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描述
作者:南朝 出版社:廣場出版 出版日:1130807 ISBN:9786269811397 語言:中文繁體 裝訂方式:平裝 內容簡介 門閥,是「家族主義」加「實力主義」加「體面主義」的綜合體 這個帝制史上全新的權力模型,究竟如何誕生? 「門」者,院門,只有巨室大族才有廣闊的庭院與高大的院門。 「閥」者,柱子,用來記錄家族歷代的功勳。 而「門閥」,指的就是歷代位居高官,並擁有強大經濟實力的豪門大族,是世家大族的終極版本。他們是王朝的幕後操縱者,是隱形皇帝,權力甚至一度凌駕於皇室之上,左右一國興衰。這是兩千年帝制史上全新的權力模型,權力的運作邏輯,國家的治理方式都與過去截然不同。 而這種模式的開創者就是東晉的王導、王敦。唐代詩人劉禹錫詩中所寫的:「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其中的「王」指的就是他們這個家族。 本書所說的,正是「中古第一家族」瑯琊王氏崛起的真實故事。 二十世紀著名歷史作家芭芭拉.塔克曼(Barbara W. Tuchman)曾在其書中指出,如何在已知結果的前提下,在敘述中保持懸疑,是歷史寫作的困難之一。這是難處,也是對於寫作者的考驗,更是區別作品良窳的關鍵所在。《門閥》在全書開頭即向讀者宣告,這本書故事的結局是:王敦在西元三二二年自武昌起兵,揮師東下,打敗了在建康的東晉皇帝司馬睿,與王導共同執掌朝政,開啟門閥與皇權共治天下的局面,史稱:「王與馬,共天下」。 但故事的張力,卻才要在此展開。雖然終點已經確立,但這些人物如何一步步走向結局,卻有著小說般的情節。作者從西元三○七年,王氏家族的一場內部秘密會議開始寫起,在會議中,王導、王敦初步決定了將其家族勢力往江東發展的方向。只不過當時的他們,還不知道這個決定,不只決定了王氏一族的未來,更決定了晉朝的命運。 在這些故事中,我們得以看到:世家大族在取得官場權勢之後,如何累積雄厚的家族財力,保障子孫壟斷讀書的特權,為下一代積累更多的政治資源與經濟實力,如此循環往復,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各個層面,都占據難以動搖的地位。 由此形成的門閥,是一個充滿著地位、傳統、財富、家學、高傲、任性、審美與頹廢的世界,可謂「家族主義」加「實力主義」加「體面主義」的綜合體,更透過血緣傳承,繁衍滋長。這個古老而持續存在的權力模型,仍為理解今日的現實世界提供了最根本的基礎架構。 【本書特點】 一、本書的寫作方式,是先行設置歷史場景,然後帶領讀者進入歷史人物的內心,從這些歷史人物本身的角度,描述他們面對的情勢,主觀的希冀、決策與行動,以及其結果與影響。簡言之,這是一本採用「設身處地」方式寫作的歷史普及作品。 二、除了王導、王敦、司馬睿等主角之外,「吹笳退敵」的劉琨、「聞雞起舞」的祖逖、「除三害」的周處,也在本書的故事舞臺登場。書中的「陶侃搬磚」絕不是一個刻板的勵志故事。 三、三國迷注意!《三國演義》中的荀彧、華歆、孫權、陸遜、顧雍、甘寧等名士豪傑,他們的後人在書中也有精彩的故事續集。欲知後事如何,且看本書分解。 四、書中講述了北方世族南渡,與江東世族的競爭與合作,以及世家大族對寒門的拉攏與打壓,讀來也不禁令人唏噓。 五、全書附十九張地理位置示意圖,以及一張人物關係圖,便利理解查考。 作者簡介 作者介紹南朝 深研魏晉史十年。從《三國志》、《晉書》、《世說新語》等隻言片語的記載,以及出土文物資料中,拼出了瑯琊王氏這個中古第一家族驚心動魄的崛起過程。 作者在書中自陳:「歷史真正吸引我的是人的複雜性,更具體地說,是人在複雜境遇中的應對,以及命運的流轉。…… 歷史更多是一個複雜的、近乎不可捉摸的過程。 我想寫的文本,不是一件事的結局到底怎樣,而是它如何從開始走到了結局的這個過程。寫人的重點也在他跟自己的環境是怎麼互動的,怎麼被塑造,又如何去反作用於環境。這個過程是非常迷人的。 ……過程永遠比結局精彩,更有味道。」譯者介紹 目錄 導讀 設身處地談歷史,王馬天下起門閥/葉言都 序章 「臥冰求鯉」的權力邏輯 第一章 八王之亂與滅門危機 第二章 隱秘的盟友 第三章 衣冠南渡,深入江東 第四章 江東四大家族 第五章 匈奴南下,帝國黃昏 第六章 永嘉亂起,中原淪陷 第七章 另起爐灶,經略江南 第八章 豪門當政,寒族出力 第九章 江東殺機 第十章 戰荊州 第十一章 代管天下 第十二章 東晉立國 第十三章 瑯琊王氏,功高震主 第十四章 重振君權,打壓豪門 第十五章 政變的導火線 第十六章 揮師東下,劍指南京 第十七章 門閥時代,政出王氏 後記 門閥時代的風流與黑暗 人物關係圖╱參考書目 內容試閱 第一章 八王之亂與滅門危機(節錄) 西元三○七年初,在徐州下邳,也就是今日徐州市東南方向七十公里處的古邳鎮,幾個年輕的貴族公子相繼走進一座圍著院牆的宅子。 當時還是深冬,北方的大地幽遠而寂寥。下邳雖然地處南北交通要道,但寒氣逼人的天氣中,路上往來的行人、牛車都減了不少。當人開口說話時,嘴裡會哈出一陣陣白氣。 主人將他們引入院子,一直往深處走。在確定所有人都到齊之後,他安排下人關緊大門,並令他們就在院子門口守著。沒有他的吩咐,誰都不允許進來。 主人叫王導,前來的也都是他們瑯琊王氏的族人。 東晉人裴啟所寫的《語林》記載了這次家族集會: 大將軍、丞相諸人在此時閉戶共為謀身之計。 《語林》專門記載兩晉人物言行,《世說新語》的寫作風格以及內容多承自此書。多虧了這條珍貴的記載,我們能大致還原當時的會議情況。 其中的大將軍是王敦,而丞相是王導,這是兩人日後的職位,此刻兩人還遠沒有如此顯赫。 王導此時在西晉瑯琊王司馬睿軍府中擔任司馬,主管軍事。司馬睿前一年開始駐紮下邳,所以王導在這裡也置辦了一所宅子。堂兄王敦則剛剛卸任了都城洛陽的官職,等待朝廷新的安排。 這一年王導三十二歲。 據史載,王導「少有風鑒,識量清遠」,也就是風度豪邁,目光敏銳,對時事有極強的洞察力。 他們生活的魏晉時代盛行人物品藻,尤其是豪門貴族,多重視一個男人的外貌、風度,以及精神氣質,並以此預見一個人的未來。比如名士嵇康被譽為「龍章鳳姿」,這是對風采、外貌的讚美。曹操年輕時則被評價為「治世之奸賊,亂世之英雄」,這則是對能力和品行的判斷。 王導的這個評價也極高,相貌上可能沒有嵇康那麼挺拔特秀,但風度極迷人。早在十四歲那年,就有當時名士評價他說:「此兒容貌志氣,將相之器也。」 成年後的王導沒有辜負這個評價,長袖善舞,深不可測,是個天生的政治家,時人甚至將其與管仲相提並論。 他的堂兄王敦則是另外一副容貌,「舊有田舍名,語音亦楚」。說話腔調土裡土氣,近乎楚地蠻人。同時根據記載,他面色較黑,因此有「阿黑」的小名。 長得又黑、聲音又土,於是被時人視作鄉巴佬。每當同時代那些出身豪門的貴公子坐下來談論音樂歌舞、詩詞歌賦的時候,王敦都像個格格不入的鄉下人。…… 雖然八王之亂稍微落定,真正的危機才剛剛開始。在中原王朝被內鬥削弱後,北邊的遊牧民族匈奴人趁勢崛起,鐵騎南侵,已經占據了並州、冀州,也就是今日的山西、河北一帶。只要渡過黃河,就能兵臨洛陽城下。 如果皇帝與太傅齊心協力,共禦匈奴,形勢未嘗不會有變好的可能。畢竟相比匈奴,中原王朝在組織、管理上仍有無可置辯的優勢。 但在戰亂中成長起來的王導等人清楚,越是這種時候,越是內鬥的高潮時刻。在沒有安全感的大環境下,大多數人都會不可避免地傾向保守,寧可固守私利、錙銖必較,也不會團結一致,拓展更大的生存可能。 這就是王敦、王導兄弟召開家族會議的原因,也就是《語林》所載「共為謀身之計」。在這場越演越烈的新內鬥中,他們必須提前謀劃家族的出路。…… 在新的內鬥徹底爆發前,他們必須提前確定自己的站位。越是像他們這樣的大家族,越是會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