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描述
作者:吳明益 出版社:新經典文化 出版日:1080104 ISBN:9789869689274 語言:中文繁體 裝訂方式:平裝 內容簡介 暌違三年,吳明益最新小說 太古之初,人與動物說同樣的語言。 鳥鳴、遠方的星光、風掠過草跟海浪的聲音,與嬰兒的哭聲彼此啟發…… 六個短篇,也是三個兩兩相關的故事 以六個近未來世界的故事,探討人、動物、自然、土地之間的關係,追索精神「演化」的軌跡。小說中共同的環境是臺灣的野地、臺灣的物種,許多角色是科學家、業餘科學家或冒險者,他們身上存有精神或肉體的痛楚,歷經滯留也嘗試出發,歷經迷失與清醒。這些故事兩兩相關,彼處的峰巒是此間的海溝。 共同事件是「雲端裂縫」 那把埋在雲深之處的鑰匙,將打開一道心之裂縫。 過去不再是已知, 但將來,又將以什麼樣的面貌前來? 六幅彩色手繪插畫,重現十八世紀科學繪圖風格 特製郵票式樣扉頁,增加收藏感 這部小說我把它取名為《苦雨之地》,用的是我很喜歡的一位美國自然作家瑪麗.奧斯汀(Mary Austin)的書名《The Land of Little Rain》。我借用奧斯汀書名的意象,譯成中文,名為「苦」雨之地。「苦」可以因為雨少,也可以因為雨多。 這本小說裡不少角色都是科學家、業餘科學家,或是冒險者,他們身上或存有精神或肉體的痛楚。小說的共同環境都是臺灣的野地,以及臺灣的物種,我並使用十八世紀科學繪圖的風格繪製插畫。 小說裡的共同事件是「雲端裂縫」。也就是在近未來的世界,所出現的一種病毒。它會破解中毒者的雲端硬碟,深入檔案,分析硬碟主人和其他人之間的關係,然後把這個雲端硬碟的「鑰匙」交給某個人。 〈黑夜、黑土與黑色的山〉是關於一位軟骨發育不全的蚯蚓科學家的故事,她童年時被收養到德國,後來她發現,她的養父曾在臺灣的奇萊山區獲救。 〈人如何學會語言〉是關於一個自閉症卻對鳥聲敏感的小孩,日後成為鳥聲科學家,在喪失聽力後發現聾人賞鳥的困難,決心鑽研一種形容鳥聲的手語的故事。 〈冰盾之森〉主人翁的情人是攀樹科學家,意外發生後她陷入憂鬱,求助於一種特殊的治療法,因此常進入一個南極探險的夢境裡。 〈雲在兩千米〉是妻子在無差別殺人事件後沮喪退休的律師,意外發現小說家妻子未寫成的小說檔案。因此開始一趟追尋雲豹、成為雲豹的旅程。 〈恆久受孕的雌性〉是四個不同領域的人,共同計畫駕駛一艘名為Zeuglodon研究船追尋滅絕藍鰭鮪的旅程。這個故事和我過去的長篇小說《複眼人》有關。 〈灰面鵟鷹、孟加拉虎以及七個少年〉則是七個少年在聯考前蹺課,意外發現永樂市場裡販賣野生動物,動念想買下一頭小老虎,主角卻買下一隻鷹的故事。 這些故事兩兩相關,彼處的峰巒是此間的海溝。 作者簡介 譯者介紹 目錄 楔子 黑夜、黑土與黑色的山 Black Night, Black Earth, Black Range 人如何學會語言 How the Brain Got Language? 冰盾之森 From the Ice Shield a Forest Grew 雲在兩千米 The Clouds Are Two Thousand Meters Up 恆久受孕的雌性 Eternal Mother 灰面鵟鷹、孟加拉虎以及七個少年 A Buzzard, A Carnivore, and Seven Juveniles 後記:萬事生降於哀戚但非死灰 自序/導讀 ● 特別致謝:這本書完成後,我請了不同領域的人協助提供初稿意見,包括文學相關的譯者與編輯如石岱崙(Darryl Sterk)、關首奇(Gwennaël Gaffric)、玫媞(Mathilda Banfield)、梁心愉、郭騰傑、陳佳,參與插畫與設計的吳亞庭。更重要的是不同領域專家對小說內容的協助審查,包括臺灣野望自然傳播學社王誠之、手語專家王興嬙、自然攝影家白欽源、鯨豚攝影家金磊、野聲環境生態顧問有限公司負責人姜博仁、科普作家張東君、心理學家蔡宇哲、生物老師鄭鈺平,讓我得以發現部分錯誤並進一步修改成現在的面貌。我更要謝謝我的家人,M與T,妳們與這本書共同新生。 註:〈冰盾之森〉部分場景與描述取材自李察.柏德(Richard Evelyn Byrd)所寫的《獨自一人――南極洲歷險記》(Alone),本書原文版出版於一九三八年,記錄他一九三四年於南極大陸的經歷。 內容試閱 0 多雨的島嶼再也無雨,田都快死了。村子口胖胖少女打的,好喝得不得了的綜合果汁也關了店,因為沒有水果可以收。我懷念過去有草可鋤的日子,鋤下來的草鋪在田裡,走在上面軟綿綿的。 我懷念拔草這該死的、累人的工作,偶爾會失手拔下自己種的作物。作物與雜草生活得太接近了,它們的根交纏在一起。拔到自己的作物時心會突地跳一下,啊,殺死了自己養育的。 我感覺有人在看我,轉過頭去,是那隻我認識的棕背伯勞胖胖。過去牠總是在我除草時出現,等著吃從草裡或土裡被我挖出來的昆蟲。我帶著愧意對牠說,抱歉沒有雨,所以沒有草可以拔,沒有地可以鋤,因此也沒有蚱蜢給你吃。 沒關係。胖胖用戴著黑眼罩的眼睛看著我。我會到你夢裡。 於是我堅持不睡,寫下了六個故事。 1 黑夜、黑土與黑色的山 Black Night, Black Earth, Black Range 醫護人員來幫忙運送遺體時,索菲跑過去幫忙抬著一角,她的身高僅僅比抬起來的擔架高一些,但她想盡點力。邁耶媽媽變得很輕,醫護人員抬起她時都嚇了一跳,索菲沒有跟他們說,邁耶媽媽就站在門口,恢復成過去可以遮住一頭牛的樣子,她把一生的負擔放下了。當擔架經過時她側開身子,微笑地看著他們把自己的身體從那個加大的門框推出去。 邁耶夫婦為傑和索菲各留下一份就學基金以及繳足保費的健康保險,不過傑壓根不想讀大學。因為這筆信託款項只能提領做為求學使用,傑因此認為他有權賣掉小屋。但索菲則堅持留住小屋,她相信邁耶爸爸媽媽的靈仍然留在這裡。傑那麼高大,索菲那麼小,兩人就此相持不下。從某天開始,傑開始往索菲的房間重重踹一腳才出門,索菲則每天到森林深處的瀑布底下大哭一場,直到邁耶爸爸現身安慰她才有勇氣回家。她多麼希望那個曾經為她打抱不平的哥哥回來,他很快會回來,離開的一定都會回來,不是嗎? 一天索菲發現門上有黏稠液體的痕跡,她認為他以宣示領地的做法來冒犯、威脅、羞辱她。幾天後從未獨自離家的儒艮失蹤了,索菲以她的動物直覺跑到森林瀑布去,在一處長滿灌木的低矮樹叢下找到了牠。牠的姿勢就像牠想討人撫摸時躺在地上的樣子。儒艮始終是一副孩童般的面容,讓人忘了牠的年紀,索菲以為自己可以哭出一個淚池,但此刻她一點都哭不出來。 …… 穆勒是索菲第一個知心的女性好友,畢竟太少人能理解尋找雨蟲這樣的古怪興趣了。穆勒教授說自己在投身這個領域時,多麼被男性同學鄙視,好像挖了蚯蚓後她就會缺乏女性魅力似的,「他們怕妳手指頭裡還留著泥土。」還好指導教授布萊特鼓舞她,認為只有她的決心和毅力配得上這種生物的神祕感。他告訴她說:「妳想要真的了解這種動物,就得到世界各地去,搜尋所有有泥土的地方。」過去幾十年來,她曾前往阿馬帕雨林,爬上樹,尋找藏匿在樹間泥土裡的藍蚯蚓,深入南非赫魯赫魯威野生動物保護區,在犀牛與長頸鹿旁挖掘巨大蚯蚓;到東方土壤肥沃的湄公河畔的稻米產地,了解蚯蚓和農業的關係;去到原本不存在蚯蚓的北美洲,研究數百年來牠們所造成的翻天覆地的影響。她的研究室牆邊櫃子裡林立著長長短短的玻璃管,細如火柴或長如手杖的蚯蚓凍結在管內的時光裡。 索菲看著玻璃面倒映的扭曲的自己,一剎那間,她覺得自己和這些雨蟲一樣奇特粗鄙,一樣美。 2 人如何學會語言 How the Brain Got Language? 狄子日後回想,他的人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