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烈日高照,紫外線強度節節攀升時,一件好的防曬外套比你想的更關鍵,尤其在台灣濕熱氣候下,長時間在戶外、通勤或騎機車,單靠防曬乳並不夠,真正有效的做法,是挑對一件具備抗UV功能的防曬外套。但市面產品琳瑯滿目,該看數字還是材質?哪種顏色真的有效?以下透過4大關鍵解析,帶你一次搞懂挑選防曬外套原則,準備迎戰豔陽時,記得不只穿得有型,更要穿得有理!
延伸閱讀:2025無印良品防曬衣服推薦Top8!機車族抗UV神物是「它」
防曬外套挑選方式1:學會看抗紫外線指標
Source:Uniqlo
挑選防曬衣的第一關鍵是看抗紫外線指標「UPF(Ultraviolet Protection Factor)」。這項指標是由紡織品實驗室專門針對布料透光率檢測得出,能明確告訴你該材質能阻隔多少紫外線。依照國際標準,UPF 30以上即可視為有效防曬,UPF 50+則代表可阻隔超過98%的紫外線入侵,是目前最佳防護等級。反之,若沒有UPF標示,即便布料本身不透光,實際效果仍可能大打折扣。也因此,購買時建議以有明確UPF標示或經皮膚科協會、機能布料認證的產品為優先。
延伸閱讀:Uniqlo防曬單品推薦8款!防曬外套、遮陽帽百搭,夏天不能沒有它
防曬外套挑選方式2:材質與織法密度
Source:Uniqlo
其實,並非所有布料都具備防曬力,天然纖維如棉、麻雖然透氣親膚,但織法相對鬆散,對紫外線的防護力有限,UPF值往往低於20。而如聚酯纖維(Polyester)與尼龍(Nylon)這類合成纖維,不但天生具有較強的抗紫外線特性,加上高密度織法設計,能有效減少光線穿透,常見於運動機能品牌推出的防曬衣款中。若對布料無法確定是否緊密,可用一個簡單方法測試:將布料對光,若透光多、織孔明顯,表示紫外線也容易穿透,效果自然不佳。
延伸閱讀:2025開架防曬推薦!7款300元以下高CP值推薦:防水抗汗、不黏膩
防曬外套挑選方式3:檢視布料狀態
Source:decathlon
這點是許多人忽略的小細節,因為濕潤、布料鬆緊及老化狀態都會顯著影響防曬效果。根據美國國家衛生院研究顯示,一旦布料被汗水、雨水打濕,UPF值可能降低將近一半。尤其像棉質這類材質,濕後更容易失去原本阻隔功能。另一方面,外套若剪裁過緊,織孔在拉伸下也會變大,讓紫外線更容易穿透。因此,選擇時除了看UPF標示,也建議挑選寬鬆、輕薄且不易變形的設計,並定期檢視布料是否變舊或脆化,以免誤以為仍有防護力。
防曬外套挑選方式4:選對顏色很重要
Source:muji
最後,外觀上看似風格選擇的顏色,其實對防曬力也有實質影響!深色布料(如黑色、藏青、深紅)相較於白色、米色等淺色衣物,能吸收更多紫外線,防護效果更佳。根據皮膚癌基金會建議,若無法判斷UPF值,深色高密度布料是較安全的選擇。雖然深色衣物在炎熱天氣中可能略顯悶熱,但現在許多品牌皆推出具有透氣網布、開孔設計或快乾技術的深色款式,讓你在兼顧舒適之餘,也不犧牲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