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描述
作者:蔡詩萍 出版社:聯經 出版日:1140123 ISBN:9789570875843 語言:中文繁體 裝訂方式:平裝 內容簡介 ──蔡詩萍第一本跑步散文── 跑完就好!人生尾段班的奮戰哲學! 在過半的人生階段,他如何卸下重重光環,毅然選擇重新起跑, 開啟一段賽道中場的思索,關乎人生,也關乎馬拉松 身為作家,他寫生活點滴的散文、談紅樓聊齋經典; 身為媒體人,他主持藝術討論,拿下一座金鐘; 這次,他盤點過往、重啟人生,從Somebody到Nobody, 化身為人生與馬拉松賽道上數千至上萬名跑者中的一員。 在跨越中場的生命階段裡,面對青春不再、體力大不如前, 除了滿懷感傷的回憶往昔,又或是坐在電視機前等待歲月倒數外, 還能做些什麼?還能創造什麼意義? 蔡詩萍做了不一樣的選擇! 因為健康問題與內心驅動,他開始起跑; 如今,他更愛上跑步,進而在跑道上書寫自己獨到的節奏與體悟, 成為打破日常慣習的四十個選擇哲學! ◎對馬拉松賽道好奇的人,應該要看! ‧人生苦短,年過半百為何還要重當艱苦的馬拉松新生? ‧忙寫作、工作,休息都不夠了,怎麼還有時間跑? ‧不必搶快破紀錄,「跑不快」反而更快樂? ‧肯亞菁英跑步選手,也會坐上失敗的跑馬回收車? ‧長達四十二公里的賽事,邊跑邊想的是什麼? 如果你對上述感興趣,那就不容錯過這本書, 這些問題,只有「跑者蔡詩萍」才會給出最趣味又深刻的回答! ◎跑在人生賽道的每個人,更應該要看! 他以多年跑馬拉松的經歷和體會,深入探討人生哲學的核心議題,透過馬拉松中的痛苦與挑戰,不斷體驗和重新認識自己的存在價值,從中感受到真實的自我。 ▍由此至彼的挑戰與跨越 每一次的奔跑,都是身體在空間中的挑戰。上下坡、晴雨天,皆與不同環境進行較量,透過雙腳丈量世界。他透過跑進台灣各地的鄉間小道、高速國道或人煙罕至的深山,也從台灣到日本跨越地理與文化,進而發現賽道上「堅持與超越自我」的共同語言。 ▍成為「慢咖」,與歲月和解 中年以後的年齡與時間流逝,也是他在賽道上的深刻感觸。跑步過程中,他看見不同時前的自己,從學校操場上的青澀少年,為人丈夫、成為父親,到如今的後中年跑者。每一次的跑馬都是在與時間賽跑,但他與之抗衡的方式不是「搶快」,反而是以「不快跑者」的後段班姿態,學會珍惜每一步的珍貴經歷,細細體會每一馬的自我成長。 特別的是,棄賽、超過時限「被關門」的無奈與豁達,更是他接納現在的自己、與之為友的寫照。 ▍不孤單,熟悉又陌生的跑伴 賽道上,跑者們撇開平日裡的身分與社會地位,僅僅以一名「跑者」存在著。他見過腦性麻痺的跑者,步伐笨拙但穩定前行,甚至在與他擦肩而過時,還能為他微笑喊加油。還有許多來自陌生人的善意,分享一瓶水、陪跑在後段班,這些來自他人無聲的支持,展現出跑步中的人性溫暖與力量。 無論是初次接觸跑步,還是已有豐富的跑馬經驗,藉由蔡詩萍跑出的內心風景,這本書都將帶來人生與馬拉松賽道「在路上」的深遠啟發。 作者簡介 作者介紹蔡詩萍 我是蔡詩萍。 一個政治學的科班生。 一個文學的寫作人。 一個藝術的愛好與評論者。 一個業餘馬拉松跑者。 一個電影紀錄片的重度影迷。 一個相信自己走到最後依舊捧書閱讀而開心的老靈魂。 拿過中國文藝獎章(散文類)。 拿過廣播金鐘獎(教育文化類)。 近幾年出版了《李後主事件簿:他死一次,活了千年》、《主席,請問台灣怎麼辦:許信良評傳》、《我們聊齋吧:人鬼狐妖,你糾纏我癡迷》、《爸話西遊:講故事給女兒聽很幸福》。 最好的人生選擇是,晚婚但還是結婚、生女了,因而有了更多對人生本質與中場以後的思索。 我應該會繼續寫下去。你等著。 目前暫時服務公職於台北市文化局。 歡迎到我的個人臉書、IG上互動。譯者介紹 目錄 序 自己的賽道,自己完成 輯一:光陰追趕,再喘也要抬腳伸志 1 中年震盪,聽見內心鼓聲 2 回不去了,但有一種暢快 3 奔跑中,總有未完待續的劇情 4 我跑,所以我存在 5 沒空對年齡討價還價 6 缺乏自律,只會成為歲月的奴隸 7 和自己當麻吉,日子才好過 8 「決定開跑」是最自由的選擇 9 虛假不符的榮冠,何必強戴 10 無能為力?跑起來去找平靜 11 超越極限,疲憊但不狼狽 12 跑步和寫作一樣,難在「開動」 13 進化不是天擇,需要一點人為 14 享受吧,喧囂中的孤獨 輯二:足夠業餘,才懂享受後段班 15 只要比年輪快,就好 16 明知會失敗,還是要出門一探 17 不一定要贏,但要記得輸 18 每一次挫折,都是成功的積累 19 當菁英選手的失敗組同學 20 請問,長跑中都在想些什麼? 21 倒一杯,品味奔馳後的韻味 22 在道上,說謊是必須更是美德 23 賽道又漫又長,但來日更方長 24 沒有勝負的「英雄之旅」 25「理由正當」的缺席,是一種幸福 26 請記得,給自己「放個暑假」 27 尊重身體,才有能力發揮自己 輯三:都是風景,陪跑的可愛地方與人們 28 挖掘習以為常的美好 29 跑進郊鎮裡的鄉間野趣 30 人生有上下坡,沒人能一路緩行 31 面對厭世長坡,要用跳恰恰的舞步 32 有時候,我們必須不斷的繞圈圈 33 顛覆賽道的「夾腳拖跑步文化」 34 在最年華的記憶裡,重新起跑 35「女力」奔馳出一路芬芳 36 打破熟齡屏障,維持跑場身價 37 行路難,人情暖 38 我期待,為女兒跑出典範 39 有一種愛,是永不說抱歉 40 一步步,都在傳承無悔 內容試閱 5沒空對年齡討價還價 我們有很多種方式老去, 跑馬拉松,是最不輕鬆的那種。 ‧‧‧ 我盯著那張新聞照片,久久難以移開視線。 照片裡,是位八十二歲的法國老婦人。她在二十四小時內,連續跑完一百二十五公里。 哇,太厲害了。 換成自己,號稱花甲美魔男的自己──老蔡,有辦法嗎? 嗯,現在應該還可以,但問題問的是,八十二歲的我還可以嗎? 雖然在平均餘命超過八十歲的今天,活到八十歲並不是什麼難以想像的事,完全已是現實的一部分。 但八十歲以後,能不能行動自如? 八十歲以後,能不能不要躺在病床上? 八十歲以後,能不能依照自己的意志,有體能走自己的路、跑自己的馬拉松呢? 這應該才是我看著這則新聞,心中激盪的問題。 一場全馬四十二公里,如果以後段班跑者費時六小時為基準,並維持這個均速計算二十四小時,應該可以跑完一百六十八公里。 但這純然只是理論上,因為體能隨著不間斷的消耗,只會逐漸滑落,均速會慢慢下降,所以能跑出一百二十五公里,的確不簡單,何況,還是一位八十二歲的老人家呢! 她要忍受著膝關節退化,忍受著身體老化的病痛,忍受著這年紀可能的孤獨與寂寞。一天二十四小時持續的跑動,不僅僅是一種肉體的挑戰,更加是一種精神上意志的考驗。 為什麼而跑呢,都八十二歲了? 為什麼不在家含飴弄孫、泡老人茶就好?想運動的話,為什麼不散散步就好? 每個人都有著讓自己繼續活下去的哲學,但選擇一種嚴酷考驗自己肉體,甚至折磨自己身軀的馬拉松,絕不是一件好玩的生存哲學。 若不是,我們總感覺體內有著遙遙的召喚,召喚著我們已不年輕的身軀裡,那顆「曾經年輕」而「此刻仍年輕」的「不服老」靈魂,否則我們幹嘛要出去折磨自己呢? 來日多少未知,但不該停在歲月的關卡上 我們可以有很多種方式老去。 但我絕不會選擇那種「哎呦都老了,還幹嘛逞強呢」,於是便頹坐電視機前,蜷縮進沙發裡,任由一個節目換過一個節目的光陰消磨。 在時光消逝之前,我寧願像那位八十二歲的法國老婦人,在收藏櫃裡翻出一塊又一塊的獎牌,細數獎牌記錄著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去了哪一場的馬拉松,有誰與自己一塊跑、有誰一起完賽,以及結束後的合照、聚餐。然後,歲月悠悠,隨著多年過去,有些跑馬的朋友先從人生跑道上畢業,而我還是繼續的跑,速度不快了,但完賽的雀躍依舊。 我跑著、跑著,那些曾經一塊跑的朋友似乎又都從歲月的角落裡鑽出來,跟著我一同向前,為我喊著「加油啊!好朋友,不要放棄」。 我希望能在八十二歲時,在清晨醒來,洗把臉,穿上短衫短褲,套上跑鞋,戴上運動帽、太陽眼鏡,關上門,走出家門,往跑場一步步走去。那將是一個晴朗的早晨,我會慢慢加熱體溫,感覺關節在彈跳、身體在韻律,那顆跑者的靈魂在雀躍。八十二歲了,來日多少未知,能再跑多久也不知道,但我至少沒有停在八十二歲的關卡上,我還要出門跑連續二十四小時的長程馬拉松。 如果真有那麼一天在八十二歲的清晨出門跑馬,我會記得我在二○二二年六月二十日讀過的那則新聞,那位八十二歲法國老婦人的馬拉松故事。 沒錯,我們會老,會老到站不起來、走不動路,但很抱歉,不會是在八十二歲的時候。八十二歲時,我還要...