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描述
作者:洪俊彥 出版社:蔚藍文化 出版日:1140127 ISBN:9786267275627 語言:中文繁體 裝訂方式:平裝 內容簡介 \當一個「不掃興的大人」/ 用支持、鼓勵、陪伴與創意引導,提升孩子寫作的自信 ▍寫作,是一場與內心的對話 寫作,是人類表達情感、思想與創意的本能,但對許多孩子來說,這卻成了一道難以逾越的障礙。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他們害怕「說出自己的話」,害怕被評判、被否定,甚至害怕面對自己的內心。 本書作者試圖透過文字的訊息,理解孩子說不出口的內心情緒。例如,在〈我做了壞事,就真的是壞孩子嗎?〉這一篇,介紹了如何幫助孩子在面對錯誤時,從正面角度解讀行為背後的意圖,從而更理解自己,進而提高寫作的思辨能力。此外,書中也探討了如何解決常見的寫作困境,如「字醜」、「寫不出來」、「作文段落結構混亂」等問題,並以具體的練習指引孩子逐步克服這些障礙。 書中還特別針對親子互動方式進行了深刻剖析,提出家長在指導孩子寫作時,應該如何避免過度批評,改為正向支持。比方說,練習34中的「錯字糾察隊」,提醒父母關注孩子的情感需求,而非單純聚焦於字句的完美,避免因批評造成孩子的寫作焦慮。 《教作文,先交心》不僅是一本寫作技巧指導書,更是一部關於孩子心靈成長、親子情感交流的旅程。作者以超過十年的作文教學經驗為基礎,結合心理學與教育學理論,深入剖析孩子在寫作中面臨的情感與技術挑戰,並提供42個有趣且實用的寫作練習,幫助孩子跨越障礙,享受書寫的樂趣。 ▍本書分為上下兩篇: 【上篇】幫助孩子釋放情緒與建立親子關係,讓寫作成為內心療癒的出口。 【下篇】解決孩子寫作面臨的難題,從克服寫作恐懼到提升分析思維與說服力,提供實用的方法與練習,讓孩子一步步培養寫作力。 ▍本書重點 1.搭建親子溝通橋梁:透過寫作了解孩子不願說出口的感受與想法,修補親子間的情感裂痕。 2.提供42個實用練習:從「為反派平反」到「撰寫企劃書」,強化分析思維及說服力。 3.解決寫作困難:深入探討孩子害怕寫作的原因,提供克服障礙的方法。 4.培養未來競爭力:透過練習提升孩子的創意、邏輯與應變能力,打造面向未來、AI無法取代的軟實力。 ▍共好推薦(依姓氏筆畫序) 尚瑞君|暢銷親子作家 神老師(沈雅琪)|暢銷親子作家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張美蘭(小熊媽)|教養、繪本作家 射手媽咪婷婷|書評人 葉思|思辨讀寫名師 詹佳鑫|《學霸作文》作者、國立新竹高中國文科教師 ▍適讀對象 1.家長:想幫助孩子克服寫作瓶頸的父母。 2.老師:希望找到新方法啟發學生寫作熱情的老師。 3.教育研究者:對親子關係與教育議題有興趣的學者。 4.寫作愛好者:尋找新穎寫作方法與靈感的讀者。 作者簡介 作者介紹洪俊彥 筆名鴻雁,鴻雁寫作教室創辦人、「未來Family」網站嚴選作家、《全國兒童週刊》專欄作家。投入兒童寫作教學事業十餘年,著有《我是說在座的各位爸媽──都是作文老師》。目前在林口克利鷗語文學院開班授課,同時開設線上課程,並在寫作網站方格子的「鴻雁寫作教材與教法典藏室」及臉書粉絲專頁「鴻雁寫作教室」定期分享教學教材和教學經驗,提供家長、老師參考。譯者介紹 目錄 前言 【上篇、解開孩子心裡的結】 1.「我做了壞事,就真的是壞孩子嗎?」──惡行背後可能有善意,親子一起來發掘 練習1:為反派平反 2.「說謊好累,但不得不說謊啊!」──找到說謊的原因,再對症下藥,並萃取其中的創意元素 練習2:說大話闖天關 練習3:是誰在說謊? 練習4:調查說謊事件 3.「又要罰寫?我快崩潰了!」──有效懲戒,自省力與寫作力同步進行 練習5:書寫自白 練習6:自己的班規自己訂 4.「別人做得到,你為什麼做不到?」──孩子需要的是被激勵,不是被激怒 練習7:拆解一句讓你秒怒的話 5.「我的童年就是待在家裡寫評量……」──走出家門看看世界,作文所需的觀察力和感受力就有了 練習8:一日導覽員 6.「我覺得還好……」──孩子太常說「還好」,代表你們的關係「不好」,試試這幾招 練習9:模擬回信 7.「我媽說不能寫負面的東西……」──從怨言到建言,是提升思辨力的關鍵 練習10:用「一句話」來議論 練習11:利用Google評論學議論 練習12:撰寫〈公投公報〉處理校園事 8.「可以不要上這麼多才藝班嗎?」──與其亂槍打鳥學才藝,不如先找到自己的興趣 練習13:填寫〈興趣/專長發掘評估圖〉找到人生方向 練習14:一分鐘自我介紹 9.「我們一家都是低頭族。」──從低頭到抬頭,看看更寬廣的世界 練習15:手機成癮評估與自我分析 練習16:利用PMI列舉表剖析議題 10.「拜託不要再碎碎唸了!」──碎碎唸無用且有害,還剝奪了孩子沉澱心情的時機 練習17:換句話說 練習18:總結他人言論 11.「紅包是我的,爸媽憑什麼拿走!」──搶在過年前夕討論壓歲錢的分配,把氣話變企劃 練習19:企劃書寫作 【下篇、解開孩子寫不出來的結】 12.「寫作文有什麼用?」──認真回答孩子這個問題,你就輸了,你該思考的是…… 練習20:寫作,從記錄開始! 13.「這個作文題目好無聊哦……」──讓孩子「題」起勁來的三個命題訣竅 練習21:逆向思維提煉法 14.「不會寫?就用掰的啊!」──作文習慣用掰的,將阻礙這「兩種能力」的發展 練習22:連接詞連連看 練習23:小小情報員 15.「爸爸看了我的作文,只想把它撕掉……」──把作文題目當成親子閒聊的話題,好處超乎你的預期 練習24:認識家人的職業 16.「到底要寫幾段啊!」──從「不分段」開始的「分段」練習 練習25:先擺地攤再挑貨 練習26:分小節、訂小標 練習27:用3W揪出核心主旨 17.「孩子愛閱讀,但為什麼寫不出心得?」──不要懷疑,你只要會聊天,就會教孩子寫閱讀心得! 練習28:寫出吸引讀者目光的導言 18.「我媽說要多用優美詞彙……」──從清楚表達到寫出畫面感,靠的都不是優美詞彙 練習29:看卡通揣摩人物反應 練習30:分享恐懼的經驗 19.「成語用越多越好!」──用得多不如用得少,用得少不如用得巧,教你成語怎麼用?怎麼記? 練習31:成語擴寫 ... 內容試閱 ◎寫作文用「掰」的,不只助長造假文化,還阻礙了「這兩種能力」的發展 「老師,可以用掰的嗎?」 寫作,其實是真誠面對自我,進一步梳理情緒、見解並向讀者表達的一種工具--所以,要是用瞎掰的方式寫作文,那就是自欺欺人。我們若鼓勵孩子瞎掰,等於是告訴他:「為了眼前的功利目的(作業、考試),我們可以撒謊、造假。」再把眼光放遠一點思考:假如你受不了社會上造假、迎合、粉飾的風氣,那麼我們現在容許孩子瞎掰寫作,豈不是在助長這種風氣嗎? 因此,除非是虛構、想像類型的題材,我是一律不允許學生亂掰。這時,一定會有人質疑:「不是我想亂掰,是題目太刁鑽,我能怎麼辦?」對此,我曾針對老師命題的方向給予建議,主張盡量拓寬學生可以取材的範圍。 但畢竟刁鑽的題目不多,許多作文題目即使孩子的相關經驗貧乏,善加引導還是能夠寫出傑作。 這時,允許他亂掰恐怕會大大阻礙孩子的覺察力和探索力的發展! 以兩個常見的題目〈我的爸爸〉和〈中秋記趣〉為例,父親不常在身邊的A同學,或是家中沒有舉辦中秋節活動的B同學,該怎麼寫呢? 此時此刻,鼓勵他瞎掰最要不得,因為現在正是他發展覺察力和探索力的絕佳時刻! 我們可以引導A同學從他和爸爸有限的接觸當中,回想他們之間互動的細節,發掘其中的情感交流,也可以描寫想念爸爸的心情或爸爸不常在身邊的遺憾;更進一步,不妨觀察其他人和父親相處的情形,經由對比,描摹出內心複雜的情緒--覺察力在過程中便不知不覺培養起來。 對爸爸的印象實在太模糊也沒關係,請A同學找出爸爸的照片,透過圖像勾勒出父親在自己心目中的印象;或是經由爸爸留在家中的物品、珍藏,來推測他的喜好、個性;另外,也可以採訪親人,請他們談談父親,從客觀多元的管道認識爸爸、書寫爸爸--探索力在過程中會紮實的建立起來。 至於B同學,我會建議他打開感官,感知中秋節晚上街頭巷尾的景象、氣味、聲響;最後深入內心,抒發自己沒有參與烤肉聚會的心情,甚至苦中作樂,找到不一樣的過節樂趣--孩子運用覺察的功力偵測出來的這些細節,也是寫作的題材。 當然,最好是能夠親自走到街上,用心觀察正在歡慶中秋的人們,捕捉他們的反應、互動、言談,試著寫出當下的氣氛;或是上社群網站瀏覽朋友的打卡、貼文,從他們的照片中體會過節的氣氛,同時書寫自己的感受--這些發揮探索力搜尋到的材料,自然可以剪裁進文章中。 然而,當初如果貪圖方便,叫小孩瞎掰,填充不存在的經驗和空虛的辭藻,雖然短時間內成功掰出一篇文章,但也掰掉了他們的覺察力和探索力成長的契機;寫出來的東西由於不夠具體、深入、真誠,當然無法打動人心,甚至容易被人識破。 如此因小失大,相當可惜…… /// ◎「被比較」的孩子,不會被激勵,只會被激怒 回想起童年,一整年最期待的就是過年回阿媽家,跟表哥、表姊們打成一片。現代的孩子其實也差不多,看他們寫的過年記事,同樣也是相當期待過年到親戚家和年紀相仿的兄弟姊妹玩在一塊。 小鈞的〈過年記事〉的結尾是這麼寫的: ……愉快的假期結束,我們要回家了,我和表哥依依不捨地道別。回台北的路上,我的心情卻越來越差。 「為什麼你的心情越來越差?可以描寫一下嗎?」問這個問題的同時,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