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描述
開課緣由我在求學時就對於多媒體製作以及動畫方面有興趣,因此在多年前就開始靠著自學學習軟體、技術以及藝術方面的知識。會接觸到ZBrush的機緣是在一份工作中,需要用到3D列印以及處理3D掃描的檔案,當時曾經聽說過ZBrush有相當強大的功能,並且適合較為偏向藝術層面或是工業設計的雕刻與建模,所以就想開始學習ZBrush。然而,通常功能愈強大的軟體,所需要學習的功能就越多(下圖為ZBrush的所有選單)。以至於在一開始學習ZBrush時,容易被龐大的功能與選單搞得一頭霧水,即使之前有學過Maya也覺得操作邏輯實在是差別太多,難以理解。所幸後來有找到非常好的英文教學內容,像是MichaelPavlovich的系列教學課程,以及PaulGaboury與其他講者在ZBrush頻道開設的ZClassroom官方課程,才慢慢地了解並熟悉ZBrush的功能與操作,並了解其中理念。我認為他們的教學內容讓人可以容易了解、吸收,主要的原因在於,他們對每一個工具背後的理念或是細節都有相當清楚的解說,而不是只說「按了這個鈕會怎樣」而已。有鑑於此,我希望能夠在這門課中,遵循這個原則,讓同學對每一個製作環節與功能都有紮實的了解。如此一來在未來的創作中,才能將這些基礎的操作轉化為直覺,並專注於創作的本身,而不是軟體操作。誰適合這門課?這門課「是」設計給:完全沒有接觸過ZBrush或是沒有接觸過任何3D軟體的同學。希望把腦中的簡單概念用3D實現的同學。學過ZBrush但是卻覺得基礎學得一知半解,希望更深入的打穩基礎。對ZBrush操作或是功能有疑問,想要尋求解答的同學。(即使問題沒有涵蓋在課程大綱中,也可以透過Hahow的問題討論專區提問。)想尋找比其他3D軟體有更強大的建模功能的同學。這門課「不是」設計給:想要學人體骨架、比例、表情…等等。(可參考Hahow其他講師之課程。)已經會ZBrush操作,但是想要著重在角色設計上。開始準備製作大型動畫專案,需要多種軟體整合的製作流程。(2D概念設計:HwaChen)課程單元架構與單元教學重點課程第1~9單元是講解基礎的3D概念以及基礎的軟體介面與使用,讓同學可以了解3D專有名詞以及軟體儲存與簡單的操作邏輯。課程第10單元為UI操作練習作業,讓同學能夠將前面1~9單元的課程內容重新複習,希望同學能夠熟悉並內化操作,讓同學們能夠直覺性的使用ZBrush。課程第11~17單元會提到有關多邊形(Polygon)的特性,像是材質、顏色、拓樸等等。同學們可以了解為何特定型態的多邊形排列,會產生出特定型態的雕刻結果,以及如何解決不理想的多邊形排列造成的問題。課程第18單元是一個比較完整的作業,希望同學們能夠使用自己的設計,製作出模型的輪廓,使用先前教過的工具調整比例與外型,達到概念設計的最初步階段。課程第19~22單元會開始介紹如何使用遮罩(Masking)以及多邊形分組(PolyGroup)功能,讓雕刻的過程更加有選擇性與掌控性,從這邊開使同學們會開始發現數位雕刻比起實際雕刻能夠擁有更多彈性空間。課程第23~29單元會介紹移動、縮放、變形與切削等工具,讓同學們可以使用除了筆刷以外的方法改變模型外貌,並對模型有更多操控能力。課程第30單元為第2份作業練習,鼓勵同學使用切削工具與移動工具等等,創造出曲面或是表面的輪廓。課程第31~33單元介紹比較進階一點的IMM多重插入筆刷以及曲線筆刷,這兩種筆刷可以大幅增加創作的效率以及多樣性。課程第34~36單元介紹如何置入參考圖片以及使用圖片幫模型上色。課程第37單元介紹ZSphere與ZSketch,Z球是一個能夠相當快速建立模型輪廓的工具,並容許同學們做出多種修正以及更動,在一開始的概念建立時相當方便、有可塑性。課程第38單元會介紹如何客製化ZBrush的使用者介面與快速鍵,並且教同學們如何建立個人快速選單,讓同學們可以集合自己常用的工具在自訂選單,而不用在選單裡來回尋找按鈕。課程第39~44單元是介紹ZBrush4R7之後才有的ZModeler筆刷功能。課程第45之後會是問題問答的系列影片。教學方式本課程最終目標是讓同學們「可以輕鬆、有效率的使用ZBrush來執行腦中的概念」。因此除了前半段會比較多理論講解之外,中後半段的課程規劃可以讓同學們開始製作,並綜合搭配使用教過的工具來製作,加深印象。對於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的同學,也希望同學可以立即發問,因為個別同學所遇到的問題,也許其他同學也會有相似的困難,如果大家踴躍提出問題,可以讓自己和課堂的其他同學學到更多。同時這些問題也會被統整起來,並做成影片加入新增的單元,讓未來新加入的同學學習起來更輕鬆。作業設計與批改方式、頻率作業基本上會在每個單元完成之後指派小練習,希望同學們能夠將單元影片中所教的內容熟練,藉由實際操作加強肌肉記憶。希望同學們能夠結合前幾單元教的內容,綜合搭配使用這些工具與技巧。而作業的主題會著重在如何使用教過的工具或技巧來組合成同學自己的設計和內容,因此範圍並不設限在做出什麼東西,而是如何使用工具做出想要的東西。至於在作業的批改頻率方面,預計會一周批改一次。批改的方式會著重在同學們是否有熟悉工具的使用以及了解建模觀念,由此給同學建議的改善方式。回答問題頻率與方式問題回答的頻率預計是每週兩次,分別是周三以及周六。如果同學們有比較常見的問題,我會把這些問題集合起來,做成影片系列,補增在課程影片中,讓其他同學碰到相同問題時可以更有效率的解決問題。你想要的課程沒有在課程大綱中?如果在上述課程大綱中沒有涵蓋到你想要的功能,同學們可以建議希望新增的單元或是內容,如果情況許可,會盡量能在主要課程錄製完成後,繼續新增補充單元,增加完整度。同學們可以在「購課前問答」或是「問題討論區」新增建議內容。「募資達成率」與「加開單元」正式課程上架前,達到募資人數200%時,將會增加ZModeler系列單元,並在正式課程開始後一個月內新增加開單元。正式課程上架前,達到募資人數300%時,將會增加4R8開始新增的LiveBoolean系列單元,並在正式課程開始後一個月內新增加開單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