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惠於 AMD chiplet 設計以及 TSMC 7 製程,AM4 封裝面積能夠納入 2 個實體八核心 CCX 晶粒,推出實體十二核心、十六核心 Ryzen 9 3900X/3950X 處理器。需要多核心效能的 Mini-ITX 玩家同享福利,不必攀附 HEDT 平台處理器,ROG Strix X570-I Gaming 主流市場即可滿足需求。
主流 Mini-ITX 超越十核心
電腦系統持續走向高度整合,以往儲存裝置介面、網路、顯示、音效……等需要額外安裝介面卡才可獲得的功能,漸漸整合進入處理器封裝或是主機板,雖然整合的品質、效能並不一定比獨立介面卡來得好,但對於多數消費者而言足敷使用,也就沒有購置大張 ATX 主機板的必要性。
如同汽車一般,不少玩家喜愛追求小而美的鋼砲類型主機,體積小型化方便移動、不占空間,必要時又能夠發揮不輸大體積主機的效能。Ryzen 9 3900X、Ryzen 9 3950X 整合 2 個實體八核心 CCX 晶粒,將主流平台推向 12 核心、16 核心,過去玩家選擇 HEDT 平台 ASRock X299E-ITX/ac 主機板與 Core i9-7980XE/9980XE/10980XE 處理器才能獲得的運算能力,如今更便宜的主流平台也可提供。
▲ 想在工作管理員數框框數到眼花嗎?如今選擇主流平台 AM4 同樣能夠辦得到。
Asus ROG Strix X570-I Gaming 為目前台灣 4 大主機板廠商之中,第 3 款上市的產品,第一款為電腦王編輯部已撰寫過的 GIGABYTE X570 I AORUS Pro WiFi,第二款為 ASRock X570 Phantom Gaming-ITX/TB3,後者採用 Intel LGA 115x 散熱器孔位和 Thunderbolt 3,定位更特殊一些。
相對於自家另外一款 ROG Crosshair VIII Impact 定位於最強小板 Mini-DTX 市場,ROG Strix X570-I 採用更大眾化的 Mini-ITX 版型,相容多個獨立工作室/廠商所推出的 5 公升以下迷你機殼;背板 I/O 更具備視訊輸出埠,搭配 Ryzen with Radeon Graphics 處理器,自組自建 1 公升主機或是改裝成無風扇被動式散熱同樣來就補,目標更大範圍的迷你系統玩家。
▲ ROG Strix X570-I Gaming 彩盒印製上主機板外觀,盒裝尺寸依據 Mini-ITX 版型設計,因此相對其它 ATX 產品縮小一圈。
▲ ROG Strix X570-I Gaming 彩盒底部使用關鍵規格資訊圍繞主機板照片四周,玩家於實體商店選購時一目瞭然,下方再以局部照片搭配特色說明文字。
▲ ROG Strix X570-I Gaming 盒裝紙質平面配件一覽,包含說明書、貼紙、ROG 玩家共和國感謝函、CableMod 8 折優惠券、驅動程式與公用程式光碟。
▲ 配件線材一覽,其中包含無線網路卡外接天線。
▲ 由於版型限制的關係,ROG Strix X570-I Gaming 主機板前置音效擴充針腳並非採用常見的杜邦 2.54mm 規格,而是 2mm,因此也包含轉接線材(圖片右上方),另外也有機殼前面板 I/O 針腳延長線(圖片左下方)。
Asus ROG Strix X570-I Gaming 規格
- 尺寸版型:Mini-ITX(170 x 170(mm))
- 晶片組:AMD X570
- 支援處理器:AMD 2nd/3rd Gen Ryzen、1st/2nd Gen Ryzen with Radeon Vega
- 記憶體插槽:2 組(雙通道),DDR4-2133∕2400∕2667∕2933∕3200、DDR4-4800+(超頻),無 ECC,無緩衝
- 介面擴充槽:PCIe 4.0 x16 x 1、
- 儲存裝置介面:SATA 6Gb/s x 4、M.2 x 2(M key、2242∕2260∕2280、PCIe 4.0 x4/SATA 6Gb/s)
- 背板 I/O:DisplayPort x 1、HDMI x 1、USB 3.2 Gen2 x 3、USB 3.2 Gen2 Type-C x 1、USB 3.2 Gen1 x 4、RJ45 x 1、3.5mm x 3
- 附件:SATA 線材 x 4、ARGB LED 延長線 x 1、無線網路天線 x 1、前面板 I/O 延長線 x 1、前面板音效轉接線 x 1、M.2 安裝套件 x 1、M.2 螺絲包 x 1、束線袋包 x 1、ROG 貼紙 x 1
堆疊結構提升容積率
Mini-ITX 主機板的腹地面積狹小,原本容納零組件的空間即已捉襟見肘,再加上近年來 M.2 SSD 興起,向主機板追討安裝位置,因此 Mini-ITX 不僅往上蓋起多層結構放置零件,更往下挖地下室安放於電路板背面。
ROG Strix X570-I GAming 於主機板背面安排 1 個 M.2 2260/2280 SSD 安裝空間(搭配 M.2 安裝套件可支援 2242),正面於 AMD X570 晶片組上方加裝 1 片電路子板,此電路子板主要負責類比音效轉換處理,另透過軟排線同時賦予另外 1 個 M.2 2260/2280 SSD 安裝空間。處理器供電轉換散熱片,也向背板 I/O 借了一些安裝空間。
▲ Mini-ITX 版型較小,無法負荷 ROG Strix X570-I Gaming 產品定位應有的多項功能,因此 Asus 於部分區域採用向上發展的方式。
▲ 主機板處理器插槽與記憶體插槽之間,有著多國語言文字裝飾。
▲ ROG Strix X570-I Gaming 背部安排 1 個 M.2 2260/2280 SSD 安裝空間,電路板左方靠近邊緣亦安排 RGB LED 燈光。
▲ 處理器供電轉換區背部安排 1 片金屬板,肩負部分散熱工作,Asus 同樣在此印製多國語言文字。
▲ 這張主機板提供 1 個 +12V、G、R、B 和 1 個 ARGB +5V、D、G LED 燈條擴充針腳。
▲ 負責 RGB LED 燈光效果控制的 AURA 晶片,位於主機板背部、處理器插槽與記憶體模組插槽之間。
▲ 風扇插座包含處理器 CPU_FAN 在內,一共安排 3 個插槽。
▲ ROG Strix X570-I Gaming 於主機板正面右上角安排簡易型 BOOT、VGA、CPU、DRAM LED 除錯燈號,並使用 4 種燈色方便辨識。
這片向上發展的電路子板,主要擔負音效處理與類比輸出的工作,最重要的音效處理晶片使用與 Realtek 合作的 S1220A,支援類比輸出負載阻抗偵測功能,並加裝 TI OPA1688、RC4580 運算放大器晶片,Nichicon 音響級電容同樣也是少不了的必需品。
▲ 覆蓋電路子板的 M.2 散熱片,ROG 眼型標誌具備 RGB LED 燈光特效。
▲ M.2 散熱片背面預先貼上導熱墊。
▲ 電路子板透過軟性電路板連接,組裝時請注意不要傷到這條排線。
▲ 電路子板音效晶片採用 S1220A,並加裝 OPA1688、RC4580 運算放大器晶片。
▲ 電路子板 M.2 插槽端附近安裝 1 個 Diodes PI3EQX16000ZHEX 晶片,加強 PCIe 4.0 訊號傳輸品質。
▲ ROG Strix X570-I Gaming 安排 4 個 SATA 6Gb/s 插槽,前置面板擴充針腳 USB 2.0、USB 3.2 Gen1 各提供 1 組/2 個。
▲ PCIe x16 插槽外覆金屬層,並以多根針腳焊入電路板加強固定。
ROG Strix X570-I Gaming 市場定位較為大眾化,考量到玩家有可能安裝內建 Radeon Graphics 顯示輸出功能的 Ryzen G 系列處理器,於背板 I/O 安排 1 個 DisplayPort 1.4 和 1 個 HDMI 2.0b,並依據該平台處理器與晶片組規格,加裝 Genesys Logic GL9901、GL9950 等 redriver 晶片,負責背板 USB 3.2 Gen 2 訊號加強作業。
▲ ROG Strix X570-I Gaming 背板 I/O 一覽,提供 1 個 DisplayPort 1.4、1 個 HDMI 2.0b 視訊輸出,另外還有 3 個 USB 3.2 Gen 2 Type-A 插槽(紅色)以及 1 個 Type-C。
▲ 背板 I/O 上方一部分空間作為處理器供電轉換散熱片之用,Asus 亦在此處加強外觀設計,印製「ROG STRIX」字樣。
▲ GL9901、GL9950 redirver 晶片負責強化 USB 3.2 Gen 2 訊號傳輸。
這張主機板網路連結均採用 Intel 產品,無線網路選擇近期便宜、好用,目前消費市場唯一一張支援 Wi-Fi 6/802.11ax 的 Wi-Fi 6 AX200 無線網路卡,5GHz 支援 160MHz 頻寬,最高連線速度可達 2402Mbps,並整合藍牙 5.0 功能。有線網路部分則是選擇 I211-AT,最快支援 1Gbps 連線速度。
▲ ROG Strix X570-I Gaming 網路連結性均安排 Intel 產品,有線網路交由 I211-AT 晶片負責。
較為可惜的是,雖然 ROG Strix X570-I Gaming 負責安放 UEFI 的序列式快閃記憶體容量達 256Mb,為一般 128Mb 的 2 倍,可容納未來新款 AM4 處理器微碼,但並未安排 Flashback 免安裝處理器、記憶體更新 UEFI 機制。此機制需要另行安裝微控制器,有可能是 Mini-ITX 版型空間不足,衡量後放棄該功能。
▲ 負責存放 UEFI 檔案的序列式快閃記憶體,ROG Strix X570-I 採用 256Mb 規格,以便提供容量餘裕放置未來新款 AM4 處理器微碼,同時容納自行開發的 UEFI 功能。
雙風扇加強散熱
為了在有限的 Mini-ITX 空間當中,滿足 Ryzen 9 3950X 供電需求,最好還有些餘裕讓玩家超頻,Asus、ASRock、GIGABYTE 均採用驅動器、上橋 MOSFET、下橋 MOSFET 整合封裝的 Dr.MOS,於有限的空間裡放置多相降壓電路。更有甚者,Asus 與 GIGABYTE 均採用 Infineon 70A 功率級晶片,前者處理器核心供電採用 4 相並聯設計,後者則為 6 相設計。
ROG Strix X570-I Gaming 處理器採用 4 相與雙相供電轉換設計,前者負責核心供電、後者負責 SoC 供電。負責這 2 區供電轉換 PWM 控制晶片為 ASP1405I,據悉這款 Asus 與 International Rectifier(已被 Infineon 收購)合作的晶片,最大支援 6+2 相 PWM 訊號輸出。
Asus 近期設計的原則為不添加 PWM 訊號倍相器,求取較佳的暫態反應表現,降低因晶片負載變化而造成的電壓 overshoot 過衝和 undershoot 下衝現象,因此僅取 ASP1405I 其中 4 相負責處理器核心供電,單相並聯 2 個功率級;SoC 供電則取用 ASP1405I 另外 1 組 2 相 PWM 訊號,單相採用 1 個功率級。
▲ ASP1405I 負責處理器核心供電與 SoC 供電的 PWM 訊號控制。
理解 ROG Strix X570-I 處理器供電相位電路拓樸,接下來就是得知用料規格。無論是核心供電或是 SoC 供電,各個功率級均採用 1 個 TDA21472 OptiMOS Powerstage 以及 1 個鋁金屬電感,後端負責平滑電壓起伏的電容,因為電路板面積有限需深入處理器插槽扣具區域,因而採用多顆高度較低的 Panasonic 導電性高分子鋁電解電容 SP-Cap 470μf。其餘柱狀固態電容,也都是採用 105℃/5000 小時長壽命版本。
▲ ROG Strix X570-I Gaming 安裝 10 個 TDA21472,其中 8 個負責處理器核心供電,另外 2 個負責 SoC 供電。
▲ 主機板的黑色柱狀固態電容,均為 105℃/5000 小時長壽命版本。
▲ 處理器 +12V 供電採用 EPS 8pin 插座,均為實心針腳,外部包覆金屬層並焊入電路板加強固定。由於版型限制的關係,這片 ROG Strix X570-I Gaming 於此處並沒有安排濾波電感。
▲ 處理器插槽中央電路板開設小孔洞,讓玩家使用 LN2 極限超頻時能夠塞入測溫頭。
功率級 MOSFET 的散熱工作,Asus 導入主動式設計,MOSFET 往後向背板 I/O 區商借一些空間,並於此處安裝 Delta 台達電子 30mm 溫控風扇,軸承壽命長達 6 萬小時。X570 晶片組也採用相同的設計手法,於散熱片安裝 30mm 溫控風扇,更內嵌 1 條熱導管加速引導晶片組廢熱。
▲ 功率級 MOSFET 散熱片向後佔據背板 I/O 部分空間,並安裝 30mm 溫控風扇,軸承壽命達 6 萬小時。
▲ 晶片組採用與 MOSFET 相同的主動式散熱設計,亦加裝 30mm 溫控風扇。
▲ 晶片組散熱片內嵌 1 條熱導管引導廢熱,並透過導熱墊直接接觸 X570 晶片。
▲ Delta 風扇型號為 ASB0312HP-00,直徑 30mm,軸承壽命達 6 萬小時。
Mini-ITX 版型主機板,通常只有 2 條記憶體插槽,因此 Asus 於 VDD 供電僅安排單相供電規模,由 1 個位於電路板背面的 Richtek RT8125D 降壓 PWM 控制器負責。此外可能是考量到散熱的關係,記憶體 VDD MOSFET 採用比較大的 SO-8 FL 封裝,上橋使用 1 個 4C10B、下橋使用 1 個 4C06B,而 Asus 於 ATX 版型的雙相供電規模 MOSFET 則是採用 PowerPAK 1212-8 封裝。
▲ RT8125D 負責記憶體 VDD 供電轉換控制。
▲ 相較於 ATX 雙向供電設計,MOSFET 採用較小的封裝,ROG Strix X570-I Gaming 可能是考量到散熱問題,記憶體 VDD 供電 MOSFET 採用比較大的 SO-8 FL 封裝,上、下橋 MOSFET 分別為 4C10B、4C06B。(MOSFET 封裝較大,與電路板銅箔接觸面積通常也比較大。)
(下一頁:UEFI、公用程式、Ryzen 9 3950 超頻測試)
DIP5 與 Armoury Crate
ROG Strix X570-I Gamign 屬於玩家共和國的一員,UEFI 介面自然以紅色作為主要的視覺設計基調,初始介面則選擇 Advanced Mode,玩家也可以按下鍵盤 F7 切換至 EZ Mode,或是進入 Advanced Mode 的 Boot>Boot Configuration>Setup Molde 修改。
▲ ROG Strix X570-I Gaming 屬於玩家共和國的一員,市場定位較高,因此 UEFI 預設為 Advanced Mode。
▲ 按下鍵盤 F7,亦可於 Advanced Mode、EZ Mode 2 種介面模式當中切換。
▲ ROG Strix X570-I Gaming UEFI 支援正體中文在內的 9 種多國語言。
鍵盤功能快捷鍵 F3、F4、F6、F9、F11 分別安排 My Favorite 我的最愛分頁、AURA RGB LED 燈光開關、Qfan 風扇轉速控制、搜尋、EZ Tuning Wizard 超頻精靈等功能,玩家能夠隨時隨地呼叫出上述功能。受限於產品定位,Ai Tweaker 頁面並沒有出現 Tweakers Paradise 等細項功能頁面。
▲ 鍵盤功能鍵 F6 可呼叫出 Q-Fan 控制介面,能夠以滑鼠拖拉溫度轉速對應曲線的方式操作,CPU FAN、CHA1 FAN 預設溫控來源為 CPU,AIO PUMP 預設為全速運轉。
▲ EZ Tuning Wizard 為簡易型超頻精靈介面,能夠依據玩家的使用情境、散熱系統微調頻率。
Asus 主機板自家特色內容,整合於 Advanced Mode 的 Tool 分頁,計有 EZ Flash 3 Utility、Secure Erase、Flexkey、User Profile、SPD Information、Graphics Card Information、Armoury Crate 等 7 種功能。
▲ Tool 分頁整合 Asus 特色功能,其中 Flexkey 可將前面板 I/O 的 reset 重置按鈕,變更為 AURA RGB LED 開關,或是按下開機直接進入 UEFI 的 DirectKey 功能,十分便利。
▲ Asus EZ Flash 3 Utility 負責更新 UEFI,更新檔案來源可從儲存裝置載入,連接有線網路時亦可自行上網下載。
▲ SSD Secure Erase 負責快速刪除 SSD 固態硬碟內容。
▲ User Profile 提供 8 個欄位,讓玩家儲存不同的 UEFI 選項組態設定檔,亦可將設定檔儲存、載入外部空間。
▲ SPD Information 用以顯示記憶體模組 SPD 內部資訊。
▲ Windows 10 作業系統安裝完畢之後,Armoury Crate 功能將於畫面右下角挑出提示資訊,讓玩家自行選擇是否安裝該公用軟體,不需要此功能也能夠設定成 disable 關閉。
Windows 作業系統公用程式,包含已經有相當歷史的 AI Suite III,整合 Dual Intelligent Processors 5、EZ Update、System Information 等 3 大程式。如名稱所述,Dual Intelligent Processors 為 Asus 自家 TPU 與 EPU 2 種微控制器的總稱,分別負責頻率調整以及電力機制管控,EZ Update 負責 UEFI 以及驅動程式、軟體的更新作業,System Information 則提供系統運作資訊。
▲ AI Suite III 整合多樣功能。
▲ Dual Intelligent Processors 5 讓玩家能夠從 Windows 作業系統調整各個項目的運作頻率和電壓。
▲ ROG Strix X570-I Gaming 主機板風扇插座,亦可從 Windows 作業系統環境調整溫度與轉速對應曲線。
▲ EZ Update 提供軟體與韌體更新功能,還能夠更換開機圖片。
▲ System Information 負責顯示系統運作資訊,以及記憶體模組 SPD 所記錄的資訊。
Armoury Crate 為 ROG 系列主機板近期加入的功能,當完成 Windows 10 作業系統安裝,自動於桌面右下角自動跳出 Armoury Crate 安裝提示,免去以往 DVD 或是 USB 隨身碟的驅動程式、公用程式安裝程序。Asus 自家 AURA RGB LED 燈光控制介面,如今也整合進入 Armoury Crate,若是玩家喜歡更進一步的客製化,也會引導使用者安裝另外一套 AURA Creator 編輯軟體。
▲ ROG 系列主機板支援 Armoury Crate,Windows 10 作業系統安裝完成,右下角即跳出安裝提示,節省玩家透過 DVD 或是 USB 隨身碟安裝驅動程式、公用程式的時間。
▲ AURA Sync 同步整合至 Armoury Crate。
▲ 玩家若要取得更進一步的 RGB LED 燈光效果,Armoury Crate 也會引導下載另外一款 AURA Crate 編輯軟體,操作方式類似非線性剪輯軟體,透過圖層與時間軸調整。
3950X 全核心 4.2GHz
標準效能驗證環節,筆者選用 AM4 插槽平台最高階處理器 Ryzen 9 3950X 處理器,為 x86 主流市場第一款實體十六核心產品,記憶體則是搭配 Micron Ballistix Elite DDR4-4000 8GB x 2 雙通道模組,將等效時脈固定於 DDR4-3200。SSD 和顯示卡同樣是一時之選,為 GIGABYTE AORUS NVMe Gen4 SSD 2TB 和 NVIDIA GeForce RTX 2080 Ti Founders Edition。
▲ 將記憶體等效時脈固定於第三代 Ryzen 桌上型處理器 JEDEC 最高支援標準 DDR4-3200,ROG Strix X570-I Gaming 主機板自行選擇 23-23-23-52 時序。
▲ ROG Strix X570-I Gaming 主機板搭配 Ryzen 9 3950X,CPU-Z 單執行緒效能為 548.1,多執行緒為 10998.6,差一些就進入 1 萬 1 大關。
▲ 雙通道記憶體模組 DDR4-3200 23-23-23-52,透過 AIDA64 量測記憶體頻寬約為 46345MB/s~48668MB/s 之間,存取延遲為 78ns。
▲ 由於第三代 Ryzen 桌上型處理器與 X570 晶片組支援 PCIe 4.0 的緣故,CrystalDiskMark 循序讀取效能接近 5000MB/s。
▲ 使用 CINEBENCH R15 進行測試,單執行緒獲得 214cb,多執行緒為 3965cb。(點圖放大)
▲ 採用較新的 CINEBENCH R20 版本,單執行緒為 520cb,多執行緒為 9014cb。(點圖放大)
▲ 影片轉檔 x264 FHD Benchmark 平均每秒可壓制 70.9 張 1080p 張畫面。
▲ 編碼工作較為複雜的 HWBOT x265 Benchmark 採用預設 preset 1080p,每秒可以壓制 97.318 張畫面。
▲ 量測電腦平台整體效能的 PCMark 10,採用上述零組件搭配能夠獲得 9957 分。(點圖放大)
▲ 以 3DMark 不同測試場景畫面品質檢視遊戲效能,Ryzen 9 3950X 和 GeForce RTX 2080 Ti Founders Edition 擁有不錯的成績,能夠暢玩各類型遊戲。
▲ 筆者原本僅於 HEDT 平台選用 Blender Benchmark 3D 場景渲染時間測試,因 Ryzen 9 3950X 具備十六核心 32 執行緒而加測,單張畫面渲染時間為 10 分鐘 39.58 秒。(點圖放大)
超頻測試環節,透過 ROG Strix X570-I Gaming UEFI 畫面調整 Ryzen 9 3950X 處理器倍頻,不手動調整電壓的狀況(意即交由主機板自行決定),實體十六核心全體可以飆上 4.2GHz,並通過如 CINEBENCH R20、HWBOT x265 Benchmark 等採用 AVX2 指令集的壓力測試。
由於第三代 Ryzen 桌上型處理器 Infinity Fabric 時脈仍舊與記憶體相互掛勾,多數處理器 1:1 除頻比例的最高數值大約在 1866MHz 左右,若是記憶體時脈再往上飆,除頻比例就需要採用 1:2,實際讀寫速度不見得更好,因此筆者選擇等效時脈 DDR4-3733,再往下調整時序,最終能夠採用 15-17-16-36 1.4V 設定正常運作。
▲ 將 Ryzen 9 3950X 16 個核心全部超頻至 4.2GHz,此時可以顧全多執行緒效能,CPU-Z 多執行緒獲得 11426.3,進步幅度約 3.9%,單執行緒則因超頻時無法使用 Precision Boost 2 技術,單執行緒分數下降至 515.9。
▲ ROG Strix X570-I Gaming 能夠讓搭配測試的記憶體模組以 DDR4-3733 15-17-16-36 1.4V 設定運作,複製頻寬已接近 60000MB/s 關卡,存取延遲更同步下降至 67.3ns。
▲ Ryzen 9 3950X 全部核心超頻至 4.2GHz,CINEBENCH R20 多執行緒效能提升約 9.5% 來到 9867cb。(點圖放大)
▲ 透過 AMD Ryzen Master 得知 ROG Strix X570-I Gaming AM4 插槽的 PPT、TDC、EDC 分別為 395W、255A、255A,大概是顧慮到上一級還有 ROG Crosshair VIII Impact,數值比同級競爭對手 GIGABYTE X570 I AORUS Pro WiFi 為低(540W、300A、360A)。(點圖放大)
小細節、決勝負
Asus 終於在台灣市場引進 ROG Strix X570-I Gaming,正好可以跟電腦王編輯部先前測試過的 GIGABYTE X570 I AORUS Pro WiFi 相互比較。雙方預設目標市場相同,ROG Strix X570-I 售價約為新台幣 8,300 元,X570 I AORUS Pro WiFi 約為 7,700 元~7,800 元左右,在用料規格差不多的情況之下,雙方信仰的差距透過價格呈現出來。
以功能性而言,X570 I AORUS Pro 略勝一籌,視訊輸出多出 1 個 HDMI 2.0,Q-Flash Plus 支援面安裝處理器、記憶體更新 UEFI,也支援 ECC 記憶體模組,有意組裝迷你型工作站的玩家可以留意;ROG Strix X570-I 優勢在於音效處理以電路板子卡方式取得空間,提供更豪華的陣容,USB 3.2 Gen 1 多出 2 埠,UEFI 容量多出 1 倍,倘若 AMD 未來仍繼續於 AM4 插槽推出新處理器,放棄舊款處理器微碼的可能性較小;當然,許多人選擇 Asus 主機板的原因,不外乎 UEFI 調整選項、功能較為豐富。
除了 ASRock X570 Phantom Gaming-ITX/TB3 採用不同的市場策略,Asus 和 GIGABYTE 於 X570 晶片組 Mini-ITX 主機板看法一致,雙方訂價也相當接近,上述的少量功能差異,將成為雙方在市場上的決勝點。
產品資訊
延伸閱讀
測試平台
- 處理器:AMD Ryzen 9 3950X
- 記憶體:Micron Ballistix Elite DDR4-4000 8GB x 2 @DDR4-3200
- 顯示卡:NVIDIA GeForce RTX 2080 Ti Founders Edition
- 系統碟:GIGABYTE AORUS NVMe Gen4 SSD 2TB
- 電源供應器:Seasonic Platinum SS-1000XP
- 作業系統:Microsoft Windows 10 Pro 64bit 1909
你知道電腦王也有 Telegram 頻道嗎?
想看小編精選的3C科技情報&實用評測文,快來加入《T客邦》LINE@查看原始文章- [開箱] 2019 華碩新一代效能電力怪獸 ASUS Zenfone Max Pro (M2) 外觀、實拍、效能、續航全評測
- 華碩首款真無線藍牙耳機 ASUS ZenEar BT 通過 NCC 認證,支援 26 小時續航、IPX4 防潑水
- 2020輕薄筆電推薦,輕巧攜帶超方便:ASUS、ACER、Lenovo、VAIO、HP
- ASUS ZenBook Duo 開箱 – C/P值最高的雙螢幕筆電,帶給內容創作者嶄新的工作體驗(UX481FL)
- ASUS推出「 雙12年終購物慶 」 ROG Phone 512G現省1萬6
- ASUS ZenFone 5Z 的 Android 10 系統升級更新也來了!
- ASUS Zenfone 5 被外媒批評刻意模仿 iPhone X !執行長:是用戶需求
- 全台 485 萬華碩會員自動升級!ASUS 全新會員制度「ASUS VIP 尊榮服務」即日開跑
- 華碩粉絲快筆記!Asus ZenFone 6 系列手機將在 5 月14日正式發表
- ASUS ZenFone 6 即日起上市,三容量 $17,990 起
- FB粉絲專頁相片+影片同時上傳四格2018.4.26最新教學
- 【2019玩水最強攻略】6大台灣水上樂園+3大消暑穿搭一次看
- 【父親節送什麼】2019最新平板電腦推薦:iPad、ASUS、Samsung、Huawei、SuperPad
- BAC推超萌米奇米妮「迪士尼系列雪芙蕾」,中秋限定包裝禮盒送人超有面子!
- 2020必逛展覽!《再見梵谷-光影體驗展》3層樓光影巨幕,再現梵谷《向日葵》、《星夜》,搶先購票資訊看這裡~
- 生活多了「它」你會方便許多!2019 新版大創8項隱藏版好物
- 薑還是老的辣!資生堂經典不敗系列『夢思嬌』,好用到一再回購!
- 問衝鋒衣是什麼就遜掉了!衝鋒衣保暖嗎?衝鋒衣穿搭法大公開
- 2019 網購美食排行榜,經典小吃讓你輕鬆宅配到家!
- 2019信用卡「現金回饋+Line購物賺點大評比」多賺回饋金
- POYA寶雅必買TOP10平價香氛與化妝品,獨家款多到數不清!
- 喝喜酒怎麼穿?依照婚宴地點選婚禮穿搭!2019 PTT鄉民熱推9件必收洋裝
- 2019熱門底片相機推薦,膠捲入門:富士、lomography
- 梅雨季衣服老是不乾?不用再擔心!精選8大高CP值『烘衣機』
- PTT、Dcard討論度超高人氣內衣!玉如阿姨、黛瑪內衣,5大女孩們必敗的平價內衣品牌
- 從小動作看穿人心! 喜歡眨眼的人難以信任?從隱藏的小細節中看穿對方心思~
- 盤點男生眼中很醜的穿搭TOP5!下次出門穿這些約會可要小心啦~
- 每天戴隱形眼鏡的女生特別注意~這4個細節要留心!
- 激準心測!從你面對作業的態度~看出你的弱點是什麼!
- 千里姻緣一線牽!一幅畫測出~ 「你會在哪裡跟未來老公相遇?」
- 想要存到錢!?馬上戒掉以下這幾樣「不必要花費」,正正是你成月光族的原因!
- 大臉女孩不用怕~最能修飾臉型的髮型推薦!這幾款讓妳「秒變 V 臉」~
- 追劇能讓人變聰明!?研究證實:能訓練EQ刺激思考!還不趕快相約好友追劇追起來~
- 怎樣都看不膩!盤點各國的「初戀臉」代表!這些五官特徵妳也有嗎?
- 網友瘋傳的超準心測:從舉手的方式,看出你會「換掉另一半」的原因?趕快來測測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