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學術界:善用學術功底、補足跨界就業力、調整溝通方式,Step by Step從為學而活到學會生活,無痛開啟多元職場
找相似
300342

離開學術界:善用學術功底、補足跨界就業力、調整溝通方式,Step by Step從為學而活到學會生活,無痛開啟多元職場

設定到價通知

相關文章

紐約必喝咖啡Ten Thousand進駐台中,開設台灣首間概念店!搶手可頌日賣500顆賣到缺貨!

紐約必喝咖啡Ten Thousand進駐台中,開設台灣首間概念店!搶手可頌日賣500顆賣到缺貨!

去年稍稍登台的紐約必喝咖啡Ten Thousand Coffee,繼信義區兩家分店後展店松山,而本月台灣首間概念店正式於台...
3,148人已觀看
清洗保溫瓶好重要!保溫瓶清洗方法與超高CP保溫瓶推薦

清洗保溫瓶好重要!保溫瓶清洗方法與超高CP保溫瓶推薦

保溫杯的好,你不能不知道!夏天裝冰飲能保冰、冬天裝熱飲能保溫,方便好用又討人喜歡,而許多人會用使用同個保溫瓶裝不同類型的飲...
50,083人已觀看
開箱台灣三大航空飛機餐:「長榮」聯名燒肉大王乾杯、「華航」則有米其林三星頤宮加持!

開箱台灣三大航空飛機餐:「長榮」聯名燒肉大王乾杯、「華航」則有米其林三星頤宮加持!

「飛機餐」給你枯燥乏味,可有可無的老印象嗎?台灣三大航空正悄悄開打機上美食大戰!「星宇航空」頭等艙、商務艙與米其林星級主廚...
814人已觀看
復古跑鞋57/40花樣上市,春櫻粉、梨花奶茶、雛菊黃...5款春日限定錯過捶心肝!

復古跑鞋57/40花樣上市,春櫻粉、梨花奶茶、雛菊黃...5款春日限定錯過捶心肝!

靠著舒適度和有型有款的設計New Balance 57/40 復古運動鞋,成為近期女鞋頭們熱搜大熱門!搶眼復古風格搭配上醒...
56,875人已觀看
7/10 起只送不賣!日本麥當勞「家家酒玩具」正式登台:6 款人氣商品、贈送方式一次看

7/10 起只送不賣!日本麥當勞「家家酒玩具」正式登台:6 款人氣商品、贈送方式一次看

去年,日本麥當勞兒童餐推出「家家酒玩具」後,廣受好評。以麥當勞店員在店內使用的物品為主題,從收銀台、飲料機,再到肉排烤台等...
14,657人已觀看
日韓暢銷6款人氣即溶咖啡!連明星們都愛不釋口!

日韓暢銷6款人氣即溶咖啡!連明星們都愛不釋口!

咖啡可說是每日精神糧食,宅家辦公一樣少不了它!尤其即溶咖啡既省時又方便,就連2021最夯的韓國影集「黑道律師文森佐」都看得...
516,985人已觀看
唐老鴨粉絲衝Xpark!Xpark「唐老鴨主題派對」來了,和唐老鴨拍照打卡再送唐老鴨零錢包

唐老鴨粉絲衝Xpark!Xpark「唐老鴨主題派對」來了,和唐老鴨拍照打卡再送唐老鴨零錢包

唐老鴨粉絲出發Xpark!位於桃園的Xpark這回攜手迪士尼超人氣角色唐老鴨,推出迪士尼主題特展唐老鴨主題派對「Let's...
345人已觀看
韓國甜點「紙巾吐司」始祖The Truffle Bakery快閃台北晶華1個月!招牌「松露岩鹽奶油捲」也能吃到

韓國甜點「紙巾吐司」始祖The Truffle Bakery快閃台北晶華1個月!招牌「松露岩鹽奶油捲」也能吃到

韓國甜點、咖啡市場越來越發達,文青小店一家接著一家開,繼「扁可頌」後又玩出新花招!吐司不只要吃“生”的,薄如紙巾一般的「紙...
4,123人已觀看
【板橋人帶路】江子翠「春㐂拉麵」低調水泥牆店裝內藏好料!「濃郁豚骨+爆量肉片」超值價格太驚人

【板橋人帶路】江子翠「春㐂拉麵」低調水泥牆店裝內藏好料!「濃郁豚骨+爆量肉片」超值價格太驚人

位在江子翠捷運站附近的各式料理林立,其中招牌醒目的「春㐂拉麵」(㐂,ㄒ一ˇ)目前開業一年多,已經是在地人奔相走告的好店之一...
134人已觀看
台北大巨蛋美食新選擇!星宇航空開餐酒館「STAR HUTONG」攜手胡同燒肉合作,首店在國父紀念館

台北大巨蛋美食新選擇!星宇航空開餐酒館「STAR HUTONG」攜手胡同燒肉合作,首店在國父紀念館

星宇航空不只能帶你出國玩,現在更跨足餐飲開起餐廳啦!攜手老饕最愛燒肉「胡同燒肉」,以及時髦餐酒館「VG TAIPEI」三強...
276人已觀看

商品描述

作者:克里斯多福.凱特林 出版社:臉譜文化 出版日:1130404 ISBN:9786263154698 語言:中文繁體 裝訂方式:平裝 內容簡介 從研究生到現役學術工作者都適讀的轉職寶典 勇敢步出象牙塔,追尋更寬闊的職涯天空 ┤齊聲推薦├  Dr. Katherine│「海洋學家的母體力學」版主& Niche Career顧問 李麗美|前東海大學專案助理教授 周偉航(人渣文本)|專欄作家、哲學博士 馬雅人|馬雅國駐臺辦事處大使 蘇致亨|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生 ?前東海大學專案助理教授李麗美書評專文,掃書腰QR-CODE搶先看! ?汲取150位專業人士建議 X 12位成功轉職者經驗 讓高學歷不再成為求職包袱,找到發揮長才的真正跑道 離開學術界不容易。從大學起,歷經近十年(或以上)學術訓練的準博士與博士們,往往抱著「或許能熬出頭」的期望, 難以及時認清高教界嚴苛的就業環境可能不適合自己。箇中因素牽涉到個人志向、身分認同、心理障礙等,不一而足。 雖然博士課程目標是培育學子走上終身職教授之路,但以美國而言,現今僅7%的研究生最後能做到。少子化的臺灣情形也沒有比較樂觀。 本書作者克里斯多福.凱特林還在學界時,研究領域為羅馬史、拉丁語文學,曾對學界之外的職場毫無概念。 現實情況使他不得不考慮離開高教工作,拓展另一種職涯。從最後一份臨時教職進入倒數開始, 他一邊工作,一邊與大約150人會談、尋求職涯建議,努力了兩年多,終於成功轉換跑道。 此外,本書也特別納入作者與12位前學人進行的正式訪談,藉此與讀者分享其他人怎麼勇敢走出象牙塔,開拓更多領域的就業可能。 作者歸納了自己與他人走過的路,可供考慮離開學界的讀者參考──    ❏從地點、時間、感情生活、職涯發展等角度,評估高教工作是否確實適合自己。 ❏接觸學術人組成的線上社群,參與「高教界外職涯可能性」的相關討論,也多方參考不同人士的見解。 ❏主動聯絡產業界前輩,邀請對方與自己進行「資訊訪談」,當面請教不同行業的從業條件、工作內容與方法,從中探索自己感興趣的領域。 ❏藉由「資訊訪談」拓展人脈:請求訪談對象牽線、介紹其他業界人士,以認識更多潛在的「資訊訪談」對象。 ❏從學術模式切換到非學術模式,與學界外產業人士溝通時,視情況調整自我介紹、交談聊天與信件往來的表達方式,可縮短與新拓展人脈之間的距離,有利於求職。 ❏調整撰寫研究論文的舊習,用清晰簡要的履歷抓住潛在雇主的注意力。 ❏將學界工作經驗轉換為新職場的即戰力,從公開演說、進度掌控到數據分析,都有「轉譯」為新工作所需能力的可能。 《離開學術界》會提點讀者告別學術職涯可能面臨的轉型挑戰,尤其是許多人都會經歷到的褪去學者身分的掙扎、 恐懼、羞恥與悲傷。然而,跟著書中每一步驟的方法來改變心態、打磨溝通技巧,並向業界邁出求職的第一步, 讀者便會漸漸看到學術圈外寬闊的職涯之路與正向前景,繼而順利走出象牙塔。 ▌各界好評推薦 離開不是重點,重點在於要去哪裡? 許多博士若步出學術研究,除了面臨「可以做什麼?」的未知焦慮外,更大的挑戰其實在於對自我認同的重塑;一旦心理障礙克服,技術問題就相對容易。 其實,博士訓練所培養的求真精神、批判性思維與問題解決能力,這些核心技能在各行各業皆極為實用。本書除了分享作者真實經歷,也具體提供博士邁向多元職涯的經驗分享和求職策略,包含如何準備業界履歷、面試技巧,以及發展專案管理、數據分析等通用的技能。 真正的職涯發展應該超越單一領域的限制,學術是眾多可能之一,不要陷入學術與非學術的二元陷阱;理想職涯除了考量專業和熱情,也要衡量生活型態、個性、經濟及家庭等多重因素,並在人生不同階段進行彈性調整。擁有博士學位理應開啟更多可能、更豐富的世界,以本書鼓勵博士們勇敢航向自己的藍海! ──Dr. Katherine/「海洋學家的母體力學」版主& Niche Career顧問 專研羅馬史、拉丁文學的克里斯多福.凱特林博士,把他自行摸索出來在學術界之外謀職的方法、步驟,以及從150位前輩身上得到的建議,再加上訪談12位在各行各業發光發亮的前學術界人士所蒐集到的經驗,全都寫進《離開學術界》這本實用指南裡了。有了這本書作為指引,從現在開始,有志於轉換跑道的博士,缺的不再是方法,而是行動;少的不再是地圖,而是願意告別象牙塔、航向新大陸的勇氣。 ──李麗美/前東海大學專案助理教授 這本書應會讓初級研究學人和博士生大開眼界,我建議研究生在研究所早期階段就閱讀《離開學術界》。讀者可藉由這本書替未來可能碰上的轉職之路做好準備。 ──艾瑞克.沃爾查克(Eryk Walczak)/倫敦政經學院書評(LSE Review of Books) 離開象牙塔從事新職業的前景從未如此觸手可及,也從未如此吸引人。這本指南的每一章都包含了大量實用、可操作的資訊,而作者凱特林那段讓自己脫胎換骨的迷人經歷使這些資訊更加強而有力。《離開學術界》為那些在學術生涯的迷宮中受挫的研究者與學者提供了一份逃生計畫。 ──克里斯.漢弗瑞博士(Chris Humphrey, PhD)/吐司上的工作(Jobs on Toast)創辦人 作者簡介 作者介紹譯者介紹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恐懼期 事件視界 本書背景 目標讀者 職業陷阱 使用指南 延伸閱讀及其他資源 讀者須知 隧道盡頭的光 寬廣的工作世界 結論 行動項目 第二章 辨別期 承認問題 重新掌握你的生活選項 轉職以外的辨別 實際練習辨別 從「為學而活」到「學會生活」 結論 行動項目 第三章 探索期 打開眼界 看見更廣闊的工作世界 資訊訪談初心指南 檢查其他資源 探索期的自我覺察 拓展人脈的第一堂課 解釋你的轉職原因 堅持下去 與學術圈外人交談 將探索期的收穫學以致用 結論 行動項目 第四章 解碼期 讓學位為你加分 「條件超標」陷阱 如何寫履歷 轉化你的學術經驗  教學  行政職  研究 履歷範本 結論 行動項目 第五章 發展期 面對你的履歷缺口 獲取技能,累積經驗 為新活動騰出時間 擬定策略 培養公開形象 尋找職缺 和對的機會搭上線 為終點線預先規畫 結論 行動項目 第六章 應用期 為變化做準備 犯錯:一個案例研究 克服文化衝擊 建立新關係 在公司(或政府單位,或非營利組織)中力求表現 隨工作成長 談論你的過去 維護舊關係 豐盛收割 展望 最後的請求 行動項目 致謝 注釋 自序/導讀 謝蘋 龜山島民,洄游北海。聯絡信箱:apfel.hsieh@gmail.com 內容試閱 「條件超標」陷阱   找工作就是自我推銷。若想成功,你必須呈現出一個符合資格、條件亮眼的自己,向對方表明你是誰、你能帶來什麼,以及你和其他應徵者有何不同。在面試時,「做初階工作的話條件太超標、做高階工作又不夠資格」的觀念,可能會是你遭遇的最大挑戰。這把雙面刃深深威脅著大多數脫離學界的人。若不想踩雷,你需要知識和靈活變通:一旦理解這種觀念如何產生的,以及為何如此普遍,你就能巧妙閃避雷區。   研究所將學者訓練成「專才」(subject matter experts,縮寫為SMEs)──在特定領域擁有深厚知識的人。專才通常負責處理特別需要關注、或超出初階工作者知識範圍的問題,並為公司或計畫團隊提供建議。例如,一家軟體公司打算為某國際銀行設計財務系統,他們需要將銀行的內部流程數位化,以遵守銀行營運地區的監管要求。因為軟體開發工程師對銀行法規不熟,他們便會尋求專才協助編寫程式,以便符合法規。   如果你頂著博士學位畢業,大多數人會視你為你主修領域的專家。你面臨的挑戰是:不論是維吉爾(Vergil)之後的羅馬詩歌知識,或十八世紀法國小說中的性別建構,學院之外沒人知道該怎麼將這些知識變現。連科學家也不能安然豁免:雖然名義上而言,你的技能可以運用在業界,但由於研究所將專業過度分化,許多人在應徵時仍面臨偏見。   試圖說服學術圈外的人重視你的研究成果,可能是一場注定失敗的戰鬥。回到上述例子,一間軟體公司不會雇用熟知國際銀行法的專家來寫程式。就算寫得了程式,她也不太可能是最恰當人選──至少站在人資的立場看是如此。很顯然,去反駁這種立場沒什麼意義。   要擺脫這種簡化的思路,有個方法是說服大家你不是專家。我在下文會詳細討論如何轉化你的學術經驗,但現在你只需知道一句簡單的箴言:強調你如何研究,而不是你研究什麼。   專注在方法論上的話可以輕鬆達到目標。每個學術領域都有其獨特的解決問題的方式──身為一名擁有高等學位的人,你能純熟地使用自身領域的工具來理解、分析和統整原始資料。你可以強調你用什麼統計理論來處理歷史數據,或採用什麼策略來檢驗科學假設──比起你的研究主題,一般人對這些會更容易理解(也通常更感興趣)。   你也可以談論各種與學術工作有關的活動。你可能主持過計畫、主辦過會議或帶領過委員會──這些都涉及在截止期限內有效地分配並完成工作。學者通常將這些技能視為理所當然,因為它們是通往教職的必備條件。要是沒在求職環節裡提及這些事,那就大錯特錯了。這些才能很有價值,但你若沒說,潛在雇主不會知道你擁有這些能力。   同樣地,多年來在年輕學子、同儕和行政單位之間打交道,你幾乎肯定也擁有一系列的「軟實力」,能在各方利益中周旋,把眾人安撫穩妥。向學術圈外人展現自己時,你可能不會優先強調這些特質,但你必須讓對方知道你擁有豐富經驗,能和相關產業中地位低於你、與你同等位階,或高於你的人合作。   有些人天生擅長將他們的學術經歷歸結而論,還能充滿熱情和信念地傳達自身長處。例如,麥可.齊姆就有能耐走進一間辦公室、要求見執行長,然後說服他給自己一份工作。無可否認的是,這種方法很特殊──而且仰賴某些人格特質。麥可的成功...
LINE 購物是匯集購物情報與商品資訊的整合性平台,商品資料更新會有時間差,請務必點擊商品至各合作網路商家,確認現售價與購物條件,一切資訊以合作廠商網頁為準。

加入購物車

設定到價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