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描述
作者:羅伯.賴特 出版社:究竟 出版日:1071201 ISBN:9789861372631 語言:中文繁體 裝訂方式:平裝 內容簡介 ● 我一直在等待一位實際且多疑的作者,來寫出一本關於佛教的書,而且必須好讀又清楚。現在終於有了這本!閱讀這本書,能踏上同時享受科學與精神的旅程。──現代正向心理學運動之父 馬丁.賽里格曼 ●這是一本好書。結合進化心理學、哲學,還有佛教傳統經典和個人靜坐經驗,絕對獨特!──普林斯頓大學宗教系教授 喬納森.古德 ●深具啟發、充滿知識,極有價值。我發現自己不僅邊看邊點頭同意作者所說,甚至還拍手叫好!──《紐約時報》 普林斯頓大學高評分公開課程! 第一本結合心理學、神經科學與佛學的作品, 解析佛教推崇的靜坐,如何成為擁有清晰思慮和持久幸福的關鍵。 你是否希望擺脫感受與錯覺的勒索? 你是否希望用更謹慎敏銳、更清晰快樂的方式體驗這個世界? 兩千多年來,佛教一直在研究人類心智是如何建置、如何對環境做出反應。現在,借助科學的發展、心理學實驗研究的累積、天擇理論的成熟,我們終於得以透過科學精神深入探討「無我」與「空」這兩大佛教核心概念、哲學理論,以及備受推崇的靜坐力量。 佛教認為,人類深陷其中的焦慮、憂鬱、憤怒與貪婪泥沼,都是看不清楚世界導致的結果,也是一種錯覺,更是遭到扭曲的現實。幸好,擁有千年歷史的靜坐及佛教哲學,能轉變我們的世界觀、獲得真正澄明的目光,進一步從痛苦中解脫,成為更好、更快樂的人。 佛教哲學和現代科學雖有不同的探索取徑、不同的證據標準。但佛教開悟和西方啟蒙觀念之間,竟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本書也將為捍衛佛教靜坐開悟的基本有效性,提出新的論證! 現在,只要打開這扇門,你就能在「幻相和奴役」「洞察和自由」之中,選擇自己想要的人生。 作者簡介 譯者介紹 宋宜真 臺大物理系、臺大哲學所畢業,比利時魯汶大學神學學士。從事出版業十餘年。譯有《聖經的故事》《酷天文》《世界冠軍紙飛機》,主編有《神的演化》《製造耶穌》《法國高中生哲學讀本》《背離親緣》等。目前為專職譯者:yijensung@gmail.com 目錄 導讀 用科學、常識的語言,表述佛法心智培育的智慧吧!/溫宗堃 給讀者的話 CH01 選擇紅色藥丸 日常的幻想 愉悅為何消逝? 毫無幫助的「洞見」 關於正念的真理 CH02 關於靜坐的弔詭 我的重大突破 疼痛,卻不傷人 CH03 感受何時會成為錯覺? 老調重彈 錯誤肯定 公開演說等令人害怕的事 幻想的層級:回顧 CH04禪悅、入定,以及靜坐的更重要理由 正定和正念 真實生活中的正念 覺知的途徑 內觀禪修 CH05 所謂的「放下我執」 無我弘法的初始 無我是否真正意味著「沒有」我? 異端審查 拿掉牙痛的痛 以放手來承擔 CH06 CEO在任務中失蹤 兩種心智 自我欺騙在演化上的優勢 眾多心智 CH07心智模組的日常運作 嫉妒:心智的暴君 混亂的心智模組 CH08 思緒如何自行思考 「觀看自己思緒」是什麼樣子? 推動思緒的燃料 感受歸檔 CH09 「自我」控制 感受何以能支配思緒? 理性和巧克力 你內在的法官真的在審判? 「自律」真的會是問題嗎? 新方法 注意力不足成癮 憎恨成癮 CH10 與無色相遇 噪音轉化為樂音 這是一路到底的故事 CH11空的好處 奇特和普通的本質 感受滲入知覺 我哥哥彷彿不存在 感受和故事 沒有故事的人 故事和大腦掃描 CH12 沒有雜草的世界 我們的「人之本質」機器 我們的本質保存機制 作對的本質... 各界推薦/推薦序 各界推薦 ● 李治華,華梵大學佛教學系教師 ● 陳德中,臺灣正念工坊創辦人暨現任執行長 ● 溫宗堃,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助理教授 本書內容飽滿而富有深度。這書中所闡述的西方心理學、佛法思想,或作者個人關於靜坐的理解與體驗,都可以引人深思,值得細細品味。我相信讀過這本書的朋友,都會對佛法和靜坐有更多的理解,並能進而找到開始嘗試、重新拾取,或持續深化個人靜坐練習的動力。 ● 彼得.辛格,普林斯頓大學哲學系教授 沉浸在演化心理學中的人們怎麼看待佛教?對羅伯.賴特這樣一名有天賦的作家,答案就是這本令人驚奇、愉快又富有挑戰性的書,更不用說它還能改變你的生活。 ● 保羅.布盧姆,《失控的同理心》作者、耶魯大學心理學教授 在這本非凡的書中,作者為佛教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提供了強大辯證。他以清晰和機智,將個人軼事與進化理論和認知科學結合在一起,捍衛古老而激進的佛教世界觀。這是一個充滿改造作用的工作。 ● 馬丁.賽里格曼,現代正向心理學運動之父 我一直在等待一位實際且多疑的作者,來寫出一本關於佛教的書,而且必須好讀又清楚。現在終於有了這本!閱讀這本書,能踏上同時享受科學與精神的旅程。 ● 雪倫.薩爾茲堡,《靜心靜坐的練習》作者、內觀禪修學會共同創始人 從有經驗的冥想者到固執的懷疑論者,這本書對於所有人來說都是有用的。 ● 喬納森.古德,普林斯頓大學宗教系教授 這是一本好書。結合進化心理學、哲學,還有佛教傳統經典和個人靜坐經驗,絕對獨特! ● 蘇珊.坎恩,《安靜,就是力量》作者 透過充滿個性的幽默、智慧及適度的懷疑,完整闡述佛教的科學、力量與實踐。 媒體好評 ● 《紐約時報》 深具啟發、充滿知識,極有價值。我發現自己不僅邊看邊點頭同意作者所說,甚至還拍手叫好! ● 《出版人週刊》(星級書評) 讀起來不僅有趣、深具遠見,更充滿知識。 ● 柯克斯書評 作者透過巧妙選擇的有趣故事與幽默,以及充滿挑戰性的哲學概念,完整說明了佛教思想的中心主旨。 讀者推薦... 內容試閱 選擇紅色藥丸 希望這問題不會過度誇大人類的處境:你看過《駭客任務》這部電影嗎? 事情從尼歐(基努.李維飾演)這個人開始,他發現自己一直活在夢中,而他過去所認為的人生,其實只是經過精心設計的幻相。當他身處幻境時,真正的身體其實是躺在棺木大小的培養槽中,而他對這一切毫不知情。事實上,有成千上萬個培養槽,裡面躺著各自身處幻境的人類。這些人類由機器人母體主宰,各個吸吮著夢境而得到安撫。 尼歐面對了一個選擇:要繼續活在幻相中?還是在真實世界中覺醒?這一幕是電影中知名的「紅色藥丸」場景。反抗者進入尼歐的夢境與他接觸(嚴格來說,應該是反抗者的化身進入他的夢境)。反抗者的領袖墨菲斯(勞倫斯.費許朋飾演)對尼歐解釋了情況:「尼歐,你是奴隸,就跟其他人一樣。你們生來就受到奴役,被囚禁在無法品嘗、無法觀看、無法觸摸的心靈監獄裡。」這個監獄稱為「母體」,但是墨菲斯無法對尼歐解釋母體究竟是什麼,要讓他有整體的概念,唯一的辦法就是「讓他親自去看看」。他拿出一紅一藍兩顆藥丸。尼歐可以選擇藍色藥丸,回到原來的狀態中繼續做夢;也可以選擇紅色藥丸,那他就能撕破假象進入真實。 尼歐選擇了紅色藥丸。 這是個非常嚴峻的選擇:要活在幻相和奴役之中的人生?還是要活在洞察和自由之中的人生?不愧是好萊塢影片,把這項選擇呈現得十分戲劇化。然而,我們在真實世界中遇到人生的重大選擇時,場景總是平凡許多,絕對沒有電影中這麼事關重大。但在電影上映後,許多人卻從中看到自己人生的縮影。 這裡所說的「許多人」,可能就是你口中的西方佛教徒。他們住在美國等西方國家,其中大多數並非從小就是佛教徒,但在某個時候接受了佛教。或者說,至少他們接受了某個版本的佛教,斷淨某些超自然的元素,如對輪迴以及諸多神明的信仰等。然而,這些元素卻是亞洲佛教常見的。這些西方佛教徒所著重的宗教修行:沉浸在佛教的哲學中靜坐。這點,在亞洲佛教中比較常是僧人在遵行,而非一般信眾會在日常生活中實行的。(西方人對佛教的兩個最常見錯誤概念是:佛教無神,以及主要修行內容是靜坐。事實上,亞洲佛教徒大多相信神明,只是並非無所不能的創世之神,而一般信眾也不靜坐的。)早在看到《駭客任務》之前,這些西方佛教徒就已經相信他們過去所認為的世界只是一種錯覺。不是那種徹頭徹尾的幻覺,而是遭受嚴重變形的實相,並反過來扭曲他們對人生的追求,使得自己及周遭的人只能吞下惡果。 多虧了靜坐以及佛教哲學,現在他們覺得自己對事物看得更透澈了。對他們來說,《駭客任務》就像是他們所經歷的大眾版人生寓言。這部電影也因此成為所謂的「佛法電影」。 「佛法」有好幾種意義,包括佛陀的教導,以及信徒回應這些教導所應該遵行的道路。在電影《駭客任務》之後,要表達「我追隨佛法」,便出現了這個新潮說法:「我選擇紅色藥丸。」 我在一九九九年《駭客任務》上映時,便看了這部電影。幾個月後,我發現自己跟這部電影有某種連結。導演華卓斯基兄弟為了讓基努.李維飾演尼歐一角,讓他閱讀了三本書。其中一本,就是我在幾年前的著作《性.演化.達爾文:人是道德的動物?》 我不確定導演究竟在這本書和這部電影之間看到什麼連結,但我知道自己發現的關連。演化心理學可以用各種方式來描述,而我書中採用的方式是:研究由天擇所設計出的人類腦袋是如何誤導我們,甚至奴役我們。 別誤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