理器散熱器相容性。

目前檯面上已知 ASRock、Asus、GIGABYTE 各自推出 1 片採用 AMD X570 晶片組 Mini-ITX 主機板;ASRock X570 Phantom Gaming-ITX/TB3 相當特殊,整合 Thunderbolt 3 並採用 Intel LGA115x 散熱器固定孔位,但散熱片設計未能向四周退縮。

Asus ROG Strix X570-I Gaming 和 GIGABYTE X570 I AORUS Pro WiFi 等級應該在伯仲之間,前者處理器核心供電轉換採用 4 相設計,每相並聯 2 個 TDA2147,後者採用 6 相設計,每相同樣使用 1 個 TDA21472。編輯部先行借測 X570 I AORUS Pro WiFi,X570 晶片組上方僅安排 1 個 M.2 插槽,讓散熱片高度不至於和 I/O 背板平行,同時也提供 2 組 HDMI 2.0 和 1 組 DisplayPort 1.2,支援 3 螢幕同時輸出 4K@60Hz,亦具備免處理器、免記憶體更新 UEFI BIOS 功能。

▲ GIGABYTE X570 I AORUS Pro WiFi 位於高階產品線,產品外盒也設計得相較一般 Mini-ITX 來得更大一些。GIGABYTE X570 I AORUS Pro WiFi 位於高階產品線,產品外盒相較一般 Mini-ITX 來得更大一些。

▲ X570 I AORUS Pro WiFi 盒裝底部採用近期設計風格,將主要特色放大說明,左下角一隅則詳列該主機板規格。X570 I AORUS Pro WiFi 盒裝底部採用近期設計風格,將主要特色放大說明,左下角一隅則詳列該主機板規格。

▲ 包裝零配件除了必備的說明書、保證書、驅動程式與公用程式光碟,尚有 2 條 SATA 線材、RGB 延長線、無線網路天線、導熱墊、AORUS 金屬盾形貼紙。包裝零配件除了必備的說明書、保證書、驅動程式與公用程式光碟,尚有 2 條 SATA 線材、RGB 延長線、無線網路天線、導熱墊、AORUS 金屬盾形貼紙。

▲ X570 I AORUS Pro WiFi 主機板本人正面照。X570 I AORUS Pro WiFi 主機板本人正面照。

▲ X570 I AORUS Pro WiFi 主機板背面具備金屬飾板,此金屬飾板有著些許設計巧思。X570 I AORUS Pro WiFi 主機板背面具備金屬飾板,此金屬飾板有著些許設計巧思。

GIGABYTE X570 I AORUS Pro WiFi 規格

  • 尺寸版型:Mini-ITX(170 x 170(mm))
  • 晶片組:AMD X570
  • 支援處理器:AMD 2nd/3rd Gen Ryzen、1st/2nd Gen Ryzen with Radeon Vega
  • 記憶體插槽:2 組(雙通道),DDR4-2133∕2400∕2667∕2933∕3200、DDR4-4400+(超頻),ECC,無緩衝
  • 介面擴充槽:PCIe 4.0 x16 x 1、
  • 儲存裝置介面:SATA 6Gb/s x 4、M.2 x 2(M key、2260∕2280、PCIe 4.0 x4/SATA 6Gb/s)
  • 背板 I/O:DisplayPort x 1、HDMI x 2、USB 3.2 Gen1 x 4、RJ45 x 1、USB 3.2 Gen2 x 1、USB 3.2 Gen2x1 Type-C x 1、3.5mm x 5
  • 附件:SATA 線材 x 2、RGB LED 延長線 x 1、無線網路天線 x 1、AORUS 貼紙 x 1、導熱墊 x 1

安裝干涉最小化

環顧整張 X570 I AORUS Pro WiFi 主機板,首先可以發現過往 GIGABYTE Mini-ITX 版型喜歡東 1 個、西 1 個擺放的插槽或是針腳,如今幾乎全部整合在記憶體插槽的右手邊,如 ATX 24pin、前置面板針腳、4 個 SATA 6Gb/s、USB 2.0/3.2 Gen1 各 1 組、+12V RGB LED 燈條針腳、1 組 SYS_FAN1 系統風扇,只剩下數位可定址 +5V、D、G 針腳位於記憶體插槽和晶片組中間,而前置音效針腳則同樣位於音效晶片附近。

按照多數 Mini-ITX 機殼的邏輯,機殼面板線材並不會保留相當長度,若是玩家講究整線美觀,以往散落在主機板各處的針腳、連接埠,容易因為機殼線材長度不足,出現無法按照機殼縫隙走線的情形,甚至是橫跨整張主機板的狀況。X570 I AORUS Pro WiFi 將針腳擺在接近多數機殼前方的位置,比較不用擔心線材過短,更可兼顧安裝順暢性。

▲ X570 I AORUS Pro WiFi 將絕大多數針腳、連接埠擺在記憶體插槽右手邊,安裝步驟更為順暢,亦無須擔心 Mini-ITX 機殼線材預留長度過短等問題。X570 I AORUS Pro WiFi 將絕大多數針腳、連接埠擺在記憶體插槽右手邊,安裝步驟更為順暢,亦無須擔心 Mini-ITX 機殼線材預留長度過短等問題。

GIGABYTE 所有 AMD X570 晶片組主機板背板 I/O 採用此世代設計標準,背部 I/O 金屬擋板直接和主機板結合,簡化安裝步驟並消彌鋒利邊緣割傷的可能性,同時也將處理器供電轉換區 MOSFET 散熱片與 I/O 飾板結合,最大化散熱片並兼顧視覺外觀。

與此同時,處理器供電轉換散熱片往背部 I/O 處退縮,退縮程度和處理器插槽中心至記憶體插槽相同,左右大約是 52mm~53mm 之間,將近 11 公分的距離可容納大型高塔散熱器,或是中塔型前後各自加裝 1 個風扇。

▲ X570 I AORUS Pro WiFi 處理器插槽中央算起,左右相距供電轉換散熱片、記憶體插槽約為 52mm~53mm。X570 I AORUS Pro WiFi 處理器插槽中央算起,左右相距供電轉換散熱片、記憶體插槽約為 52mm~53mm。

晶片組散熱器高度干涉狀況,從處理器插槽平面算起約為 25.7mm 左右,距離背板 I/O 尚有約 15mm 距離,再加上處理器供電轉換區散熱片斜角退縮,因此可安裝散熱片高度較低的處理器散熱器。

▲ 從處理器插槽平面算起,X570 I AORUS Pro WiFi 晶片組與 M.2 散熱模組高度約 25.7mm,與背板 I/O 高度相差 15mm。從處理器插槽平面算起,X570 I AORUS Pro WiFi 晶片組與 M.2 散熱模組高度約 25.7mm,與背板 I/O 高度相差 15mm。

▲ 處理器供電轉換散熱片另外施作斜角設計,亦能夠加大處理器散熱器相容性。處理器供電轉換散熱片另外施作斜角設計,亦能夠加大處理器散熱器相容性。

▲ 近期中、高階顯示卡喜歡加上金屬背板,X570 I AORUS Pro WiFi 晶片組與 M.2 散熱模組在此也有退縮,從介面卡電路板算起可容納約 5.5mm。近期中、高階顯示卡喜歡加上金屬背板,X570 I AORUS Pro WiFi 晶片組與 M.2 散熱模組在此也有退縮,從介面卡電路板算起可容納約 5.5mm。

由於 X570 I AORUS Pro WiFi 定位在高階產品線,GIGABYTE 同樣替這張主機板安排背部金屬飾板,一部分透過導熱墊肩負處理器供電轉換區散熱工作,一部分更替處理器背部區域開設更大範圍的空間。此舉是為了迎合部分處理器散熱器,AMD 與 Intel 平台共用背板設計之故,需要有額外的空間收納 Intel 平台正方形形狀突出區域。

▲ X570 I AORUS Pro WiFi 背部金屬飾板除了美觀、保護背部焊接零件之外,亦透過導熱墊負責處理器供電轉換區散熱工作。X570 I AORUS Pro WiFi 背部金屬飾板除了美觀、保護背部焊接零件之外,亦透過導熱墊負責處理器供電轉換區散熱工作。

▲ 處理器背部金屬飾板開設更大的區域,主因為容納散熱器 AMD、Intel 平台共用背板之故。處理器背部金屬飾板開設更大的區域,主因為容納散熱器 AMD、Intel 平台共用背板之故。

6+2 相設計

Mini-ITX 版型寸土寸金,負責處理器核心與 SoC 供電轉換控制的數位多相控制器,位於 AM4 散熱器扣具支架之下,為 InternatIONal Rectifier(已被 Infineon 收購)IR35201,最多可輸出 2MHz/8 相 PWM 訊號,輕載時可降低至單相、雙相等動態數量增加轉換效率,於 X570 I AORUS Pro WiFi 則是設定成 6 相+2 相,前者負責處理器核心,後者為處理器 SoC 和內建顯示繪圖。

▲ IR35201 數位多相控制器晶片,最多可輸出 8 相 PWM 訊號,於 X570 I AORUS Pro WiFi 則是設定成 6 相+2 相。IR35201 數位多相控制器晶片,最多可輸出 8 相 PWM 訊號,於 X570 I AORUS Pro WiFi 則是設定成 6 相+2 相。

處理器核心供電轉換部分,總共安排 6 相規模,單相由 1 個 TDA21472 負責,內建驅動器和上、下橋 MOSFET,以及電流與溫度監測回報機制,最大耐電流為 70A;TDA21472 同樣使用在自家旗艦 X570 AORUS Extreme 主機板身上,但雙方使用目的略有不同,X570 I AORUS Pro WiFi 是為了在有限面積之下,盡量擠出夠多的功率供應,以便應付未來實體十六核心的 Ryzen 9 3950X。

▲ X570 I AORUS Pro WiFi 處理器核心供電轉換共安排 6 相規模,單相使用 1 個 TDA21472,最大耐電流 70A。X570 I AORUS Pro WiFi 處理器核心供電轉換共安排 6 相規模,單相使用 1 個 TDA21472,最大耐電流 70A。

SoC 和內建顯示繪圖部分,供電轉換安排雙相規模,單相使用 1 個 IR3553 PowIRstage,同樣整合驅動器、上、下橋 MOSFET,以及電流偵測功能,最大支援 40A 電流。處理器核心與 SoC 供電每相後端均串接 1 個 0.15μH 電感,核心 6 相並聯 9 顆 APAQ 導電性高分子鋁電解電容(堆疊型)330μf,SoC 雙相則是 5 顆,處理器插槽電路板正、反面理所當然安排許多 MLCC 積層陶瓷電容。

▲ 處理器 SoC 供電轉換安排雙相規模,單相使用 1 個 IR3550,耐電流 40A。處理器 SoC 供電轉換安排雙相規模,單相使用 1 個 IR3553,耐電流 40A。

▲ 處理器供電轉換單相後端串接 1 個 0.15μH 電感,並各自安排 9 顆和 6 顆 APAQ 導電性高分子鋁電解電容(堆疊型)於核心和 SoC(部分 APQA 電容位於主機板背面)。處理器供電轉換單相後端串接 1 個 0.15μH 電感,並各自安排 9 顆和 6 顆 APAQ 導電性高分子鋁電解電容(堆疊型)於核心和 SoC(部分 APAQ 電容位於主機板背面)。

▲ 因 Mini-ITX 面積有限,X570 I AORUS Pro WiFi 處理器 +12V 輸入並未安排電感濾波,而是交由 4 顆 Nichicon FPCAP 導電性高分子固態電解電容 270μf 負責。因 Mini-ITX 面積有限,X570 I AORUS Pro WiFi 處理器 +12V 輸入並未安排電感濾波,而是交由 4 顆 Nichicon FPCAP 導電性高分子固態電解電容 270μf 負責。

記憶體主要 VDD 供電採用單相設計,對於 DDR4 記憶體綽綽有餘,同步降壓 PWM 控制器為 Richtek RT8120,MOSFET 相對於自家 ATX 版型的 NTMFS4C10N,這張 Mini-ITX 因空間有限,改採 μ8FL 封裝尺寸較小的 NTTFS4C10N,上、下橋各由 1 個負責,後端接上 1 個 1μH 電感和並聯 2 個 Panasonic 導電性高分子鉭固態電容 330μf。

▲ X570 I AORUS Pro WiFi Mini-ITX 版型空間有限,記憶體主要 VDD 供電採用單相設計,由 RT8120 控制上、下橋各 1 個小型化封裝 NTTFS4C10N。X570 I AORUS Pro WiFi Mini-ITX 版型空間有限,記憶體主要 VDD 供電採用單相設計,由 RT8120 控制上、下橋各 1 個小型化封裝 NTTFS4C10N。

正反 2 組 PCIe Gen4 插槽

X570 I AORUS Pro WiFi 於正面 M.2 插槽空間採用堆疊設計,最下方為 X570 晶片組,接著疊覆 1 層散熱片,再放上 M.2 插槽空間(連接至處理器),最上層則是散熱片和 30mm 風扇。此 30mm 風扇直接吹拂 M.2 SSD 和 X570 晶片組散熱片,預設溫控機制來源為晶片組溫度,使用者也可以透過 UEFI 介面自行調整溫度與轉速對應曲線。

▲ 主機板正面 M.2 2260/2280 插槽堆疊於 X570 晶片組上方,並安排散熱片與風扇加強散熱。主機板正面 M.2 2260/2280 插槽堆疊於 X570 晶片組上方,並安排散熱片與風扇加強散熱。

▲ 30mm 風扇為 Everflow R123510BM,雙滾珠軸承設計增加耐用性,最高轉速為 7500RPM,預設值由晶片組溫度控制轉速。30mm 風扇為 Everflow R123510BM,雙滾珠軸承設計增加耐用性,最高轉速為 7500RPM,預設值由晶片組溫度控制轉速。

這張主機板於背面設有 1 個 M.2 插槽,同樣支援 PCIe 4.0 x4 通道或是 SATA 6Gb/s,並銜接至 X570 晶片組。由於主機板背部空間有限,無法另外安裝散熱片,因此 GIGABYTE 於盒裝內附 1 片導熱墊,讓 M.2 SSD 可透過主機板本身的大面積銅箔(電源層、接地層)進行散熱。

▲ 主機板背部的 M.2 2260/2280 插槽,同樣支援 PCIe 4.0 x4 或是 SATA 6Gb/s 介面。主機板背部的 M.2 2260/2280 插槽,同樣支援 PCIe 4.0 x4 或是 SATA 6Gb/s 介面。

▲ X570 I AORUS Pro WiFi 盒裝內附 1 片導熱墊,讓位處主機板背部的 M.2 SSD,能夠透過電路板銅箔散熱。X570 I AORUS Pro WiFi 盒裝內附 1 片導熱墊,讓位處主機板背部的 M.2 SSD,能夠透過電路板銅箔散熱。

音效和網路的選料,因其產品定位的關係,選擇 Realtek ALC1220-VB 和 Intel Ethernet Controller I211-AT 有線網路控制晶片、Wi-Fi 6 AX200 無線網路卡。搭配內建 Radeon 顯示繪圖的 Ryzen 處理器時,背板 I/O 具備 1 個 DisplayPort 1.2 和 2 個 HDMI 2.0,能夠同時輸出 3 組 4K@60Hz 螢幕畫面。USB 3.2 Gen2 同樣受到面積限制,僅安排 2 個 Pericom(已被 Diodes 收購)PI3EQX1002B 負責 2 埠 Redriver 工作,其中 1 埠額外加上 RTS5441 以便支援 Type-C。

▲ 音效 Codec 晶片採用 ALC1220-VB,並配有少量 Nichicon Fine Gold 電容調整音色。音效 Codec 晶片採用 ALC1220-VB,並配有少量 Nichicon Fine Gold 電容調整音色。

▲ 有線網路控制晶片選擇 Ethernet Controller I211-AT,RJ45 網路埠最高支援 1Gbps 連線速率。有線網路控制晶片選擇 Ethernet Controller I211-AT,RJ45 網路埠最高支援 1Gbps 連線速率。

▲ 無線網路卡選用近期便宜又大碗的 Wi-Fi 6 AX200,支援 802.11ax 規範,雙天線雙空間流於 5GHz 頻段/160MHz 頻寬連線速度可達 2402Mbps。無線網路卡選用近期便宜又大碗的 Wi-Fi 6 AX200,支援 802.11ax 規範,雙天線雙空間流於 5GHz 頻段/160MHz 頻寬連線速度可達 2402Mbps。

▲ PI3EQX1002B 負責 USB 3.2 Gen2 訊號 Redriver 工作。PI3EQX1002B 負責 USB 3.2 Gen2 訊號 Redriver 工作。

▲ USB 3.2 Gen2x1 Type-C 訊號切換與電源管理交由 RTS5441 負責。USB 3.2 Gen2x1 Type-C 訊號切換與電源管理交由 RTS5441 負責。

▲ X570 I AORUS Pro WiFi 一體式背板 I/O 一覽,1 個 DisplayPort 1.2 和 2 個 HDMI 2.0 能夠同時輸出 3 組 4K@60Hz 螢幕畫面,此外這張主機板仍有免安裝處理器、記憶體即可更新 UEFI 的 Q-Flash Plus 功能按鈕。X570 I AORUS Pro WiFi 一體式背板 I/O 一覽,1 個 DisplayPort 1.2 和 2 個 HDMI 2.0 能夠同時輸出 3 組 4K@60Hz 螢幕畫面,此外這張主機板仍有免安裝處理器、記憶體即可更新 UEFI 的 Q-Flash Plus 功能按鈕。

自家 AORUS 特色功能,包含 PCIe x16 和記憶體插槽均加上金屬片強化,前者主要防止過重的顯示卡拉扯 PCIe x16 插槽,後者則有預防處理器散熱器扣具壓力過大,避免板彎造成記憶體模組針腳接觸不良,CPU +12V 和 ATX 24pin 也都採用耐電流規格較高的實心針腳。RGB Fusion 則於記憶體一側電路板背部安排 8 顆數位可定址 RGB LED,另外再提供 1 組 +12V、G、R、B 針腳和 +5V、D、G 針腳。

▲ PCIe x16 插槽額外加上金屬層,並焊入電路板加強抗拉扯能力。PCIe x16 插槽額外加上金屬層,並焊入電路板加強抗拉扯能力。

▲ 記憶體插槽同樣覆上金屬強化層,加強記憶體插槽剛性抗板彎。記憶體插槽同樣覆上金屬強化層,加強記憶體插槽剛性抗板彎。

▲ 主機板靠近記憶體插槽的背面,安排 8 顆 RGB LED。主機板靠近記憶體插槽的背面,安排 8 顆 RGB LED。

▲ X570 I AORUS Pro WiFi 額外提供 1 組 12V、G、R、B 針腳和 1 組 +5V、D、G 針腳。X570 I AORUS Pro WiFi 額外提供 1 組 12V、G、R、B 針腳和 1 組 +5V、D、G 針腳。

CPU +12V 和 ATX 24pin 所有針腳均採用實心版本加強耐電流能力,不若部分品牌僅加強 +12V 針腳。CPU +12V 和 ATX 24pin 所有針腳均採用實心版本加強耐電流能力,不若部分品牌僅加強 +12V 針腳。

(下一頁:UEFI 介面選項微調、Windows 加值軟體)

UEFI 超頻介面微調

GIGABYTE 這次 X570 晶片組主機板世代,UEFI 介面繼續採用橘色作為視覺主色,不過在負責頻率、電壓的 Tweaker 分頁選項位置進行微調,把常用選項拉抬到第一頁面,比起過去依據處理器、記憶體、電壓再往下分到第二個分頁,新版設計可減少超頻玩家反覆進出介面的煩躁感。

▲ X570 I AORUS Pro WiFi 預設進入 Easy Mode,按下鍵盤 F2 即可進入 Advanced Mode,且自動記憶玩家最後使用的介面版本,下次進入時即可自動切換。X570 I AORUS Pro WiFi 預設進入 Easy Mode,按下鍵盤 F2 即可進入 Advanced Mode,且自動記憶玩家最後使用的介面版本,下次進入時即可自動切換。

▲ Advanced Mode 的 Tweaker 分頁選項位置微調,常用部分拉抬至第一個分頁,對於超頻玩家操作更為友善。Advanced Mode 的 Tweaker 分頁選項位置微調,常用部分拉抬至第一個分頁,對於超頻玩家操作更為友善。

▲ Advanced CPU Settings 提供有關電源、核心數量、同步多執行緒等功能控制。Advanced CPU Settings 提供有關電源、核心數量、同步多執行緒等功能控制。

▲ Advanced Memory Settings>Memory Subtiming 提供記憶體時序調整與功能選項。Advanced Memory Settings>Memory Subtiming 提供記憶體時序調整與功能選項。

▲ Advanced Memory Settings>SPD Info 彈出式視窗,可顯示各個記憶體模組的資訊以及 JEDEC 和 XMP 時序設定。Advanced Memory Settings>SPD Info 彈出式視窗,可顯示各個記憶體模組的資訊以及 JEDEC 和 XMP 時序設定。

▲ Advanced Memory Settings>CPU/VRM Settings 提供超頻玩家必須的 Load-line Calibration 設定,並於畫面左下角提供圖形化資訊,提供電壓曲線與處理器負載關係式。Advanced Memory Settings>CPU/VRM Settings 提供超頻玩家必須的 Load-line Calibration 設定,並於畫面左下角提供圖形化資訊,提供電壓曲線與處理器負載關係式。

而能夠依據各位玩家習慣不同,自行添加選項的 Favorites 我的最愛分頁,直接按下鍵盤 F11 即可快速抵達;若是使用者想把經常使用的選項加入此介面,僅須將該選項反白選擇,接著按下鍵盤 Insert 即可加入 Favorites 我的最愛分頁,從此介面移除選項同樣也照此步驟進行。

▲ Favorites 我的最愛分頁預設已經放入數個常用選項,已加入此分頁的選項將出現「*」星型標誌。Favorites 我的最愛分頁預設已經放入數個常用選項,已加入此分頁的選項將出現「*」星型標誌。

▲ 按下鍵盤 F1 呼叫幫助視窗,顯示許多鍵盤快捷鍵設定,若要將某個選項加入 Favorites 我的最愛,請將該選項反白並按下 Insert 鍵。按下鍵盤 F1 呼叫幫助視窗,顯示許多鍵盤快捷鍵設定,若要將某個選項加入 Favorites 我的最愛,請將該選項反白並按下 Insert 鍵。

Settings 分頁擺放平台電源管理、輸出/輸出埠等選項,若是玩家習慣使用 AMD CBS 或是 AMD Overclocking 調整細部功能或是相關超頻工作,同樣位於 Settings 分頁當中,該分頁亦包含電腦主機板相關健康資訊 PC Health 或是風扇調整 Smart Fan 5。

▲ Settings 分頁海納眾多功能,諸如平台電源管理 Platform Power、輸出/輸入埠 I/O Ports、雜項 Miscellaneous、電腦健康資訊 PC Health、風扇調整 Smart Fan 5,此外 AMD 晶片組主機板特有的 CBS 和 Overclocking 選項也安排在此分頁。Settings 分頁海納眾多功能,諸如平台電源管理 Platform Power、輸出/輸入埠 I/O Ports、雜項 Miscellaneous、電腦健康資訊 PC Health、風扇調整 Smart Fan 5,此外 AMD 晶片組主機板特有的 CBS 和 Overclocking 選項也安排在此分頁。

▲ Settings>IO Ports 能夠將第三代 Ryzen 桌上型處理器的 PCIe 4.0 x16 通道分為 4 組 PCIe 4.0 x4,以便支援高速儲存裝置應用。Settings>IO Ports 能夠將第三代 Ryzen 桌上型處理器的 PCIe 4.0 x16 通道分為 4 組 PCIe 4.0 x4,以便支援高速儲存裝置應用。

▲ Settings>Miscellaneous 雜項包含 RGB LED 燈光啟閉控制。Settings>Miscellaneous 雜項包含 RGB LED 燈光啟閉控制。

▲ Settings>AMD CBS 內含處理器細部功能控制,包含可控制功耗 cTDP 以及新加入的 CPPC(處理器自行控制 P-state 頻率,而非作業系統控制)。Settings>AMD CBS 內含處理器細部功能控制,包含可控制功耗 cTDP 以及新加入的 CPPC(處理器自行控制 P-state 頻率,而非作業系統控制)。

▲ Settings>AMD Overclocking 需安裝第三代 Ryzen 桌上處理器才會現身,內含 Infinity Fabric 手動控制(可與記憶體頻率非同步操作,但仍建議 1:1 除頻比例擁有較低的記憶體存取延遲),以及 Precision Boost Overdriver 細部選項。Settings>AMD Overclocking 需安裝第三代 Ryzen 桌上處理器才會現身,內含 Infinity Fabric 手動控制(可與記憶體頻率非同步操作,但仍建議 1:1 除頻比例擁有較低的記憶體存取延遲),以及 Precision Boost Overdriver 細部選項。

▲ Settings>PC Health 提供電源供應器 +3.3V、+5V、+12V,以及處理器、記憶體等電壓。Settings>PC Health 提供電源供應器 +3.3V、+5V、+12V,以及處理器、記憶體等電壓。

X570 I AORUS Pro WiFi 總共提供 3 個風扇針腳插座,其中之一提供處理器散熱裝置使用,另外 1 個則負責晶片組風扇,額外尚有 1 個系統風扇針腳插座供使用者自行運用。上述 3 個風扇均可透過 UEFI 的 Smart Fan 5 圖形化介面,拖拉溫度與轉速對應曲線。

每個風扇插座均有 3 種高低轉速不同的預設策略,晶片組風扇預設使用低溫停轉方式降低噪音,各個插座亦可由使用者自行決定監控溫度來源。溫度警告亦可由玩家決定是否開啟,開啟之後的高溫閥值能夠從 60℃、70℃、80℃、90℃ 等 4 種選擇,風扇同樣具備停轉警告啟閉選項。

▲ Smart Fan 5 圖形化介面位於 Settings 分頁當中,或是藉由按下快捷鍵 F6 開啟,玩家能夠以滑鼠拖拉曲線方式改變溫度轉速對應,亦有多種監控溫度來源(CPU、PCH、System 1、VRM MOS)可供選擇。Smart Fan 5 圖形化介面位於 Settings 分頁當中,或是藉由按下快捷鍵 F6 開啟,玩家能夠以滑鼠拖拉曲線方式改變溫度轉速對應,亦有多種監控溫度來源(CPU、PCH、System 1、VRM MOS)可供選擇。

主機板的相關資訊,例如主機板型號、UEFI 版本、日期時間等,以及目前所安裝的處理器型號、時脈速度、記憶體容量,可於 System Info 分頁當中查看。說到 UEFI 版本,負責更新的 Q-Flash 功能位於此處,若是使用者懶得進入 UEFI 介面操作,這張 X570 I AORUS Pro WiFi 所具備的 Q-Flash Plus 功能,只要玩家從背板 I/O 指定 USB 埠連結存有 UEFI 更新檔的隨身碟,在僅連結 ATX 24pin 電力供應的情況下,按壓背板 Q-Flash Plus 按鈕即可開始更新。

▲ System Info 分頁提供主機板版本與處理器、記憶體等基礎資訊,亦可於此變更 UEFI 介面語言,多國語言選項當中包含正體中文。System Info 分頁提供主機板版本與處理器、記憶體等基礎資訊,亦可於此變更 UEFI 介面語言,多國語言選項當中包含正體中文。

▲ 負責更新 UEFI 的 Q-Flash 功能,位於 System Info 分頁之內,玩家亦可透過背板 I/O Q-Flash Plus 功能按鈕,於沒有安裝處理器和記憶體的情況下,由內建微控制器從 USB 隨身碟當中擷取檔案並更新。負責更新 UEFI 的 Q-Flash 功能,位於 System Info 分頁之內,玩家亦可透過背板 I/O Q-Flash Plus 功能按鈕,於沒有安裝處理器和記憶體的情況下,由內建微控制器從 USB 隨身碟當中擷取檔案並更新。

開機相關設定匯集於 Boot 分頁,包含開機碟先後順序選擇、CSM 開啟與否、開機時是否於螢幕顯示 AORUS 標誌等。變更 UEFI 各項設定之後,可於 Save & Exit 分頁儲存變更並離開;當然,X570 I AORUS Pro WiFi 於此分頁提供設定檔儲存與載入功能,儲存目標支援主機板內建的槽位,或是 USB 隨身碟等外接儲存裝置。

▲ Boot 分頁負責開機相關設定。Boot 分頁負責開機相關設定。

▲ UEFI 介面各項設定調整完畢之後,Save & Exit 負責儲存並離開,亦可於此載入預設值或是拋棄變更,此處並提供設定檔儲存與載入功能,玩家可透過此功能靈活運用各種超頻參數設定檔。UEFI 介面各項設定調整完畢之後,Save & Exit 負責儲存並離開,亦可於此載入預設值或是拋棄變更,此處並提供設定檔儲存與載入功能,玩家可透過此功能靈活運用各種超頻參數設定檔。

App Center 整合更新

近來 Windows 作業系統底下的公用程式、加值軟體,被視為主機板產品附加價值的一部份,方便易用的操作性可謂產品增加不少分數。GIGABYTE 這幾代以來均使用 App Center 作為安裝前導程式,從官方網站下載安裝之後,執行時可自動掃描系統,並提供條列式項目讓使用者勾選安裝項目。App Center 同時也會掃描系統是否已正確安裝驅動程式,同樣列出條目供使用者選擇安裝。

▲ App Center 為 GIGABYTE 主機板公用程式,掃描系統之後可標列相對應程式功能與驅動程式,以表列方式讓使用者勾選是否安裝。App Center 為 GIGABYTE 主機板公用程式,掃描系統之後可標列相對應程式功能與驅動程式,以表列方式讓使用者勾選是否安裝。

▲ 以 X570 I AORUS Pro WiFi 主機板而言,加值應用程式包含 cFosSpeed 網路流量塑形軟體、XSplit Gamecaster/Broadcaster Premium 高級會員 1 年期。以 X570 I AORUS Pro WiFi 主機板而言,加值應用程式包含 cFosSpeed 網路流量塑形軟體、XSplit Gamecaster/Broadcaster Premium 高級會員 1 年期。

▲ cFosSpeed GIGABYTE 網路流量塑形軟體 GIGABYTE 版本,可根據網路流量類型排序傳輸優先權和頻寬。cFosSpeed GIGABYTE 網路流量塑形軟體 GIGABYTE 版本,可根據網路流量類型排序傳輸優先權和頻寬。

▲ App Center 將各個 GIGABYTE 功能軟體捷徑整合於單一介面,方便使用者選擇使用。App Center 將各個 GIGABYTE 功能軟體捷徑整合於單一介面,方便使用者選擇使用。

接下來筆者先行介紹與主機板具有連動功能的數種功能,Easy Tune 為 GIGABYTE 自家 Windows 作業系統超頻軟體,首頁為簡易設定檔超頻,X570 I AORUS Pro WiFi 具備 1 個 OC超頻設定檔,能夠將 Ryzen 7 3900X 全部 12 顆實體核心超頻至 4.0GHz。

▲ GIGABYTE 於 Windows 作業系統提供 Easy Tune 超頻軟體,並替 Ryzen 7 3900X 提供 1 組 OC 設定檔,可將全部 12 顆實體核心超頻至 4.0GHz。GIGABYTE 於 Windows 作業系統提供 Easy Tune 超頻軟體,並替 Ryzen 7 3900X 提供 1 組 OC 設定檔,可將全部 12 顆實體核心超頻至 4.0GHz。

▲ Advanced CPU OC 提供處理器頻率以及各部分電壓調整選項。Advanced CPU OC 提供處理器頻率以及各部分電壓調整選項。

▲ Advanced DDR OC 包含記憶體頻率調整,與 XMP 設定檔的套用。Advanced DDR OC 包含記憶體頻率調整,與 XMP 設定檔的套用。

▲ Advanced Power 頁面則是外部供電 PWM 控制器相關選項。Advanced Power 頁面則是外部供電 PWM 控制器相關選項。

▲ Easy Tune 也替超頻設定檔提供快捷鍵切換。Easy Tune 也替超頻設定檔提供快捷鍵切換。

主機板健康狀況監控交由 System Information Viewer 負責,風扇轉速管理 Smart Fan 同時整合在此軟體頁面。Smart Fan 5 Auto 分頁提供 4 種不同溫度與轉速對應曲線,若是玩家喜歡自行調整,Smart Fan 5 Advanced 提供拖拉曲線方式調整;在調整之前,軟體會先輸出不同 PWM 占比/電壓于風扇,藉此獲得該風扇的轉速關係式,讓玩家調整時有個參考依據。

▲ System Information Viewer 負責監控並展示主機板及其相關零組件的健康資訊。System Information Viewer 負責監控並展示主機板及其相關零組件的健康資訊。

▲ Smart Fan 5 Auto 分頁預設提供 4 組風扇溫度與轉速對應曲線。Smart Fan 5 Auto 分頁預設提供 4 組風扇溫度與轉速對應曲線。

▲ Smart Fan 5 Advanced 能夠讓玩家完整控制風扇,包含溫度與轉速曲線、是否啟用低溫停轉功能……等。Smart Fan 5 Advanced 能夠讓玩家完整控制風扇,包含溫度與轉速曲線、是否啟用低溫停轉功能……等。

▲ System Information Viewer 可透過調整 PWM 占比/電壓,藉此獲得風扇轉速關係式,讓玩家調整時可擁有更為正確的依據。System Information Viewer 可透過調整 PWM 占比/電壓,藉此獲得風扇轉速關係式,讓玩家調整時擁有更為正確的依據。

▲ System Information Viewer 亦可提供保護警告機制,當監測數值超過上下限範圍即警告使用者。System Information Viewer 亦可提供保護警告機制,當監測數值超過上下限範圍即警告使用者。

▲ System Information Viewer 同樣擁有縮小硬體監控資訊監控視窗的功能,使用者便可將此視窗移至桌面角落,以便進行其它作業。System Information Viewer 同樣擁有縮小硬體監控資訊監控視窗的功能,使用者便可將此視窗移至桌面角落,以便進行其它作業。

另外 1 個與主機板息息相關的功能,即為自家 RGB Fusion 2.0 燈光同步控制,介面功能與前代較大的差別,在於數位可定址 RGB LED 的操作方式,從較為繁複的使用者自行定義,變更成內建多種變換效果,玩家可就顏色、亮度、速度進行調整。

▲ RGB Fusion 2.0 可控制主機版自身 RGB LED 之外,亦相容合作廠商產品 RGB LED 燈光控制。RGB Fusion 2.0 可控制主機版自身 RGB LED 之外,亦相容合作廠商產品 RGB LED 燈光控制。

▲ 數位可定址式燈條內建多種變化效果,玩家可微調顏色、亮度、速度等變量。數位可定址式燈條內建多種變化效果,玩家可微調顏色、亮度、速度等變量。

其餘軟體功能則是 GIGABYTE 帶給玩家的附加價值,例如控制 USB 裝置存取權的 USB Blocker、電腦變身雲端 NAS 的 Home Cloud、針對遊戲最佳化作業系統常駐程式的 Game Boost、備份還原資料 Smart Backup、控制電腦使用時間 Smart TimeLock、巨集功能 Smart Keyboard……等。

▲ USB Blocker 控制是否允許使用 USB 埠,並以 USB 裝置類型作為細項分類。USB Blocker 控制是否允許使用 USB 埠,並以 USB 裝置類型作為細項分類。

▲ Home Cloud 將電腦變身為檔案伺服器,讓 Android、iOS 行動產品遠端存取資料。Home Cloud 將電腦變身為檔案伺服器,讓 Android、iOS 行動產品遠端存取資料。

▲ Game Boost 針對遊戲最佳化,大幅度減少常駐程式對於效能的影響,遊玩完畢亦可回復常駐程式至一般狀態。Game Boost 針對遊戲最佳化,大幅度減少常駐程式對於效能的影響,遊玩完畢亦可回復常駐程式至一般狀態。

▲ Smart Backup 支援多版本備份檔案,並支援系統級備份與還原。Smart Backup 支援多版本備份檔案,並支援系統級備份與還原。

▲ Smart TimeLock 為家長福音,可控制電腦的使用時間。(建議以親子溝通為優先選項)Smart TimeLock 為家長福音,可控制電腦的使用時間。(建議以親子溝通為優先選項)

▲ 即便玩家使用較為入門、簡單的滑鼠鍵盤,Smart Keyboard 也能夠讓這些裝置擁有巨集、狙擊鍵等相關功能。即便玩家使用較為入門、簡單的滑鼠鍵盤,Smart Keyboard 也能夠讓這些裝置擁有巨集、狙擊鍵等相關功能。

(下一頁:搭配 Ryzen 9 3900X 超頻測試)

迷你平台效能不迷你

X570 晶片組為目前 AMD 500 系列的唯一晶片組,也是消費市場唯一支援 PCIe 4.0 的晶片組,即便 X570 I AORUS Pro WiFi 身材纖細,玩家也會期待是個小鋼砲平台,能否裝設實體十二核心的 Ryzen 9 3900X 為考量重點之一,更要支援未來實體十六核心 Ryzen 9 3950X 處理器。

透過 AMD Ryzen Master 超頻監控軟體,得知 X570 I AORUS Pro WiFi 的 PPT(處理器插槽總功率)為 540W、TDC(長時間供應電流)為 300A、EDC(短時間供應電流)為 360A,替十六核心處理器準備伴隨超頻而生的額外電力需求。

▲ 透過 AMD Ryzen Master 得知 X570 I AORUS Pro WiFi 主機板 PPT、TDC、EDC 分別為 540W、300A、360A,超過 AMD 第三代 Ryzen 處理器 TDP 105W 處理器標準 142W、95A、140A 不少。(點圖放大)透過 AMD Ryzen Master 得知 X570 I AORUS Pro WiFi 主機板 PPT、TDC、EDC 分別為 540W、300A、360A,超過 AMD 第三代 Ryzen 處理器 TDP 105W 處理器標準 142W、95A、140A 不少。(點圖放大)

Mini-ITX 主機板還有個值得關心的小眉角,那就是為了應付多核心龐大耗電量,處理器供電轉換是否能夠及時排除廢熱。筆者以 Ryzen 9 3900X 與 Wraith Prism 散熱器進行測試,於 Blender 渲染算圖 10 分鐘過後,X570 I AORUS Pro WiFi 處理器供電轉換區散熱片表面溫度為 53.1℃,軟體回報 VRM 區域溫度為 58℃。

▲ 安裝 Ryzen 9 3900X 執行 Blender 渲染算圖 10 分鐘過後,X570 I AORUS Pro WiFi 處理器供電轉換區散熱片表面溫度為 53.1℃,以此推論搭配 Ryzen 9 3950X 是小蛋糕 1 塊。安裝 Ryzen 9 3900X 執行 Blender 渲染算圖 10 分鐘過後,X570 I AORUS Pro WiFi 處理器供電轉換區散熱片表面溫度為 53.1℃,以此推論搭配 Ryzen 9 3950X 是小蛋糕 1 塊。

效能測試部分,處理器理所當然搭配 Ryzen 9 3900X,記憶體模組選用 G.SKILL Trident Z Royal F4-3600C16D-16GTRG,顯示卡搭配 NVIDIA GeForce RTX 2080 Ti Founders Edition,系統碟 SSD 為 AORUS NVMe Gen4 SSD 2TB。此外主機板僅是提供各項零組件相通的平台,因此實際效能表現依據各項零組件為準,敬請讀者特別留意。

▲ X570 I AORUS Pro WiFi 主機板搭配 G.SKILL Trident Z Royal F4-3600C16D-16GTRG 記憶體模組,手動設定第三代 Ryzen 桌上型處理器最高 JEDEC DDR4-3200 等效時脈,主機板自動選擇 22-22-22-53 時序。X570 I AORUS Pro WiFi 主機板搭配 G.SKILL Trident Z Royal F4-3600C16D-16GTRG 記憶體模組,手動設定第三代 Ryzen 桌上型處理器最高 JEDEC DDR4-3200 等效時脈,主機板自動選擇 22-22-22-53 時序。

▲ 搭配 Ryzen 9 3900X 處理器進行測試,CPU-Z 單執行緒與多執行緒分別為 541.9 分與 8099.8 分。搭配 Ryzen 9 3900X 處理器進行測試,CPU-Z 單執行緒與多執行緒分別為 541.9 分與 8099.8 分。

▲ 記憶體模組選用 Trident Z Royal F4-3600C16D-16GTRG 並設定運作於等效時脈 DDR4-3200,AIDA64 記憶體頻寬測試讀取、寫入、複製分別為 48528MB/s、46435MB/s、48486MB/s。記憶體模組選用 Trident Z Royal F4-3600C16D-16GTRG 並設定運作於等效時脈 DDR4-3200,AIDA64 記憶體頻寬測試讀取、寫入、複製分別為 48528MB/s、46435MB/s、48486MB/s。

▲ 系統碟 SSD 為 GIGABYTE 自家產品 AORUS NVMe Gen4 SSD 2TB,此時 CrystalDiskMark 循序讀寫分別為 4993.3MB/s 和 4279.9MB/s。系統碟 SSD 為 GIGABYTE 自家產品 AORUS NVMe Gen4 SSD 2TB,此時 CrystalDiskMark 循序讀寫分別為 4993.3MB/s 和 4279.9MB/s。

▲ CINEBENCH R15 單執行緒為 201cb,多執行緒為 3107cb。(點圖放大)CINEBENCH R15 單執行緒為 201cb,多執行緒為 3107cb。(點圖放大)

▲ CINEBENCH R20 單執行緒為 489cb,多執行緒為 6961cb。(點圖放大)CINEBENCH R20 單執行緒為 489cb,多執行緒為 6961cb。(點圖放大)

▲ x264 FHD Benchmark 壓制 1080p 影片,每秒平均可壓制 64.7 張畫面。x264 FHD Benchmark 壓制 1080p 影片,每秒平均可壓制 64.7 張畫面。

▲ HWBOT x265 Benchmark 壓制速度每秒可達 80.743 張畫面。HWBOT x265 Benchmark 壓制速度每秒可達 80.743 張畫面。

▲ X570 I AORUS Pro WiFi 主機板搭配上述零組件,於 PCMark 10 Extended 可獲得 9657 分,與一般 ATX 主機板無異。X570 I AORUS Pro WiFi 主機板搭配上述零組件,於 PCMark 10 Extended 可獲得 9657 分,與一般 ATX 主機板無異。

▲ 3DMark 雖然主要測試壓力放在顯示卡身上,但 X570 I AORUS Pro WiFi 主機板提供穩定的相互連結性,因此最終成績得分可發揮 GeForce RTX 2080 Ti 潛力。(點圖放大)3DMark 雖然主要測試壓力放在顯示卡身上,但 X570 I AORUS Pro WiFi 主機板提供穩定的相互連結性,因此最終成績得分可發揮 GeForce RTX 2080 Ti Founders Edition 潛力。(點圖放大)

處理器超頻測試,這張主機板可將筆者手上的 Ryzen 9 3900X 實體十二核心全部推升至 4.2GHz,僅需 1.35V 電壓,再往上則容易頂到處理器的過熱保護以及主機板的過功率保護,需要額外動手腳調整處理器散熱方式與解開保護限制。處理器超頻至 4.2GHz 的同時,也順手開啟記憶體模組 XMP DDR4-3600 16-16-16-32 設定檔。

▲ Ryzen 9 3900X 全部 12 個核心超頻至 4.2GHz,CPU-Z 多執行緒測試分數上升至 8468.8 分,單執行緒則因不及原始自動超頻程度,分數縮減至 515.5 分。Ryzen 9 3900X 全部 12 個核心超頻至 4.2GHz,CPU-Z 多執行緒測試分數上升至 8468.8 分,單執行緒則因不及原始自動超頻程度,分數縮減至 515.5 分。

▲ 記憶體模組套用 XMP 設定 DDR4-3600 16-16-16-32,各項頻寬測試可達 55151MB/s、53188MB/s、56290MB/s。記憶體模組套用 XMP 設定 DDR4-3600 16-16-16-32,各項頻寬測試可達 55151MB/s、53188MB/s、56290MB/s。

▲ HWBOT x265 Benchmark 壓制速度每秒進步至 85.767 張畫面。HWBOT x265 Benchmark 壓制速度每秒進步至 85.767 張畫面。

▲ Ryzen 9 3900X 超頻至 4.2GHz,CINEBENCH R20 多執行緒為 7438cb,單執行緒則是略微退縮至 483。(點圖放大)Ryzen 9 3900X 超頻至 4.2GHz,CINEBENCH R20 多執行緒為 7438cb,單執行緒則是略微退縮至 483。(點圖放大)

平衡性小鋼炮

AMD 第三代 Ryzen 桌上型處理器系列,以 chiplet 設計達成 AM4 平台實體核心數量 12 個和 16 個,已是 HEDT 平台 Ryzen Threadripper 2920X 和 2950X 規格,可搭配 Mini-ITX 主機板建置 1 台行動小鋼炮,運算效能足以比擬自家 HEDT 平台,甚至受惠於 Zen 2 微架構演進,AVX 256bit 浮點數效能更佳。

GIGABYTE 這張 X570 I AORUS Pro WiFi主機板,於小尺寸 Mini-ITX 版型當中塞入 8 相處理器供電轉換規模,核心 6 相更以 TDA21472 耐電流 70A 規格建置,實測搭配 Ryzen 9 3900 燒機,MOSFET 更有低於 60℃ 的表現。而筆者認為最值得納入口袋名單的原因,在於這張主機板各個連接埠、針腳的合理配置,散熱片體積與高度也都有考量相容性問題而退縮,相對自家前幾個世代 Mini-ITX 產品進步不少。

筆者在此也對這款主機板提出 2 點建議,例如處理器供電轉換散熱片可以再多些切削增加表面積,以饗熱衷水冷散熱系統玩家,風扇插座數量(包含 CPU 散熱器)最好有 3 個以上;就整體而言,X570 I AORUS Pro WiFi 是款不錯的 AMD X570 晶片組 Mini-ITX 主機板,價位在同級產品當中更有競爭力。

產品資訊

GIGABYTE X570 I AORUS Pro WiFi

延伸閱讀

測試平台

  • 處理器:AMD Ryzen 9 3900X
  • 記憶體:G.SKILL Trident Z Royal F4-3600C16D-16GTRG 8GB x 2 @DDR4-3200
  • 顯示卡:NVIDIA GeForce RTX 2080 Ti Founders Edition
  • 系統碟:GIGABYTE AORUS NVMe Gen4 SSD 2TB
  • 電源供應器:Seasonic Platinum SS-1000XP
  • 作業系統:Microsoft Windows 10 Pro 64bit 1903
想看小編精選的3C科技情報&實用評測文,快來加入《T客邦》LINE@查看原始文章訂閱文章
延伸閱讀
小編推薦

資料來源小空間規劃很重要,GIGABYTE X570 I AORUS Pro WiFi Mini-ITX 主機板搭載 8 相供電規模
若針對此內容有任何建議,請聯繫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